• 沒有找到結果。

二、象徵元素無所不在的應用

「象徵」在人類的歷史中是具體又抽象的材料,隨時以不同的面貌呈現,個 別物象表徵,或是經過搭配與重組,或是時空變異等複雜影響因素,象徵的意涵 結果會是細膩的演化與展現。西方經典「聖經」、「夢的解析」…等。中國經典「易 經」、「詩經」、「論語」、「佛教」、「唐詩」、「周公解夢」…等。在世界各角落以相 近或不同,更或完全相反的面貌發展著。

(一)、西方基督教教義解釋象徵的原則

解釋象徵的三大要素:本體(object)、對象(Target)及意義(象徵及對象 之間相似之處)。約翰福音第一章二十九節,羔羊(本體)形容基督(對象),意 義或相似之處是基督為祭牲,正如許多羔羊均為祭牲一般。又如以賽亞書五十三 章六節,羊(本體)形容人類(對象),意義或相似之處是人在靈性上迷失離開 神,正如羊迷失離開羊群一般。

象徵是基於現實的狀態。象徵建基於真實的物件或動作,例如獅子、熊、燒 開的鍋子、洗去身上的塵士等。當基督被稱為羔羊或獅子時,旨並不是真是羔羊 或獅子,但這些動物的確存在,可以從本體及對象之間歸納出有意義的相似之 處。在預言的經文中,象徵多半建基於想像,而非建基於事實。現實中沒有七頭 十角的動物(敗一七 3),也沒有四頭四翅膀的豹(但七 6),也不會用量器來運 載婦人(亞五 5-11),但這些象徵仍然具有一定的真實性,例如頭、角、豹、翅 膀、婦人、量器。

找出經文明顯賦予對象的意義或相似之處。在預言中,若某物件或動作具有 象徵意義,經文通常會明確說明。例如敞示錄九章一節說有一個星從天落到地 上,「他」有無底坑的鑰匙,這表示那星象徵一個人。若將此經文與二十章一節 比較,就知道所指的是一位天使。二十章二節已說明龍就是撒旦。對象不同,象

徵的意涵就會產生微妙的轉變。

斯、希臘、羅馬

名撒母耳(撒上一

(二)、隱喻與文化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語言中,充滿著事物之間相互交織的隱喻。我們說:「他 集中火力攻擊我論點中的弱點」、「他的文宣攻勢引起敵方陣營的反擊」、「我們向 持異見者猛烈開火」;我們也說要好好「利用」每一分鐘,不要「浪費」光陰、「揮 霍」青春,必須盡量「節省」寶貴的時間。這些其實並不只是語言上的借用,許 多的思考與行為方式都深烙於這樣的語言中。

語言中更有涉及本體性的隱喻,如以「物體」來理解我們的經驗。一但我們 將經驗視為物體,我們就可以加以分類、群組、析量、並予以推論。當事物並非 清楚分隔或沒有明顯界線時,我們也傾向將它們以這種方式分類,如山脈、街角、

垃圾、勞力、時間等。人們總是急欲強加某些人為的界線在事物之上,使得各種 現象就彷如人體一般是被一個清晰表體所劃定的實體。我們總將事件、狀態、情 感、意念等視為物體,所以我們說:「心靈是脆弱的」、「他的心智停止了運作」、

「省籍情結在選舉中發生影響力」、「世界充滿了仇恨」、「在壓力中他人格醜惡的 一面展現無疑」、「我們的國家日漸茁壯」、「股市靜若寒蟬」等,其實就是將心靈、

心智、情感、人格、國家、股市等無形的東西賦予形體,以使我們易於理解。

擬人化也許是最顯著的本體性隱喻。藉由將事件、狀態、情感、意念等等無 形事物視為一個人,讓我們可以用人類的動機、特質與行為去理解非人的事物的 許多經驗。我們說:「命運和我開了一個玩笑」、「通貨膨脹吃垮了我們的積蓄」、

「他的宗教告訴他不可喝酒」、「癌症終究奪走了他的生命」,我們甚至會將通貨 膨脹視為一個「敵人」,感覺「他」攻擊我們,搶奪我們的財產。

在我們的經驗中,許多重要的概念不是抽象的就是非清楚界定的,諸如情 感、意念、時間等。我們必須運用一些較為清楚的事物來理解,如空間、方向或 物體。這種需要導致我們概念體系裡隱喻的不可或缺。如果我們在一般的字典裡 尋找「愛」的定義,大都只會看到諸如情感、喜愛、獻身、迷戀、醉心或性渴望

等諸如此類的解釋。字典的定義不太可能以隱喻的方式定義愛,我們不太會見到 諸如「愛是一段旅程」、「愛是一場重感冒」、或「愛是戰爭」之類的定義。所以 戀愛中的男女一但提及「我們身處何處?」、「我們是否病得太重了?」或「我們 要冷戰到什麼時候?」等這類的問題,沒有任何一部字典可以回答此種我們文化 中的愛情「經驗」。

生命的許多經驗並非都有著清楚的疆界與範圍,尤其是人類的情感、抽象的 概念、心智活動、時間、勞動、社會實踐等,這些都無法以其自身的語言來說明,

大部份必須依賴間接的方式,透過其他物體或經驗來加以理解。理解必須基於經 驗的場域,也就是生存或文化的環境。人類的概念並非完全和事物內在本質相 符,而是基於互動所發展出來的概念特性,因而在本質上都是隱喻的,且在各文 化之間有著多樣的變異。不同概念體系中的人們所看見的世界是極為不同的,這 些不同包括眼中世界的形貌以及各種的評判標準。因此,只有奠基於對文化情境 的理解,意義與真實才得以顯現,而隱喻在此則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它是我們思 考與賴以理解的途徑,而不僅只是詩意與想像的語言修辭技巧。

小 結

從人類的觀感作出發,一切經由討論的原相進入到延伸的歷程,取得觀感變 異的訴求,宇宙之間蘊含著無限大的面相,這是無窮盡與無邊際的探索。單一名 稱「人」(名稱符號);存在不能定論的敘述與條件,富有、小康到貧窮之間,警 察、民眾到惡徒之間等複雜的原相,存在些微差距的“符碼"是相同的「人」, 複雜的發展與演變所形成的“符徵"就有微妙的不同。這個課題太過龐大,所引 發的研究與探索,人的本位正是歷史演變中所追尋的一切,所有存在的事理條件 都是以人的本位作出發,以人為本體,人以外的事物為客體,事物交替和諧所形 成的結果不能給予定論,獲得的解答是各異其趣的,這需要以「共識」作範疇,

在共識之下便產生了相近的意涵。萬事萬物的任何一個小環節,都可以在符碼與 符徵的交互演變之中,產生無窮的搭配可能,這正是生命與天地之間可貴的豐富 資源。

中國人造字,透過象形、指示、形聲、會意、轉注、假借等的條件作為挪移、

這正是挪移與代用的最好應証,也正是藝術創作最靈活的資源。從材料元素的角 度來看物象,物象的本體將會轉換成為人類而服務,協助人類的客體,而形成以 人為主軸的宇宙中心,或更進一步的成為某一個個體為主軸的宇宙,這些感受上 的切換隨時發生在「一瞬間」,當心念轉變,時空立刻切換,物換星移即刻發生。

(表 3-3-3)象徵在多元關係中的互動

複雜的多元關係,可以隨時做瞬間的切換,角色交替、主客互動與牽引,進 入瞬息萬變的渾沌之中。

符號的借用,得到象徵與意涵的闡述,在藝術創作上這是最直接與靈活的應 變,成為生命的活泉也是必然的綜合體。生命的歷練、成長、學習、進化到崇高 聖格的整體,若體察與善用象徵意涵的挪移,需要潛心研究追根究柢,直達靈性 的根源,便能夠進入象徵的神妙之境界。

第四節 數位媒體新思維

展覽會場上,從外到內,從佈置會場到牆上作品,各期展出到處可見數位視 覺藝術的蹤跡,更是含蓋了學生與老師的創作作品,若想從中尋得傳統繪畫作品 的芳蹤,可說已經是呈現寥寥可數的實際情況了,不免令人引發起世代交替的想 法。本節希望能夠清楚地,列出其中種種改變,陳述現況事實實錄,勾勒出藝文 界可以參考與省思的文章資料,期盼本世紀(21 世紀)的文藝復興,「筆者稱其 為『數位文明初期的新進化』」49,可以在互助互信基礎上,攜手合力共創人類 文化資產,而不是墨守和排擠。

相關於藝文界的理路和應興應革,是非常廣大的課題,朝向「全球接軌、在 地行動」而努力,供作藝文界參考。然而;在傳統視覺的藝術界,由於近十年來 的電腦平價供應,使得電腦悄悄地走入家庭之中,直接與間接的沖擊到視覺美感 的經驗和條件,數位視覺藝術從客隨角色提昇成為主要科目,不可抗拒的數位發 展現況與宏偉的未來性,此時,唯有彼此認同才有助於未來的發展。

49 筆者所言「數位文明初期的新進化」。當前的數位科技發展僅有十多年,可以定位為此發展的

「初期現象」,在近十年內,數位潮流已經席捲全球,各國也啟動國家級政策運作,期在國際 上拔得頭籌。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