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結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阻力訓練與有氧運動對身體組成與脂肪激素的影響,以定量的運動 模式進行八週的訓練,探討運動模式與訓練時間的二因子對身體組成、脂肪激素、冠心 病因子與肌肉合成激素的影響。整體而言,雖然部分結果與本研究假設有差異,但經由

分析後也更加清楚中年坐式生活者在運動介入後對身體組成與脂肪激素的影響。

在身體組成的部分,八週的運動訓練後,阻力訓練和有氧運動對中年肥胖者的身體 組成有所改變。這些變項中,HAE、LAE 的體重顯著下降,且 HAE 的改變量顯著高於 CON;LRT、HAE、LAE 的 BMI 顯著下降。所有運動組的腰圍、臀圍皆顯著下降,且 運動組的改變量都顯著高於 CON;LAE 的腰臀圍比顯著下降。LRT、HAE 的體脂率、

脂肪量顯著下降,肌肉脂肪比則顯著上升,且兩組的改變量均顯著高於 CON。HAE、

LAE 的組織量顯著下降,且 HAE 的改變量顯著高於 CON。肌肉量、去脂體重與骨礦含 量沒有變化。

從這些變項中可以看出身體組成的變化,主要為脂肪的改善,而肌肉量、骨礦含量 不受訓練時間和運動模式的影響。在運動模式中,以 HAE 和 LRT 對減少脂肪的表現較 佳。兩組若以改變量相較,則 HAE 的改善效果為最佳。因此,在定量的控制下,高訓 練量的有氧運動對改善身體組成的效果優於阻力訓練及低訓練量的有氧運動。

在脂肪激素的部分,坐式生活的中年肥胖者進行訓練後,高阻力組的脂締素濃度在 四週和八週後顯著下降,其他組則沒有變化。即坐式生活肥胖者進行高訓練量阻力運動 對脂締素濃度呈不良反應,可能須更長時間達到適應並正向調控(濃度上升),訓練時 間的影響及其生理機轉須更多進一步的研究加以佐證。從此角度而言,坐式生活者在開 始運動時可選擇有氧運動或低訓練量阻力運動,以避免運動初期脂締素濃度明顯下降的 現象。瘦體素在訓練後,低阻力組與高有氧組的濃度明顯下降,顯示阻力訓練和有氧運 動皆可以改善瘦體素濃度,主要原因可能是脂肪量減少的關係。從訓練量的比較與身體 組成的改變中,高訓練量的有氧運動對瘦體素濃度的改善較佳。C 反應蛋白沒有受到運 動模式和訓練時間的影響,阻力訓練和有氧運動皆沒有改善中年肥胖者的 CRP 濃度,

可能有其他的因子對 CRP 有所影響。

冠心病因子(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和肌肉合成激素(生 長激素、1 型類胰島素生長因子、睪固酮、胰島素)沒有受到運動模式和訓練時間的影 響。換言之,八週的阻力訓練與有氧運動對中年肥胖男性的冠心病因子和肌肉合成激素 沒有變化。

綜合上述,對進行八週訓練的中年肥胖男性而言,有氧運動和阻力訓練都有改善身 體組成的效果,其中以高訓練量的有氧運動效果最佳。同樣的,高訓練量的有氧運動對 瘦體素的改善亦最大,可以作為設計運動處方的考量,而高訓練量的阻力運動導致脂締 素濃度下降,坐式生活者進行阻力訓練應以低訓練量為適宜。

(二)建議

訓練時間為重要的影響因素,坐式生活者應該及早開始運動。對坐式生活者或還沒 開始運動的人而言,應該建立這個重要的觀念:並不是開始運動就立即得到好處。運動 訓練的效果需要時間累積才會發生,而非抱持著以後有時間再進行的心態,健康是刻不 容緩的。唯有進展到規律運動期,脂肪激素的反應才有正面調控。然而,從開始運動到 規律運動的過渡期需要多久才能獲得益處以及其生理機轉的作用尚不清楚,在未來須更 多進一步的研究加以佐證。除了訓練時間的因素外,運動模式亦為重要。在運動處方的 設計中,應考量到運動型態和訓練量的特性,才能在運動中得到更多益處。

在應用的層面,由於本研究為定量之比較,受試者須依訓練量進行運動,運動介入 初期受試者的表現較為吃力。若是實際上設計坐式生活者的運動處方,仍應以循序漸進 為主,以避免過度訓練的現象發生。在訓練量方面,過去研究少有將 WER 應用於坐式 生活者的訓練,實際上經由兩次測驗即可得 WER,作為訓練監控或強度調整皆可有所 依據。此法提供各層級的教練或一般民眾多一選擇,利用 WER 設定合適的訓練量使運 動訓練的內容更加理想。

本研究的肥胖定義因採西方標準,故在招募上較為困難且導致研究過程歷時太久,

建議未來類似的研究若為台灣之研究,可採華人、台灣的肥胖標準,俾利受試者的招募。

未來有關身體組成和脂肪激素的研究,若以長期的運動介入,建議可以增加功能性指標 的變項,如肌力、心肺功能等,功能性指標比身體組成和血液變項較易改變並達到適應,

增加這些變項的檢測可以使研究證據更為充足。另外,實驗設計中對於運動強度與訓練 時間的操控必須精確,以達到良好的訓練品質。脂肪激素的影響因子甚多且尚未完全明 朗,仍有待更多的研究共同努力,以拼湊出更加完整的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