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人工溼地解說規劃、活動方案與相關研究

師大永續校園計畫的規劃構想是運用現有的建築主體,加入永續與綠色的元素來 展現空間活化的功能,所以著重在硬體設施的改造;而軟體推行以永續校園的「推廣 教育與教學功能之發展」為主軸,分為兩個面向以及其下的子計畫,如下:

1. 永續校園與綠色夥伴交流平台:綠色學校夥伴關係計畫、永續校園 GIS 資源 網計畫。

2. 環境與永續教材模組、種子教師之發展:環境與永續發展種子教師研習計畫、

中小學、大專環境與永續發展之課程發展計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永續發 展教師教育計畫。

上述計畫涵蓋層面相當廣,與永續校園相似的概念─綠色學校─也在討論的範圍 內,為了避免失焦,本研究僅整理與人工溼地系統相關的研究報告或出版品,如表 2-1,

並逐一討論,接著分類其研究領域。

11

12

(二)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永續校園主題教學模組手冊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保護中心(今環境安全衛生中心)與環境教育研究所共 同合作發展出此教學模組手冊,以臺師大永續校園為教學場域,搭配設置於行政大 樓與人工溼地的八面解說牌,主要提供給國小高年級至國中二年級班級教師使用,

期望引導學生探索與認識師大永續校園場域以及永續發展的精神、內涵,並能進一 步在生活中落實永續發展概念。該教學模組以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之自然與生活科 技領域為主,配合語文、綜合活動等領域進行規劃,規劃了四套模組課程,其中與 人工溼地相關的課程就有三套,分別是:「超級變變變─污水變清水」、「我家有個 屋頂農園」以及「永續校園規劃師就是你」。

「超級變變變─污水變清水」教學模組說明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運用人工溼地 淨化生活污水,希望讓參與的學生能深入瞭解水循環系統並珍惜水資源。「我家有 個屋頂農園」教學模組其內容與場域以屋頂農園為主,但其中一個單元談到生活污 水及廢棄物的流向,有利於學生瞭解人工溼地的功能與重要性。「永續校園規劃師 就是你」教學模組以規劃者的角度出發,學習永續校園的概念,比較行政大樓與人 工溼地改造前後的變化,期待能增進學生對校園永續與否的辨識能力。

(三) 永續學習生活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永續校園推廣計畫期末報告

人工溼地完工後,臺師大環教所為了有效利用硬體設備與生態環境,並發揮永 續校園精神,遂向教育部環境保護小組提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永續校園推廣計 畫」,進行師大師生解說訓練、永續環境學習方案和推廣講座等軟體活動的推行工 作,期待師大分部師生及附近社區居民能深入瞭解永續環境、生態都市的精神,為 營造永續的環境而努力。

實際執行的工作有:永續校園第一期志工培訓、永續校園模組示範教學以及社 區的校園導覽。第一期培訓了師大教授 1 位、社區人士 5 位和學生 9 位共 15 位志

13

工,結業時也由志工們各選擇一個主題,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實際進行 20 分鐘 解說活動。永續校園模組示範教學則是為了辦理附近地區國小學生戶外教學環境教 育活動,利用已規劃好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永續校園主題教學模組手冊》中「超 級變變變─污水變清水」和「我家有個屋頂農園」課程實際進行操作。社區的校園 導覽結合環教所義賣活動,由永續校園志工擔任解說員為參與的師生和民眾進行解 說。

該報告書的結論與建議有:志工的培訓或服勤時間可安排在假日,志工的解說 演練應增加;教學模組的示範教學可先推廣至國中小老師,並加強場地管理與訂定 借用辦法,未來可收取合理費用以提供場地的經營和人員管理;為推廣永續校園經 驗,應提供合適的解說導覽與資訊,而社區活動應朝常態性方向發展以增進校園與 社區的聯繫。

(四) 師大永續校園解說規劃手冊

臺師大永續校園計畫工程完成後,環境教育研究所學生自發組成永續校園小組

(ECO 校園小組前身),並透過環境解說課程的機會將永續校園解說資料彙集、編 輯成一本手冊,有利於未來學弟妹或有志於當永續校園志工的民眾參考,以累積解 說知識與相關技能。該手冊分為八個解說據點,並詳列各解說地點的主旨,如表 2-2。該手冊內容豐富,不僅在永續校園相關概念、設備和知識等背景資料整理得 十分妥善,各據點的解說主旨、活動目標、概念和重點都有詳細的說明,甚至不同 的解說模式也都有建議搭配的解說工具,是相當淺顯易懂的規劃手冊。

14

15

(六) 臺灣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人工溼地水質監測計畫檢驗報告書

該報告書調查重點在於 2012 年人工溼地整修前、後共四次採樣與分析,以瞭 解人工溼地內水質的變化情形並給予建議,將可作為環教所師生們未來在經營維護 上的參考。該報告四點建議如下:1. 應規劃施作水生植物生長週期性之水質監測,

並同時記錄水生植物生長情形,以進一步瞭解水生植物對水質淨化之間的關係;2.

建議針對緊鄰溼地周圍之榕樹群規劃落葉清除安排作業,以降低榕樹落葉腐植酸隨 雨水溶解進入溼地水域內;3. 建議針對溼地水域之底層土壤作相關性營養鹽試驗 分析,包括有機質分析、總氮分析、有效磷分析等,以瞭解人工溼地內水中營養鹽 來源情形;4. 建議可以將溼地水域內水生植物特色與緊鄰榕樹群落環境結合環境 教育課程,將有利於樹教育與溼地教育之推廣。

套用前述臺灣校園人工溼地的四大研究領域,分別將師大人工溼地相關的研究與 出版品分門別類,整理如表 2-3,可以發現以往的研究領域多為水質淨化、整體規劃與 營運管理以及教育方案,雖然缺少生態調查方面的研究,但師大生物科學系位於公館 校區,時常利用人工溼地及其生態系做調查研究,也將部分植物編碼進行觀察,因此 可將之視為人工溼地的生態調查研究。如同其他的校園人工溼地,以師大校園人工溼 地為研究場域而發展出來的研究不少,卻仍舊缺少了人工溼地與民眾情感連結的相關 研究,由《永續學習生活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永續校園推廣計畫期末報告》可以得 知學校師生、行政人員與社區民眾透過參與環教所舉辦的活動而認識人工溼地,加上 師大校園是開放空間,相信即使不透過環教所而自行參觀或認識師大人工溼地的民眾 也大有人在,因此研究人工溼地與民眾的情感連結有其必要性。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