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地方依附內涵 第二節

四、 地方依附的重要性

(一) 影響負責任環境行為(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REB)

環境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民眾擁有改善或解決環境問題的認知與技能,並建立環 境行動經驗,使之成為具備環境素養之公民,以維護生活和環境品質;而環境素養 的概念則包含了認知、情意、技能與行為領域,其中,行為領域的環境素養就是環 境行動(又稱負責任環境行為、環保行動或環保行為)。Hungerford 與 Volk(1990)

認為應透過環境教育培養民眾環境行動及解決環境問題的技能,由此可知採取環境 行動(負責任環境行為)與否是具備環境素養的重要指標之一。

Vaske 與 Kobrin(2001)探討個人對於在地自然資源的依附是否會影響負責任 環境行為,結果顯示地方依附構面之一的地方認同與負責任環境行為之間相關係數 達 0.63,顯示地方依附較強的個人會有負責任環境行為。若從休閒遊憩的角度來看,

Kaltenborn 與 Williams(2002)發現遊客能夠運用地方依附的力量將地方資源妥善 管理及維護,以提供永續使用。林裕強(2006)研究陽明山國家公園二子坪步道的 遊客發現:地方依附程度高的遊客有較高程度的負責任環境行為;曹勝雄與孫君儀

(2009)調查陽明山國家公園步道上的登山客對步道的依附原因和影響,用以建構 地方依附因果關係模式,其研究證實了地方依附會正向且顯著地影響負責任環境行 為,並且有遊客會採取法律行動以遏止環境的破壞。

由於環境行動(負責任環境行為)可再細分成:生態管理行動、消費者行動、

說服行動、政治行動與法律行動等六種行動(Hungerford & Volk, 1990)。許世璋

(2001)認為臺灣人所採取的負責任環境行為,以生態管理與個人消費者行動為主,

23

很少行使屬於公民行動層次的政治行動與法律行動來保護環境,但透過前段的研究 顯示,地方依附不僅與負責任環境行為有關連,擁有較強烈地方依附的個人也會採 取較少使用的法律行動以保護環境。

另外,以臺灣離島觀光聖地澎湖為例,黃洛敏(2011)的研究顯示澎湖觀光客 對島嶼旅遊之地方依附程度愈強烈,愈會表現出負責任環境行為;吳珮慈(2011)

則指出澎湖水肺潛水者的地方依附會正向影響其環境行為,顯示不管地方場域屬於 陸域的觀光景點或水域的潛水環境,只要個人對該地產生地方依附就會表現出負責 任環境行為。

(二) 改善管理效能

休閒遊憩領域研究者多利用地方依附探討遊客對遊憩場所的忠誠度、負責任環 境行為和滿意度等,由於忠誠度和滿意度攸關遊客再訪與否,因此研究結果與建議 皆能提供經營管理單位作為參考依據。例如曾秉希、王正平、鍾任琴(2003)研究 臺中市梅川親水公園的建議中指出:管理單位應透過都市河川水質改善、親水活動 的導入與空間的營造並配合地方文化和產業特色,以增進居民與都市河川之互動,

提升地方依附。林裕強(2006)則建議陽明山國家公園應將二子坪步道的遊客鎖定 在生態旅遊者或強化遊客的地方依附,以減輕景點資源的乘載壓力。曹勝雄與孫君 儀(2009)認為相關單位應好好經營、規劃與維護臺北市內的郊山,以期能分散造 訪陽明山的遊客數,減輕陽明山的遊憩承載量。戴有德、黃文雄、李海清與陳冠仰

(2012)以潛水環境為研究場域,他們建議政府考量水的品質、水下自然地質所構 成的環境,並加強維護生物多樣性及公權力的執行;另一方面潛水業者應思考完善 的行程規劃,從政府和業者雙管齊下的努力,可以使遊客心裡充滿美好回憶與提高 地方依附。

地方依附研究也能有利於志工的管理。根據潘淑蘭等人(2008)以國立自然科

24

學博物館志工的研究中指出:應加強解說志工的活動涉入和地方依附,為志工規劃 不同的活動、讓志工發揮自我專長以及增加志工榮譽感均能夠提高志工滿意度。林 慧年(2005)則建議管理單位可朝強化志工的活動涉入而努力,以提高志工的地方 依附。由於志工管理(Volunteers Management)是指為了讓管理單位有更好的服務 品質,因此需要一套管理志工的制度,協助志工在困境、挫折中給予指導和鼓勵等 工作也都包含在內(江明修,2003)。所以由上述可知志工的服務品質連帶地會影 響整體的服務品質,因此探討地方依附的研究有利於相關單位整體的營運和志工管 理。

25

滿意度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