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人格特質之理論及其相關研究

壹、人格的定義與內涵 一、人格的定義

「何謂(personality)人格?」心理學家對於這問題並無完全一致的看法。

Jerry M.Burger(1997)認為人格的定義是「源自個體內在的一致性行為類型」。 並且指出人格有一致性、人格是源自個體的內在、人格在人際間有其差異性的。

Child(1968)指出人格包含「穩定的內在因素,使得個人的行為在相同的情境中 維持一致,而且又與他人有所差異」。

姜錢珠(1993)認為人格只有在與他人交往時才會顯現出來。可見人格特質與 人際關係是互有關聯的。有些人認為人格與人際關係密切相關,如:成熟、親密 性、同情心等是發揮人際關係的力量。

張春興(2000)認為人格是指個體對其生活歷程中對人、對事、對己以往對整 體環境適應時,所顯現的獨特個性。此一獨特個性,係由個體在其遺傳、環境、

成熟、學習等因素交互作用下,表現於需求、動機、興趣、能力、性向、態度、

氣質、價值觀念、生活習慣以至行動等身心方面多重特質所組成。

葉重新(2004)認為人格特質是指個人在各種生活情境中,所表現的性情 (disposition),例如:友善的、焦慮的、誠實的、興奮的、依賴的、懷疑的、

仁慈的、謙卑的、虛心的、蠻橫的。

危芷芬、留佳莉、陳秀蓉、鄭麗玉(2006)認為人格包含:一、內在,人格是 無法直接觀察的內在抽象特質,同時也是影響行為的力量之一;二、穩定,係指 人格特質應當長期維持穩定與不變;三、一致,人格既然是穩定不變的特質,即 使個人處在不同的環境,其行為模式應是一致的;四、獨特,人格代表個別差異,

也就是在相同的環境中,每個人的行為卻不盡相同。

顏嘉慧(2007)及 Costa, Terracciao & McCrae (2001)認為經過不同文化下 的測驗評定,人格具有一定的傳承性和恆久性。

綜合上述,人格是

(一)、人格是具有穩定、內在特質、一致性和持久性。

(二)、獨特性,在不同生活情境中,每個人的行為不同,且獨特個性受到遺 傳、環境、成熟、學習的交互作用影響。

(三)、在不同的場合中,會表現出一致的行為特質。

(四)、人格是與人互動中顯現出來,是個人對環境的反應,也受環境所影響,

而人格由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所產生的多樣性。

二、人格的內涵

許功餘、王登峰及楊國樞(2001)研究發現七項華人基本性格包括:「精明幹 練:愚鈍懦弱」、「勤儉恆毅:懶惰放縱」、「誠信仁慈:狡詐殘酷」、「溫馴隨和:

暴躁倔強」、「外向活躍:內向沉靜」、「豪邁直爽:計較多疑」、「淡泊知足:功利 虛榮」。

葉重新(2004)認為在心理學上人格意涵有兩種:

第一,人格是指個人在各種不同場合,表現出相當一致性的行為特質;

第二,人格是指個人有自己獨特的性格特質。個人即使在相同情境下的行為 表現,也會有個別差異。人格特質是指人格在各種生活情境中,所表現的性情 (disposition),例如:友善的、焦慮的、誠實的、興奮的、依賴的、懷疑的、

仁慈的、謙卑的、虛心的、蠻橫的。

貳、人格特質的理論及其相關研究

特質論(trait theories )的觀點強調個別差異源自個人行為傾向(特質)

的強度或數目多寡的不同。認為特質具有持久而穩定的特性,此外對個人的行為 有一般性、一致性的影響。以下不同學派中分析對於人格的看法,再從五大人格

一、人格特質理論

Freud (1900) Erickson(1923)

Alfred Adler (1910)

Rotter (1982) Bandura (1965)

Kelly (1955)

觀察學習是指有機體的反應因觀察了別人的行為而 被影響,楷模對人格的形成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認為人們對世界的「理論」是建立在「個人建構」。 行為的發生受是預期與增強價值的變項所影響的。

二、人格特質

(一)人格特質分類原則

Eysenck (1992)認為,人格特質分類必須符合以下五種原則:

1.重複性原則(Replicability):人格特質不會因為測量時點或測量方法的 不同而有差異的,即能在不同時間、地點、樣本、文化裡都有一致性。

2.包容性原則(Comprehensiveness):人格特質能解釋或是包含先前已知的 人格特質。

3.外在關聯性原則(External Correlates):能與真實世界的外在表現有相 當程度的關聯。

4.內在來源傾向原則(Source Traits):人格特質分類必須是具有內在來源 傾向的,內在來源傾向與反應群組的內容雖不相似,而內在本質是相似的。

5.多面向原則(Multiple Levels):人格特質是多面向的,呈現一種類似階 層性的結構。高階的人格特質中包含較多數的低階人格特質在其中,而低 階的人格特質也非單屬於某一高階的人格特質。

Caspi (1987)主張人格特質並非只是一種靜態特徵,而是會影響個體如何解 釋、選擇及形塑其周遭環境(包括自身在人際關係、教育、職業及婚姻等方面的 適應),並進而左右其生涯發展的特性。所以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的外顯行為,大 約知道此人的人格;亦應該可以從一個人的人格,概略預測此人的行為表現。

(二)五大人格特質

人格心理學學者於1985 年對於人格觀點漸漸形成共識,提出五大人格特質 (Big Five;Five-Factor Model簡稱FFM) ,也有人稱之為「五大因素」(BIG FIVE),分別為外向性(Extraversion)、嚴謹性(Conscientiousness) 、親和性

(Agreeableness)、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情緒穩定(emotional

五大人格特質的起源,最先是來自於Galton(1884)所提出的,而後在1963 年時Norman以Allport等學者提出的向度為主,以因素分析等統計方法分析出五 種人格因素分類,並在1981年由Goldberg正式命名五人格因素為「Big Five」, 目前最被廣為接受的是Costa & McCrea(1987)所提出的五大類人格特質構面,認 為只要用上述的五個基本性格特質就足以描述一個人的人格,經由許多研究的證 實之後,五大性格特質已經被公認為近代心理學中最主要的性格結構。以下就是 五大人格特質其五面向分述如下:

1.外向性(Extraversion):在外向性的人格特質,係指一個人與他人間關 係所感到的舒適程度。外向性的特性有:直率、喜歡社交、生氣勃勃、友 善、尋求刺激、有自信且合群和正面情緒的概念在其中,有些特質理論將 外向歸因於正向情感。

2.嚴謹性(Conscientiousness):係指一個人對自己所追求目標的投入程 度,嚴謹的人比較勤奮、有規律、計畫周詳、守時做事有條不紊。此種面 向的人責任心很重,具有堅守嚴以律己的原則,又秉持著深思熟慮的態 度,盡力達成自己所設定的目標且較可靠。

3.親和性(Agreeableness):係指一個人對社會或同儕間所定之規範的遵循 程度,在親和性這個人格特質得分較高的人,比較有同情心、值得信任、

較合群、謙虛且正直。親和性的人在與別人互動時會有較多的助人行為。

當此程度越高,其親和性也越高。此種面向的人容易信任別人,相信他人 都是對自己好。坦率面對他人,不隱藏自己,始終維持著謙虛順從的態度,

且具有柔軟心(Tender-mindedness)。如果一個人在這個特質上得分很 低,可能就是好猜疑的、愛唱反調的且攻擊性較強。

4.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係指一個人興趣之多寡高低程度,

開放性跟好奇心、較具彈性、有豐富的想像力、有藝術家的敏感以及不墨 守成規的態度有關。此面向具有對幻想的、美感的事物喜好,還有含有對

5.情緒穩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係指一個人面對負向情緒刺激之忍 受程度,在情緒穩定這個人格特質得分較高的人,較有快樂情緒、具有善 意、沈著、適應良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心情輕鬆,此面向具有做事 會較審慎思考、挫折容忍力、感到安全能妥善控制自己的脾氣,不易過度 興奮包容與安全感。

三、人格特質的測量 (一) NEO-PI-R人格量表

人格五因素模式確立後,有些學者發展出人格五因素的問卷。Costa與 McCrae(1985)編製了NEO人格問卷(NEO-PI: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研究人 格的穩定性、外向性、開放性三大特質。Costa與McCrae(1989)繼而提出五大人 格特質問卷NEO-FFI(NEO-Five Factor Inventory),將親和性、嚴謹性納入,以 配合五因素模式,使該測驗更為完整性。

Costa與McCrae(1992)編製出NEO人格問卷修訂版(NEO-PI-R:The Revised Neuroticism Extraversion Openness Personality Inventory),提出五大人格 特質的六個構面,其中每個構面各有8題共計240題之五大人格特質量表,以多面 向評估人格特質。

Golberg(1992)利用形容詞衡量五大人格特質,使用一百個詞彙描述表現型 的人格特徵,發展出Big-Five Makers(IASR-B5)。

Goldberg(1992)採取 40 個兩極化的形容詞編製成7點量表,每一因素各5 題,共40題。此量表也廣為他學者參考修訂,如:

Costa與McCrae(1992, 1994)於編製 NEO-PI(或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五點量表後,又修訂 NEO PI-R量表(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

異 (Botwin & Buss,1989),但該量表成為最普遍為研究者採用的量表。

Widiger與Trull(1997)比較五份相關的人格量表,發現Big-Five Makers最 大的優點是用簡潔、直接的方式,提供一個正確、忠實衡量詞彙的構面,最能清 楚聚焦在五因素的測量上。

(二) Mini-Markers人格量表

Saucie(1994)認為Big-Five Makers題數較多會影響施測效益,將

Goldberg(1992)發展之 100 題項量表,使用因素分析法抽取出人格五因素的大 構面,再以各構面中因素負荷量最高的8個形容詞為基礎,編定出只有40題的 Mini-Marker。每一構面各有八個題項,其中開放性與情緒穩定性有兩題反向題,

其餘三個構面均有四題反向題。

Saucie(1994)提出的Mini-Markers為評量工具,從五大人格特質的評估,發 現研究之人格特質有其三大特性為:困難的試題項目較少、相關性高的量尺較 少、作答時間較短(Costa & McCare,1992),可提高本研究受試者作答的意願,

降低題數過多而隨意勾選的問題。

國內目前也有不少研究採用Mini-Markers量表,結果顯示人格具有一致性和 穩定性(林能白、邱宏昌,1999;許雅婷,2002;張翊翔,2004;胡夢蕾,2004;

黃可欣,2005)。

Mooradian與Nezlek(1996)比較NEO-PI-R和Mini-Markers,認為兩者的研究 結果類似。Dwifht、Cummin與Glenar(1998)認為Mini-Markers雖然較簡短,但相 對可靠且易懂,是提供人格研究更完善的工具。

四、人格特質的相關研究

人格是個人應付外在環境的獨特類型或組體,它與個人生理、心理與社會層

人格是個人應付外在環境的獨特類型或組體,它與個人生理、心理與社會層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