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中職學生幽默風格、嘲笑風格與五大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中職學生幽默風格、嘲笑風格與五大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

Copied!
11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 與輔導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學志博士. 高中職學生幽默風格、嘲笑風格 與五大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 研究生:林水見撰.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六月.

(2) 誌. 謝. 終於到這一刻了,曾經在腦海裡想像過無數次這一刻來臨時的心情,只是此 刻腦海竟是一片空白。91 年 9 月進入了心輔所,七年倏忽而過,很難想像一個 碩士學位竟用七年時間完成,中間曲折難以言喻。曾有多次念頭想放棄,尤其在 將屆退休之年。只是這件事卻好像是完形學派中的「未竟事物」一樣,始終牽絆 著我,難以放下。終於完成了,在很多人的鼓勵、支持與協助之下,我內心充滿 了無限感恩! 感謝指導教授學志老師這些日子的包容,對一個不太積極的學生仍充滿了耐 心與鼓勵;博士班的芝君學姊在論文的撰寫過程中全程的指導、陪伴,甚至統計 處理等皆仰仗她的協助,應可以說是我的第二個指導老師;雨臻學姐在論文撰寫 過程中提供很多寶貴的意見與想法;建雅學姐在文獻上的建議、論文的修改也貢 獻許多;同樣陣線的思賢學妹、瓅勻學妹不時提供各種協助等等,都是我一路走 來支持的力量。這些日子以來,看到 612 研究室的學長姐、學弟妹們在學術領域 上的投入與熱情,我好感動,原來浸淫在學術領域中可以如此讓人著迷。而大夥 兒的溫暖與與關懷,更讓我克服心理的障礙,腦力與體力的衰退,完成論文,我 銘感在心。另外,在口試委員景媛老師、發忠老師身上我更看到專業以及對學術 的執著,感謝您們對我的論文的指正與建議,讓我的論文更臻完善。 特別一提的是協助施測的全省輔導好伙伴以及參與研究的受試,沒有您們的 友情支持,我的論文絕對無法完成。 生命中有許多的巧合,當年的一席玩笑話, 「與女兒研究所同時畢業」竟然成 真,咱們母女真的同年畢業,確實有趣。感謝女兒若瑩在自己也要完成論文的同 時,仍然協助我處理論文的瑣碎雜事。夫婿國靜,在我疲累時替我打氣,陪我運 動,提醒我注意身體健康。婆婆的照顧與諒解,協助承擔許多家務,家人的支持, 點滴在心頭。 寫作論文期間,淡水商工眾多伙伴給了我許多助力。林校長的支持,讓我能. i.

(3) 在工作與論文研究二者兼顧。輔導室的同仁在工作上的體諒,讓我無後顧之憂。 尤其是淑蓉在辛苦懷孕期間仍在論文上提供給我很多的建議與資源,輔導室的義 工與工讀生們在資料輸入的協助,謝謝您們! 好朋友玉英、美珠、淑美一路相挺,同樣是戰友的金釵不時垂詢進度,提供 資訊,替我打氣,口試時彼此幫忙,最終一起畢業,種種情誼永生難忘。 最後,我要感謝我天上的爸媽,雖然您們已離我而去,但在艱難時刻只要想 到您們,我就得到撫慰,這份成果要您們分享。. 水見謹誌. ii. 98 年 7 月.

(4) 高中職學生幽默風格、嘲笑風格與五大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職學生之幽默風格、嘲笑風格及五大人格特質的差異情 形,以及彼此間之關係。以「幽默風格量表」 、 「嘲笑風格量表」 、 「Mini Markers 量表」為研究工具,採用分層立意取樣方式選取全台北、中、南、東四區域及台 北市、高雄市,共抽樣二十六校 1398 位學生為研究對象。結果顯示:1.高中職 學生在幽默風格方面,親和型和自我貶抑型有差異;嘲笑風格方面,「喜被笑」 和性別有交互作用;人格特質方面,在「開放性」與「情緒穩定性」有差異。2. 不同性別學生之幽默風格在親和型、自我提升型與攻擊型幽默風格有差異;在人 格特質之「外向性」 、 「親和性」 、 「開放性」 、 「情緒穩定性」有差異。3.高中職學 生人格特質的「外向性」 、 「親和性」 、 「開放性」 、 「情緒穩定性」能分別預測四種 幽默風格。4.高中職學生人格特質之「外向性」 、 「開放性」能預測嘲笑風格之「喜 被笑」和「喜笑人」 , 「嚴謹性」能預測「怕被笑」 , 「親和性」能預測「喜被笑」, 「情緒穩定性」負向預測三種嘲笑風格。5.高中職學生幽默風格之親和型、自我 提升型能預測嘲笑風格之「喜被笑」;攻擊型幽默風格能預測「喜被笑」與「喜 笑人」;自我貶抑型幽默風格能預測三種嘲笑風格。. 關鍵字:高中職學生、幽默風格、嘲笑風格、五大人格特質. iii.

(5)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Humor Styles, Ridicule Styles and Big-5 Personality Trait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Humor Styles, Ridicule Styles and Big-5 Personality Trait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measurements used were Humor Styles Questionnaire, PhoPhiKat Questionnaire, and Big-5 Personality traits scale. 1,398 h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26 schools all around Taiwan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re were differences on affiliative and self-defeating humor styl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elotophilia and gender was also found. Besides ,there were differences on openness and emotion stability of Big-5 Personality Traits. 2) On gender, there were differences on affiliative, self-enhancing, and aggressive humor styles, along with differences on extraversion, agreeableness, openness, and emotional stability of Big-5 Personality Traits. 3) Extraversion, agreeableness, openness, and emotional stability could predict respectively the four humor styles. 4) Extraversion and openness present the tendency of Gelotophilia and Katagelasticism.; conscientiousness. could. predict. Gelotophobia;. agreeableness. could. predict. Gelotophilia; emotional stability could negatively predict Gelotophobia, Gelotophilia, and katagelasticism. 5)Afiliative and self-enhancing humor styles could predict Gelotophilia; aggressive humor styles could predict Gelotophilia and katagelasticism; self-defeating humor styles could predict three ridicule styles.. Key words: high school students, Humor Styles, ridicule styles , Big-5 Personality Traits. iv.

(6) 目 第一章. 次.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6. 第三節. 名詞釋義................................................................................................7.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幽默之理論及其相關研究....................................................................9. 第二節. 幽默風格的內涵及其相關研究..........................................................17. 第三節. 嘲笑風格之內涵及其相關研究..........................................................24. 第四節. 人格特質之理論及其相關研究..........................................................32. 第五節. 幽默風格 嘲笑風格與人格特質之關係............................................41. 第三章. 研究方法...................................................45. 第一節. 研究架構..............................................................................................45. 第二節. 研究假設..............................................................................................46. 第三節. 研究對象..............................................................................................47. 第四節. 研究工具..............................................................................................51. 第五節. 資料處理..............................................................................................61. 第四章. 研究結果...................................................63. 第一節. 不同高中職與性別在不同量表的差異..............................................63. 第二節. 人格特質對幽默風格與嘲笑風格之預測分析..................................76. 第三節. 幽默風格對嘲笑風格之預測分析......................................................82. 第五章. 討論、結論與建議...........................................85. 第一節. 綜合討論..............................................................................................85. 第二節. 結論......................................................................................................94. 第三節. 建議......................................................................................................96. 參考文獻..........................................................100 附錄..............................................................108. v.

(7) 表目錄 表 2-2-1 幽默風格量表(Humor Style Questionnaire)之向度 ....................................18 表 2-3-1 幽默風格國內外相關研究...........................................................................20 表 2-4-1 不同理論對人格的看法...............................................................................34 表 3-3-1 預試量表回收情形一覽表...........................................................................47 表 3-3-2 有效預試量表背景資料統計一覽表...........................................................47 表 3-3-3 97 學年度台灣地區公私立高中/職學生人數表.........................................48 表 3-3-4 台灣省高中/職學生人數暨應抽取學生班級數與人數..............................49 表 3-3-5 正式施測學校分布及發放問卷數暨有效樣本人數次數分配表...............49 表 3-3-6 有效樣本性別與學校類型的基本資料分析表...........................................50 表 3-3-7 幽默風格量表架構圖...................................................................................51 表 3-3-8 幽默風格各分量表之題數分配...................................................................52 表 3-3-9 「幽默風格量表」之再測信度摘要表.......................................................52 表 3-3-10 幽默風格量表 整體適配度表現情形.......................................................53 表 3-3-11 嘲笑風格各分量表之題數分配.................................................................56 表 3-3-12 「嘲笑風格量表」之再測信度摘要表.....................................................56 表 3-3-13 嘲笑風格量表 整體適配度表現情形.......................................................57 表 3-3-14 人格特質各分量表之題數分配.................................................................60 表 3-3-15 「人格特質量表」之再測信度摘要表.....................................................61 表 4-1-1 高中/職與性別在幽默風格量表的平均數和標準差(N=1389) ............63 表 4-1-2 高中/職與性別在親和型幽默風格的二因子獨立樣本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4 表 4-1-3 高中/職與性別在自我提昇型幽默風格的二因子獨立樣本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 .............................................................................................................65 表 4-1-4 高中/職與性別在攻擊型幽默風格的二因子獨立樣本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5 表 4-1-5 高中/職與性別自我貶抑型幽默風格的二因子獨立樣本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66 表 4-1-6 高中/職與性別在嘲笑風格量表的平均數和標準差(N=1389) ............67 表 4-1-7 高中/職與性別在「怕被笑」分量表的二因子獨立樣本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7 表 4-1-8 高中/職與性別在「喜被笑」分量表的二因子獨立樣本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8 表 4-1-9 高中/職與性別在「喜被笑」分量表的單純主要效果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9 表 4-1-10 高中/職與性別在「喜笑人」分量表的二因子獨立樣本變異數分析摘要 vi.

(8) 表 .................................................................................................................70 表 4-1-11 高中/職與性別在人格特質量表的平均數和標準差(N=1389)...........71 表 4-1-12 高中/職與性別在外向性分量表的二因子獨立樣本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2 表 4-1-13 高中/職與性別在嚴謹性分量表的二因子獨立樣本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2 表 4-1-14 高中/職與性別在親和性分量表的二因子獨立樣本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3 表 4-1-15 高中/職與性別在開放性分量表的二因子獨立樣本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4 表 4-1-16 高中╱職與性別在情緒穩定性分量表的二因子獨立樣本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 .............................................................................................................75 表 4-2-1 人格特質和幽默風格之交互相關係數矩陣 (N = 1404)......................76 表 4-2-2 人格特質預測幽默風格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78 表 4-2-3 人格特質和嘲笑風格之交互相關係數矩陣 (N = 1404)......................79 表 4-2-4 人格特質預測嘲笑風格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80 表 4-3-1 幽默風格和嘲笑風格之交互相關係數矩陣 (N = 1403)......................82 表 4-3-2 幽默風格聯合預測嘲笑風格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83 表 5-1-1 不同背景變項的高中/職生在幽默風格、嘲笑風格以及人格特質之差異 .....................................................................................................................86 表 5-1-2 人格特質預測幽默風格、嘲笑風格暨幽默風格預測嘲笑風格之情形...90. vii.

(9) 圖目錄. 圖 2-2-1 圖 3-1-1. Titze 提出的被笑恐懼症原因與後果之推測模型..........................26 高中/職學生幽默風格、嘲笑風格與人格特質的關係之研究架構圖. ..............................................................................................................45 圖 4-1-1 「高中/男生」、「高中/女生」、「高職/男生」及「高職/女生」 在喜被笑分量表的表現......................................................................69. viii.

(10) 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研究動機與目的. 美國心理學家戴爾.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有一段很精采的話: 「微笑,它不花費什麼,但卻造成了許多成果。它豐富了那些接受 他的人,而又不使給予的人變得貧乏。它產生了一剎那,但卻給人留下 永久記憶。它創造家庭快樂,建立人與人間的好感。它是疲倦者的休息, 沮喪者的白天,悲哀者的陽光,又是健身者的最佳良藥。確實,笑是一 種很奇特的東西。」 笑,是人們生活中的親密朋友,它還蘊含著深刻的社會內容與發人深思的社 會意義。Goldstein(1982)提出了十九世紀德國教授 Gottlied Hufeland 的一段 描述:「我們發現在古代已有藉由小丑或滑稽演員來引人發笑的治療原則,「笑」 是幫助我們消化功能最重要的因素,笑也能助於營養吸收和產生健康的血液」。 。雖然說「笑」不等於幽默,但卻是幽默的最佳外顯行為,二者關係密切。培養 幽默感在中西方社會都是很重要的課題。一個幽默的人代表著他的自信,對人際 關係、生活都有很正面健康的認識。在現今社會,比起智慧與外貌,幽默也許更 具價值。因此,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有幽默感的人,也希望自己身邊的人都能幽 默以對。商場和工廠裡認為經理人才必須具備幽默力量。學生渴望老師富有幽默 感,坐在課堂裡才能如沐春風。小孩子會因為父母和玩伴常常表現幽默,而心智 活潑健壯,政治家能多一些幽默,社會才能祥和,幽默在文明社會已滲透到人際 交往的一切場合,在各種藝術形式都有一定的地位,在教育工作也成為一項重要 的輔助手段,在學術領域也一直不斷的進行綜合性的研究,並已展現豐碩的成果。 Martineau(1972)和 Foot(1991)認為幽默在構成、促進社會關係上是相當重. 1.

(11) 要的。Sherman(1988):則謂幽默能降低或增加人際間的距離,因為幽默是一種 人際溝通的行為,其能促進人際互動、增進友情、親密感及別人的贊同。當然, 它也可以用一種為社會可接受的方式與別人隔離(增加人際距離),藉由幽默向 別人表達負面的情緒。Lorenz(1963)指出,若一群人能為同一件事開懷大笑,表 示他們有共同的生活經驗、態度或信念。依據人際吸引理論,人類會喜歡擁有相 似態度或價值的人。因此,同時為某件事而笑,是發展友誼的第一步。再者,笑 不但可形成人際鏈結,也能在人與人之間劃一界線。這是因為,如果一個人無法 和一個團體的其他人一起笑,則此人將會自覺是個外人,而與團體間有一道鴻溝 (引自陳學志,民 80) 。美國二十一世紀教育新浪潮的代表人物隆.克拉克(Ron Clark) 在他的《人格特質最重要》一書當中,亦提出幽默感是很重要的人格特 質之ㄧ。 然而,幽默像是一把雙面刃(Malone 1980,引自 Eric and Kevin 2006) 。 Martin(2007)認為,幽默可以算是一種溝通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風格, 既能增加生活樂趣以及促進人際關係,但也可能無意間就傷害了人。幽默使用不 恰當時就能傷人,使人感覺不舒服,相反地,在一個嚴峻緊張的環境中,幽默又 可以巧妙地改變僵硬的氣氛。您會選擇做一個時時談笑風生的人,還是貶低自己 來娛樂別人的丑角,或者是以開別人玩笑為樂的人?這種種不同的幽默風格透漏 了你對你自己以及別人的生活風格與人生態度。 Hallett & Derks(1998)視幽默為一人格特質,在風格及傾向上有很大的變 異。儘管幽默主要是體現在與他人相處的時候,每個人開玩笑的方式,它也透漏 了許多他們對自己的看法以及性格上的不同。舉例說,以自我嘲弄方式來開玩笑 的人在私下可能對自己也很苛刻;而心胸開闊能以幽默的方式對待他人,對別人 與自己的錯誤較能坦然面對與接受。 Kuiper 等人(2004)、Kuiper 與 Martin(1998)Martin 等人(2003)認為 就心理學而言,某些幽默風格的確是具有人格的正向和適應的意義。然而某些 幽默風格的表達卻是比較不合宜和不健康的的互動模式。因此,幽默的確有其 2.

(12) 正向的作用與意義,但幽默表達的方式與風格是否皆能帶來正向之結果,卻是 值得我們探討。 Martin(2003)根據過去的文獻,建構了幽默風格的架構,並編制了一份 Humor Style Questionnaire(簡稱 HSQ)。將幽默風格以 2*2 的方式,包含二 個向度 「對自己或對他人」及「善意的或有害的」,發展出四種幽默風格,分 別是「親和型幽默」(Affiliative humor)、「自我提升型幽默」(Self-enhancing humor)、「攻擊型幽默」(Aggressive humor)、「自我貶抑型幽默」 (Self-defeating humor)四個類型,並據此從事諸多相關性之研究。國內郭美 君(2004)以 Martin(2003)的 HSQ 為依據,編製出適用華人之幽默量表,並 發現幽默風格與憂鬱之間有相關。繼之,陳學志、詹雨臻(2009)根據 Martin (2003)之 HSQ 重新修訂成中文幽默風格量表。國內目前有關幽默風格的研究 亦不少,以幽默風格與許多不同的變項做相關之研究,如幽默風格與自尊及情 緒智慧,焦慮、生活壓力與幸福感,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幽默因應策略等 (郭美君,2004;賴建志,2005;彭意維,2006;何宜錚,2008;吳孟真,2009),提供 各種不同的思維與研究方向。 近年來,瑞士學者 Ruch 特別關注一個與幽默風格有關的議題,他和同僚進 行「嘲笑風格」的研究。他們將嘲笑風格分為三個向度,分別是「怕被笑」 【 gelotophobia(the fear of being laughed at) 】、「喜被笑」【gelotophilia (the joy of being laughed at) 】、「喜笑人」【katagelasticism (the joy of laughing at others) 】,並發展出量表去測量個人在此方面的表現狀況。 事實上,Ruch 等人剛開始是注意到有些人是有「害怕被嘲笑」的問題。相關研 究認為「害怕被嘲笑」(Gelotophobia)和無幽默感(humorlessness)有一定的 關係(Ruch 2009) 。美國心理學家在 1961 年在 8-15 歲兒童中做過一次調查,發 現:別人的受辱、懊喪、不愉快的遭遇,或對別人的惡作劇都會迅速容易的引發 笑的反應(蕭颯等,1999),因此有關「嘲笑風格」等概念的科學性探索也有愈 來愈多的趨勢。而國外對「嘲笑」的研究日益增多,已產生了一些成熟模型和測 3.

(13) 量工具,在國內,相關的研究與文獻並不多見,但是有關嘲笑的現象或議題卻時 有所聞。不管是被嘲笑、嘲笑別人或自嘲都是值得研究之議題。 尤其「害怕被嘲笑」與「喜歡嘲笑別人」這二個議題在人際關係中是二個具 破壞性的負面因子。國內康健雜誌(東森新聞報 2007/03/27)曾在 2007 年針對國 小 4 到 6 年級學童所做的調查發現,有高達 6 成 8 的學童曾經因為外表被人嘲笑, 甚至有近 9 成的學童曾經聽過或看過同學因為外表而被嘲笑,突顯國小校園存在 另一個嚴重的問題。黃德祥(2008)亦提出校園中出現最為頻繁的霸凌行為有五 成五是言語霸凌;「被嘲笑、作弄,自尊心受損」佔了影響國中生心情差的第四 名(王淑俐,2008) 。Neary 和 Joseph 認為受人嘲笑是學校普遍存在的現象,對 受同伴欺負、嘲笑的學生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後果(Rothda,Colesme,Heimberg RG.,2002)。Garrity 和 Barris(引自周天梅,2007)認為,傷害性的嘲笑是可 能引起受害者嚴重的身心傷害的一種輕微的或中等程度的欺辱形式。以研究者在 學校的輔導工作經驗也發現,青少年在人際關係上的不愉快,「被嘲笑」常是一 個重要的因素,也常因此引發人際的衝突或者人際的退縮。國內某高職之學生因 同學之言語嘲笑,而有尋短念頭,甚而罹患憂鬱症。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槍擊 事件的行兇者就是因中學時期經常遭到同學的嘲笑與霸凌,加上缺乏父母與同儕 的關懷與支持,造成了其孤僻的個性與仇恨的心態,也埋下了其毀滅他人和自己 的惡因。凡此種種,皆反應了在嘲笑風格中的「喜歡嘲笑別人」與「害怕被嘲笑」 二個議題在個人心理健康與人際關係中影響重大,在教育現場中也是一個值得重 視的議題。目前教育部致力於營建友善校園,提倡反「校園霸凌」政策是其中的 重點工作之ㄧ,筆者認為校園中的青少年的語言霸凌與嘲笑是一個值得注意與研 究的課題,如果能透過研究並結合學校的教育與輔導策略對減少侵犯、欺負和嘲 笑的行為也許能產生一些效果。有研究顯示,如果能將減少受同伴攻擊的影響程 度的認知和行為技能傳授給學生,就能減少嘲笑對受嘲笑者的心理影響。Flouri 等也認為,介入的策略對害羞和孤獨的學生是特別有利的,如果教育者能培養學 生的自信心和交際能力,學生就可能更成功地發展新的友誼和迴避被欺辱或嘲笑 4.

(14) (Strawer ,Storch ,Robert ,2005)這也能為我們的教育單位對嘲笑的預防和策略提 供實證和借鑒。 另一方面,由於研究者從事中學教育多年,從實際與中學生接觸的經驗,發 現中學階段的學生正處於青春期,也就是由兒童發展至成人的過渡階段,正經歷 著生理、認知及社會等功能的成熟過程,不管在心理上或是生理上皆產生巨大的 變化,亦面臨許多的生活壓力,青少年人格正在透過認同與學習來型塑其人格特 質。人格特質屬於一種內在的傾向,代表每一個體之獨特性,對個體的行為與想 法均有持續性、穩定性的影響力(Christopher & Robert, 2003);對個人的行為亦有 一般性、一致性的影響(陳信岳,2002),人格特質理論之範疇廣闊,所牽涉之結 構相當複雜,因此未有定論,其中以「特質論」特別重視人格結構的探討(楊國 樞,1988)。故本研究採特質論中之連續向度來區分人格特質,以五大因素模式 作為人格衡量的理論依據,來探討目前青少年的人格特質的表現以及與幽默風 格、嘲笑風格的關係。至於什麼樣的人較容易採取何種幽默風格、嘲笑風格?Ruch (1994)指出在使用幽默測量上,外向人格特質的人與使用幽默具有高度相關, 外向的人傾向於擁有正向的自我價值(Kuiper & Martin,1993) ,也傾向對人生 擁有正向的觀點(Martin,Kuiper,Olinger, & Dance,1993) 。也有研究者測量了 嘲笑風格與人格特質之間的關係,他們發現「怕被笑」與外向性、情緒穩定性、 親和性、開放性等都有負相關。Ruch 和 Proyer(2009)的研究顯示,,在幽默風 格中的攻擊性風格與嘲笑風格的「喜笑人」,自我貶抑風格與「喜被笑」有極大 的相關。國內陳學志、詹雨臻(2009)根據 Ruch(2009)的 PhoPhiKat<45>編 製了一份適合國人的嘲笑風格量表,筆者也因此對青少年階段的高中職生在嘲笑 風格的表現感到興趣,並藉此能在人格特質與幽默風格、嘲笑風格的關係上進行 實徵性之研究,期望能因此了解一些脈絡與相關之因素,而對輔導或教育工作有 一些助益。. 5.

(15)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壹、研究目的 綜合以上所述,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如下: 一、暸解不同背景變項(高中/職和性別)的學生在幽默風格、嘲笑風格以及人 格特質之差異情形。 二、探討高中/職學生之人格特質對幽默風格、嘲笑風格的預測效果。 三、探討高中/職學生之幽默風格對嘲笑風格的預測效果。. 貳、待答問題 一、不同背景變項高中/職學生其幽默風格、嘲笑風格與人格特質是否有差異? 二、高中/職學生的人格特質是否能預測幽默風格與嘲笑風格? 三、高中/職學生的幽默風格是否能預測嘲笑風格?. 6.

(1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幽默風格: 幽默風格為個體在使用幽默時的表現類型。本研究所指之幽默風格,係翻 譯自 Martin(2003)之幽默風格分類,包含親和型幽默、自我提升型幽默、攻 擊型幽默、自我貶抑型幽默,得分愈高表示受試者該向度的幽默風格愈高,以下 分述之。 本研究採陳學志和詹雨臻(2009)依據 Martin(2003)的幽默風格量表 (HSQ)所翻譯的中文版幽默風格量表,以四個分量表得分為判斷標準,得分愈 高表示受試者該向度的幽默風格愈高。 (一)「親和型幽默」(Affiliative humor) 此類型者傾向以幽默建立人際關係,用笑話或幽默事物來取悅他人,以降 低緊張,是一種對外向度的幽默正向型的幽默風格。 (二)「自我提升型幽默」(Self-enhancing humor) 此類型的人以幽默的角度來看待生活,避免負向情緒,是一種健康心理防 衛機轉,屬於對內向度的幽默正向型的幽默風格。 (三)「攻擊型幽默」(Aggressive humor) 此類型是一種使用譏諷、嘲笑、逗弄、玩笑的方式貶低對方的幽默型態, 也包含了以暗喻威脅性的玩笑來使用幽默。屬於對外向度的幽默負向型的幽默風 格。 (四)「自我貶抑型幽默」(Self-defeating humor) 此類型傾向於過度使用自我嘲諷式的幽默,經常會以自己的缺陷來開玩 笑,做些或說些有關自己的經驗之糗事來取悅他人、討好他人。而被嘲弄時,甚 至可能也會一起取笑自己,並且希望透過這種方式獲得他人的認同的幽默類型。 屬於對內向度的幽默負向型的幽默風格。. 7.

(17) 二、嘲笑風格: 嘲笑風格為個體在面對嘲笑時的表現類型。嘲笑風格係採 Ruch 和 Proyer(2008)三種分類,包含「怕被笑」【 gelotophobia 】、「喜被笑」 【gelotophilia】、「喜笑人」【katagelasticism】。 本研究採陳學志和詹雨臻(2009)依據 Ruch and Proyer 所改編中文版嘲笑 風格量表。 (一)「怕被笑」【 gelotophobia(the fear of being laughed at)】: 個體在害怕被嘲笑所產生的恐懼,以下以將以「怕被笑」稱之。 (二)「喜被笑」【gelotophilia (the joy of being laughed at)】: 個體由於被別人嘲笑而產生的愉悅感,以下以將以「喜被笑」稱之。 (三)「喜笑人」【katagelasticism (the joy of laughing at others)】: 個體因嘲笑別人而產生的愉悅感,本研究以下將以「喜笑人」稱之。 三、人格特質: 係以人格五因素模式論(Five Factor Model 簡稱 FFM)的衡量模式,本研究 是採 Mini Markers 量表,是 Saucier(1994)將 Goldberg (1992)發展之 100 題項量 表,在維持一定水準的信效度下濃縮至 40 題,翻譯為中文。五個構面分別為開 放性 (Openness)、嚴謹性(Conscientiousness)、外向性(Extraversion) 、親和性 (Agreeableness) 、情緒穩定性((Emotion Stability)。 (一)開放性 (Openness):個人對事物興趣的數量及深度。 (二)嚴謹性(Conscientiousness):個人自我認知與覺察性。 (三)外向性(Extraversion):個人在人際關係上的調適程度。 (四)親和性(Agreeableness):順服他人的程度、合群、親切、信任的態度。 (五)情緒穩定性(Emotion Stability ):與神經質(Neuroticism)相反,低負面 情緒,通常是冷靜、性情平和以及較容易放鬆,在面臨壓力時較不會表現出 煩躁不安的情緒。. 8.

(1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在探討幽默與幽默風格、嘲笑風格、人格特質等相關之理論。全章 分為五節:第一節為幽默之理論及其相關研究;第二節為幽默風格的內涵及其相 關研究;第三節為嘲笑風格的內涵及其相關研究;第四節為人格特質之理論及其 相關研究;第五節為幽默風格、嘲笑風格與人格特質之關係。茲分述如後。. 第一節. 幽默之理論及其相關研究. 壹、幽默與幽默感的定義 一、幽默的定義 「幽默」(humor)或「幽默感」(sense of humor)的定義,幽默與幽默感雖 然是人盡皆知的詞彙,在心理學的研究上也備受重視,自從佛洛伊德提到幽默這 個概念,至今已有一百年的研究歷史,但是心理學界對「幽默」或「幽默感」的 界說迄今仍眾說紛紜。 1901 年英國哲學家索列(James Sully)曾經這樣談到幽默:「語言中幾乎沒 有一個詞彙比這個人人熟悉的詞更難下定義了。」(引自鄭慧玲譯,1994) 幽默是一種人的精神性的性格構成元素之一,具有戲謅、滑稽、玩樂、風趣、 詼諧、自嘲、調侃或揶揄等等特質,在一般人的心態上含有活性與正向的情緒。 「幽默」一詞雖來自國外,但不代表國人以前就沒有幽默,我們的老祖先早就具 有幽默言行,過去的一些可被稱為幽默的行為舉止、言談對話,有眾多不同幽默 形式的「分身」早已出現在早期詩詞歌賦中。「幽默」這名詞由我國被譽為「幽 默大師」的林語堂從「Humor」的發音直譯而來,翻譯得相當貼切與傳神。<美 國國際百科全書>說:「關於幽默的最好的定義或許就是這個簡單的定義:幽默 是任何滑稽可笑的事物」,台灣的<國語辭典>則注釋為:「指一種含蓄而充滿 機智的辭令,可使聽者發出會心一笑 」(蕭颯等,1991)。 9.

(19) Kuhlman(1994,引自管秋雄,1998)亦認為每一種幽默理論似乎都掌握部分 幽默現象,然而並無任何理論能夠很明確掌握幽默的本質。 邱發忠(1999)認為幽默意涵是: (一)幽默是一個具有「笑」、「好玩」成分的刺激因子「集合體」。 (二)幽默的刺激因子使個體知覺之後,能產生認知或情緒上的經驗。 (三)可由「幽默」產生之後一些外在可觀察到的反應,作為判別依據。 (四)產生創造幽默的能力,即對周遭環境具有敏銳的觀察力,並依情境的變 化創造出各種幽默事件。 (五)產生理解幽默的能力,即對幽默刺激材料能夠認知,進而產生好笑的感 覺。 陳學志(2001)認為幽默為「一組特定的刺激,能引起好玩的性質,個體覺知 幽默刺激後能產生認知或情緒上的經驗,並產生外在可觀察到的反應,除能理解 幽默的意義外,並能依情境的變化創造出好笑的事件。」 郭美君 (2004)認為幽默包含個體、刺激或事件的情感 (affective ),以及 認知(cognitive)、及美學(aesthetic)的層面。 幽默是人人都相當熟悉的特質,但卻難以下定義,以下將回顧過去研究者在 探討幽默感時,對於幽默不同的面向等意涵分述如下: 幽默是: (一)一般人心態上的活性情緒,特定的刺激,能引起好玩的性質。 (二)個體覺知刺激後能產生認知或情緒上的經驗,而外在可觀察到的反應。 (三)依情境的變化創造出,使人理解和表達可笑事物或使人發笑的一種言行 方式。 (四)無任何理論能很明確掌握幽默的本質。. 二、幽默感的定義 Martin (2001)在心理學的研究上大都以人格特質或個別差異的觀點來探討 10.

(20) 幽默感,Martin & Lefcourt(1983)認為幽默感是一種能使用幽默因應環境的人 格特質。 Ziv(1984)認為有幽默感的人具有下列特徵:(一)是欣賞幽默的能力:能理 解或欣賞幽默的刺激;(二)是幽默創造的能力,能覺知人或物之間不一致的關 係,並能將原本不相干的事物,巧妙的連結在一起,並傳達給他人知道,引發他 人微笑或大笑的能力。 Thorson 與 Powell(1993)認為幽默感是多向度包含有六個成份:(一)幽默創 造的能力;(二)玩性或突發奇想的特性(playfulness);(三)使用幽默達成社交 目的能力;(四)辨識幽默或有趣事物的能力(recognition of humor);(五)幽默 理解的能力(humor appreciation)及(六)以幽默為因應機轉的能力。 Svebak(1996)對幽默感提出進一步的看法,他認為幽默感包含四個向度:(一) 有表達歡樂行為的需求;(二)喜歡幽默的個人及幽默的社交行為;(三)較不具有 嚴肅的性格及(四)具有對幽默訊息的認知能力(Svebak,1996)。 Warnars-Kleverlaan、Oppenheimer 及 Sherman(1996)聲稱幽默感除了能使 用幽默達到某些目的,如社交目的(social goal)之外,具有下列特質:(一)產 生幽默的能力;(二)有能力享受樂趣(the ability to have a good time);(三) 辨認幽默的能力;(四)幽默欣賞(appreciation)的能力及(五)能使用幽默,使之 成為因應機制(coping mechanism)的能力。 Kuiper、Martin 及 Olinger(1998)認為幽默感指個體間在各種行為、經驗、 情感、態度及引發樂趣、笑聲等能力上的個別差異。 陳淑蓉(2003)認為幽默感向度包含幽默理解或欣賞、幽默創造、在社交情境 中使用幽默、幽默因應、對幽默的喜好度及情緒放任度。 以上論述,各家說法不同,不同取向的幽默觀點會對幽默感有不同的定義, 綜合來說,幽默感所影響個體的幽默向度大致可包含下列向度:幽默理解、幽默 欣賞、幽默創造、幽默因應、社交幽默的能力、容易產生歡樂等正向情緒的傾向、 引發笑或微笑及對幽默事物的喜好度。 11.

(21) 三、幽默的功能 研究者將幽默所產生的功能,依生理方面、心理方面,與社會聯繫方面分 述如下: (一)生理方面 幽默被證實能有效調節身體的健康,何茉如、林世華(2000)的研究指出: 如幽默在減緩國中生焦慮與失眠的症狀上,具有顯著的功效。過去的研究也証實 幽默感的存在對於人們在身體健康知覺的每個層面上,具有正面的效益存在 (Kuiper & Nicholl, 2004)。Berlyne 曾經說過: 「人們長久以來一直都肯定「笑」 此種特殊的行為在生存上的意義,並且認為假如生活中缺乏笑、幽默以及玩樂的 行為,將會對生理以及心理的健康上有所傷害」,許多心理學家都肯定其對生理 健康上的幫助,例如:笑能夠增進血液循環、肌肉鬆弛、促進消化、促進免疫能 力、以及幫助手術後的復原等等(引自 Robinson, 1983)。 (二)心理方面 Szabo (2003)的研究結果發現「觀看喜劇片」前後差距所產生降低焦慮的效 果大於實施「跑步」活動的效果。再者,Kelly (2002)也提出幽默感確實能降低 人們內在的憂慮程度,其研究證實幽默感程度高的人,其內心的憂慮程度就會比 較低。Danzer、Dale 及 Klions(1990)的研究則發現,利用圖片引發受試者的憂 鬱情緒之後,讓受試者聆聽幽默錄音帶,有助降低憂鬱的程度。幽默人格特質如: 自尊、樂觀之間的關係也逐漸受到重視,例如:Martin 與 Kuiper(1993,引自 Martin & Kuiper,1998)的研究即顯示,幽默感高的人擁有較高的自尊,在理想 我與現實我之間也有較小的差距,擁有較穩定的自我概念,而幽默也與生活角色 的滿意度呈正相關(Kuiper, Martin & Dance,1992)。 (三)社會聯繫方面 Martineau (1972)的研究認為,幽默在構成、促進社會關係上是相當重要 的。Sherman (1988)也發現「幽默感」從人們小時候開始,就成為一種具有降低 或增加人際間距離的人格特質,因為幽默是一種從人們交流溝通行為中所顯現出 12.

(22) 來的特質,其能促進人際互動、增進友情、親密感及別人的贊同。當然,它也可 以用一種為社會可接受的及與別人隔離(增加人際距離)的方式,可藉由幽默方式 向別人表達自己負面的情緒。 再者,笑不但可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也能在人與人之間建構一道圍籬。這 是因為,如果某人無法和團體裡面的人一起笑的話,則此人將會自覺是個外人, 而其與團體之間就會有一道鴻溝(陳學志,1991)。幽默的意涵中也具有社會控制 的功能,Powell (1986)指出經由幽默的嘲笑,團體成員更能夠去接受團體規範 (group norm)且認同團體。另一個團體動力的現象是:幽默能夠控制內在團體 (in-group)的行為,能使士氣低落或欲瓦解的團體提昇起來,同時也可激起對外 在團體(out-group)的敵意(Martineau, 1972),進而更加增進此一團體的凝聚力. 貳、幽默的相關理論 由不同研究取向出發,會發展出不同的幽默理論。以下綜合各理論層面,介 紹幽默相關理論如下: 幽默理論眾多,有從生理層面(快樂產生理論、心理逆轉理論、過剩能量釋 放理論),也有從動機層面(Freud 心理動力論、優越理論、錯誤歸因謬論), 以及認知層面(失諧理論、失諧解困理論、反向-解困的反向整合模式、理解- 推敲理論)(引自賴建志,2005)。而本研究欲探討的幽默風格、嘲笑風格,主 要與生理層面的心理逆轉理論,動機層面的心理動力論、優越理論、錯誤歸因理 論有關。因此,以下針對此四個幽默理論進行說明,以闡明幽默之表現與其相關 理論依據。. 一、心理逆轉理論 Apter與Smith(1977,引自Martin,1998)提出的「心理逆轉」理論(reversal theory)來說明機動狀態和愉悅感覺的關係。他認為幽默刺激所引發的生理狀. 13.

(23) 態,取決於個體的後設動機狀態(metamotivational states) ,其具有兩個狀態。 第一種狀態稱為telic state(目標狀態) ,在此狀態下,個體是目標導向的、嚴 肅的。笫二種狀態為paratelic state(維持狀態) ,個體在此狀態中會較注意正 在進行的活動,而不會專注於最終的目標,因此也比較輕鬆、不嚴肅。當個體處 在telic狀態下而被外界刺激激動時,個體會經驗到不快樂與苦惱。而就另一方 面來說,在paratelic 的狀態下,當其被外界刺激激動時,個體則會感覺到快樂 或是興奮,因為激動增加了個體的活躍程度,提升個人在當前活動中的快感。 當幽默失諧成份引起激動,應該會引起不愉快,但幽默刺激中笑話以及遊 戲的線索提示我們,「那只不過是個玩笑罷了」,不用嚴肅看它,於是從 telic 狀態轉換到 palatelic,個體由原本不悅的心理狀態轉為快樂的心理狀態。因 此,從心理逆轉理論來看,幽默感高的人代表其在面對到幽默當中的失諧信息 時,能夠迅速的從嚴肅的狀態轉一到輕鬆的狀態,接受幽默刺激並且產生笑的動 作以及愉悅的感受。依此理論,在嘲笑風格中的「怕被笑者」 ,應是無法把 telic 轉換成 palatelic,把笑聲當作是威脅,無法感受到快樂的感覺。. 二、心理動力理論 Freud (1960) 認為個體對幽默刺激的反應主要來自於釋放緊張的「需求」。 依心理動力論的觀點,個體源於本我的心理能量會不斷累積,這種心理能量在超 我的監控下無法直接宣洩,幽默刺激正提供了宣洩本我驅力的合法管道,能使個 體降低緊張,達到平衡狀態(引自陳學志,1991;陳淑蓉,2003)。 Freud(1960)認為幽默意指當個體要用現實的觀點維持在一個厭惡情境下 時,此防衛機轉能夠使人們避免負面的情緒,而這樣的概念與「自我提升型幽默」 是一致的,強調防衛機制的自我提升有助於因應壓力,幽默使個體能有足夠的能 量以面對有害的情境(引自吳孟真,2008;陳淑蓉,2003)。 陳學志(1991)認為幽默是超我安撫焦慮中的自我的一種方式,藉由超我的 引導,自我能夠以笑的方式去看這些外在痛苦的事物。從此觀點來看幽默,幽默. 14.

(24) 最重要的關鍵便在於提供個體抒發內在的衝動,幽默能夠幫助個體在面對困難的 情境下,因應壓力、適應壓力,使個體不被擊垮,陷於負面情緒當中。 總結上述各個學者觀點,針對幽默心理動力論發現,幽默對於個人來說,正 好提供了宣洩管道,能使個體降低緊張,達到平衡狀態;幽默能夠幫助個體在面 對困難的情境下,增加個人的自尊及自我內在的力量。. 三、優越理論 幽默的優越理論,始自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發現別人的痛苦與不幸時, 會產生相對的優越感,因此會有愉快感及笑產生,藉由嘲笑它人的弱點而產生優 越感並提升自尊;亞里斯多德認為當我們發現別人比自己愚笨、醜陋或不幸時, 會 產 生 相 對 的 優 越 感 , 因 此 會 產 生 喜 悅 或 笑 的 反 應 (Fave,Haddad,& Maesen,1996)。就當代觀點則認為幽默是源自於輕視他人的錯誤或愚蠢而產生的 優越感。這就是「優越理論」(Superiority Theory)。 Hobbes(1651)正式提出「優越理論」的觀點來解釋幽默現象。他認為:笑不 過是當人們和以前的自己做比較或發現別人的缺點時,突然感到自己非常傑出所 引起的「意外的榮耀(sudden glory)」。藉由嘲笑它人的弱點而產生優越感並提 升自尊,此外,個體會意識到自己少數的能力,持續維持自己的榮耀,且觀察他 人的弱點。優越理論強調的是情緒層次,認為笑是貶抑「笑的對象」產生優越感 所造成的(引自 Cameron,1993)。 Veatch(1998)則認為優越感只是幽默的結果,他人缺陷所產生的自身價值 並非幽默的充分及必要的條件(引自邱發忠,1998)。從這裡可以看出,不同的幽 默風格觀點慢慢的成形中,提升自己優越處的觀點與「自我提升型幽默」的概念 非常相近(Martin,2003)。 在優越理論中,個人在看到別人被愚弄、尷尬、失態、陷入困境、或不知所 措時,相對於別人的不幸,讓人覺得自己是強者,因而產生快感。這種觀點會造 15.

(25) 成貶抑「笑的對象」而產生優越感,此種幽默觀點能解釋有關攻擊、貶抑類型的 幽默,Martin(1998)也指出,攻擊性人格與攻擊性幽默有一定的關係。 綜合學者觀點,發現幽默的優越理論所引起的優越感及掌握感,可增加個人 的自尊及自我內在的力量,以維護個人的健康及良好的適應,並非所有的幽默均 有正向心理狀態,在本研究的嘲笑風格中的「喜笑人」,和此理論有不謀而合之 處。. 四、錯誤歸因謬論 Zillman(1983)提出幽默的錯誤歸因謬論(misattribution theory of humor),這個理論強調社會規範對個體的行為具有約束力,當個體對自身不喜 歡或敵對的對手有失敗或出糗的情況時,個體應會由社會規範抑制嘲笑他人這種 幸災樂禍的行為,但透過無害的幽默線索(innocuous humor cues)的出現,個 體會將嘲笑他人的行為歸因於幽默上,免除掉自身的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和對社會指責的懼怕,進而愉悅地嘲笑自身不喜歡或敵對的人其不 幸的缺點(引自邱發忠,1998)。 Zillman(1983)指出幽默的貶抑刺激是否能產生好笑的感覺,必須考量到個 人所屬的團體而定,只有當我們看到我們不喜歡的團體、個人、事物失敗、被貶 抑或被攻擊時,會產生他們是「活該」的想法,而令人有正向的情緒反應 (引自 賴建志,2005) 。Zillmann(1983)透過幽默中一些「無害的幽默線索(innocuous humor cues)」,人們得以將對敵對團體的貶抑或嘲笑,合法的存在幽默刺激中, 讓內在攻擊的驅力得以釋放。因此幽默所引起的優越感及掌握感,可增加個人的 自尊及自我內在的力量,以維護個人的健康及良好的適應(陳淑蓉,2003)。 從幽默的錯誤歸因謬論觀點看來,個體受社會規範而抑制嘲笑他人歸因於幽 默,以幽默免除認知失調,進而嘲笑他人缺點,這種對敵對個體的貶抑和敵視可 以合法存在,將內在的攻擊慾望得以釋放,幽默提供了個體一個可以為社會所接. 16.

(26) 受的管道發洩心中的情緒 。. 五、小結 綜合以上理論可發現,幽默對於個體而言能得到一些益處,它可能宣洩情 緒、提升自我的能力、甚至是避免產生認知失調和社會處罰,進而發現,某些幽 默不見得一定會有正向的力量,幽默風格的概念在上述理論慢慢形成。. 第二節. 幽默風格的內涵及其相關研究. 壹、幽默風格的內涵 Craik等人(1996) (引自彭意維,2006)進行幽默表現的研究,使用 HBDQ 自 評式量表當作研究工具,利用「主成份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將所得到之數據加以分析,整理出五種具代表性的幽默風格類型(Ruch, 1998): (一)社交和諧-冷漠式幽默(Social Warm-Cold):在正向度部分,係指運用幽 默於促進友好與社交互動;反之,則是在人們歡樂之時,呈現出逃避、甚至 冷漠高傲的反應。 (二)反射-笨拙式幽默(Reflective-Boorish):在正向度部分,係指能如反射 般立即對當下的情境,運用巧妙的幽默技巧做出作適當的反應;反之,則是 缺乏敏感性、無法洞察當時的狀態,以致產生「牛頭不對馬嘴」,令人窘困 的氛圍。 (三)勝任-無能式幽默(Competent-Inept):在正向度部分,係指個體具有機 敏、睿智,能夠快速地察覺出現實情境中的幽默因數,並加以發揮;反之, 則是指因缺乏技巧與自信以致於無法營造出當下幽默氣氛的個體。 (四)草根性-壓抑性式幽默(Earthy-Repressed):在正向度部分,係指個體能 放膽、不忌諱地把禁忌的事提出來開玩笑;反之,則是對於那些涉及到死亡、 17.

(27) 性愛或較汙穢的幽默都有所保留而迴避不談。 (五)有益-卑劣式幽默(Benign-Mean-spirited):在正向度部分,係指個體表 現出那些會令人愉悅、且與幽默相關的行為,帶有某種程度的心理刺激性, 但卻無傷大雅;反之,則是運用一些帶有心機、並屬於幽默「黑暗面」的作 用去攻擊、輕蔑他人,就是負向的部分。. 貳、幽默風格量表的發展 Martin、Puhlik-Doris、Larsen、Gray及Weir (2003)則將Craik等人(1996) 所編之幽默風格量表(HBDQ),再以「對自己或對他人」及「善意的或有害」為主 要架構重新整理,編製了一份Humor Style Questionnaire(簡稱 HSQ)的自評式 問卷用以測量幽默風格。其向度如下表2-2-1。. 表 2-2-1. 幽默風格量表(Humor Style Questionnaire)之向度 A 對自己. B 對他人. 提升自我(Intrapsychic. 提升與他人的關係. function of humor). (Interpersonal humor). 1(善意的). 1A. 1B. 幽默是善意的. 自我提升型幽默. 親和型幽默(Affiliative. (Humor is relatively. (Self-enhancing humor). humor). 2 (有害的). 2A. 2B. 幽默具有潛在傷害性. 自我貶抑型幽默. 攻擊型幽默(Aggressive. benign and benevolent). (Humor that is potentially (Self-defeating humor). humor). detrimental or injurious). 茲將測量向度分述如下: (一)親和型幽默(Affiliative humor):屬於對外正向型的幽默風格,這類型傾 向會說些好笑的事物、詼諧的笑話來取悅大家,促進人際關係,也就是說, 為了要促進彼此的關係,個體會主動說些有趣的事情來使他人發笑,使大家 處於輕鬆狀態,並降低人際間的衝突與張力。. 18.

(28) (二)自我提升型幽默(Self-enhancing humor):屬於對內正向型的幽默,係指個 人能夠以正面的角度來待生活,將生活中的不如意轉化成有趣、荒謬的情 境,使自己維持一個幽默的觀點來面對壓力或挫折,以及將幽默的使用當作 是情緒調節及因應機制,與佛洛依德心理動力論的定義相同,將幽默視為是 一種健康防衛機制,以避免負向情緒的產生。 (三)攻擊型幽默(Aggressive humor):屬於對外負向型的幽默風格,使用幽默來 揶揄、嘲笑、甚至譏諷他人的一種幽默風格,包含了以諷刺、威脅性的玩笑 來使用幽默。可是通常傾向於使用此種幽默表達的人,常常沒有察覺對他人 的潛在衝擊。 (四)自我貶抑型幽默(Self-defeating humor):屬於對內負向型的幽默,是種被 假設成一種個人防衛性的幽默,個體傾向以幽默行為來避免問題。此類型的 幽默被視為是使用幽默來逃避心中真正的感受。這類型的人,傾向於使用自 我輕蔑式的幽默,過度的做些或說些與自己有關的糗事的來取悅他人、討好 他人或獲得認可,但卻因此使自己在自我概念以及自我價值感上受到傷害。. 綜上所述,針對人們日常生活所有可能表現的幽默行為,透過一系列科學化 的深入觀察與統計分析,及分類與整理,其目的在探討人們不同幽默風格所呈現 的態度與行為,是否會影響到個體自身在生活情境中的反應與表現。. 参、幽默風格的相關研究 幽默風格後續相關的研究越來越多,其範圍大約涵蓋了人格特質、生活壓 力、人際關係、生活因應、工作滿意、創新行為、組織氣候等,表2-3-1為幽默 風格國內外相關研究:. 19.

(29) 表 2-3-1. 幽默風格國內外相關研究. 研究者 Rareshide(1993). 研究分析與發現 1.教師認為幽默能夠增進師生關係、控制班級秩序。 2.諷刺的幽默類型可能對學生帶來的傷害。. Maslow(1962,引 1.健康的心理功能與不同幽默風格的使用有關。 自陳淑蓉,2003). 2.負向的幽默風格,常被忽視。. Hampes(2006). 1.探討幽默風格與害羞之間的相關。 2.害羞和「人際型幽默」有顯著負相關;和「自我貶抑型幽默」有顯著的正 相關。 3.男性部分「攻擊型幽默」與害羞呈現顯著正相關,與女性則無相關性。. Secen(2007). 1.以幽默風格預測土耳其大學生的寂寞感。 2.寂寞感與「人際型幽默風格」和「自我提升型幽默風格」有高度負相關。 3.與「自我貶抑型幽默」有中度相關,與攻擊型幽默無顯著相關,使用逐步 迴歸分析發現,人際型幽默風格在寂寞感上有最好的預測力。. Kuiper(2004). 親和型幽默與自我提升型幽默與正向情緒成正相關. Martin 等人(2003). 1.不同的幽默風格與個人的憂鬱程度以及自尊等變項有不同程度以及方向 的相關。 2.人際型幽默以及自我提升型的幽默,與焦慮、憂鬱等負向的情緒達顯著負 相關。 3.人際型幽默以及自我提升型的幽默與自尊、快樂等正向情緒變項則呈正相 關,而攻擊型以及自我貶抑型的幽默則正好相反。. Martin 等. 1.探討人格特質(NEOPI-R 量表)與幽默風格之相關性。. (Martin et al.,. 2.「親和型幽默」與外向性人格有正相關。. 2003). 3.「自我提升型幽默」與外向性、開放性人格特質有正相關,與神經性人格 特質有負相關。 4.「攻擊型幽默」與神經性人格有正相關,與親和性、嚴謹性人格有負相關。 4.「自我貶抑型幽默」與神經性人格有正相關,與親和性、嚴謹性人格有負 相關。. Cann、Norman. 1.研究「幽默風格」與「依附風格」 「衝突風格」. 、Welbourne. 2.焦慮型依附與「自我提升型幽默風格」呈負相關,與「自我貶抑型幽默風. 與 Calhoun. 格」呈正相關。. (2008). 3.逃避型依附與「親和型幽默風格」有負相關,與「攻擊型幽默風格」有正 相關。 4.衝突風格與「親和型幽默風格」 、 「自我提升型幽默風格」有正相關,與「攻 擊型幽默風格」呈負相關。. 20.

(30) 表 2-3-1(續) Saroglouc 和 Scariot(2002). 1.法語比利時大學生之社會型、自我提升型幽默風格和人格特質之開放 性、親和性及自尊有正相關;敵意幽默風格和親和性、嚴謹性為負相關, 自我貶抑幽默風格和情緒穩定、嚴謹性、自尊以及安全依附有負相關。 2.比利時女性傾向比男性使用較少攻擊型幽默以及自我貶抑之幽默。 3.學生幽默風格對學校的表現無直接或間接之預測力,但自我貶抑幽默風 格、敵意幽默風格較高之學生表現出較低之學校動機。. Kararian 和 Martin(2006). 1.旅黎亞美尼亞人在這四項幽默量表上的分數顯著較低。和女性相較,男性 顯著地較常使用這四種幽默風格,特別是攻擊性及自我貶抑性幽默風格的 人。 2.幽默風格與知覺健康、心理安適,以及家庭適應有個別相關,而與憂鬱無 相關。 3.攻擊性幽默得高分與高垂直個人主義以及低水平與低垂直集體主義相關。. Filiz Bilge 和 Sinem Saltuk (2007). 1.比較土耳其大學生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憤怒與焦慮特 質與他們的幽默風格的關係。 2.主觀感覺幸福的學生在親和性與自我提昇性的幽默風格的分數較高,而憤 怒特質與焦慮特質的分數較低。 3.憤怒特質高的學生較常使用攻擊性的幽默風格而主觀幸福感較低;焦慮特 質較高的學生也較易使用自我打擊性的幽默風格。. 何宜錚(2008). 1.正向幽默風格與自尊有正相關,自我攻擊型幽默風格與自尊則是負相關。 2.情緒智慧與正向幽默風格正相關與攻擊型幽默風格負相關。 3.情緒認知及情緒表達與產生聯繫及攻擊幽默風格正相關。 情緒調節及情緒反省與自我攻擊型正相關,與攻擊型負相關。. 吳孟真(2008). 1.開放性、外向性、親和性特質,與正向型幽默(人際型、自我增強型)皆呈 正相關。 2.嚴謹性與正向型幽默呈正相關,與負向型幽默(自我貶抑型、攻擊型)呈負 相關。 3.神經性與正向型幽默呈負相關,與負向型幽默呈正相關。 4.自我提升型幽默與人際型幽默與焦慮呈負相關,自我貶抑型幽默與焦慮呈 正相關,攻擊型幽默與焦慮無相關。. 柯淑蕙(2007). 1.受測者在面對不同親疏程度之對象時所展現之幽默風格呈現顯著之差異。 2.組織玩興氣氛知覺對員工創新行為有顯著之正向影響。 3.當受測者面對極親密與之對象與極疏遠之對象時,其幽默風格表現有所不 同。 4.人際型、自我增強型幽默風格對員工創新行為與組織玩興氣氛知覺有顯著 之正向影響;攻擊型幽默風格對組織玩興氣氛知呈現顯著之正向影響。. 21.

(31) 表 2-3-1(續) 郭美君(2004). 1.幽默風格的性別差異方面,女生在「產生聯繫型幽默」分量表分數顯著高 於男生,而「攻擊型幽默」分數顯著低於男生。 2.自尊與「產生聯繫型幽默」及「自我提升型幽默」呈現正相關,與「自我 攻擊型幽默」呈現負相關, 「攻擊型幽默」則無顯著相關。 3.「攻擊型幽默」與「自我攻擊型幽默」則與逃避型的因應行為有正相關。. 賴建志(2005) 1.自我增強型幽默風格與主觀生活壓力之交互作用在生活滿意度以及正向情 緒層面達顯著。 2.在對外向度之幽默風格無法調節生活壓力對幸福感的傷害,對內向度方 面,自我增強型幽默則能夠調節生活壓力對生活滿意度以及正向情緒的影 響。 3.正、負向型幽默風格(產生聯繫型幽默與自我增強型幽默)在高、低幽默 組生活滿意、正向情緒經驗較多,負向情緒經驗較低。 4.負向型幽默風格(攻擊型與自我攻擊型幽默) ,高幽默者反而比低幽默者對 生活較不滿意,有較多的負向情緒經驗。 彭意維(2006) 1.領隊的正向型的「人際型幽默風格」與「自我提升型幽默風格」和「外向 性」 、「親和性」 、「開放性」 、人格有正相關。 2.「攻擊型幽默風格」與「親和性」 、「嚴謹性」 、「開放性」人格有負相關。 3.「自我貶抑型幽默風格」與「嚴謹性」人格有負相關。 陳國海(2007). 1.探討大學生幽默風格與精神健康之間的關係。 2.親和型和自強型幽默有益於精神健康,但嘲諷型和自貶型幽默有害於精神 健康。 3.中國人與加拿大人在幽默風格、幽默對精神健康起作用的方式上存在一定 的文化差異。. 高鵬凱(2006). 1.部門主管的幽默風格對組織氣候有正面的影響。 2.部門主管的幽默風格對員工績效沒有影響。 3.攻擊型幽默對工作績效以及工作滿意有負向以及顯著的關係。. 高姍姍、姚本先 1.中國大陸之大學生在幽默風格上不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 (2009). 2.中國大陸之大學生在親和型幽默風格上存在顯著的差異。 3.親和型、自我提升型的幽默風格與安全感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攻擊型、自 貶型的幽默風格與安全感存在顯著的負相關; 4.親和型、自我提升型的幽默風格對安全感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攻擊型對 安全感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自我貶抑型對安全感的預測作用不顯著。. 22.

(32) 肆、小結 總合上述,可以發現幽默風格相關的研究很多,有焦慮、害羞、寂寞感、幸 福感、情緒認知、情緒表達、情緒調節、情緒反省等等;另外,也有學者探討幽 默風格與五大人格特質的相關,或是與其他風格如:衝突風格、依附風格等之關 聯性。 以過去文獻為依據,是否人格特質、幽默風格、嘲笑風格三者間,有一可能 的徑路分析,以及在不同的人格特質與幽默風格、嘲笑風格之間的關係如何,是 本研究欲瞭解之主題。. 23.

(33) 第三節. 嘲笑風格之內涵及其相關研究. 壹、嘲笑風格之內涵 幽默之研究已致力在很多向度(Martin 2007;Ruch 1998a,1998b),例如幽 默風格、幽默理解、幽默因應、幽默創造…等,然而對於「無幽默感」 (humorlessness)這個議題卻較少人關注。我們常看到有些人在日常生活所表 現出來的對話,非常缺乏幽默感;這些人可能過度嚴肅,無法輕易的轉變到幽默 的情緒,過於敏感或者在遇到逆境時無法幽默以對,這樣的人應是屬於無幽默感 (humorlessness)一類的人。近年來,在西方社會中,有關於「害怕被嘲笑」 已開始有系統的做驗證性研究。相關研究認為「怕被笑」和無幽默感 (humorlessness)有一定的關係(Ruch 2009),但是否「怕被笑」就一定缺乏 幽默感,仍在進行探索。相關的研究對於幽默理論而言既有新意也有深意。 Ruch 和 Titze 在 1998 年開始針對臨床的團體,以 46 題<GELOPH>的自陳 量表去驗證「怕被笑」的概念,進而推廣到非臨床的團體(Ruch & Proyer, 2008) 。 Ruch 等人並將「怕被笑」的概念進而擴展延伸相關的概念到「喜被笑」與「喜 笑人」,並編製成嘲笑風格量表,以下就三個向度分述之。. 一、怕被笑(The fear of being laughed;Gelotophobia) 德國心理治療師Michael Titze發表了第一份「怕被笑」的個案報告(1995, 1996, 1997)。在他的案例研究中,他看到一些病人不斷憂慮被嘲笑,因此創造 了「gelotophobia」一詞(在希臘文中,gelos為笑聲之義),以描述此現象,我 們稱之為為「怕被笑」。Titze認為「怕被笑者」的主要特質之一就是他們從未學 習如何正向地評價笑聲或微笑,無法感受幽默與笑聲為輕鬆且歡樂的,而是將之 視為要打擊他們的武器。他們總是憂慮被他人嘲笑,也確信自己很荒謬可笑,缺 乏活力、自發性和愉悅感,並且低自尊,很難發展社會能力。「怕被笑者」對於 貶抑式的幽默非常敏感(Ruch,Proyer,2009),缺乏幽默中的人際因素,常認 24.

(34) 為他們是別人的笑柄,很難和別人建立人際關係。 Titze 推測「怕被笑」這樣的態度可能源自於他們在孩童時期看到的表情就 如人面獅身像般僵化,面無表情、不關心且疏離的,當嬰兒面對這樣的「人面獅 身臉」,則無法建立「人際橋樑」(interpersonal bridge; Kaufman, 1985),他 們就會覺得自己與他人是沒有關連的。這些兒童感受不到笑聲是一種共享認同的 正面方式,他們也無法發展利社會情緒(prosocial emotions),他們的同伴因此 被建構為具敵意的陌生人,以不關心、冷漠或諷刺的方式對待他們。 「怕被笑者」 身上有些現象和其他的恐懼症相同,例如社會退縮、自尊低落、缺乏生氣等等, 但有些則是「怕被笑」所獨有,其中一項即為「小木偶情結」(Pinocchio complex)。 「怕被笑者」 (Gelotophobes)無法正確地正面評價笑聲,或甚至微笑。 因此,他們對正向動機的笑聲與微笑的回應方式,顯示出他們懼怕被那些向他們 展露笑聲或微笑的人批評或羞辱。他們尤其會以非言語交際的方式來傳達出他們 的不自在,因此在他人眼中留下奇異的印象。Titze 報告指出他們的姿勢可能會 變得僵硬,且因情緒焦慮而造成肌肉緊蹦。然而,「怕被笑者」最明顯的表現, 則是在於其表達模式的凍結與行動笨拙。Titze(1995, 1996 引自 Ruch,2009) 以知名的小木偶來為此行為情結命名。 Titze(1995)形容被笑恐懼者經常處於「agelotic」的狀態(即無法察知笑聲 的好處),他引用 Henri Bergson(1924)的概念,將「怕被笑」溯源至幼年期不 被認真看待(被笑或被戲弄)的重覆創傷經驗。他對於被笑恐懼症來源及後果的因 素推論,可以用一個圖表來表示(Ruch, 2004,引自 Ruch, 2009). 25.

(35) 原因. 後果 社會退縮以避免被嘲笑/嘲弄. 嬰兒期:初期羞恥發展. 表現冷酷/無幽默感. 無法發展人際橋樑 (即,缺乏嬰兒-照顧者間的互動). 自尊低落,社交能力低. 身心失調 幼童期與青少年:不被認真看待 (被忽視/被嘲弄)的連續創傷經驗. 臉紅、緊張頭痛、顫抖、暈眩、睡不好. 怕被笑. (例如:霸凌). 「小木偶症狀」:僵凍、笨拙、 不苟言笑、木偶. 成人:被笑或嘲弄的強烈創傷. 缺乏活力、自發性、歡愉. 經驗 (例:成群圍擊). 幽默/笑聲並不是輕鬆與歡樂的社 交經驗. 圖 2-2-1. Titze 提出的「怕被笑」原因與後果之推測模型(引自 Ruch, 2009). 二、喜被笑(The joy of. being laughed; Gelotophilia ). 對「怕被笑」的人來說,笑聲是一種負向的東西。但是我們卻發現,很多尷 尬的情境,雖然令人覺得困窘,但其實也看到裡面有些好的東西存在。因而產生 一個假定,就是被嘲笑對於某些人來說,不必然是一件負向的事情,有些被嘲笑 的 人 可 能 會 產 生 某 些 愉 悅 的 感 覺 , Ruch 與 Proyer ( 2009 ) 用 一 個 名 詞 「Gelotophilia」來形容這種人。亦即「喜被笑」 。 「喜被笑」經常嘲笑自己的缺 點來使別人開心,喜歡說笑話和有趣的事情,不管是熟人、不太熟的人或他們完 全不認識的人。然而「喜被笑」的人不只是以說笑話或者他們事先準備好的小故 事去取悅別人並且他們也很坦白的說他們自己的糗事、奇怪的境遇,或者發生在. 26.

(36) 他們身上不幸的事情,去讓別人開心。他們對一些困窘的情境並不覺得害羞,反 而喜歡和別人分享他們的經驗。直到現在,我們不知道很多有關於「喜被笑」和 人格特質之間可能的關係,例如,「喜被笑者」是否比非「喜被笑者」較外向或 者具其他的特質(例如:智慧),但是,以下二個有關「喜被笑」的概念值得討論: (1)Martin(2007,2003)所提的自我貶抑的幽默風格被界定為是使用自我輕視 的幽默,藉著去說自己有趣的事情或者說自己的缺失去迎合別人的贊同或者博取 別人歡心。我們假定「喜被笑」的人用比較多的自我貶抑的幽默風格,然而「喜 被笑」的人並不認為別人的笑聲是一種被輕視的表徵,反而是一種欣賞的象徵(用 一種機智的方式去分享他們不幸的遭遇,娛樂他人和展現自信的一種方法)。他 們喜歡娛樂他人,並且喜歡從他人的笑聲中得到愉悅,讓他人笑自己並不會讓他 覺得沮喪或貶低自尊,反而能從這個情境去經驗快樂。 (2) 「喜被笑」常被提到的相關概念是:很多的研究者認為自嘲是幽默感的一個 核心因素,和心理健康、幸福感的有很大關係(Lersch,1962),Frankl 亦認為這 個能力是有助於個人去建立有意義的人生。 (3)Borcherdt(2002,引自 Ruch, 2009)把「學習自嘲」用在某一個心理治 療的計畫上,同時也當作是幽默感的發展訓練計畫的一個部分。1999 年,McGhee 在他的 SHS 的量表把自嘲當作是一個分量表。McGhee 認為「嘲笑自己」的分量 表和在壓力之下的幽默感和其他的量表有其區辯性,他的假定是這個技巧相關的 概念是比較難發展的。Ruch 和 Carrell 指出自嘲是一種隱喻的敘述並且它是最 容易去瞭解個人是否能看到並且接受自己的缺點、不幸或災難。另外一個重要的 差異是「喜被笑」需要觀眾但是自嘲(在幽默量表中所測的)則不必然需要觀眾。 喜歡被嘲笑的典型例子莫過於喜劇演員,Ruch 和 Proyer 認為這種行為在西 方是被社會贊許的,因此造就許多經典之喜劇與演員。但是,從中國歷代的藝人、 小丑、說書人等典型的喜歡被嘲笑者的卑微社會地位可以看出,中國的傳統文化 並不鼓勵與讚揚。由此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之差異。. 27.

(37) 三、喜笑人(Joy in laughing at others : Katgelasticism) 相較於「怕被笑」來說, 「喜笑人」 (Katgelasticism)是另一個相關的概念, 我們用這個名詞「Joy in laughing at others; Katgelasticism」來描述主動 去尋找並且享受他們能夠嘲笑別人的缺點的情境,我們稱呼這種人叫 Katgelasticism (這個字是源自希臘字的 Katagelao 意思是 laughing at 嘲笑)。 有「喜笑人」傾向的人經常密切觀察別人,並且把握機會去說好笑的話或是 開別人玩笑。不同於「喜被笑」的人,他們不喜歡開自己玩笑去取悅別人,然而 也並不怕別人的嘲笑。假設「喜笑人者」被嘲笑,他可能會尋求反擊,類似「以 牙還牙,以眼還眼」 。 「喜笑人者」會因為說笑話或博君一笑而毫不猶豫的以刻薄 話語說一些不夠厚道或粗魯的事情。他們剛開始也許以為無傷大雅,但很容易後 來跨越界線而導致嚴重後果,例如傷了友誼或導致爭吵等。. 四、「怕被笑」(Gelotophobia)、「喜被笑」(Gelotophilia)、「喜笑人」 (Katgelasticism)三者之關係 「喜被笑」和「喜笑人」是「怕被笑」的延伸性概念。根據 Ruch 與 Proyer (2009)之研究發現, 「怕被笑」和「喜笑人」是零相關,顯示「怕被笑」的人, 也會去嘲笑別人而不管是否會對別人造成傷害。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怕被笑」 的人不會去嘲弄別人,這意味著「怕被笑」,在嘲笑別人這部分不是很一致。至 少在在「怕被笑」的次團體中存在著一些「喜笑人」的人。另外,「喜被笑」和 「怕被笑」在人口變項上存在各自獨立之變異。相對的,有「喜笑人」傾向的人 較年輕,但男性並未特別有明顯傾向。 正如預期,「怕被笑」和「喜被笑」是負相關,這意味著「怕被笑」的人不 會主動去尋求藉嘲笑他們自己以取悅別人的情境。而「喜被笑」也不太可能顯現 出「怕被笑」之傾向。另一方面,「喜被笑」和「喜笑人」呈現正相關,這表示 「喜被笑」人會用自己的缺陷或開自己玩笑去取悅別人,但如果有機會可能也不 會避免嘲笑別人。另外,不同於自我貶抑之幽默,「喜被笑」的人,不會因別人. 28.

(38) 嘲笑他而貶低自己。他們真正是因為他們自己被嘲笑而感到愉悅,因此,「喜被 笑」的人為了要能享受這些情境,是需要觀眾的(笑的產生者)。 國內陳學志、詹雨臻(2009),針對 650 名 18-19 歲的台灣大學生,探討幽 默風格、嘲笑風格與人格特質之關係。研究結果顯示:在嘲笑風格彼此的相關部 分,「怕被笑」與「喜被笑」有顯著的負相關,與「喜笑人」有顯著的正相關, 而「喜被笑」與「喜笑人」有顯著的正相關,此結果與 Ruch 的研究大致類似, 但是與 Ruch 等人的研究,在「怕被笑」與「喜被笑」所呈現出的無相關,則呈 現出東西方不同的文化差異。. 五、嘲笑風格量表(PhoPhiKat)之發展 在 Ruch 與 Proyer(2008)的研究中,請熟悉此概念的臨床專家在實驗情境下 以半自陳式測驗來來進行「怕被笑」的評鑑。測量題目由「怕被笑者」的經驗世 界描述而來。這些陳述被放進 GELOPH<46>中(Ruch & Titze, 1998)。其中有些 題項是「怕被笑」獨有之症候,其他項目則是「怕被笑」常見但不獨有(也就是 說,其他人可能也會有)。 以下是被笑恐懼的七個面向(引自 Titze, 1995, 1996, 1997): 1.對他人嘲弄的偏執敏感(例:「當他們在我面前笑,我會起疑心」)。 2.害怕他人的幽默(例:「他人覺得讓我成為笑點很有趣」)。 3.對於自身身體的極端自覺(例: 「每當我對他人微笑,我感到自己的臉部肌肉抽 筋」)。 4.社會退縮(例:「當我在某處發生尷尬的事,我從此就會閃避這個地方」)。 5.對於他人微笑及笑的普遍反應(例: 「在歡樂的人們身邊我常常感到不自在,因 為我害怕無法跟上他們」)。 6.比較他人的幽默能力後的失落與羨慕(例: 「在機智跟幽默的人在一起,我感到 卑微」)。 7.創傷化過去對笑與嘲笑的經驗(例: 「在大庭廣眾之下我避免與同儕接觸,以免 29.

(39) 被他們嘲笑」)。 這些面向包括「怕被笑」的核心症狀,還有與其他概念共有的症狀;例如, 社會退縮也出現於社交恐懼者。Ruch 與 Proyer(2008)指出自陳式測量工具的結 果與臨床專家所做的診斷趨向同樣的結果,顯示出這 46 個題目其具有良好的 信、效度且具經濟效益的測量工具。 後來的研究更發展出一個簡易版的自陳式測量工具,它包括了 15 個題目。 其篩選題目的標準為:(1)熟悉此概念專家評定其典型程度(2)臨床診斷為怕被笑 者(≧.50)及一般對照組(≦.40)的負荷量(3)在怕被笑者組中具高盛行率(平均 數≧2.50),在一般對照組中則為低盛行率(平均數≦2.50)(4)可以區辨高分怕被 笑者、羞恥精神官能者、非羞恥精神官能者以及一般對照組的題目;(5)與相關 題目具超過.40 的相關性,且最終必須具高信度(>.80)。此工具最終具有高信度 (整份樣本得到 alpha=.93)。這些題目反映了怕被笑者的核心症狀,除此之外, 此工具的測量結果顯示出和臨床專家的評分趨向相當類似的結果。 Ruch 與 Proyer(2009)又以 GELOPH<46>為基礎,發展出 PhoPhiKat-57 的 量表,去測量個人在「怕被笑」、「喜被笑」和「喜笑人」的表現,包括 15 題的 「怕被笑」 、23 題的「喜被笑」 、19 題的「喜笑人」 ,採 4 等量表,皆為正向記分。 Ruch 等再將 PhoPhiKat-57 重新予以修訂,縮減為 45 題,成為 PhoPhiKat-45。 經因素分析,「怕被笑」之因素負荷量為.37-.75,「喜被笑」之因素負荷量 為.37-.74, 「喜笑人」之因素負荷量為.38-.75,每個分量表為 15 題,這是目前 最多人使用的版本。國內陳學志、詹雨臻(2009)即依據此 45 題之量表翻譯成 中文,並建立良好的信、效度,本研究所採用的即為 PhoPhiKat-45 的中文版。 為了研究之目的以及未來跨文化研究之實用性,Ruch 等人又修訂一 30 題的 PhoPhiKat-30 的精簡版,並已經驗證有不錯的信效度。. 貳、嘲笑風格之相關研究 有關嘲笑風格之研究,在國外,以瑞士學者 Ruch 等人為首的研究團隊為主要 3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searcher’s 19 years learning proc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martial arts as a form of Serious Leisure and then to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major factors for choose Vocational College from Taiwanes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o identify any differences

This purpose of study was to realize,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eaching by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latest situation between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leading role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measure human foot volume using 3D scanning range data,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foot length, width, height and ankle circumference, to

In this study,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2) is employ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constructs of the model and website usage behaviors to investigat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lticultural literacy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c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