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幽默之理論及其相關研究

壹、幽默與幽默感的定義 一、幽默的定義

「幽默」(humor)或「幽默感」(sense of humor)的定義,幽默與幽默感雖 然是人盡皆知的詞彙,在心理學的研究上也備受重視,自從佛洛伊德提到幽默這 個概念,至今已有一百年的研究歷史,但是心理學界對「幽默」或「幽默感」的 界說迄今仍眾說紛紜。

1901 年英國哲學家索列(James Sully)曾經這樣談到幽默:「語言中幾乎沒 有一個詞彙比這個人人熟悉的詞更難下定義了。」(引自鄭慧玲譯,1994)

幽默是一種人的精神性的性格構成元素之一,具有戲謅、滑稽、玩樂、風趣、

詼諧、自嘲、調侃或揶揄等等特質,在一般人的心態上含有活性與正向的情緒。

「幽默」一詞雖來自國外,但不代表國人以前就沒有幽默,我們的老祖先早就具 有幽默言行,過去的一些可被稱為幽默的行為舉止、言談對話,有眾多不同幽默 形式的「分身」早已出現在早期詩詞歌賦中。「幽默」這名詞由我國被譽為「幽 默大師」的林語堂從「Humor」的發音直譯而來,翻譯得相當貼切與傳神。<美 國國際百科全書>說:「關於幽默的最好的定義或許就是這個簡單的定義:幽默 是任何滑稽可笑的事物」,台灣的<國語辭典>則注釋為:「指一種含蓄而充滿

Kuhlman(1994,引自管秋雄,1998)亦認為每一種幽默理論似乎都掌握部分 幽默現象,然而並無任何理論能夠很明確掌握幽默的本質。

邱發忠(1999)認為幽默意涵是:

(一)幽默是一個具有「笑」、「好玩」成分的刺激因子「集合體」。

(二)幽默的刺激因子使個體知覺之後,能產生認知或情緒上的經驗。

(三)可由「幽默」產生之後一些外在可觀察到的反應,作為判別依據。

(四)產生創造幽默的能力,即對周遭環境具有敏銳的觀察力,並依情境的變 化創造出各種幽默事件。

(五)產生理解幽默的能力,即對幽默刺激材料能夠認知,進而產生好笑的感 覺。

陳學志(2001)認為幽默為「一組特定的刺激,能引起好玩的性質,個體覺知 幽默刺激後能產生認知或情緒上的經驗,並產生外在可觀察到的反應,除能理解 幽默的意義外,並能依情境的變化創造出好笑的事件。」

郭美君 (2004)認為幽默包含個體、刺激或事件的情感 (affective ),以及 認知(cognitive)、及美學(aesthetic)的層面。

幽默是人人都相當熟悉的特質,但卻難以下定義,以下將回顧過去研究者在 探討幽默感時,對於幽默不同的面向等意涵分述如下:

幽默是:

(一)一般人心態上的活性情緒,特定的刺激,能引起好玩的性質。

(二)個體覺知刺激後能產生認知或情緒上的經驗,而外在可觀察到的反應。

(三)依情境的變化創造出,使人理解和表達可笑事物或使人發笑的一種言行 方式。

(四)無任何理論能很明確掌握幽默的本質。

二、幽默感的定義

幽默感,Martin & Lefcourt(1983)認為幽默感是一種能使用幽默因應環境的人 格特質。

Ziv(1984)認為有幽默感的人具有下列特徵:(一)是欣賞幽默的能力:能理 解或欣賞幽默的刺激;(二)是幽默創造的能力,能覺知人或物之間不一致的關 係,並能將原本不相干的事物,巧妙的連結在一起,並傳達給他人知道,引發他 人微笑或大笑的能力。

Thorson 與 Powell(1993)認為幽默感是多向度包含有六個成份:(一)幽默創 造的能力;(二)玩性或突發奇想的特性(playfulness);(三)使用幽默達成社交 目的能力;(四)辨識幽默或有趣事物的能力(recognition of humor);(五)幽默 理解的能力(humor appreciation)及(六)以幽默為因應機轉的能力。

Svebak(1996)對幽默感提出進一步的看法,他認為幽默感包含四個向度:(一) 有表達歡樂行為的需求;(二)喜歡幽默的個人及幽默的社交行為;(三)較不具有 嚴肅的性格及(四)具有對幽默訊息的認知能力(Svebak,1996)。

Warnars-Kleverlaan、Oppenheimer 及 Sherman(1996)聲稱幽默感除了能使 用幽默達到某些目的,如社交目的(social goal)之外,具有下列特質:(一)產 生幽默的能力;(二)有能力享受樂趣(the ability to have a good time);(三) 辨認幽默的能力;(四)幽默欣賞(appreciation)的能力及(五)能使用幽默,使之 成為因應機制(coping mechanism)的能力。

Kuiper、Martin 及 Olinger(1998)認為幽默感指個體間在各種行為、經驗、

情感、態度及引發樂趣、笑聲等能力上的個別差異。

陳淑蓉(2003)認為幽默感向度包含幽默理解或欣賞、幽默創造、在社交情境 中使用幽默、幽默因應、對幽默的喜好度及情緒放任度。

以上論述,各家說法不同,不同取向的幽默觀點會對幽默感有不同的定義,

綜合來說,幽默感所影響個體的幽默向度大致可包含下列向度:幽默理解、幽默

三、幽默的功能

研究者將幽默所產生的功能,依生理方面、心理方面,與社會聯繫方面分 述如下:

(一)生理方面

幽默被證實能有效調節身體的健康,何茉如、林世華(2000)的研究指出:

如幽默在減緩國中生焦慮與失眠的症狀上,具有顯著的功效。過去的研究也証實 幽默感的存在對於人們在身體健康知覺的每個層面上,具有正面的效益存在 (Kuiper & Nicholl, 2004)。Berlyne 曾經說過:「人們長久以來一直都肯定「笑」

此種特殊的行為在生存上的意義,並且認為假如生活中缺乏笑、幽默以及玩樂的 行為,將會對生理以及心理的健康上有所傷害」,許多心理學家都肯定其對生理 健康上的幫助,例如:笑能夠增進血液循環、肌肉鬆弛、促進消化、促進免疫能 力、以及幫助手術後的復原等等(引自 Robinson, 1983)。

(二)心理方面

Szabo (2003)的研究結果發現「觀看喜劇片」前後差距所產生降低焦慮的效 果大於實施「跑步」活動的效果。再者,Kelly (2002)也提出幽默感確實能降低 人們內在的憂慮程度,其研究證實幽默感程度高的人,其內心的憂慮程度就會比 較低。Danzer、Dale 及 Klions(1990)的研究則發現,利用圖片引發受試者的憂 鬱情緒之後,讓受試者聆聽幽默錄音帶,有助降低憂鬱的程度。幽默人格特質如:

自尊、樂觀之間的關係也逐漸受到重視,例如:Martin 與 Kuiper(1993,引自 Martin & Kuiper,1998)的研究即顯示,幽默感高的人擁有較高的自尊,在理想 我與現實我之間也有較小的差距,擁有較穩定的自我概念,而幽默也與生活角色 的滿意度呈正相關(Kuiper, Martin & Dance,1992)。

(三)社會聯繫方面

Martineau (1972)的研究認為,幽默在構成、促進社會關係上是相當重要 的。Sherman (1988)也發現「幽默感」從人們小時候開始,就成為一種具有降低

來的特質,其能促進人際互動、增進友情、親密感及別人的贊同。當然,它也可 以用一種為社會可接受的及與別人隔離(增加人際距離)的方式,可藉由幽默方式 向別人表達自己負面的情緒。

再者,笑不但可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也能在人與人之間建構一道圍籬。這 是因為,如果某人無法和團體裡面的人一起笑的話,則此人將會自覺是個外人,

而其與團體之間就會有一道鴻溝(陳學志,1991)。幽默的意涵中也具有社會控制 的功能,Powell (1986)指出經由幽默的嘲笑,團體成員更能夠去接受團體規範 (group norm)且認同團體。另一個團體動力的現象是:幽默能夠控制內在團體 (in-group)的行為,能使士氣低落或欲瓦解的團體提昇起來,同時也可激起對外 在團體(out-group)的敵意(Martineau, 1972),進而更加增進此一團體的凝聚力

貳、幽默的相關理論

由不同研究取向出發,會發展出不同的幽默理論。以下綜合各理論層面,介 紹幽默相關理論如下:

幽默理論眾多,有從生理層面(快樂產生理論、心理逆轉理論、過剩能量釋 放理論),也有從動機層面(Freud 心理動力論、優越理論、錯誤歸因謬論),

以及認知層面(失諧理論、失諧解困理論、反向-解困的反向整合模式、理解-

推敲理論)(引自賴建志,2005)。而本研究欲探討的幽默風格、嘲笑風格,主 要與生理層面的心理逆轉理論,動機層面的心理動力論、優越理論、錯誤歸因理 論有關。因此,以下針對此四個幽默理論進行說明,以闡明幽默之表現與其相關 理論依據。

一、心理逆轉理論

Apter與Smith(1977,引自Martin,1998)提出的「心理逆轉」理論(reversal

態,取決於個體的後設動機狀態(metamotivational states),其具有兩個狀態。

第一種狀態稱為telic state(目標狀態),在此狀態下,個體是目標導向的、嚴 肅的。笫二種狀態為paratelic state(維持狀態),個體在此狀態中會較注意正 在進行的活動,而不會專注於最終的目標,因此也比較輕鬆、不嚴肅。當個體處 在telic狀態下而被外界刺激激動時,個體會經驗到不快樂與苦惱。而就另一方 面來說,在paratelic 的狀態下,當其被外界刺激激動時,個體則會感覺到快樂 或是興奮,因為激動增加了個體的活躍程度,提升個人在當前活動中的快感。

當幽默失諧成份引起激動,應該會引起不愉快,但幽默刺激中笑話以及遊 戲的線索提示我們,「那只不過是個玩笑罷了」,不用嚴肅看它,於是從 telic 狀態轉換到 palatelic,個體由原本不悅的心理狀態轉為快樂的心理狀態。因 此,從心理逆轉理論來看,幽默感高的人代表其在面對到幽默當中的失諧信息 時,能夠迅速的從嚴肅的狀態轉一到輕鬆的狀態,接受幽默刺激並且產生笑的動 作以及愉悅的感受。依此理論,在嘲笑風格中的「怕被笑者」,應是無法把 telic 轉換成 palatelic,把笑聲當作是威脅,無法感受到快樂的感覺。

二、心理動力理論

Freud (1960) 認為個體對幽默刺激的反應主要來自於釋放緊張的「需求」。

依心理動力論的觀點,個體源於本我的心理能量會不斷累積,這種心理能量在超 我的監控下無法直接宣洩,幽默刺激正提供了宣洩本我驅力的合法管道,能使個 體降低緊張,達到平衡狀態(引自陳學志,1991;陳淑蓉,2003)。

Freud(1960)認為幽默意指當個體要用現實的觀點維持在一個厭惡情境下 時,此防衛機轉能夠使人們避免負面的情緒,而這樣的概念與「自我提升型幽默」

是一致的,強調防衛機制的自我提升有助於因應壓力,幽默使個體能有足夠的能 量以面對有害的情境(引自吳孟真,2008;陳淑蓉,2003)。

陳學志(1991)認為幽默是超我安撫焦慮中的自我的一種方式,藉由超我的 引導,自我能夠以笑的方式去看這些外在痛苦的事物。從此觀點來看幽默,幽默

最重要的關鍵便在於提供個體抒發內在的衝動,幽默能夠幫助個體在面對困難的 情境下,因應壓力、適應壓力,使個體不被擊垮,陷於負面情緒當中。

總結上述各個學者觀點,針對幽默心理動力論發現,幽默對於個人來說,正

總結上述各個學者觀點,針對幽默心理動力論發現,幽默對於個人來說,正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