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美國心理學家戴爾.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有一段很精采的話:

「微笑,它不花費什麼,但卻造成了許多成果。它豐富了那些接受 他的人,而又不使給予的人變得貧乏。它產生了一剎那,但卻給人留下 永久記憶。它創造家庭快樂,建立人與人間的好感。它是疲倦者的休息,

沮喪者的白天,悲哀者的陽光,又是健身者的最佳良藥。確實,笑是一 種很奇特的東西。」

笑,是人們生活中的親密朋友,它還蘊含著深刻的社會內容與發人深思的社 會意義。Goldstein(1982)提出了十九世紀德國教授 Gottlied Hufeland 的一段 描述:「我們發現在古代已有藉由小丑或滑稽演員來引人發笑的治療原則,「笑」

是幫助我們消化功能最重要的因素,笑也能助於營養吸收和產生健康的血液」。

。雖然說「笑」不等於幽默,但卻是幽默的最佳外顯行為,二者關係密切。培養 幽默感在中西方社會都是很重要的課題。一個幽默的人代表著他的自信,對人際 關係、生活都有很正面健康的認識。在現今社會,比起智慧與外貌,幽默也許更 具價值。因此,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有幽默感的人,也希望自己身邊的人都能幽 默以對。商場和工廠裡認為經理人才必須具備幽默力量。學生渴望老師富有幽默 感,坐在課堂裡才能如沐春風。小孩子會因為父母和玩伴常常表現幽默,而心智 活潑健壯,政治家能多一些幽默,社會才能祥和,幽默在文明社會已滲透到人際 交往的一切場合,在各種藝術形式都有一定的地位,在教育工作也成為一項重要 的輔助手段,在學術領域也一直不斷的進行綜合性的研究,並已展現豐碩的成果。

要的。Sherman(1988):則謂幽默能降低或增加人際間的距離,因為幽默是一種 人際溝通的行為,其能促進人際互動、增進友情、親密感及別人的贊同。當然,

它也可以用一種為社會可接受的方式與別人隔離(增加人際距離),藉由幽默向 別人表達負面的情緒。Lorenz(1963)指出,若一群人能為同一件事開懷大笑,表 示他們有共同的生活經驗、態度或信念。依據人際吸引理論,人類會喜歡擁有相 似態度或價值的人。因此,同時為某件事而笑,是發展友誼的第一步。再者,笑 不但可形成人際鏈結,也能在人與人之間劃一界線。這是因為,如果一個人無法 和一個團體的其他人一起笑,則此人將會自覺是個外人,而與團體間有一道鴻溝

(引自陳學志,民 80)。美國二十一世紀教育新浪潮的代表人物隆.克拉克(Ron Clark) 在他的《人格特質最重要》一書當中,亦提出幽默感是很重要的人格特 質之ㄧ。

然而,幽默像是一把雙面刃(Malone 1980,引自 Eric and Kevin 2006)。

Martin(2007)認為,幽默可以算是一種溝通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風格,

既能增加生活樂趣以及促進人際關係,但也可能無意間就傷害了人。幽默使用不 恰當時就能傷人,使人感覺不舒服,相反地,在一個嚴峻緊張的環境中,幽默又 可以巧妙地改變僵硬的氣氛。您會選擇做一個時時談笑風生的人,還是貶低自己 來娛樂別人的丑角,或者是以開別人玩笑為樂的人?這種種不同的幽默風格透漏 了你對你自己以及別人的生活風格與人生態度。

Hallett & Derks(1998)視幽默為一人格特質,在風格及傾向上有很大的變 異。儘管幽默主要是體現在與他人相處的時候,每個人開玩笑的方式,它也透漏 了許多他們對自己的看法以及性格上的不同。舉例說,以自我嘲弄方式來開玩笑 的人在私下可能對自己也很苛刻;而心胸開闊能以幽默的方式對待他人,對別人 與自己的錯誤較能坦然面對與接受。

Kuiper 等人(2004)、Kuiper 與 Martin(1998)Martin 等人(2003)認為 就心理學而言,某些幽默風格的確是具有人格的正向和適應的意義。然而某些

正向的作用與意義,但幽默表達的方式與風格是否皆能帶來正向之結果,卻是 值得我們探討。

Martin(2003)根據過去的文獻,建構了幽默風格的架構,並編制了一份 Humor Style Questionnaire(簡稱 HSQ)。將幽默風格以 2*2 的方式,包含二 個向度 「對自己或對他人」及「善意的或有害的」,發展出四種幽默風格,分 別是「親和型幽默」(Affiliative humor)、「自我提升型幽默」(Self-enhancing humor)、「攻擊型幽默」(Aggressive humor)、「自我貶抑型幽默」

(Self-defeating humor)四個類型,並據此從事諸多相關性之研究。國內郭美 君(2004)以 Martin(2003)的 HSQ 為依據,編製出適用華人之幽默量表,並 發現幽默風格與憂鬱之間有相關。繼之,陳學志、詹雨臻(2009)根據 Martin

(2003)之 HSQ 重新修訂成中文幽默風格量表。國內目前有關幽默風格的研究 亦不少,以幽默風格與許多不同的變項做相關之研究,如幽默風格與自尊及情 緒智慧,焦慮、生活壓力與幸福感,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幽默因應策略等

(郭美君,2004;賴建志,2005;彭意維,2006;何宜錚,2008;吳孟真,2009),提供 各種不同的思維與研究方向。

近年來,瑞士學者 Ruch 特別關注一個與幽默風格有關的議題,他和同僚進 行「嘲笑風格」的研究。他們將嘲笑風格分為三個向度,分別是「怕被笑」

【 gelotophobia(the fear of being laughed at) 】、「喜被笑」【gelotophilia (the joy of being laughed at) 】、「喜笑人」【katagelasticism (the joy of laughing at others) 】,並發展出量表去測量個人在此方面的表現狀況。

事實上,Ruch 等人剛開始是注意到有些人是有「害怕被嘲笑」的問題。相關研 究認為「害怕被嘲笑」(Gelotophobia)和無幽默感(humorlessness)有一定的 關係(Ruch 2009)。美國心理學家在 1961 年在 8-15 歲兒童中做過一次調查,發 現:別人的受辱、懊喪、不愉快的遭遇,或對別人的惡作劇都會迅速容易的引發

量工具,在國內,相關的研究與文獻並不多見,但是有關嘲笑的現象或議題卻時 有所聞。不管是被嘲笑、嘲笑別人或自嘲都是值得研究之議題。

尤其「害怕被嘲笑」與「喜歡嘲笑別人」這二個議題在人際關係中是二個具 破壞性的負面因子。國內康健雜誌(東森新聞報 2007/03/27)曾在 2007 年針對國 小 4 到 6 年級學童所做的調查發現,有高達 6 成 8 的學童曾經因為外表被人嘲笑,

甚至有近 9 成的學童曾經聽過或看過同學因為外表而被嘲笑,突顯國小校園存在 另一個嚴重的問題。黃德祥(2008)亦提出校園中出現最為頻繁的霸凌行為有五 成五是言語霸凌;「被嘲笑、作弄,自尊心受損」佔了影響國中生心情差的第四 名(王淑俐,2008)。Neary 和 Joseph 認為受人嘲笑是學校普遍存在的現象,對 受同伴欺負、嘲笑的學生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後果(Rothda,Colesme,Heimberg RG.,2002)。Garrity 和 Barris(引自周天梅,2007)認為,傷害性的嘲笑是可 能引起受害者嚴重的身心傷害的一種輕微的或中等程度的欺辱形式。以研究者在 學校的輔導工作經驗也發現,青少年在人際關係上的不愉快,「被嘲笑」常是一 個重要的因素,也常因此引發人際的衝突或者人際的退縮。國內某高職之學生因 同學之言語嘲笑,而有尋短念頭,甚而罹患憂鬱症。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槍擊 事件的行兇者就是因中學時期經常遭到同學的嘲笑與霸凌,加上缺乏父母與同儕 的關懷與支持,造成了其孤僻的個性與仇恨的心態,也埋下了其毀滅他人和自己 的惡因。凡此種種,皆反應了在嘲笑風格中的「喜歡嘲笑別人」與「害怕被嘲笑」

二個議題在個人心理健康與人際關係中影響重大,在教育現場中也是一個值得重 視的議題。目前教育部致力於營建友善校園,提倡反「校園霸凌」政策是其中的 重點工作之ㄧ,筆者認為校園中的青少年的語言霸凌與嘲笑是一個值得注意與研 究的課題,如果能透過研究並結合學校的教育與輔導策略對減少侵犯、欺負和嘲 笑的行為也許能產生一些效果。有研究顯示,如果能將減少受同伴攻擊的影響程 度的認知和行為技能傳授給學生,就能減少嘲笑對受嘲笑者的心理影響。Flouri 等也認為,介入的策略對害羞和孤獨的學生是特別有利的,如果教育者能培養學

(Strawer ,Storch ,Robert ,2005)這也能為我們的教育單位對嘲笑的預防和策略提 供實證和借鑒。

另一方面,由於研究者從事中學教育多年,從實際與中學生接觸的經驗,發 現中學階段的學生正處於青春期,也就是由兒童發展至成人的過渡階段,正經歷 著生理、認知及社會等功能的成熟過程,不管在心理上或是生理上皆產生巨大的 變化,亦面臨許多的生活壓力,青少年人格正在透過認同與學習來型塑其人格特 質。人格特質屬於一種內在的傾向,代表每一個體之獨特性,對個體的行為與想 法均有持續性、穩定性的影響力(Christopher & Robert, 2003);對個人的行為亦有 一般性、一致性的影響(陳信岳,2002),人格特質理論之範疇廣闊,所牽涉之結 構相當複雜,因此未有定論,其中以「特質論」特別重視人格結構的探討(楊國 樞,1988)。故本研究採特質論中之連續向度來區分人格特質,以五大因素模式 作為人格衡量的理論依據,來探討目前青少年的人格特質的表現以及與幽默風 格、嘲笑風格的關係。至於什麼樣的人較容易採取何種幽默風格、嘲笑風格?Ruch

(1994)指出在使用幽默測量上,外向人格特質的人與使用幽默具有高度相關,

外向的人傾向於擁有正向的自我價值(Kuiper & Martin,1993),也傾向對人生 擁有正向的觀點(Martin,Kuiper,Olinger, & Dance,1993)。也有研究者測量了 嘲笑風格與人格特質之間的關係,他們發現「怕被笑」與外向性、情緒穩定性、

親和性、開放性等都有負相關。Ruch 和 Proyer(2009)的研究顯示,,在幽默風 格中的攻擊性風格與嘲笑風格的「喜笑人」,自我貶抑風格與「喜被笑」有極大

親和性、開放性等都有負相關。Ruch 和 Proyer(2009)的研究顯示,,在幽默風 格中的攻擊性風格與嘲笑風格的「喜笑人」,自我貶抑風格與「喜被笑」有極大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