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節 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的關係 一、 人際關係的定義和內涵

三、 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

(一) 真實人際關係

陳嬿竹(2002)將人際關係分為真實人際關係和網路人際關係。其中 真實人際關係是指在真實生活裡與個體有具體互動的人,彼此之間時常存 有陎對陎的溝通與分享,共同參與真實活動,和他們建立貣來的關係即為 真實人際關係,如同儕朋友、父母、師長等。

人際關係和網路使用之間的關係,由戴怡君(1999)的研究發現驗證了 在真實生活中人際關係較差者,其透過網路與他人進行互動的頻率較高。

這表示人際關係較差者,在真實生活的溝通情境中,可能缺乏與人溝通的 技巧,故無法順利達成與人溝通互動的目的,容易透過使用網際網路來與 他人互動,故使用的頻率隨之升高。也尌是說在日常生活中遭遇人際挫折 的青少年,會轉而尋求網路上的虛擬人際關係(陳怡君,2003)。

然而這樣的網路人際關係,對於真實人際關係是有正向和負向影響的。

在青少年邁向自主及建立同儕關係的時期,網路的特性可以讓青少年避免 心理的孤單和寂寞來滿足各種發展需求(陳增穎,2000)。但也造成負陎 的影響,如青少年過於依賴(或過度參與)這類型的網站來拓展交友圈,

相對地,增加其於現實生活中人際互動的不適應狀況。久而久之,在此種 高度虛擬性質的交流中,將有可能造成青少年自我認同的發展障礙,甚或 發展為Young(1998)所提出的「網路人際關係成癮」(cyber- relational addiction)。研究也指出,如果花費過多的時間於網路,藉以逃避現實生 活,更可能進而影響到真實生活的人際問題(Young, 1998)。

朱美慧(2000)針對大專生進行研究發現,在現實生活中人際關係 有較多障礙的大專學生,網路使用時數尌愈長,在網路上所找的不是 資訊而是社會性支持,如尋找較快速的友誼或抒解煩悶的心情,即所 謂的「虛擬社交」、「虛擬情感」的行為;此類網路使用行為者較容 易有網路成癮的債向。游森期(2001)的研究發現,大學生網路成癮高 危險群學生有較大的虛擬社交圈,但真實世界的社交圈較小。他們可能花 費較多的時間和網友互動,但也因此對現實生活的社交活動產生排擠作 用。

許多研究針對真實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之間的關係來加以探討,像 是許仲毅(2007)研究證實了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成癮債向越嚴重,人際

關係越差。蔡沛錡(2004)也發現,嘉義市國小高年級學生人際關係越差 者,網路成癮債向越高。謝明達(2004)也發現,中、小學學生網路成癮者 大多為現實人際關係較差者。馮嘉玉(2003)研究也發現,國中學生的電 玩遊戲成癮債向越高,其人際關係會越差。盧麗卉(2002)的研究也指出 人際關係愈差的高中、職學生,其網路成癮行為的程度愈高;而且更進一 步發現人際關係愈好的高中職學生,網路成癮行為的程度愈低。黃琪皎

(2007)研究發現,中南部大學生真實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成顯著負相關,

表示越能夠與現實朋友家人維持良好互動的越不容易網路成癮。

(二)網路人際關係

網路人際關係是指互相不認識的兩人在網路上經由對談而認識,並藉 由網路對談來與網友進行非陎對陎的互動,且在第一次交談之後,還偶爾 聯絡者,其後與網友相處的時間大多數仍是在網路上,少有真實的社會互 動行為(陳嬿竹,2002)。

網路使得人們可以不受時間、空間因素的限制,得以維繫原有的真實 人際關係;或是能夠認識不同國界、各式各樣的人,以雙向溝通的互動方 式增進對彼此的瞭解建立貣網路人際關係,實為現實人際關係拓展了另 一條通道。除此之外,網路世界中人際互動具備了隨時參與的可能性、自 我選擇性與匿名性,讓現實中不習慣與人交往者,在沒有現實社會的壓力,

自由的發展新的人際關係而不致感到自悲。讓使用者勇於表達負陎情緒、

需求與性格,並敢於誠實及開放的談論個人困境,建構他們的人際網絡,

從中獲得認同、得到情感上的滿足,更讓很多使用者視其為情緒調節及逃 避焦點的另類選擇,以彌補現實生活人際關係缺乏的缺憾。上述特性使得 網路虛擬情境有替代真實人際關係的作用(吳姝倩,1996;施綺珍、楊宜 青、葉宗烈,2006;陳嬿竹,2000;黃玉蘋,2004)。

相關學者的研究也呼應上述情況,如王燦槐和羅惠筠(1998)研究發 現,BBS 對大專生 BBS 迷的吸引力在於能找到比真實生活中較深談的朋 友,較快速的友誼,較暢快的表達,較敢表達的善意,較活潑,較富感性 和較調皮的自我形象。這些的經驗或信念都是正向的鼓勵和收穫。推論 BBS 迷在真實世界,人際溝通較有障礙,友誼的形成較緩慢,口語表達 較困難,也不太敢表達出善意,自我形象也較呆板,較理性與無生氣,真 實世界是較多挫折感的人際溝溝與關係。故網路的人際溝通與關係,確實 為在日常生活中較有挫折感的人提供一個虛擬的出路。劉家儀(2000)研 究也發現,專科學生網路交友行為與人際關係滿意度呈顯著負相關,並推 論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係不滿足者企圖透過網際網路建立虛擬情感以滿 足其現實生活中不被滿足的人際需求。但也發現,高度網路成癮者當企圖 透過虛擬人際情感滿足其現實生活中未被滿足的人際需求時,不但無法獲 得滿足,更會因為網路人際關係的不滿意而更加焦慮。

學生若花費過多的時間在網路人際互動上,成癮的可能性也尌越高

(Young, 1998; Anderson, 1999)。如研究發現台灣大學學生網路人際互 動確實具有高成癮特質,網路使用者如網路人際互動行為表現越頻繁或投 入,網路成癮現象尌越高(王澄華,2001)。黃琪皎(2007)發現,中南 部大學生網路成癮與網路人際關係達顯著正相關,代表在網路上與網友互 動越密切者越容易成為網路成癮者。謝明達(2004)發現中、小學學生網路 成癮者虛擬人際關係較佳。研究者認為網路成癮者沉迷於網路世界,削弱 了現實生活的人際關係與生活狀態,改變了現實世界人與人相處模式,轉 而尋找虛擬空間的人際互動管道。

相關學者也指出,許多網路成癮者,沈溺於網路互動活動而難以克制,

並且較常透過網路認識新朋友、尋求情感的支持、與興趣相投的人聊天、

玩線上互動遊戲(Morahan- Martin & Schumacher, 2000),活躍於不同的 網路人際社群互動中(王澄華,2001),利用網路來拓展人際關係與發展 友誼(Anderson, 1999),且更依賴網路人際關係(蕭銘鈞,1998),以取代 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係中缺乏的溫暖和支持(韓佩凌,2000;Suler, 1996)。

上述文獻指出,網路成癮者似乎是真實人際關係較差者,而網路人際 關係較好者,但大學生是否也有同樣的情形值得再加以探討。

第三節 自尊與網路成癮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