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二節 樣本對象與資料來源
本研究的實證對象(產業別)為台灣地區 56 家高科技電腦周邊零組
件設 料之蒐集與分析,來驗證
ish, 2004)、純益率(Return on Sales, ROS)
(Geringer, 2000;Contractor et al., 2003)以及股東 on Equity, R
備之集團企業,最主要為藉由相關次級資
(Kotabe et al., 2002;Lu and Beam
權益報酬率 (Return OE) 三項會計衡量之方式常被當做廠商之績效指標,然而ROE對
於資本結構的改變較敏感 (Hitt, Hoskisson, and Kim, 1997),較不適用。而 ROA與ROS績效指標的使用於過去的研究中亦都有學者採用,Grant (1987) 同時使用兩種指標,但亦有學者採用ROA單一指標來衡量 (Hitt, Hoskisson, and Kim, 1997;Jung, 1991)。侯嘉政(2006)也指出在經營績效方面,對於「績 效是衡量組織目標的達程度」這樣的說法學者都深表肯定。因此在本研究 公司的資產總額(千元為單位)以對數表示之(Contractor et al., 2003;
Lu and Beamish, 2004);(二)研發密集度:此變數可以觀察出企業對於研 究發展上的重視度與態度、在開發新的技術上以及資源累積程度的變 化,若累積程度愈高,是愈能促使廠商製造與生產出特殊的產品,更強 化新產品研發速度的進展,增加集團經營績效,進而永續發展下去。Hitt et al.(1997)在其研究中亦將此變數納入控制變數。本研究將研發密集度操 作型定義為:R&D intensity=研發費用/營業收入總額。(三)行銷(廣告)密 集度:不論在國內外,各大集團企業與公司都善用他們最先進與引領時 尚的行銷技術來擴大其知名度,進而能使得外商看好並且投資,因此能 有助於增進公司的整體績效。因此本研究將行銷密集度之操作型定義 為:Marketing intensity=行銷(廣告)費用/營業收入總額。然而,在過去的 相關研究中發現學者將研發密集度與行銷密集度視為廠商的研發能力或
無形資產之一(Lu and Beamish, 2004),故這也是集團本身最重視的內部 核心優勢所在。
三、 調節變數:國際化程度
從過去至今的國際化研究中,國際化程度的衡量指標大都採用海外銷 售額佔總銷售額之比例(foreign sales as a percentage of total sales, FSTS)
除了我們想要探討的解釋變數之外,公司的經營績效仍有可能被其他 的探討企業經營績效與企業自擁優勢之關係,在此
公司在全球各區域的平均
2.
06年設為1。
做為準則(Collins, 1990;Jung, 1991;Tallman and Li, 1996)。而根據Bartlett and Ghoshal (1989) 的觀點,廠商初期是以多國企業的營運方式為導向,採
第四節 統計方法
資料分析工具為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 for Win 軟體,來進行實證分析,並採用Pearson相
對於集團經營績效是否存在顯著關係;
) 隨著國際化營運的程度,集團企業之自擁優勢對於集團經營績效會產生 dow 12.0 之中文版統計分析
關分析來驗證出:
(1) 集團企業自擁優勢 (2
調節作用的影響,以此來驗證研究假設。
第四章 實證結果分析
本章節主要為依據所蒐集之次級資料並且針對前述各項研究假說,依所建構 的多變量迴歸分析模型,進行實證與分析,其主要內容包括了:第一節說明各變 數之描述性統計以及ANOVA分析;第二節則為研究假說檢定之結果。
第一節 敘述性統計分析
由表 4-1 可知,應變數的企業經營績效 ROA(最小值-47.00,最大值 45.65),顯示出各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表現,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而在調節 變數之國際化程度指標方面,銷售額比率的最大值(-0.69)以及最小值(2.01), 而且在經過平準化的平均數為 0.00003。另外,自變數當中的研發密集度與行銷 密集度的最小值分別為(-0.04,-0.06)、最大值為(0.26,0.20),平均數則是
(0.00007、0.00005),至於企業規模最小值、最大值以及平均數為(13.1869、
19.7550、16.006)。
表 4-1:本研究之敘述性統計表 (單位:新台幣千元,子公司家數除外)
變數名稱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數 標準差
企業規模 13.18 19.75 16.01 1.52 平均研發密集度 1-0.04 0.26 0.00 0.05 平均行銷密集度 1-0.06 0.20 0.00 0.05 平均銷售額比率 1-0.69 2.01 0.00 0.56 ROA -47.00 45.65 4.23 14.82
子公司家數 3 125 26.16 26.02
X 附註: 為經由平準化後所得證出的結果,其公式= X-1 .
第二節 實證模型之檢定分析
一、 Pearson 相關分析
相關分析方面,本研究採用 Pearson 相關分係數來檢定自變數、調節變數、
控制變數與應變數之間的相關程度。
表 4-2:相關分析表
變數 1. 2. 3. 4. 5.
1.子公司家數 1.000
2.企業規模 0.789** 1.000
3.研發密集度 -0.268** -0.429** 1.000
4.行銷密集度 -0.235* -0.344** 0.447** 1.000
5.國際化程度 0.186 -0.042 -0.078 0.228* 1.000 附註: 樣本數N=102,two-tailed test;*P<0.1;**P<0.05;***P<0.01
『 樣本數之所以會只剩下 102 筆的資料,是因為在進行資料分析的 過程中,部份數值是屬於有遺漏值的狀態,因此為確保資料的完整性與 精確性,將予以排除掉 10 個資料數據。』
一、 迴歸分析
本研究以複迴歸方程式來驗證國際化程度與各變數的交互作用是否 對企業的經營績效有所影響。分析結果如下表 4-3 所示,在模型二中加入 自變數與調節變數,結果顯示自變數中的行銷密集度以及企業規模有顯 著的影響,這代表對企業的經營績效有關係,因此支持假設 1-2 與 1-3;
然而企業的研發密集度為負向不顯著,也說明其對企業的經營績效是沒 有相關性,所以不支持假設 1-1。另外也再模型二中放入國際化程度做為 調節變數,結果發現企業的行銷密集度與規模對於國際化程度的交互作 用項皆為不顯著,表示說國際化程度對於企業行銷密集度與規模的強化 效果並沒有提昇企業的經營績效,所以不支持假設 2-2 與 2-3。
表 4-3:本研究樣本之迴歸分析以及 VIF 值
附註: 樣本數n=102,表中括號內為t值;*P<0.1;**P<0.05;***P<0.01
第三節 研究假說檢定之結果
本節第一部分為假說結果之檢定表,闡述本研究的假說是否為實證 結果所支持;第二部份則分別說明各假說成立與否的可能原因。
二、 結果
由上一節實證模型之檢定分析中,支持了假說 1-2、假說 1-3 與假說 2-1;然而,由於檢定的不顯著,故不支持假說 1-1、假說 2-2 與假說 2-3,
其假設內容與結果分別描述如下表 4-3 所示。有三項假說存在顯著性的關 連性。
表 4-4:假設檢定之實證結果
假設 預期 實際 支持與否
H1-1:當企業研發密集度提升,會增加企業之經營績效。 + 不顯著 不支持 H1-2:當企業行銷密集度提升,會增加企業之經營績效。 + 顯著 支持 H1-3:當企業之規模愈大時,會增加企業之經營績效。 + 顯著 支持 H2-1:當企業國際化程度愈高,會強化企業研發密集度
與經營績效之間的關係。
+ 顯著 支持
H2-2:當企業國際化程度愈高,會強化企業行銷密集度 與經營績效之間的關係。
+ 不顯著 不支持
H2-3:當企業國際化程度愈高,會強化企業規模與經營 績效之間的關係。
+ 不顯著 不支持
三、 討論
由上一節的迴歸分析可得知假說檢定之結果,接下來將依序針對本研 究中的自擁優勢、國際化程度的調節作用來分別探討支持假說與否的可 能原因與其重要性。
(一) 企業自擁優勢
假設 1-1:當研發密集度提升,會增加企業之經營績效。
假設1-1的不支持,闡述了企業的研發密集度提升後對於企業經營績效 並沒有顯著性表徵,或許是因為現階段母公司還尚未知曉研發管理上的各 項業務與研發管理的高複雜程度會使研發人員需一段時間來加以摸索、認 知,然而,也由於研發活動通常涉及到企業核心能力的開發,需要企業高 度的國際化涉入活動與控制(如:掌控進度與成效)來降低其成本。 因此可 以了解到研發的活動是很繁複且屬高附加價值的資產,也可從假設2-1的支 持來佐證說,的確研發密集度是必須在高度國際化程度的情境下才能增進 企業的經營績效。
假設 1-2:當行銷密集度提升,會增加企業之經營績效。
假設1-2的支持,說明了企業行銷密集度的確會造成企業經營績效的影 響,亦即自擁優勢中的行銷密集度歸因於企業核心能力培養的條件上,而 能力的培養是需要藉由長期與持續的投入和累積,加上行銷人員積極進取 的責任感與信心驅使下,完全釋放與發揮屬於自己的潛能,這會帶給公司 整體經營績效一股創新的原動力。另外,在Morck and Yeung (1991) 檢視 無形資產 (研究發展及廣告費用)對廠商績效 (以 Tobin’s q 衡量)的研究 中發現,就投資者而言,國際收購相較於國內的廠商有較高的價值,且當 收購廠商由無形資產 (intangibles) 之活動所產生之支出 (研發及行銷費用) 愈高時,則市場對一海外收購呈現正向反應的程度也愈大,此結果意謂著
擴展海外市場所帶來的績效利益,有很大部份績效的提升乃來自於無形資 產的增加。
假設 1-3:當企業之規模愈大時,會增加企業之經營績效。
假設 1-3 的支持,闡述了企業規模對企業經營績效的重要性,當一廠 商的企業規模愈益提升時,表示其內部所擁有的資源也越多,所以就靠 著掌握有利的市場競爭地位,因而能就此開創較佳的經營局面。再者,
大公司或許可以在資本市場中以較低的成本來取得資金,或因風險分散 的關係,可以透過較低的成本於市場中營運,所以企業的規模是會影響 公司整體的績效。而且,唯有規模日益成長、擴大的企業才有能力從事 技術創新,建立全球品牌,來進軍國際市場。所以,Hoang(1998)認為廠 商的規模越大、國際化的經驗越豐富,則其海外的績效也越好,因此就 能間接增加母公司的經營績效。
(二) 國際化程度對於「研發密集度」的調節作用
假設 2-1:當企業國際化程度愈高,會強化企業研發密集度與經營績 效之間的關係。
假設 2-1 的支持,說明了把國際化程度此調節變數放入後的確會強化 企業研發密集度對於企業績效的相關聯性,因為像是在具有高度研發密 集度的企業為了將內部的專門知識(know-how)作最佳化利用與避免分 散性風險,無論在面臨技術如此不完全的國際市場,仍會傾向以完全控 制的方式來保留專門知識的所有權(Caves,1982)。然而目前為全球最大 的伺服器代工與前五大筆記型電腦的製造商-外商英業達公司,旗下在 台廣受歡迎的 Dr.eye 譯典通翻譯軟體,其從售後服務的不斷升級與更新
假設 2-1 的支持,說明了把國際化程度此調節變數放入後的確會強化 企業研發密集度對於企業績效的相關聯性,因為像是在具有高度研發密 集度的企業為了將內部的專門知識(know-how)作最佳化利用與避免分 散性風險,無論在面臨技術如此不完全的國際市場,仍會傾向以完全控 制的方式來保留專門知識的所有權(Caves,1982)。然而目前為全球最大 的伺服器代工與前五大筆記型電腦的製造商-外商英業達公司,旗下在 台廣受歡迎的 Dr.eye 譯典通翻譯軟體,其從售後服務的不斷升級與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