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章內容共分為三小節,第一節為先說明本研究之背景與動機;第二 節則解釋本研究之目的為何;最後,第三節說明本論文之研究流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從全球地理環境角度來看,台灣屬於一海島型國家,受限於市場狹小 與資源獲取不易近年來,政府與企業都大談國際化、談全球佈局,但是大 家在討論的時候,目光都聚焦於中國大陸市場;其實,除了中國外,即時 在亞洲,也還有很多其他市場可以發展,如香港、泰國、越南與柬埔寨等。

而且,企業在思考時,也要多考量比較台灣自身優勢,才能夠創造新的契 機。

企業國際化表示企業在涉入海外營運時的程度。因為企業國際化是一 個過程,企業在不斷地投資資源與建立各種價值鏈活動(如生產、研發與 行銷)以強化其國際佈局完整的縝密程度。並在此過程中,不難發現企業 國際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來逐漸地累積國際營運的知識,且積極地 拓展下一階段之佈局。例如鴻海集團從早期資本額僅30萬的小型廠商,慢 慢計畫性地邁向國際級的領導製造代工廠商,而且其全球化佈局最重要的 是在中國的大量生產基地,其生產產值(於2005年營收達849億人民幣)

已遠超過台灣,約佔整體營收的七成;而且營收總額從1999年破500億元 後,截至2005年已經突破5000億元,可說是台灣企業國際化相當成功的案 例之一。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也曾說:「一個世界級的企業,影響力遍及 全球,國際化程度也相對深入。」這些說明都顯現出企業走向國際化已是 不爭的事實且能強化整體營運的競爭優勢。

近年來,拜網際網路科技的普及化、資訊技術的發達、各國貿易多以 更,依據 Johanson & Vahlne(1990)所提出的企業國際化程序模式,會 瞭解廠商在國際化初期多以出口方式來進入海外市場,而當海外業務量 持續成長且變得愈益重視時,廠商則會開始選擇在當地設立銷售子公司

或直接當地生產來進行海外直接投資。鴻海的一地設計,三區製造生產,

妥善擬定適當的技術策略,加上台灣企業愈來愈國際化的趨勢伴隨之 下,能有效地落實企業發展和維持一個競爭優勢的條件,因此能提供顧 客與企業主間長久、穩定的合作關係。

不僅如此,在面臨超競爭的時代下,企業經營環境愈趨複雜、動態 及不確定性,然而外部環境之變化往往非組織所能預期,使學者轉而重 視組織核心資源之發掘與累積,因而帶動現代資源基礎論之研究主流

(Hoskisson, Hitt, Wan,and Yiu, 1999)。而資源基礎論主張企業為極大化利 潤,除應善用核心資源進行資源槓桿外,亦應對核心資源持續承諾,以 建構核心競爭力(Prahalad and Hamel, 1990);以及其認為具有競爭優勢 的資源與能力,是企業競爭力的來源,而且一企業所具備的核心能力是 要與競爭者做比較,也必須是符合消費者所需要的。

小結:

由目前全球產業的發展趨勢可看出,企業國際化的定義應以較為廣 泛與全面性之定義來探究企業之國際化活動。而且國際化是企業極重要 的策略考量,也能為企業帶來的好處有研發資源的整合,標準化生產,

擴大經濟規模,降低成本。除此之外,由於不同國家具有不同比較優勢 的生產因素,企業可藉由國際化來彌補國內市場先天上的不足。例如大 陸或是東南亞有較為低廉的土地、勞工成本,吸引許多台商前往投資。

所以,擁有國際化程度已成為企業間、人員間甚至國與國之間重要的競 爭要素。

因此,本研究期望透過實證研究來探討在不同情境下的國際化程 度,會對於台灣企業內部所擁有的核心優勢與經營績效之間有何影響 力。並且將於後續各章節中,針對企業自擁優勢以及企業經營績效的相 關說明與文獻探討,並以國際化程度做為調節變數,至於研究對象則是 台灣高科技業電腦企業,來做更深入的探究。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