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探討

第三節 國際化程度相關研究之探討

本節先對企業國際化做一說明,之後再針對國際化程度的衡量指標做 探討之。

(一) 企業國際化:

企業國際化表示企業涉入海外營運之程度,也就是企業對海外經營 活動的涉入過程;然而許多企業在應用國際化的資源與應用策略上有所 不同,所造成的效果也會有差異,因此在選取的國際化程度衡量指標也 不盡相同。由於早期國際化研究的理論發展以國際化動機、國際進入模 式與廠商國際化行為為主流;近年來關於國際化發展與廠商績效關係之 研究(Annavarijula and Beldona, 2000;Geringer, Tallman, and Olsen, 2000;Gomes and Ramaswamy, 1999)已成為學者們多方關切的主題,更 突顯出此議題的重要性。

在企業邁向成形的狀態下,國際化實以成為策略發展上的重要議 題,雖然此議題於歐美之先進國家早已行之多年,但截至目前,學者們 對於「國際化」的定義也各抱持著主觀的看法。而一般認為企業在執行 海外營運活動時會帶來許多與廠商之間所產生的規模經濟、範疇經濟與 學習之利益(Kough, 1985)。Vernon(1966)指出,廠商或企業國際化應是 連續性階段的概念,亦即廠商會隨著產品生命週期的演變而逐漸增加其 國際化之程度;Johnson(1975)認為國際化是指廠商對海外活動的態度 或在海外已實際從事的活動;而 Pierce (1981) 則將國際化定義為廠商及 其管理當局對於從本國市場以外的營業來源,其承諾的程度與型式。雖 然大部份的學者對國際化的定義並非完全相同,但都認同國際化是廠商 在其各種營運活動往國外發展的一種行為,故 Hitt, Hoskisson and Kim

(1997)認為廠商的營運活動進行跨國界的拓展,無論是銷售、製造或 研發活動進入不同的地理區域或海外市場,都可以稱為國際化。

從過去廠商國際化程度與績效關係之相關文獻中可發現,研究兩者 之間的實證文獻相當的多,但其研究對象卻多集中於歐(Grant, Jammine and Thomas, 1988)、美(Gomes and Ramaswamy, 1999;Morck and Yeung, 1991;Tallman and Li, 1996)及日本(Delios and Beamish, 1999;Geringer, Tallman, and Olsen, 2000)等一些先進與已開發國家的大型企業,除了 Wan (1998) 以香港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之外,甚少文獻針對新興工業化 (newly-industrializing)國家做一深入之探討。此外,Geringer et al.,(2000)

認為先前以歐美廠商為研究的理論基礎,未必完全適用於日本企業,因

業之動機與所採用的模式會隨經營策略變動而持續性地調整,直到產生 良好的營運績效為止。所以針對這些現象,學者們各有不同的觀點與解 釋,有因此在國際化程度的衡量指標上亦不盡相同。

(二) 國際化程度衡量指標之探討:

Dunning(1993)認為廠商的國際化程度,可以從以下的六構面加以 探討:(1)廠商擁有或控制的海外子公司(或關係企業)之數目與規模;

(2)廠商在海外從事附加價值活動的國家數;(3)所有海外分支機構的 資產、收入、所得或員工數佔全公司的比例;(4)管理階層或股東的國 際化程度;(5)高附加價值活動的國際化範圍,例如:研發活動的國際 化程度;(6)廠商管理跨國經濟活動而獲取的系統性利益之範圍與型態。

Sullivan(1994)將過去學者(Vernon, 1971;Stopford and Wells, 1972;

Horst, 1973 ) 所 使 用 的 國 際 化 衡 量 構 面 加 以 歸 納 整 理 , 分 類 為 績 效

(performance)屬性、結構(structural)屬性及態度(attitudinal)屬性。

績效屬性包括:海外銷售額佔總銷售額的比例、研發支出密集度、廣告支 出密集度、出口銷售額佔總銷售額的比例及海外利潤佔總利潤之比例;結 構屬性包含:海外資產佔總資產的比例與海外子公司數佔總子公司數的比 例;態度屬性則包括:管理高層的國際化經驗及國際營運的心理分散度。

前兩者屬於客觀績效,而後者較屬於主觀績效;而且根據Grant(1987)的 研究,兩者之間的結果極為接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Sullivan(1994)在其所建構的國際化指標中之 所以包含了「研發支出密集度」以及「廣告支出密集度」兩個項目,乃因 其認為上述兩項可視為廠商在國際市場上爭取市場佔有率的利器,因而可 間接解釋一部份的國際化發展趨勢,所以亦視為衡量國際化程度之一種指 標。Morck and Yeung(1991)在檢視國際化對投資人的價值研究中,發現

了研究與發展與廣告支出費用在廠商Tobin q(績效指標)的正向影響是可 以藉由國際化來予以強化。然而當廠商過度國際化時,表示廠商進入太多 國際市場,甚至進入一些周邊或較小的市場,都會造成協調與管控成本上 的增加高過於收入的增加(Contractor, Kundu and Hsu, 2003),也使得企 業經營績效連帶受到影響。

表 2-3:國際化程度衡量指標之文獻彙整表

年份 作者/學者 國際化程度指標 操作型定義

FSTS(foreign sales as a percentage of total sales)

1987 Grant 海外銷售額占總銷

售額之比例

Grant, Jammine and Thomas

FSTS

1988 海外銷售額占總銷

售額之比例 1989 Daniels and Brackers FATA ( foreign

assets as a

percentage of total assets )

海外資產額占總資 產額之比例

FSTS、FATA等 Gomes and Ramaswamy

1999 將海外銷售額占總

Capar and Kotabe

2003 FSTS 海外銷售額占總銷

售額之比例 2003 Contractor, Kundu and

Hsu

FSTS、FETE以及 FOTO ( foreign employees as a percentage of total employees、foreign overseas as a percentage of total overseas)

將海外銷售額占總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