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伍、教師工作士氣的相關研究

一、普通教師工作士氣之研究

Hoppock(1935)為早期投入有關教師工作士氣研究 的人,研究中認為一個老師如果能與主管及同事維持良好關 係,較少情緒不穩徵候以及任教在人口數一萬人左右的小城 者士氣顯得較佳,一個教師怎樣才算具有良好的士氣?Carr

(1942)提出包括健康(health)、有業餘工作、面對現實(face the facts)對未來抱持希望、忠實精神、娛樂、信任別人、

合作(pull together)有信心、有生活目 標、認同團體理念、

愛國、樂於參加活動及支持學校、教堂、圖書館等精神屬性 的機構。Hand(1948)認為一個教師如果感覺能參與學校 決策、得到行政支持及工作分配合理便會有良好的士氣。

而如何幫助教師建立良好士氣?Thorpe 和 Kraft(1942)

指出健全而平衡的人格是良好士氣的基礎。Watson(1942)

補充說明提昇教師士氣應注意下列事項:包括工作條件的參

與決定、友善的工作氣氛(atmosphere)、工作方式多變化

(variety)、建立團體共識(team consciousness)、重視團體 的誘因(group incentives)、運用社會關係來工作分組而非 年齡、注意個人情緒問題及解決分組間衝突等。Shilland

(1949)則重視充分的器材與設備、主管的體恤與尊重、工 作安全感及合理的報酬與良好教師士氣最有關係。

國內方面有林婉琪(2000)以北部三縣(台北縣、桃園縣、

新竹縣)之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抽樣調查89 所公 立國小926 位教師,進行教師工作士氣與學校效能的研究,

其研究發現:

1. 就整體教師工作士氣而言,不同的學校規模及所在 地有顯著差異。

2. 教師工作士氣愈高,學校效能愈佳。

3. 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士氣對學校效能有中度的的解釋 力。

從另外一方面來看,教師士氣低落也有徵候可尋,教師 士氣低落的原因,雖各家說法紛岐。但 Hedlund 和 Brown

(1951)認為薪水太低、缺乏升遷機會、班級與學生人數太 多及對學生的訓輔工作缺乏行政的支持等則為主因。Nelsn

和 Thompson(1963)認為薪水太少、教學負擔太重、缺乏 監督工作分配不合理、訓育問題、壓力團體、婚姻及教學準 備不充分等項。國內學者曾從工作倦怠的角色來探討教師問 題,所獲結論也與國外文獻相近,不外乎包括薪水太低、人 際關係不良、工作負擔太重、缺乏成就感、設備不足及領導 不當等與教師工作倦怠或士氣不佳有相當的關係(周立勳,

1986;廖貴鋒,1987;郭生玉,1987;黃淑珍,1988;單小 琳,1988;謝茉莉,1989)。

二、特殊教師工作士氣之研究

特殊教師面對的是有特殊需求的學生,他們的工作比普 通教師艱辛,也必須具備更多的教育專業知能。從有關研究 教師士氣的文獻中,可以發現教師待遇也就是經濟因素是十 分重要的。因此,美、日等特殊教育先進國家,對於特殊教 育教師都有優於普通教師的待遇。大致而言,通常提高的薪 資額度為 5%至 10% 之間(毛連塭,1989)。

我國為鼓勵優良教師加入特殊教育行列,對於特殊教育 教師,教育部亦在民國七十一年一月十九日規定發給特殊教 育津貼新台幣 600 元,目前雖已 提高至 1,800 元,但與日、

美等國相較之下,仍屬相當偏低,這是個十分值得教育行政 單位有必要去重視的課題。

在國內雖然有關特殊教育教師士氣之研究較少,但從 若干相關研究中也發現特殊教育教師之流動率相當高。其中 國小特殊教育教師的平均異動率為 24、68%;而留住教師 的方法有提高待遇、減少非教學的相關工作及提供在職進修 的機會(楊宏仁,于瑞珍,1991)。

三、資優班教師工作士氣之研究

國內有關一般智能資優班教師工作士氣研究似乎沒 有,吳月娟(1997)指出影響國小資優教師工作滿意的因素 為「待遇方面」、「學校行政」、「進修狀況」、「教學工作」等 方面。林秀靜(1997)在國中資優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 式之調查研究中提出工作壓力受到「性別」「任教類別」「教 學年資」及「專業背景」的影響,工作壓力各層面中,以「工 作負荷」和「家長問題」的壓力最大,其次為「學生問題」

和「同事關係」,而以「專業知能」最小。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