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休閒參與、同儕關係與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

本節分別就相關文獻作整理,以瞭解休閒參與與偏差行為之相關性,

以同儕關係與偏差行為之相關,以做為研究設計與進行之參考。

一、休閒與與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

多數學者研究發現少年參與逸樂型媒體閱聽性休閒活動愈多 ,易產生 偏差行為 (林衢良、林淑芬,2008;林淑芬、林衢良、林志峰,2007;張 麗鵑,2003;施威良、周國雄、陳芳玲 ,2003;劉于慈,2010) ;當少年 觀看暴力類媒體、情色類媒體、鬼怪懸疑類媒體的時間傘長時 ,次數愈多 時,則少年愈可能發生偏差行為 (張麗鵑,2003)。一般少年休閒活動選擇 多以聽音樂、看電視的媒體閱聽性活動為主 :而非行少年休閒活動以上網 打電腦、聊天室、逛夜市等 ,並傾向於深夜從事休閒活動 (施威良、周國 雄、陳芳玲,2003) ,可見參與休閒的類別、頻率或時段足以影響少年是 否發生偏差行為 (施威良、周國雄、陳芳玲,2003;張麗鵑,2003)。

當青少年在參與休閒活動中,無法獲得滿足的情況,會造成個人無聊 感的產生,而根據研究指出休閒無聊感與偏差行為呈現正相關 ,亦即在高 度無聊感狀況下容易產生偏差行為 (吳家碧、劉兆達、吳海助,2008;吳 家碧,2006;陳琬容,2002;張秀慧,2001;劉淑燕、林玉茹,2005) 。

具體而言 ,參與不當的休閒活動類型 ,與少年或青少年發生偏差行 為有直接的相關:反之,若參與正當的休閒活動類型,如打球等就較不可 能發生偏差行為:若不喜歡參與休閒活動 ,則在高度無聊感狀況下容易產 生偏差行為。究竟有哪些的休閒參與類型、頻率是與偏差行為有相關呢 , 值得進一步探究。

二、同儕關係與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

多數學者研究結果顯示青少年偏差行為產生的最大主因是接觸偏差同 儕所致,青少年群體會對同儕施加壓力,促使同儕一齊從事偏差行為,青 少年亦會透過學習學到偏差同儕之不良行為 (李文傑,2012;林衢良、林 淑芬,2008;黃惠玲,2004;陳秀卿,2008;詹宜華、張楓明、董旭英,

2010;譚子文、張楓明,2012; 蘇英玫 ,2007)。

研究發現青少年對同儕的依附關係越強則越不容易產生偏差行為 (陳 秀卿,2008;張珍雯,2010;劉于慈,2010) ,也就是學童在同儕依附上 關係良好,結交偏差同儕比率低,學童自身的整體偏差行為低 ,所以偏差 同 儕 對 偏 差 行 為 有 正 向 影 響 , 而 同 儕 依 附 對 偏 差 行 為 有 負 向 影 響 (張 安 君,2009;劉于慈,2010)。

張麗鵑 (2003) 研究指出當少年好奇型同儕、尋求刺激型同儕、同儕 偏差行為愈多時,則少年發生偏差行為的可能性愈高;當少年用功型同儕 愈多時,則少年發生偏差行為的可能性較低;少年和同儕的親密程度愈高 時,則少年發生偏差行為的可能性愈高。

綜合上述,同儕關係可分為負向的和正向的同儕關係 ,少年與學童之 攻擊行為、暴力犯罪行為等偏差行為,會在團體中與偏差同儕接觸學習而 得;但如果是正向的同儕依附關係 ,將有助於降低偏差行為的產生,由此 得知,同儕關係與偏差行為可能具有相當的關聯性 ,因而本研究將深入探 討國小六年級學童休閒參與、同儕關係向度對偏差行為的影響究竟為何。

第參章 研究方法

本章主要目的在敘述本研究的研究方法與實施 ,共分成五個部分,第 一節研究結構與假設 :第二節研究對象:第三節研究工具:第四節研究流 程:及第五節資料分析,茲說明如下。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一、研究架構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六年級學童休閒參與、同儕關係與偏差行為之相 關,依照前述的問題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問題及相關文獻分析 ,茲就各 個變項之間的關聯性 ,擬出本研究架構,如圖 3-1 所示。

圖 3- 1 研究架構圖

二、研究假設

依循前述的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研究架構及相關文獻之分析 ,本研 究提出以下的研究假設:

(一 ) 假設一:不同性別、出生序、手足數、家庭結構的國小六年級學童

在休閒參與有顯著差異。

1-1 不同性別的國小六年級學童 , 在休閒參與有顯著差異。

1-2 不同出生序的國小六年級學童 ,在休閒參與有顯著差異。

1-3 不同手足數的國小六年級學童 ,在休閒參與有顯著差異。

1-4 不同家庭結構的國小六年級學童,在休閒參與有顯著差異。

(二 ) 假設二:不同性別、出生序、手足數、家庭結構的國小六年級學童

在同儕關係有顯著差異。

2-1 不同性別的國小六年級學童 , 在同儕關係有顯著差異。

2-2 不同出生序的國小六年級學童 ,在同儕關係有顯著差異。

2-3 不同手足數的國小六年級學童 ,在同儕關係有顯著差異。

2-4 不同家庭結構的國小六年級學童,在同儕關係有顯著差異。

(三 ) 假設三:不同性別、出生序、手足數、家庭結構的國小六年級學童

在偏差行為上有顯著差異。

3-1 不同性別的國小六年級學童 , 在偏差行為有顯著差異。

3-2 不同出生序的國小六年級學童 ,在偏差行為有顯著差異。

3-3 不同手足數的國小六年級學童 ,在偏差行為有顯著差異。

3-4 不同家庭結構的國小六年級學童,在偏差行為有顯著差異。

(四 ) 假設四:國小六年級學童休閒參與、同儕關係 與偏差行為有顯著相 關。

4-1 國小六年級學童休閒參與與 偏差行為 有顯著相關。

4-2 國小六年級學童同儕關係 與偏差行為 有顯著相關。

(五 ) 假設五:不同背景變項、休閒參與、同儕關係 對偏差 行為 有 影響。

5-1 不同背景變項、休閒參與、同儕關係對違規犯過有影響。

5-2 不同背景變項、休閒參與、同儕關係對情緒困擾有影響。

5-3 不同背景變項、休閒參與、同儕關係對學習困擾有影響。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臺南市地區一Ο 二學年度公立國民小學在學之六年級學童為 研究對象。本研究之問卷在選取樣本時,採取分層、隨機、比例、抽樣方 式,將臺南市的國小依普通班級數分為大型學校 (25 班以上) 、中型學校 (13 至 24 班) 及小型學校 (12 班以下 ) 等三類,隨機抽取臺南市 13 所學 校,26 個班級,共發放問卷 650 份,實際回收 631 份,回收率為 97.08%。

剔除填答不全及固定式反應之無效問卷 6 份,共得有效樣本 625 份,可用 率為 99.05%。

本 階段工作 細分為 四 部 份 :選取受試者、 行政協調、問卷施測 、問卷 回收。在 2013 年 10 月便依據計畫中所取樣的學校,著手進行行政聯絡與 協調。2013 年 10 月中旬即開始本研究問卷調查的發放與進行 ,問卷調查 以委託方式進行。先以電話聯繫各抽樣學校的校長主任或班級老師取得同 意,並輔以書面資料解說,以協助施測的老師們能掌握整個測驗流程與注 意事項。問卷的實施約需 40 分鐘,約一節課即可施測完畢,於 2013 年 12 月上旬問卷回收完畢。茲將詳細施測人數分佈,以表 3-1 示之:

表 3-1 施測對象人數分佈 (台南市102學年度公立國民小學六年級) 學校類型 學校 班級數 樣本數 總人數

大型學校 崑山國小 2 60

316 人 三村國小 2 50

大橋國小 2 60 五王國小 2 56 海佃國小 3 90

中型學校 龍潭國小 3 80

204 人 開元國小 2 52

歸南國小 2 50 安佃國小 2 50

小型學校 延平國小 1 21

111 人 樹林國小 1 15

成功國小 2 30 大潭國小 2 45

合計 26 631 人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問卷調查法,依據文獻理論和研究架構的支持,蒐集適宜 的問卷,以作為研究工具,施測問卷的內容有「個人基本資料」、「國小 學童休閒參與量表」、「同儕關係量表」、「國小學童生活經驗量表」 , 茲分別說明如下:

一、背景變項

(一) 個人基本資料

在探討個人背景變項部分,乃藉由相關文獻及考量休閒參與的重要 影響因素,將參與者的背景變項分為性別、不同出生序、不同手足數與 家庭結構四個部分,旨在瞭解國小六年級學童此四項基本背景變項,與 休閒參與、同儕關係、偏差行為之間的差異情況。分別敘述如下:

1.性別:分為男、女共二類。

2.出生序:分為獨生子女、排行最大、中間子女、排行最小。

3.手足數:分為一位、二位、三位、四位以上。

4.家庭結構:分為和爸爸媽媽一起住 (雙親家庭 )、和爸爸或媽媽住 (單親家庭 )、和爺爺奶奶或其他親戚住 (隔代教養或其它)。

二、國小學童休閒參與量表 (一) 量表來源

本研究主要採問卷調查,國小學童休閒參與量表參考台灣社會變遷 基本調查計畫第五期第三次:休閒組 (張苙雲,2009) 的其中 5 種休閒 活動應用於學術研究上,編修量表後經專家內容效度,再進行預試,回 收其預試問卷進行因素分析再編修,最後得到正式問卷 (參見 附錄一)。

(二) 量表內容

本研究休閒參與調查問卷共分為 5 項休閒活動項目,含看電視或影 片、上網從事娛樂、逛街、跟朋友聚會以及從事體能活動 (打球、游泳、

騎單車、散步等)。將以上 5 項活動從參與頻率進行測量,參與的頻率 則依受試者從事每一項活動「實際參與頻率」,參與時間以頻率來衡量,

分為「每天」、「每星期 1-2 次」、「每個月 1-2 次」、「好幾個月 1 次」、「從未參加」等勾選作答。其量表內容分類如表 3-2 所示:

表3-2 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情形量表內容

休閒構面 題項內容 題目總數

動態休閒 看電視或影片 3 題

跟朋友聚會 逛街 靜態休閒 上網從事娛樂

從事體能活動

2 題

(三) 休閒參與問項的計分

參與的頻率則依個人從事每一項活動的「實際參與頻率」的情形 , 參 與 時間以頻 率 來衡量 ,分 為 「每天 」 、「每星 期 1-2次」、 「每個月 1-2次」、「好幾個月1次」、「從未參加」等勾選作答。採李克特 (Likert) 五點量表尺度作為評分基礎,從每天給予5分,以此類推,所獲愈高分,

表示休閒參與項目頻率愈高,反之,所獲愈低分表示休閒參與項目程度 愈低。

(四) 預試問卷的分析與正式問卷的完成

本調查所編製問卷,是參考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第五期第三 次:休閒組 (張苙雲,2009)。為瞭解本量表是否能正確測量到規劃中所 要 測 量 特 質 之 程 度 , 研 究 者 將 預 試 問 卷 回 收 後 , 將 所 獲 得 資 料 進 行編 碼,以 SPSS for Windows 18.0 統計軟體先進行信度分析,得到總量表 Cronbach's α值係數.471,數值不高並未達應達之標準.70,但同時進行

本調查所編製問卷,是參考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第五期第三 次:休閒組 (張苙雲,2009)。為瞭解本量表是否能正確測量到規劃中所 要 測 量 特 質 之 程 度 , 研 究 者 將 預 試 問 卷 回 收 後 , 將 所 獲 得 資 料 進 行編 碼,以 SPSS for Windows 18.0 統計軟體先進行信度分析,得到總量表 Cronbach's α值係數.471,數值不高並未達應達之標準.70,但同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