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貳章 參考文獻

本章主要目的在探討國內外對於休閒活動有關之理論與相關之 研究。全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休閒活動;第二節休閒活動參與之 相關研究;第三節休閒活動阻礙之相關研究;第四節為文獻總結。

第一節休閒活動

一、休閒的定義

休閒具有放鬆身心,不受限制、有娛樂性、教育性、而國內的

各學者在於休閒與活動名詞中,都有不同的解讀,因此「休閒」具 有多面性,它包含了時間、活動、經驗、心理、整體性(呂建政,

1994;程紹同,2000;Bammel&Burrus,1996)。「休閒」,是個複 合的概念,誠如Neulinger 所說:「休閒這個名詞和智慧(intell igence)一詞相似,每個人都在用它,但少有人彼此同意它的意思」

(引 自涂淑芳譯,1996)。

國內學者文崇一(1990)認為休閒是指人離開工作崗位,自由 自在去打發時間,以尋求工作之外,精神、物質上的滿足。對於西 方「休閒」一詞,是源自於拉丁文「licere」,意即被允許(to be permitted),並有擺脫工作後所獲得的自由之意。英文school 是 源自希臘文skole 和拉丁文schola,其原意並非學校,而是休閒。

希 臘 人 相 信 工 作 的 目 的 是 為 了 休 閒 , 非 如 此 則 文 化 無 以 產 生

7

(Brightbill,1960;Pieper,1963;)。近來,有關休閒的研究 雖然眾多,但最終的目的是想試圖了解現在的社會生活中休閒所扮 演的功能、並詮釋「休閒扮演著在技術文明中重新安排人類地位的 角色」(Godbye,1990)。日常生活休閒是在照顧生活必須之後的 剩餘時間;也就是扣除工作、家庭、和維持個人生計的時間外,所 剩下的非義務性或可自由支配的時間(Brightbill,1960;Clawson

& Knetsch,1966;Kraus,1984)。

休閒是除了個體謀生與維持個人基本生命之外的一段可以自 由選擇所從事的活動的自由時間(Richard,1997)。(Parker,1976)

在研究中指出,休閒可以說是指在學業、工作及維持生存所必須的 時間之外所剩餘可以自由與任意選擇的時間,以從事如家務、運動、

嗜好或放鬆自己等和工作不同的事。而 Kelly(1982)認為休閒是 為了自己的緣故而選擇的活動,是可以自由選擇的,且可與其他為 盡義務和責任而去作的活動區別,這些活動包括工作或家庭責任。

Ellis & Witt(1991)亦認為就休閒的活動觀點而言,休閒必須是 健康、道德及有助於個人的生活品質改善。休閒的定義經過多位學 者的觀點,將休閒視為個人自由從事的活動,常屬於非工作性的活 動,休閒活動任何類型都是具有娛樂可選擇的,而且都是自由愉快 的。大多數的學者或一般大眾對於休閒的認知已趨向綜合的觀點,

8

並從多個角度來描述與定義休閒。以下就歸納國內近期各學者對休 閒的看法如下:

表 2-1-1 國內學者對於休閒的觀點一覽表

研究者 年份 休閒觀點

賴清材 2000

休閒是一段自由時間,以一種悠遊自在的心 境,從事各種層面的活動,包含休息或哲學、

運動、藝術等提昇人文價值與自我教育的活 動。

詹皓宇 2001

個體在工作辛勞後,在身體與精神兩方面都 獲得充分的休息與放鬆,即從日常例行性事 務中暫時脫離,使身體與精神兩者皆有完全 的修養、恢復和重整。

朱明謙 2001

無論是以字源、時間或活動的觀點來定義休 閒,皆未考慮到個體主觀的感覺,但實質上 個人主觀的經驗與心理狀態卻是休閒的關 鍵。

張秀慧 2001

休閒應是採取行動,去實踐完成對自己生命 有意義的事情。在此觀點下,休閒應是自己

9

做決定,進行有意義、有創造性,且能提升 自我滿足愉悅的行動。

高俊雄 2002

休閒是扣除人類為維持生命現象、遵守實行 責任義務,或為了謀生存必須從事的活動後

,所剩餘的自由時間。

吳忠宏 范莉雯

2003

時間、活動、體驗及行動的觀點,視休閒為 個體在自由時間內,自由從事活動,以獲得 暢、愉快、自我超越與自我實現之感受。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整理

綜合以上各研究者對於「休閒」的種種論述,以及學者對於休 閒活動的觀點看法如:表列(2-1-1),可以發現休閒活動的意涵,亦即 是指在閒暇的自由時間裡,可以從事恢復精神與體力娛樂養身,而使 得身心達到平衡發展。也依個人的喜好,從事各式各樣的活動,並能 獲得生理、心理、健康的預防,適時的身心調劑、提升生活的品質及 愉悅感受,即稱為「休閒活動」。

二、 休閒的功能

國內學者對於休閒活動所產生的效益,進行廣泛的研究並提出見 解。黃金柱(1999)休閒活動不但可促進健康體適能,具有治療功能,

能撫慰人心更能紓解各種壓力,滿足高層次心理需求,進一步提昇工

10

作服務效能。所以,休閒活動不僅限於提供一種能使參與者獲取享樂 性的轉換興趣之經驗,並且還能使參與者學得一些正確教育性之態度 和社會化歷程。根據國外學者Parker(1971)從個人和社會角度提出 休閒功能。就個人而言,休閒具有放鬆身心、提供娛樂、促進自我發 展的功能;就社會而言,休閒具有促進社會化、提供遊憩促進整合的 功能。Dumazedier(1974)進一步指出:從休閒活動中得到工作中無 法獲得的滿足感,透過休閒可享受自我實現。

綜合上述休閒活動的功能,學者認為會因休閒者所選擇的休閒項 目休閒活動具有個人、家庭、社會、經濟、學校教育、醫療等功能。

休閒態度、動機與休閒的興趣等因素而呈現出不同的特質,在社會方 面的功能:透過休閒活動可使人培養群育,改善人際關係,拓展生活 經驗,增廣見聞及發展社交能力,現今的社會團體,往往以職業工作 關係為重要結合。在個人方面的功能:透過適度的休閒活動可達到活 絡筋骨,促進血液循環,建立個人統整性的人格及消除鬱悶、浮躁等 不良情緒,從活動學習中以啟發智慧、發揮創造能力。透過休閒活動 可促進藝術與文化的交流以整合社會體育。所以人類應選擇適合自己 的休閒活動,才能使休閒活動發揮最大的功能與價值, 進而達到休 閒活動的目的。

1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