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外籍配偶休閒活動阻礙之相關研究

本研究中所界定之「外籍配偶」:指透過各種婚姻仲介管道與臺 灣地區男性正式辦妥合法結婚登記者,而本研究的對象是指定居臺東 縣的東南亞、大陸的外籍女子、她們來自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

、緬甸、柬埔寨等國,且來臺皆超過三年的外籍女子。

一、移民理論

世界新移民潮的文化思維以跨國婚姻人口遷移,以遷移理論及推 拉理論最著名。遷移理論,E.G. Ravenstein(1885)(Blij & Murphy,

1999)的遷移法則(The Laws of Migration)認為,就遷移與距離的關 係而言,絕大多數的遷移都是短距離的遷移,遷移量隨著技術的改 進、工商業的發達的增加,人們為了改善物質生活等經濟因素而遷移 的情形佔最多數(廖正宏,1995)。謝高橋(1981)以此理論對高雄市進 行都市人口與社會適應的個案研究。柯文勝(2001)以此理論作為台南 縣永康市都會區內非核心都市遷入人口之參考依據。

Thomas 為提出的人口選擇性理論,從區域經濟的角度解釋人口遷移 的原因,他們認為一個國家任何時間的人口分佈可視為對經濟機會的

22

調適,而經濟機會的分佈受到技術發展的影響,各區域因技術發展程 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經濟機會(熊瑞梅1988)。

人文區位學家Hawley(1978)視人口遷移為一種維持區位環境中 人口及生存機會平衡的機體,提出了營生組織、生命循環觀和地位持 續觀,強調遷移是整個人文區位系統透過遷移人口變動的社會過程,

(熊瑞梅1988)。推拉理論(Push-Pull Theory)認為遷移發生的原因 是由原住地的推力或排斥力和遷入地的拉力相互作用而成。是原住地 的排斥力與遷入地的吸引力交互作用所形成的人口遷移行為。

排斥力的因素有人口過多、貧窮、歧視等;拉力的因素則有移入地經 濟機會、生活品質、政治安定等。其理論隱含兩個假設,第一個假設 認為人的遷移行為是經過理性的選擇,第二個假設認為遷移者對原住 地與目的地有某種程度的了解,是對客觀的認識及主觀的感受形成的 選擇。(廖正宏,1985)

二、外籍配偶來台移民的成因

學者對於外籍配偶來台移民的成因採取不同的研究觀點。夏曉鹃

(2000)以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宏觀角度來看移民的成因。即在資本主 義的低勞動成本誘因,台商大量引進外籍人士,增加台灣民眾接觸外 籍異性的機會;東南亞國家亦因資本主義、資訊、交通全球化的發展,

縮短國界間的距離,致外籍女性為了生計而遠嫁臺灣郎。

23

臺灣社會跨國婚姻形成的因素有著時間進程的演變,(夏曉鹃,

2002)以微觀的時間點來探討移民的成因,早期可能基於留學、移民 或工作因素而形成跨國婚姻,民國81年起,源於國內一群處於婚姻邊 緣化的未婚男性基於「傳宗接代」的世俗觀念暨「兩岸人民關係條例」

的訂定及民國83年政府鼓勵台商境外投資,造成臺灣的外籍配偶逐漸 增加,從83年的四千餘人,增至89年近二萬人,90年已有八千餘人,

且以越南、印尼、菲律賓及泰緬等國籍者為多。民國85年起越南籍的 外籍配偶躍昇首位。

臺灣社會日趨工業化、現代化的發展及價值觀變遷,單身主義者 增加,女性主義造成男性尊嚴維護的困難,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結 構改變,加上男性居弱勢且具父權心態的障礙,使臺灣的人口結構及 家庭結構逐漸轉變,這也是造成我國男性與外籍配偶組成的家庭增加 因素之一。

三、外籍配偶參與休閒活動相關研究

自民國九十年政府機關全面實施週休二日制,民間企業團體亦紛 紛跟進,顯示國人對於工作態度的改變並因而重視如何規劃週休二日 的休閒活動及休閒生活,報導(中國時報,1998;中國時報,2000) 顯示,近年來國人所得提升、工時縮短、空閒時間增加,根據人力銀 行民國九十年透過網路針對台灣民眾的休閒活動安排調查發現,最常

24

做的休閒看電視排名第一,比例為68.42%,幾乎每十個有七個以看電 視來解壓;第二為上網交友聊天(44.48﹪),第三才是看書(29.51

﹪)。在周休二日或例假日的休閒方式,順序排名依次如下:看電視 (48.8%)、補眠(34.81%)、逛街(32.23%)。根據相關的休閒研究 報告指出:國人在室內主要的休閒活動是以看電視為主,平均每人每 天兩個小時以上;室外的休閒活動大部分為風景區旅遊。這些資料顯 示台灣民眾休閒型態忽略休閒的功能,所從事的休閒活動多屬商業娛 樂性質,欠缺消除身心疲勞、恢復體力之「再創造」的積極面,亦無 法享受到休閒的真正樂趣。

人生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角色與身分扮演,本國女性在成年期組 成家庭、育兒等階段時,即以扮演母親角色為生活內容,因其對家庭 的歸屬感,故參與休閒活動的自主機會更易被剝奪,且,多數女性亦 以滿足工作與家庭的需求為優先任務(陳源湖,2002),因此,本國 婦女常以照顧家庭而忽略自己的休閒需求。

杜娟娟、陳金英(2002)對於本國婦女的休閒活動,以質性研究進行 深入訪談,發現已婚婦女扮演母親角色的休閒行為,呈現兩種特性:

一為母親在陪伴子女過程中尋找其的休閒;另一為配合家庭的生活內 容,參與休閒活動。

綜上所述國人欠缺休閒態度與觀念,許多心理學和社會學家們紛紛提

25

出警告:「現在的社會最缺乏的不是休閒活動,也不是休閒場所,而 是休閒的正確態度與觀念。」(引自王宏仁,2001;朱玉玲,2002;

顏錦珠,2002),因此可知外籍配偶在不同的家庭背景與文化差異的 劣勢處境下,更不易有機會參與休閒活動。陳茂祥、張婉瑩(2005) 針對居住在臺東縣地區外籍配偶參與的休閒活動及休閒生活狀況分 析得知,外籍配偶參與休閒項目包括:逛街,聊天,看電視,親子郊 遊,閱讀,參與圖書館等文化機構的活動;其中逛街、聊天、看電視 佔多數。由此更可得知,外籍配偶的休閒文化,亦受台灣人民流行性 休閒類型及品質的影響,因此,外籍配偶參與休閒缺乏正確的觀念,

是必然的結果。在引導外籍配偶參與休閒活動時,除亟待建立其休閒 觀念和態度外,更需促進公部門(圖書館、文化中心、學校、社團等 機關團體)引導其積極參與休閒活動,減輕外籍配偶學習過程的壓 力,舉辦各項有助多元文化發展的文化休閒活動,如:讀書會、研習 營、講座、家事學習、故事媽媽⋯等活動,解決外籍配偶在生活適應 的困難,協助情感表達,達到影響家庭及子女教育的正面效果。行政 院主計處(2005)的國民生活指標統計項目包括健康、環境、安全、

經濟安定、家庭生活、工作生活、學習生活、社會參與、文化休閒等 領域。

根據其調查結果顯示,國人最期望之生活型態依序為:環境安全

26

、經濟收入充裕、身心靈健康、家庭生活,而以家庭生活享受親情為 追尋之生活型態。由此可知,國人對於家庭生活享受親情的重視已不 亞於經濟收入充裕。外籍配偶由抵台初期對先生高度的依賴後,伴隨 著人際關係由內而外逐步擴展、經濟自主、生活適應同步發展及交互 影響下,亦可藉由休閒參與,感受生活之愉悅,調劑身心靈,減輕學 習與生活的壓力,增進家庭、社會、心理之生活適應。

27

第參章 研究方法

根據前面所陳述之研究動機與目的及相關文獻探討部分,所得 到之相關問題後,運用質性訪談方式調查進行研究,以瞭解台東縣 外籍配偶參與休閒活動阻礙因素與面臨的問題;並將結果加以整理 交叉分析,作為本研究結論與建議之依據。本章共分九節,一、質 的研究法概述;二、研究架構;三、研究流程;四、研究對象;五、

研究方法與工具;六、問題設計與專家學者效度;七、研究時程;

八、資料處理與分析;九、研究結果的撰寫方式。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