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休閒運動參與相關研究

一、休閒運動類型

休閒運動和其他的休閒活動,在本質上有相當的差異性,休閒運動乃是結合了運 動與休閒兩者。在從事休閒運動的過程中,不僅僅可以達到放鬆身心、增加娛樂、增加 社交經驗等等目的,更可以同時提升生理以及心理方面的健康,這是其他休閒活動所無 法提供的 (程紹同,1994)。

休閒運動的定義上存在著許多不同的分類,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00) 在休閒運動 專書中,將休閒運動依據活動目的之不同,區分為以下七種類型:

(一) 競賽類運動:擁有正式比賽規則的運動,例如:籃球、足球、棒球。

(二) 健身類運動:以健身為主要目的之運動,例如:體操、慢跑、游泳。

(三) 冒險類運動:主要是為尋求刺激與挑戰之運動,例如:攀岩、潛水。

(四) 聯誼性運動:從事目的主要為聯繫情感,例如:露營、遊樂區旅遊。

(五) 防衛性運動:關於防身相關的運動,例如:空手道、柔道、跆拳道。

(六) 親子運動:以陪伴為主的家庭相關活動,例如:溜滑梯、盪秋千。

(七) 參觀運動競賽:觀賞體育相關比賽,例如:觀賞棒球、籃球等比賽。

而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00) 除在上述研究中有將休閒運動分類,同年在「我國青

少年休閒運動現況、需求暨發展對策之研究」中也有針對休閒運動另作分類,分別為下 列八類:

(一) 球類運動:如網球、籃球、棒球、保齡球、桌球、撞球、羽球、板球、壘球、

排球、高爾夫球、足球、回力球等。

(二) 戶外運動:如登山、郊遊、散步、滑草、攀岩、慢跑、快走、釣魚等。

(三) 民俗型運動:如扯鈴、踢毽子、放風箏、踩高蹺、玩陀螺、舞龍舞獅等。

(四) 舞蹈類運動:如有氧舞蹈、韻律舞、土風舞、方塊舞、現代舞、國際標準舞等。

(五) 健身運動:如健身操、瑜珈、國術、太極拳、推手、外丹功、重量訓練、元極 舞等。

(六) 技擊運動:如跆拳道、柔道、拳擊、射擊、射箭、空手道、角力等。

(七) 水中及水上運動:如游泳、划船、衝浪、潛水、衝浪、水上摩托車、風浪板等。

(八) 空中運動:如跳傘、滑翔翼、拖曳傘、高空彈跳等。

Mull (1997) 將休閒運動分類為下列五大類型:

(一) 指導性運動:即參加各種運動教室或是夏令營、訓練營之類的活動,在活動參 與中接受技巧、戰術與規則指導,以提升日後參與運動時的表現。

(二) 非正式運動:是指沒有特定的運動遊戲規則或技巧,以個別化參與為特色,活 動參與中比較不受約束,如慢跑、太極拳、登山等。

(三) 單位內活動:有參與資格的限定,參與者只能限定為單位內的員工或是校內的 比賽,如學校運動會、班季競賽等。

(四) 對外開放性運動:是指各單位各階層皆可以參加的活動,公開自由報名的活動,

如嘉年華會、路跑活動等。

(五) 俱樂部活動:由少數人組成的俱樂部活動,如業餘球隊組織、健身俱樂部等。

馮麗花 (1998) 將休閒運動分類如以下四類:

(一) 能提升心肺功能之休閒運動:如健行、跑步、騎腳踏車、游泳、跳繩、網球、

直排輪、有氧舞蹈等。

(二) 能增進肌力表現之休閒運動:如啞鈴、身體塑身、舉重、健力、田徑訓練等。

(三) 能增進柔軟度之休閒運動:如伸展操、瑜珈、柔軟操、太極拳等。

(四) 能怡情養性之休閒運動:如自助旅遊、農場度假、滑水、氣功、觀賞比賽、釣 魚等。

陳麗華 (1991) 將休閒運動分類為以下八類:

(一) 雙人球類運動:如網球、羽球、桌球等。

(二) 健康及適能性運動:如健行、爬山、慢跑等。

(三) 團體球類運動:如籃球、排球、棒球、躲避球、橄欖球、足球等。

(四) 舞蹈及體操性運動:如韻律舞、現代舞、有氧舞蹈、芭蕾舞、健身操等。

(五) 娛樂性運動:如飛盤、放風箏等。

(六) 速度性運動:如騎馬、划船、滑草、溜冰、游泳等。

(七) 防衛性運動:如跆拳道、空手道、國術、太極拳等。

(八) 技擊性運動:如西洋劍、射箭等。

鄧正忠 (1994) 將休閒運動分類為:技擊性運動、柔軟性運動、健身性運動、娛樂 性運動、標的性運動、戶外性運動、適能性運動、競技性運動等。黃彬彬 (1986) 也將 休閒運動分類為,較輕的運動、野外運動以及競技性運動三類。

綜合上述研究,本研究將游泳、棒球、單車、登山、跆拳道、觀看體育賽事以及戶 外相關休閒運動,定義歸類為本研究女性休閒類型中的「一般休閒型」;閱讀、寫作、

攝影、逛書店、上網、聽演講、進修學習等,定義歸類為女性休閒類型中的「知識學習 型」;飼養動物、散步、家族聚餐以及與小孩子有關的活動等,定義歸類為女性休閒類 型中的「家庭親子型」;宗教、唱 ktv、電話聊天、社團活動等,定義歸類為女性休閒類 型中的「社交活動型」;逛街購物、看電影、旅行、吃下午茶及與朋友聚餐等,定義歸 類為女性休閒類型中的「消費購物型」

二、休閒參與體驗之影響因素

休閒體驗是指不論是利用假期或午後時光從事休閒活動,其休閒體驗條件有自由的 覺知、實際的行動、愉悅與樂趣三方面 (張耿介、陳文長,2004)。 Kelly (1996) 也提 出「體驗是指經歷了一段時間或活動後的感知,並對其進行處理的過程,體驗不是單純、

簡單的感覺,而是對一種行為的解釋性意識,並且是一種與當時之時間、空間相聯繫的 精神過程」。

休閒體驗 (Leisure Experience) 則是將休閒視為一種心理狀態、一種個人的主觀感 受,包括自由感、放鬆、愉快等複雜的心理經驗。 Mannell (l979) 指出休閒體驗就是休 閒參與者對從事的休閒活動的即時感受,包含情緒、印象與看法。徐茂練、陳怡萱 (2007) 則認為是休閒參與者親身參與休閒活動,經歷了一段時間或活動後的即時感受,而這種 感受或經驗因每次情境不同會有所不同,藉由參與者與活動之間互動,進而產生解釋意 識,為個人受到一連串行銷設計刺激度產生的結果反應。

休閒參與體驗可以被定義為,是一個休閒運動參與者在從事休閒活動中,他的感官、

知覺、心智和行為在不斷的和周遭的環境因素產生互動關係後,所得到的感受及經驗。

學者高俊雄 (1993) 認為能影響休閒參與者參與體驗的主要因素,包括下列兩點:

(一) 刺激與挑戰:

刺激與挑戰主要來自參與者與環境之間的互動,而這些環境因素又可以分成以下幾 種構面:1.強度衡量構面 (新奇程度、複雜或多元化程度、重要性程度、不確定性程度、

出乎意料程度、達成困難程度);2.理解程度的影響,參與者對環境越瞭解,所受的刺激 挑戰就越高 (Kao,1992);3.參與頻率與單次接觸時間的影響,參與者接觸頻率越多次,嘗 試時間越長,都會影響其對刺激的感受。4.最適刺激挑戰水準,每一個人在某一身心狀 態下,都會有他感到最舒適的刺激挑戰強度範圍 (Ellis,1973)。

(二) 能力表現水準:

參與者面臨環境因素的挑戰及刺激時表現的能力水準,是影響休閒體驗的另一項變數。

而休閒活動參與者的能力表現水準會受到參加頻率、單次接觸時間以及與其他參與者互 會交往的影響。

綜合上述,可將會影響休閒參與者之休閒體驗的因素,與休閒參與者知體驗情形加以 整合,如圖 2 - 1 所示。

圖 2-1. 休閒參與體驗和相關變數之關係圖

資料來源:高俊雄 (1993) 。休閒參與體驗形成之分析。

三、小結

綜合以上研究結果,可以發現學者對於休閒運動的分類擁有許多不同的意見及看法,

但其分類不外乎就是從休閒運動形式、性質、功能以及目的進行分類。而在從事這些休 閒的過程中,參與者會因為環境因素、刺激挑戰、表驗能力、互惠交往、參與頻率以及 參與者自身當時的身心狀況等等因素,而影響了該次的體驗,而這樣的經驗也將影響參 與者下次參與的意願,故本研究將探討台北市女性休閒運動參與者在參與休閒運動中的 感受利益與其參與之動機,並進一步了解其參與休閒運動之情形。

休閒參與體驗

刺激挑戰 能力表現

身心狀況

參與頻率

環境因素 互惠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