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北市女性休閒運動參與者感受利益與參與動機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北市女性休閒運動參與者感受利益與參與動機之研究"

Copied!
8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學院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臺北市女性休閒運動參與者感受利益 與參與動機之研究. 研 究 生:孟繁琳 指導教授:程瑞福. 中華民國 103 年 2 月 中華民國臺北市.

(2) 臺北市女性休閒運動參與者感受利益與參與動機之研究 2014 年 2 月 研 究 生:孟繁琳 指導教授:程瑞福 摘要 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社會結構的改變,女性意識抬頭,越來越多女性開始進入職場。 這樣的轉變使得現代女性大多都在工作、家庭以及社會的舞臺上不斷轉換角色。本研究 想藉由調查臺北市不同背景之女性,在參與休閒運動的感受利益、參與動機上是否存在 差異,以及兩者之間是否有相互影響的關係,並了解目前臺北市的女性大多從事哪些類 型的休閒運動。本研究使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及雪費法進行分析 比較,獲得研究結果如下: 一、. 臺北市女性會因為不同的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婚姻以及子女數的不同, 在參與休閒運動後的感受利益上,有顯著的差異,然而薪資收入的高低則 沒有明顯的影響她們在參與後的感受利益。. 二、. 臺北市女性會因為不同的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婚姻以及子女數的不同, 在參與休閒運動的參與動機上,有顯著的差異,然而薪資收入的高低在她 們的參與動機上沒有顯著的差異。. 三、. 臺北市女性的休閒運動感受利益與參與動機之間是存在正向相關,所以參 與休閒運動後的感受利益,對參與動機產生正向的影響。. 四、. 臺北市女性目前較常從事的休閒運動類型,前三名依序為消費購物型、一 般休閒型以及家庭親子型。. 關鍵詞:女性休閒運動類型、參與動機、感受利益. iii.

(3) A Study of the Benefits and the Motivations of Female Recreational Sport Participants in Taipei City February, 2014 Author: Fan-Lin Meng Advisor: Jui-Fu Chen.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advance of era, the change of the social structure, and the awakening of feminist consciousness, the ratio of female employment is increased. These changes make the modern women constantly switch roles among the stage of work, family, and societ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tivation and the benefits of the female recreational sport participation among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s in Taipei city, and to understanding which kind or types of recreational sport. This research used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one-way ANOVA and Scheffe’s posterior comparison. The results showed: 1. Female recreational sport participants in Taipei city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t leisure benefits among different age, education level, career, marriage, and children number,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the level of salary. 2.. Female recreational sport participants in Taipei city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t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mong different age, education level, career, marriage, and children number,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the level of sa lary.. 3. Female recreational sport participants in Taipei city ha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eisure benefits and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Female recreational sport participation in Taiwan currently engaged sequentially in consumer shopping activity, general leisure activity and family activity.. Key words: recreational sport participation, benefit, motivation. iv.

(4) . 謝. 誌. 從小,我從不擅長跑步,比賽中也總是站在跑道旁,盡責的擔任啦啦隊。從來,沒 有想過,有一天我也會站上跑道。只是,這一次不僅僅是場漫長的奔跑,更是一場前所 未有,自己與自己的競賽。 只是,不夠勇敢的我,能完成賽程。這一路上,我要感謝的人,又豈止一二。 首先, 我要感謝鼓勵我站上跑道的俊順,如果不是你,我絕對沒有勇氣開啟這夢想中的旅程, 更謝謝你總是在旁邊鼓勵我,並一直洗腦催眠的鼓舞我,讓我可以擁有這夢想中的精彩 時刻,謝謝你。 我還要感謝,這旅途中陪伴我一起往前的同伴們,崇舜、旭祥、志隆、心慈、怡君、 芷品。謝謝有你們的相伴,讓這兩年多的日子,雖然辛苦忙碌,歡笑卻從來沒有停過, 和你們一起上課、旅行、分享生活的日子,是我非常美好的回憶,也非常慶幸,可以與 你們相識,這是我極大的幸福與幸運。 而,我更要謝謝,喆宣在最後大難關統計、分析、圖表及格式上幫了大忙,要是沒 有你的全力協助,我絕對沒有辦法在這繁忙的工作中,用這麼短暫的時間,完成這項研 究,真的非常謝謝有你。還有感謝映廷、佳諭、芳宜、宣竹、經倫,總是充滿愛的鼓勵, 讓我在許多疲憊時刻,獲得非常多的溫暖,而有動力持續往前,我好愛你們。 這兩年多的求學生涯,我極幸運的遇到許多優秀的教授,康世平教授、陳美燕教授、 鄭志富教授、張少熙教授讓我在許多學科上,獲得極大的助益,讓這兩年多的學習,極 為充實。除了這些影響我深遠的師長外,我深深的感謝我的指導老師程瑞福教授,真的 很感謝老師這兩年多的指導與包容,從老師身上學到的不僅僅是學問而已,更多的是如 何成為更好的人,老師就像一個立在眼前的榜樣,總是讓我看見自己的不足。也謝謝老 師總是包容工作繁忙的我,實在很幸運可以成為老師的學生,真的非常謝謝您。 這賽程,眼看就要到尾聲,除了一路上相挺的朋友、同學及師長,我親愛的爸爸、 媽媽以及弟弟們,感謝您們對我的體諒與支持。尤其,遠在美國的外婆、表姐,每次從 電話中聽見您們對我喊加油,一股油然而生的力量,總是能推著我往前行,謝謝您們成 為我最珍貴及最堅強的後盾。 最後,僅將這小小的榮耀,與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您們分享,我只想讓您們知道,這 一路,因為有您們從始至終的相隨,我真的非常幸福,謝謝您們。. v.

(5) 目. 錄. 口 試 委 員 與 所 長 簽 字 論 文 通 過 簽 名 表 …… …….….……………………………………i 論文授權書…………….……………………………………….…..…………………………i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iv 謝誌………………………………………………………………………….…………………v 目次………………………………………………………………….…………...……………vi 表次…………………………………………………………………………………..………viii 圖次…………………………………………………………………................……….………x.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問題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3. 第三節. 研究重要性 .......................................................................................................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 ............................................................................................... 5. 第五節. 名詞解釋 ...........................................................................................................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 8 第一節. 休閒運動參與相關研究 ................................................................................... 8. 第二節. 女性休閒運動相關研究 ................................................................................. 13. 第三節. 休閒利益相關研究 ......................................................................................... 17. 第四節. 參與動機相關研究 ......................................................................................... 20. vi.

(6) 第參章 研究方法 .................................................................................................................. 24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24. 第二節. 研究流程 ......................................................................................................... 25.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27.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29.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39.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 41. 第一節. 台北市女性休閒運動參與者休閒運動參與類型分析 ................................... 41. 第二節. 台北市女性休閒運動參與者之背景結構特性 .............................................. 43. 第三節. 台北市女性休閒運動參與者感受利益以與參與動機之描述性分析 ........... 46. 第四節. 台北市女性休閒運動參與者不同背景變項與感受利益之差異分析 ........... 49. 第五節. 台北市女性休閒運動參與者不同背景變項與參與動機之差異分析 ........... 55. 第六節. 台北市女性休閒運動參與者感受利益與參與動機相關性比較 ................... 61.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 63. 第一節. 結論................................................................................................................. 63. 第二節. 建議................................................................................................................. 64. 引用文獻 ................................................................................................................................ 67. 附錄 ........................................................................................................................................ 73. vii.

(7) 表. 次. 表 3-1 正式問卷發放表 ......................................................................................................... 29 表 3-2 女性基本資料表 ......................................................................................................... 30 表 3-3 休閒利益量表 ............................................................................................................. 31 表 3-4 參與動機量表 ............................................................................................................. 32 表 3-5 女性休閒運動參與情形量表 ...................................................................................... 33 表 3-6 休閒利益量表之 KMO 與 BARTLETT 檢定 ................................................................. 34 表 3-7 休閒利益量表因素名稱與因素負荷量表 .................................................................. 34 表 3 - 8 休閒利益預試量表信度分析表 ................................................................................ 35 表 3-9 參與動機量表之 KMO 與 BARTLETT 檢定 ................................................................. 37 表 3-10 參與動機量表因素名稱與因素負荷量表................................................................. 37 表 3-11 參與動機預試量表信度分析表 ................................................................................ 38 表 4-1 台北市女性休閒運動參與者各類型加權平均數表 ................................................... 41 表 4-2 台北市女性休閒運動參與者休閒運動參與程度 ....................................................... 42 表 4-3 全體樣本年齡分配統計表 .......................................................................................... 44 表 4-4 全體樣本教育程度分配統計表 .................................................................................. 44 表 4-5 全體樣本職業分配統計表 .......................................................................................... 45 表 4-6 全體樣本婚姻分配統計表 .......................................................................................... 45 表 4-7 全體樣本子女數分配統計表 ...................................................................................... 45 表 4-8 全體樣本薪資所得分配統計表 .................................................................................. 46 表 4-9 台北市女性休閒運動參與者休閒感受利益平均分數表 ........................................... 47 表 4-10 台北市女性休閒運動參與者休閒參與動機平均分數表 ......................................... 48 表 4-11 年齡不同女性在感受利益變異數摘要表 ................................................................. 49. viii.

(8) 表 4-12 教育不同女性在感受利益變異數摘要表................................................................. 50 表 4-13 職業不同女性在感受利益變異數摘要表................................................................. 52 表 4-14 婚姻不同女性在感受利益變異數摘要表................................................................. 53 表 4-15 子女數不同女性在感受利益變異數摘要表 ............................................................. 54 表 4-16 薪資所得不同女性在感受利益變異數摘要表 ......................................................... 54 表 4-17 年齡不同女性在參與動機變異數摘要表................................................................. 56 表 4-18 教育程度不同女性在參與動機變異數摘要表 ......................................................... 57 表 4-19 職業不同女性在參與動機變異數摘要表................................................................. 58 表 4-20 婚姻不同女性在參與動機變異數摘要表................................................................. 59 表 4-21 子女數不同女性在參與動機變異數摘要表 ............................................................. 60 表 4-22 薪資所得不同女性在參與動機變異數摘要表 ......................................................... 61 表 4-23 台北市女性休閒運動參與者利益及參與動機之相關分析表 ................................. 62 表 4-24 台北市女性休閒運動參與者對感受利益及參與動機各構面之相關考驗表 .......... 62. ix.

(9) 圖 次 圖 2-1 休閒參與體驗和相關變數之關係圖 ........................................................................ 12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25 圖 3-2 研究流程圖 ............................................................................................................... 27. x.

(10) 第壹章. 緒論. 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社會結構的改變,女性意識抬頭,越來越多女性開始進入職場。 這樣的轉變使得現代女性大多都在工作、家庭以及社會的舞臺上不斷轉換角色。與舊時 代的女性相比,現代的女性雖然在工作、經濟以及婚姻上多了許多自主權,卻難免依舊 受到傳統賢妻良母的思維影響,在工作之餘仍要負擔養育兒女及家務的工作,在這樣多 重的壓力下,擁有良好的休閒運動習慣,成了現代女性在紓解壓力及維持健康上,不可 缺少的關鍵因素。 本研究想藉由調查台北市不同背景之女性休閒運動參與者,在參與休閒運動的動機 與感受利益間是否擁有差異,並了解現在台北市女性參與休閒運動的類型為何。 本章內容共含五節,第一節問題背景,內容主要說明研究者從事本研究之背景以及 為何要進行此項研究;第二節為依據研究背景與動機衍生出來的研究目的及問題;第三 節為本研究的重要性,說明此研究的貢獻及意義;第四節為研究範圍以及本研究之限制; 第五節為名詞解釋。. 第一節 問題背景與動機 1992 年聯合國將工作壓力稱為「二十世紀的流行病」;世界衛生組織也把工作壓力 稱為「世界流行病」 。根據我國行政院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調查顯示,從 1994 年 2004 年這十年間,國人感受到的工作壓力大的比例有逐年升高的趨勢,尤其是女性,感 受工作壓力沉重者是十前年的近三倍 (呂淑妤,2006) ,學者 Godbey (1994) 在研究中 發現,休閒不僅會提高個人的幸福感,同時也可以降低生活中之壓力,維持身心健康。 而隨著女性教育程度的提升,經濟自主意識逐漸抬頭,女性不再僅僅扮演相父教子 的角色 (黃月嬋,1993) 。絕大多數的現代女性,在學生時代結束後,便直接投入勞動 市場。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調查,民國 100 年我國女性勞動力參與率為 49.97%,較民. 1.

(11) 國 99 年上升 0.08 個百分點。就長期來觀察,因受教育以及就業機會的增加,我國女性 的勞動參與率由民國 80 年的 44.39%上升至民國 100 年的 49.97%,計上升 5.58 個百分 點,且有逐漸上升的趨勢 (行政院主計處) 。更因著角色的轉換,現代女性在擁有自主 獨立的經濟能力之後,便產生支配自由時間的渴望,希望從事自己喜歡的活動。根據聯 合報在 2012 年 3 月的報導,台北市女性就業比率高過台北市女性人口之五成,超過全 國平均比率,所以在工作已佔據台北市女性大多時間的現況下,工作是否會影響休閒運 動的參與情形。所以,台北市女性之休閒運動參與情形,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現代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著多重的角色,故其壓力的來源非常多面,而長期累積 壓力,若沒有獲得合適的抒發,終將直接影響健康。黃松元、劉俐蓉 (2005) 指出,現 代人最大的壓力大多來自於工作,這樣的壓力也嚴重的影響現代人的健康。李君如、張 芸愷 (2007) 也認為,我國近十年來投入職場的女性人數遽增,而職業婦女不僅需負擔 家庭責任,亦須承受職場雙方面之壓力,這樣的壓力承受,將近是十年前的三倍 (呂淑 妤,2006) 。張春興 (1983) 也指出適當的休閒運動是應付壓力以及有效紓壓的方法之 一,良好的體適能對於預防疾病、促進健康、降低慢性疾病發生及死亡率,皆有極大的 助益 (方進隆,1993、1994;林貴福、盧淑雲,1998) 。從相關研究中,可以發現休閒 運動參與不僅可以降低女性在生活及工作中累積的壓力、獲得健康的身體,也能夠提高 生活滿意 (高俊雄,1997) 。綜合以上研究可以得知參與休閒運動可以獲得壓力的抒解, 也可以維持健康以及藉由與家人、朋友的共同參與進而增加生活幸福感,故探討台北市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女性休閒運動參與的感受利益情形為本研究研究動機之二。 林宜蔓 (2004) 在持續參與運動者與幸福感的研究中發現,持續參與運動者之幸福 感是屬於中等偏高程度的感受,且休閒效益與幸福感有顯著正相關存在。張春興 (1987) 認為參與動機是引起個體活動,維持已引起的活動,並引導該活動朝向某一目標進行的 一種內在歷程。而大多數的休閒運動參與者,都會在從事自己喜歡的運動中,表現出生 理及心理方面的潛能 (周秀華、余嬪,2005) 。大多數休閒運動的參與動機就是因興趣、. 2.

(12) 期望等因素去參加一個被給予的活動,進而產生驅使讓人們開始從事該特定活動來自我 滿足的原動力,所以動機與行為乃是一體之兩面,為了滿足動機激發的需求而有行為的 產生 (張孝銘、林樹旺、余國振,2004)。從管理學的角度來看,將要從事某項活動或是 購買某樣物品的人,一定會抱持某種期待,希望從這些參與過程中,這些期待獲得滿足, 這種期待是潛意識的,也可以被稱為「事前期待」 (陳淑敏,2010)。所以休閒運動的參 與動機,也可以說是個體在休閒行為中藉由內在酬賞的尋找,進而引發個體從事休閒運 動的內在動力 (張玉玲,1999)。然而,根據過去許多研究可以發現,不同的背景變項在 休閒參與中利益感受及參與動機皆會產生差異。林宜蔓 (2004) 指出婚姻、年齡、職業 收入及持續性等個人背景變項對幸福感之差異性達到顯著水準。胡信吉 (2003) 也發現, 性別、年齡、家庭社經地位、休閒經費、居住地區等個人背景變項在休閒參與上也會產 生差異。所以,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女性休閒運動參與者之參與動機探討為本研究研究 動機之三。 綜合上述,身為在台北市求學、生活並工作的研究者,對台北市女性的休閒型態、 參與動機以及感受利益有相當大的興趣。所以,本研究將從台北市女性休閒運動參與者 利益感受以及參與動機兩方面,探討台北市女性對於休閒運動參與的現況,進而分析不 同個人背景變項對參與過程中的利益感受及動機的差異及其相關性。.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背景及動機,本研究要探討女性休閒運動參與者感受利益與動機,其 具體目的如下: 一、暸解台北市之女性休閒運動參與情形。 二、探討台北市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女性休閒運動參與感受利益之情形。 三、探討台北市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女性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之情形。 四、比較台北市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女性休閒運動參與感受利益及參與動機間關 係。 3.

(13) 根據上述研究背景及動機,本研究要探討女性休閒運動參與者感受利益與動機,其 研究問題如下: 一、. 台北市之女性休閒運動參與情形為何?. 二、. 台北市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女性休閒運動參與者感受利益之情形為何?. 三、. 台北市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女性休閒運動參與者參與動機之情形為何?. 四、. 台北市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女性休閒運動參與者感受利益及參與動機間. 相互影響關係為何?. 第三節 研究重要性 一、隨著時代改變,女性在教育普及、工作平權以及女權主義抬頭的環境下,逐漸改變 傳統的角色,女性地位提高。人們也漸漸脫離男主外女主內的框架,女性開始有較 多的機會追求個人的成長與社會成就 (林芯榆,2012)。 因現代女性開始在各領域逐漸擁有自我選擇的機會,在休閒領域也會開始挑選 自己較喜歡或是適合的休閒活動。讓她們可以透過休閒活動,消除她們在生活中所 累積的疲勞及壓力。研究者本身是從小就居住在台北市,並像大多數的台北市女性 一樣,求學階段結束後即投入職場,深刻的體會到台北市的女性需要擁有休閒運動 來平衡湧自生活中的各種壓迫,希望藉由此研究瞭解台北市女性休閒運動參與之情 形,日後可提供規劃女性休閒運動之相關單位參考。 二、生活在步調快速、工作壓力沉重的都會女性,非常需要在工作之餘,找到適合的管 道舒解環境中的壓力,適當的參與休閒運動可以讓都會女性們獲得生理、心理以及 社會需求的滿足,進而達到身心健康的效果 (林晏州,1984)。學者 Godbey (1994) 認 為休閒運動不僅僅可以提高個人的幸福感,同時也可以降低生活中之壓力,維持心 身健康。所以本研究將針對台北市女性參與休閒運動的動機以及參與過後的利益感 受程度進行探討,期藉由本研究瞭解台北市女性參與休閒運動的動機及感受,作為 4.

(14) 相關單位規劃女性休閒運動時之依據。 三、雖然女性議題逐漸受到重視,女性相關研究也日漸蓬勃。但是,目前女性休閒運動 相關的研究仍嫌不足,目前大多針對女性休閒運動研究的方向大多為:(1) 休閒空 間與場所 (2) 家庭與休閒 (3)休閒阻礙與因應克服 (4) 休閒與健康福祉 (5)休閒活 動體驗與參與 (6) 理論研究驗證 (陳良進,2009)。期望藉由本研究,可以增加婦女 休閒運動相關研究資料。. 第四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女性休閒運動參與者感受利益與參與動機,研究範圍及對象 與研究限制,說明如下: 一、研究範圍及對象 對象:在台北市工作、求學、居住之女性。 地點:台北市相關休閒運動場域 (包含:公園、運動中心等) 時間:於 2013 年 3 月進行問卷預測,4 月進行正式問卷施測。 二、研究限制 (一) 本研究地點設定為台北市,而每地區皆有其獨特的生活環境及文化背景,故無 法將研究結果推論至其他地區,為本研究限制之一。 (二) 本研究在問卷設計上希望受測者以自身經驗誠實填答,惟可能因為受測者之個 人記憶不足或答題時之專注程度不同而產生模糊性,而造成些許誤差,為本研 究限制之二。. 5.

(15) 第五節 名詞解釋 本研究使用之特定名詞,共有「休閒運動」、「感受利益」、以及「參與動機」, 其操作性定義分述如下: 一、休閒運動 「休閒運動」一詞已長久應用在體育運動專業上,是指著重健康、快樂與善意, 屬於道德人的活動,著重自由意志及個人善意下的所作所為。而休閒運動是存在於 生活之中,而非孤立於生活之外 (陳定雄,1994)。休閒運動也是指在休閒時間內, 用動態身體活動的方式,進行具有健身性、遊戲性、娛樂性、消遣性、創造性、放 鬆性,而達到讓身體健康、壓力紓解的運動 (中華民國體育協會、行政院體育委員 會,2000)。 本研究「休閒運動」與「運動休閒」在本質上是不同的, 「運動休閒」是指運動 中的休閒部份 (張廖麗珠,2001),本研究所指的「休閒運動」是休閒活動或運動的 部分。 二、感受利益 感受利益,是指人們在參與休閒運動的過程當中,獲得滿足和快樂的感受 (Dumazadier,1967)。以及休閒運動的參與中,獲得鬆弛身心、感受到工作之外的滿 足,並拓展生活經驗以及促進個人身心發展等相關好處的感覺 (黃堅厚,1982)。 Brown & Driver (1986) 將休閒利益歸類為 17 類,享受自然、生理健康、減輕壓力、 脫離噪音及擁擠、戶外教育、分享相似價值觀、獨立、 家庭關係、內省與體貼、 細心與人相處、成就與刺激、生理的休息、教育與領導他人、追求安逸、認識新朋 友、懷舊等 (蘇睦敦,2002)。本研究將將感受利益定義為三方面進行探討:(一) 均 衡生活體驗 (二)健全生活內涵 (三)提升生命品質。 三、參與動機 參與動機的來源是指,人在內在或生理上某種需求未被滿足時,而驅使人們去 參與的一種趨力 (Maslow,1970)。也是引起個體活動,維持已引起的活動,並引導該 活動朝向某一目標進行的一種內在歷程 (張春興,1988)。張孝銘、林樹旺、余國振 (2004)認為休閒運動的參與動機就是因興趣、期望等因素去參加一個被給予的活動,. 6.

(16) 進而 產生驅使讓人們開始從事該特定活動來自我滿足的原動力,所以動機與行為是 一體之兩面,為了滿足動機激發的需求而有行為的產生,在休閒動機引起的休閒涉 入之後便會產生休閒效益。本研究將參與動機因素分成五個面向作分析探討:(一) 健康需求 (二) 自我成就需求 (三)社交需求 (四) 身心愉悅需求 (五)知識需求。. 7.

(1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台北市女性休閒運動參與者,在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下,參與休閒 運動中感受利益與動機之差異性。本章分為四節,第一節為休閒運動參與相關研究,第 二節為女性休閒運動相關研究,第三節為休閒利益相關研究,第四節為參與動機相關研 究。. 第一節 休閒運動參與相關研究 一、休閒運動類型 休閒運動和其他的休閒活動,在本質上有相當的差異性,休閒運動乃是結合了運 動與休閒兩者。在從事休閒運動的過程中,不僅僅可以達到放鬆身心、增加娛樂、增加 社交經驗等等目的,更可以同時提升生理以及心理方面的健康,這是其他休閒活動所無 法提供的 (程紹同,1994)。 休閒運動的定義上存在著許多不同的分類,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00) 在休閒運動 專書中,將休閒運動依據活動目的之不同,區分為以下七種類型: (一) 競賽類運動:擁有正式比賽規則的運動,例如:籃球、足球、棒球。 (二) 健身類運動:以健身為主要目的之運動,例如:體操、慢跑、游泳。 (三) 冒險類運動:主要是為尋求刺激與挑戰之運動,例如:攀岩、潛水。 (四) 聯誼性運動:從事目的主要為聯繫情感,例如:露營、遊樂區旅遊。 (五) 防衛性運動:關於防身相關的運動,例如:空手道、柔道、跆拳道。 (六) 親子運動:以陪伴為主的家庭相關活動,例如:溜滑梯、盪秋千。 (七) 參觀運動競賽:觀賞體育相關比賽,例如:觀賞棒球、籃球等比賽。 而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00) 除在上述研究中有將休閒運動分類,同年在「我國青. 8.

(18) 少年休閒運動現況、需求暨發展對策之研究」中也有針對休閒運動另作分類,分別為下 列八類: (一) 球類運動:如網球、籃球、棒球、保齡球、桌球、撞球、羽球、板球、壘球、 排球、高爾夫球、足球、回力球等。 (二) 戶外運動:如登山、郊遊、散步、滑草、攀岩、慢跑、快走、釣魚等。 (三) 民俗型運動:如扯鈴、踢毽子、放風箏、踩高蹺、玩陀螺、舞龍舞獅等。 (四) 舞蹈類運動:如有氧舞蹈、韻律舞、土風舞、方塊舞、現代舞、國際標準舞等。 (五) 健身運動:如健身操、瑜珈、國術、太極拳、推手、外丹功、重量訓練、元極 舞等。 (六) 技擊運動:如跆拳道、柔道、拳擊、射擊、射箭、空手道、角力等。 (七) 水中及水上運動:如游泳、划船、衝浪、潛水、衝浪、水上摩托車、風浪板等。 (八) 空中運動:如跳傘、滑翔翼、拖曳傘、高空彈跳等。 Mull (1997) 將休閒運動分類為下列五大類型: (一) 指導性運動:即參加各種運動教室或是夏令營、訓練營之類的活動,在活動參 與中接受技巧、戰術與規則指導,以提升日後參與運動時的表現。 (二) 非正式運動:是指沒有特定的運動遊戲規則或技巧,以個別化參與為特色,活 動參與中比較不受約束,如慢跑、太極拳、登山等。 (三) 單位內活動:有參與資格的限定,參與者只能限定為單位內的員工或是校內的 比賽,如學校運動會、班季競賽等。 (四) 對外開放性運動:是指各單位各階層皆可以參加的活動,公開自由報名的活動, 如嘉年華會、路跑活動等。 (五) 俱樂部活動:由少數人組成的俱樂部活動,如業餘球隊組織、健身俱樂部等。 馮麗花 (1998) 將休閒運動分類如以下四類: (一) 能提升心肺功能之休閒運動:如健行、跑步、騎腳踏車、游泳、跳繩、網球、. 9.

(19) 直排輪、有氧舞蹈等。 (二) 能增進肌力表現之休閒運動:如啞鈴、身體塑身、舉重、健力、田徑訓練等。 (三) 能增進柔軟度之休閒運動:如伸展操、瑜珈、柔軟操、太極拳等。 (四) 能怡情養性之休閒運動:如自助旅遊、農場度假、滑水、氣功、觀賞比賽、釣 魚等。 陳麗華 (1991) 將休閒運動分類為以下八類: (一) 雙人球類運動:如網球、羽球、桌球等。 (二) 健康及適能性運動:如健行、爬山、慢跑等。 (三) 團體球類運動:如籃球、排球、棒球、躲避球、橄欖球、足球等。 (四) 舞蹈及體操性運動:如韻律舞、現代舞、有氧舞蹈、芭蕾舞、健身操等。 (五) 娛樂性運動:如飛盤、放風箏等。 (六) 速度性運動:如騎馬、划船、滑草、溜冰、游泳等。 (七) 防衛性運動:如跆拳道、空手道、國術、太極拳等。 (八) 技擊性運動:如西洋劍、射箭等。 鄧正忠 (1994) 將休閒運動分類為:技擊性運動、柔軟性運動、健身性運動、娛樂 性運動、標的性運動、戶外性運動、適能性運動、競技性運動等。黃彬彬 (1986) 也將 休閒運動分類為,較輕的運動、野外運動以及競技性運動三類。 綜合上述研究,本研究將游泳、棒球、單車、登山、跆拳道、觀看體育賽事以及戶 外相關休閒運動,定義歸類為本研究女性休閒類型中的「一般休閒型」;閱讀、寫作、 攝影、逛書店、上網、聽演講、進修學習等,定義歸類為女性休閒類型中的「知識學習 型」;飼養動物、散步、家族聚餐以及與小孩子有關的活動等,定義歸類為女性休閒類 型中的「家庭親子型」;宗教、唱 ktv、電話聊天、社團活動等,定義歸類為女性休閒類 型中的「社交活動型」;逛街購物、看電影、旅行、吃下午茶及與朋友聚餐等,定義歸 類為女性休閒類型中的「消費購物型」。 10.

(20) 二、休閒參與體驗之影響因素 休閒體驗是指不論是利用假期或午後時光從事休閒活動,其休閒體驗條件有自由的 覺知、實際的行動、愉悅與樂趣三方面 (張耿介、陳文長,2004)。 Kelly (1996) 也提 出「體驗是指經歷了一段時間或活動後的感知,並對其進行處理的過程,體驗不是單純、 簡單的感覺,而是對一種行為的解釋性意識,並且是一種與當時之時間、空間相聯繫的 精神過程」。 休閒體驗 (Leisure Experience) 則是將休閒視為一種心理狀態、一種個人的主觀感 受,包括自由感、放鬆、愉快等複雜的心理經驗。 Mannell (l979) 指出休閒體驗就是休 閒參與者對從事的休閒活動的即時感受,包含情緒、印象與看法。徐茂練、陳怡萱 (2007) 則認為是休閒參與者親身參與休閒活動,經歷了一段時間或活動後的即時感受,而這種 感受或經驗因每次情境不同會有所不同,藉由參與者與活動之間互動,進而產生解釋意 識,為個人受到一連串行銷設計刺激度產生的結果反應。 休閒參與體驗可以被定義為,是一個休閒運動參與者在從事休閒活動中,他的感官、 知覺、心智和行為在不斷的和周遭的環境因素產生互動關係後,所得到的感受及經驗。 學者高俊雄 (1993) 認為能影響休閒參與者參與體驗的主要因素,包括下列兩點: (一) 刺激與挑戰: 刺激與挑戰主要來自參與者與環境之間的互動,而這些環境因素又可以分成以下幾 種構面:1.強度衡量構面 (新奇程度、複雜或多元化程度、重要性程度、不確定性程度、 出乎意料程度、達成困難程度);2.理解程度的影響,參與者對環境越瞭解,所受的刺激 挑戰就越高 (Kao,1992);3.參與頻率與單次接觸時間的影響,參與者接觸頻率越多次,嘗 試時間越長,都會影響其對刺激的感受。4.最適刺激挑戰水準,每一個人在某一身心狀 態下,都會有他感到最舒適的刺激挑戰強度範圍 (Ellis,1973)。 (二) 能力表現水準: 11.

(21) 參與者面臨環境因素的挑戰及刺激時表現的能力水準,是影響休閒體驗的另一項變數。 而休閒活動參與者的能力表現水準會受到參加頻率、單次接觸時間以及與其他參與者互 會交往的影響。 綜合上述,可將會影響休閒參與者之休閒體驗的因素,與休閒參與者知體驗情形加以 整合,如圖 2 - 1 所示。. 休閒參與體驗. 環境因素. 刺激挑戰. 能力表現. 互惠交往. 身心狀況. 參與頻率. 圖 2-1.. 休閒參與體驗和相關變數之關係圖. 資料來源:高俊雄 (1993) 。休閒參與體驗形成之分析。. 三、小結 綜合以上研究結果,可以發現學者對於休閒運動的分類擁有許多不同的意見及看法, 但其分類不外乎就是從休閒運動形式、性質、功能以及目的進行分類。而在從事這些休 閒的過程中,參與者會因為環境因素、刺激挑戰、表驗能力、互惠交往、參與頻率以及 參與者自身當時的身心狀況等等因素,而影響了該次的體驗,而這樣的經驗也將影響參 與者下次參與的意願,故本研究將探討台北市女性休閒運動參與者在參與休閒運動中的 感受利益與其參與之動機,並進一步了解其參與休閒運動之情形。 12.

(22) 第二節 女性休閒運動相關研究 一、女性休閒研究發展 近年來,台灣社會隨著經濟發展,單身貴族以及職業婦女的增加,逐漸改變著台灣 的社會價值觀,兩性的角色定位朝向更平等的方向發展 (唐先梅,1999)。女性在家庭決 策角色逐漸改變後,她們不再以過去老舊的養生保健及醫療保險觀念來擁有她們的休閒 生活,反而去過一種強調休閒與放鬆的生活方式,去追求更精緻的生活品質 (曾麗娟, 2004)。 有關女性休閒研究的發展, Henderson (1996) 曾採用 Tetreault (1980) 所提出的五 階段模式,來說明女性休閒研究的發展。其階段分別為,第一階段是 1940 ~ 1950 年代 初期的「隱形期 (invisible scholarship)」 ,這時期的大多數學者都是以男性的休閒經驗作 為標準 ,鮮 少提 及女 性的休 閒需 求。 第二 階段是 1960 ~ 1970 年代 的「 補償 期 (compensatory scholarship)」,此時期受到女性運動的影響,有學者開始提倡女性在社會 各方面應受到平等的對待,且開始意識到女性休閒研究的需要,但是大多仍是以男性觀 點的意識形態來探討女性議題。第三階段為 1970 ~ 1980 年代的「性別差異二分法時期 (dichotomous scholarship)」 ,這時期的研究討論是二分法的,非男即女,雖然這樣的發展 是有助於了解女性休閒行為,卻忽略了當時的歷史、文化及社會脈絡所形成的休閒行為、 動 機 、 滿 意 及 阻 礙 的 差 異 。 第 四 階 段 為 1980 ~ 1990 年 代 的 「 女 性 中 心 期 (women-centered scholarship)」,這時期的女性主義者強調用女性自主經驗,來了解休閒 在女性生活中的重要及意義,重新解釋更符合女性經驗的休閒定義。第五階段為 1990 年代以後的「兩性研究期 (gender scholarship)」 ,這時期開始以「性別」作為社會分析的 基礎,不是以個體而是以性別角色來研究女性休閒,著重性別的社會建構特性及其對休 閒的影響,並瞭解男性與女性的休閒關係。 雖然目前女性研究逐漸增加,不管是針對女性社經背景、婚姻、工作、休閒態度、 阻礙或體驗等,但是因為觀點眾多以及女性定位不同,加上女性主義正處於發展的階段, 13.

(23) 讓「女性休閒」無法用單一意義來詮釋,所以希望透過更多的女性休閒研究,來探究女 性休閒更深的意義。 二、女性休閒類型 從眾多文獻中,可以發現女性在選擇休閒種類時,種類多元,張慧美 (1986) 在未 婚女性從事的休閒類型研究中,指出未婚女性最常參與的休閒活動,前十項依序為,聊 天、聽音樂、看報紙、看電視、逛街、郊遊旅行、逛書店、烤肉野餐、看電影以及散步。 張君如、李素箱、李家芃 (2008)在針對中彰投地區國中小已婚女性教師休閒參與與 身心健康之干擾效果之研究中指出,大多數已婚女性教師休閒參與情況以靜態休閒排名 第一,類型包含聽音樂、看電視、聽廣播或是睡覺。而這與李文題 (2005)的研究結果相 似,他在研究中指出,國中教師最常從事的休閒活動是閱讀報章雜誌、聽廣播和音樂、 休息、看電視;其次為義務性的休閒,例如說帶小孩、煮飯、料理家務等工作,以及知 識性的休閒,像是讀書、看展覽、參加研習等等活動。 陳彰儀 (1985)針對台北市職業婦女及家庭主婦,以訪問調查的方式,研究職業婦女 之壓力與生活型態、休閒狀況、婚姻滿足及工作滿足四者間的關係。調查結果顯示,在 生活型態上,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在參與的休閒活動類型上,職業 婦女與家庭主婦則有明顯的差異,前者參與娛樂性、文藝性、知識性的休閒活動類型多 為後者。壓力與婚姻滿足之間,不會因為生活型態不同而有不同;但是壓力與工作滿足 及休閒狀況卻身受生活型態的影響 (蘇睦敦,2002)。 而李素馨 (1997)在針對台中市女性對休閒的偏好程度,與實際參與休閒活動頻率的 差異研究中,運用由非常不喜歡到非常喜歡五等距尺度來測量女性最喜歡的休閒活動, 結果發現都市女性最喜歡的休閒活動,前十名分別為:和朋友聚會、看電影、飲茶、野 餐、逛街、烤肉、學習技藝、KTV、參觀展覽和親子活動。 綜合以上研究,可以將女性喜愛參與的休閒類型,歸類為以下五種類型:. 14.

(24) (一) 知識學習型: 這類型的休閒包括參加研習活動、參加文化中心課程、圖書館、美術館、藝文 中心展覽、語文補習班、才藝班等自我充實相關休閒活動。 (二) 一般休閒型: 這類型的休閒包括較多戶外休閒活動,例如游泳、棒球、單車、登山、跆拳道、 觀看體育賽事、籃球等和戶外運動相關的休閒活動。 (三) 家庭親子型: 這類型的休閒,較傾向以家庭、親子為主,活動類型大多為兒童樂園、遊樂場、 動物園、露營烤肉、散步、參加孩子活動等全家人一同參與的休閒活動。 (四) 社交活動型: 這類型的休閒包括參加社團活動、宗教活動、宴會、美容、健身中心等交際型 的活動。 (五) 消費購物型: 這類型的休閒包含逛街購物、看電影、KTV、跳舞、夜市、下午茶、聚餐等偏 好娛樂性、休憩性的相關休閒活動。 三、女性休閒參與及社經背景之關係 (一) 年齡 一般來說女性會參與休閒運動的動機,都是希望可以獲得壓力的紓解,但依年 齡的不同,每個年齡層的女性的需求也不盡相同,故引發不同的參與動機。在不同 的參與動機下,不同年齡層的女性所參與的活動類型及型態也會有所差異 (卓俊辰, 2000)。 而從許多國內針對女性休閒的研究中也可以發現,年齡是影響女性休閒很重要 的一個因素。根據行政院主計處「93 年臺灣地區社會發展趨勢調查 (時間運用) 統 計結果」 ,從資料中可以發現,我國 30 ~ 54 歲女性最常閱讀書報及雜誌。而女性休. 15.

(25) 閒活動為看電視者,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 40 歲以下女性,其次要休閒為 戶外遊憩(登山、郊遊), 40 歲以上女性次要休閒則為散步,注重健身保健。 Iso-Ahola (1980) 也認為女性的休閒類型,在成年中期以前,活動內容以量為 主,但自成年中期以後,則改為以質為主。修慧蘭、陳彰儀 (1987) 同樣認為女性 年齡越大,越常參與社交型及休憩型的休閒活動。所以隨著年齡改變,女性在選擇 休閒類型時,亦會隨之改變。 (二) 教育程度 李素馨 (1996) 在研究中指出,休閒活動的類型與教育程度呈相關性,碩士以 上的女性在選擇休閒時,大多會選擇知識學習型的休閒;職業學校畢業的女性,大 多會選擇消費購物型的休閒活動;一般休閒類型的大多是以高中畢業的女性為主。 Kelly (1996) 認為教育程度是休閒活動參與最佳的預測標準,受教育的時間越長, 參與休閒活動的機會越多。而劉佩佩 (1999) 也發現教育程度在大專以上的女性, 在參與休閒活動過程中的滿意度,明顯高於高中職以下者。由此可知,教育程度越 高,對於參與休閒的機會越高,也越容易在休閒中獲得美好的體驗。 (三) 職業與所得 職業和所得可以看成女性在社會上的成就,而成就的不同也直接反應在休閒類 型的選擇上。陳彰儀、修慧蘭 (1985) 指出職業從事教育相關類型的人在選擇休閒 活動時,較會選擇文藝性及知識性相關的活動,而從事工業及商業的人,在選擇休 閒活動時,較會選擇休憩型以及社交相關的休閒活動。蔡宏進 (2004) 也認為個人 的休閒與活動,和其所處的社會階層流動性,以及在社會階層中所在的位置,會產 生「休閒階層化」的現象。也就是說不同階層的人,其休閒型態、方式以及性質皆 會不同。而影響個人階層的因素,往往是個人的工作及薪資。富人的休閒特徵是奢 侈型,窮人之休閒特徵是節儉型或是寒酸型,而中產階級則為大眾型 (林芯榆,2012)。 因此,工作類型、薪資收入、職業種類皆會對休閒行為產生影響。. 16.

(26) (四) 婚姻 婚姻對於一個女性的休閒選擇改變,是有顯著的影響,在許多研究中也可以發 現,修慧蘭、陳彰儀 (1987) 指出,比較已婚者和未婚者的休閒活動參與程度,發 現未婚者大多在從事知識性、社交性及休憩性的活動程度明顯高於已婚者,顯示已 婚者在各類休閒活動參與程度較低。張慧美 (1986) 指出,未婚女性較已婚婦女擁 有較多的時間及金錢,來從事休閒、娛樂等活動,而假日的休閒安排更是她們生活 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型態。行政院主計處「93 年臺灣地區社會發展趨勢調查 (時間運 用) 統計結果」,從資料中可以發現,未婚女性所參加的休閒活動類型,首重社會 公益,其次則是自我充實的知識型休閒。而已婚女性所參加的休閒活動類型,主要 為社交型的休閒活動,可見未婚女性在休閒活動的選擇上,較已婚女性多元。 Kelly (1987) 提出已婚及為人父母者,在休閒選擇上多偏向家庭親子相關的休閒活動。陳 彰儀 (1985) 也認為已婚婦女對休閒活動的選擇偏向與小孩相關的活動、逛街及休 憩性活動。綜合以上研究,就可以發現婚姻以及是否有小孩,對於休閒上的取向有 極大的影響。 四、小結 綜合歸納,隨著時代變遷以及女性主義的抬頭,女性休閒逐漸受到重視,本研究將 女性從事的休閒類型分類為:知識學習型、一般休閒型、家庭親子型、社交活動型以及 消費購物型。並假設年齡、職業、收入、婚姻、子女數等變項皆會影響女性在選擇休閒 運動時的取向。故本研究將探討不同社經背景台北市女性,在休閒運動參與的差異情 形。. 第三節 休閒利益相關研究 現代生活中,休閒運動已然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一種生活調劑,在許多研究中都可 以發現,休閒運動可以帶給人們許多正面的效益。這些效益就是休閒利益,也就是指在 17.

(27) 參與休閒運動過程中,幫助參與者改善身體或滿足個人需求的益處。學者高俊雄 (1995) 根據文獻探討與分析,歸納出休閒利益所包含的因素分別為以下三點。 一、均衡生活體驗 每個人在例行生活中會累積許多不同的體驗以及感受,這些感受大多為焦慮、刺激、 流暢、掌控、無聊、無趣或通順 (高俊雄,1995)。沒有人可以長時間處於同一種情緒下, 所以需要藉由休閒活動的過程,來紓解生活中累積的壓力、疲憊。 黃堅厚 (1982) 認為休閒運動的參與可以幫助鬆弛身心,並獲得在工作之外的滿足, 並可拓展生活經驗以及促進個人身心發展。除此之外,更在參與休閒運動的過程中增加 親近大自然的機會,讓人遠離疾病,紓解壓力並提高工作的滿意度 (郭秀娟,2005;陳 中雲,2000)。 (一) 紓解壓力: 休閒運動參與者在活動過程中,藉著注意力的轉移,將工作、生活中的壓 力釋放。無論是放鬆心情,獲得輕鬆愉快的體驗,亦或是需要精神專注來應付 活動中刺激的挑戰,這些休閒運動參與的過程,對紓解生活壓力、消除焦慮十 分有幫助 (Caltabiano,1994)。 (二) 豐富體驗: 相對於緊張、充滿壓力的上班族生活,有些人的生活是擁有較多的自由時 間,例如家庭主婦或是退休之銀髮族,研究指出,如果擁有較多自由時間的這 類族群,沒有良好的生活規劃,在生活中沒有太多的刺激挑戰,漸漸的生活容 易流於鬆散或是退縮 (Weissinger,1994)。因此,透過參與休閒運動的過程,增 加其生活刺激以及社交能力,進而增進生活樂趣。 根據上述研究,可以發現想要獲得休閒利益,從均衡生活體驗角度來看,就需要先 了解個人平時生活、工作型態,找出與平時不同的休閒運動,來紓解生活壓力或是豐富 生活中的體驗,無論是哪一種休閒運動方式,都可以使生活獲得均衡。 二、健全生活內涵 18.

(28) 一個人在現代生活中的健全生活,在參與活動時其內容和目的,應包括維持健康的 體能、運用心思、增長智慧、掌握精神情緒、增進家庭社會關係以及關懷環境品質 (White,1993)。但是,在實際的生活、工作中,往往無法滿足我們所需要的所有生活內 涵,所以可以透過休閒運動的選擇,來彌補個人所缺少的部份。 (一) 維持身體健康 在這充滿壓力的生活中,要如何有效的維持身體健康,研究中可以發現休閒可以幫 助抵抗壓力、減少疾病、維持身體和心理的健康,而且休閒參與在壓力增加時,是一種 預防疾病的行為 (Coleman,1993)。而從事規律的身體活動,可以獲得許多健康上的效益, 其中包括減少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危險因子,並預防疾病的發生,例如心臟病、直腸癌、 糖尿病、骨質疏鬆症、高血壓等。美國疾病防治中心也證實,慢性病如心肺疾病、癌症 與糖尿病的死亡人數中,每年約有 30 萬人,是因為缺乏身體活動而造成的,不僅如此, 這些慢性疾病佔了美國每年醫療費用的 75 %,為國家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所以正常 及規律的運動是非常重要的,對於整體身體的功能性、心理與生活品質都有正面的影響 (Vuori.1998)。 (二) 增進親子關係 張孝銘 (1998) 在休閒與社會互動研究中提到,家庭成員的親密互動關係,是其他 團體無法取代的。 Johnson (1957) 提出休閒運動具有模仿性,會因家庭成員中一人參與 某項休閒運動,帶動其餘成員之加入,進而共同參與。而在這參與過程中,逐漸促進家 庭合諧。所以家庭成員之間,可以藉由共同參與休閒運動,不僅可以加強親子關係,更 可以加強家庭成員間的團結,也可以透過活動灌輸下一代正確待人處世的觀念 (陳鏡清, 1997)。 (三) 增進社會交友關係: 大部分的人在社會關係中,大多隸屬於一個或多個團體中,但是團一團體中的成員 間,關係卻不一定密切,而李鍾元 (1982) 認為休閒運動的參與,可以促進身心健全發 展,培養相互合作的美德,開啟想像力及創造力,進而提升生活品質。所以無論是從個 19.

(29) 人生理或心理健康,亦或是促進社會和協,都可以藉由休閒運動的參與而獲得相當的利 益 (林聰哲、李世昌,2008)。 三、提升生命品質 根據需求層級理論 (Maslow, 1970) 每個人在生命發展過程中,所有的需求內容皆 會因階段不同而改變的。其依序為:生理、安全、愛、自尊與自我實現。如果需求被滿 足的過程與層次可以看成生命品質的衡量標準,那麼自我理想的實踐以及自我能力的肯 定,也就可以被看成是提升生命品質的表現了。 (一) 美的欣賞與創造 在休閒運動的參與過程中,可以接觸到環境中的真、善、美,而這些接觸可以很直 接的引出我們內心的欣賞與讚美,這些美好的體驗,會逐漸累加成為我們的生活經驗 (高俊雄,1995)。 (二) 自我理想的實踐 在休閒運動的參與過程當中,由於自主選擇決定參與的程度很高,所以個人的潛力、 理想或慾望都可以透過參與活動的內容、地點、共同參與者、時間以及過程中的表現, 一步步的發揮實踐 (Csikszentmihalyi & Kleiber, 1991)。 四、小結 綜合上述對休閒利益之相關研究,可以將休閒參與促進個人獲得利益的因素分成三 類: 1. 均衡生活體驗、 2. 健全生活內涵、 3. 提升生命品質。每一因素都會對休閒運 動參與者,在參與過程中的感受利益產生影響。而每一個休閒運動參與者在參與過程中, 若能獲得越多的休閒利益,便可增進其繼續參與的積極度。故本研究將探討台北市的女 性,在休閒運動參與中的感受利益情形。. 第四節 參與動機相關研究 在休閒運動的參與上,參與動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動機可以說是個體參 與的動力,而其中「自我決定理論」是研究休閒運動參與動機的重要理論依據之一,這 20.

(30) 理論從心理學觀點 (需求理論) 研究每個參與休閒運動者,內在需求的滿足與涉及認知 歷程間的關係。該理論認為,每個休閒運動參與者擁有追求心理整合的傾向,自主需求 的滿足對於休閒運動參與者之參與動機有重要的影響(Deci&Ryan, 1985; Ryan& Deci, 2002)。 根據許多專家學者的研究發現,不同職業、年齡的休閒運動參與者都擁有不同的參 與動機,綜合過去研究,可將研究動機分為下列幾類: 一、健康需求 隨著社會環境改變,人們要面對的壓力也會隨之增加,而要在這充滿競爭的環境中, 獲得壓力的紓解以及健康的平衡,適當的且規律的休閒是不可或缺的,擁有規律的休閒 運動習慣,可以說是現代都市人保有身心靈健康的重要關鍵。 James Scala 在 2000 年 著作的「25 種自然抗壓療法」一書中也提到,規律運動除了可以提昇心血管系統功能, 能還增進人們處理生理壓力和情緒壓力的能力,以及消耗情緒壓力所產生的各種生化副 產品,例如:脂肪、血糖和膽固醇等。且規律的運動還可以沖走體內的廢物與毒素,以 及刺激腦內嗎啡製造,讓人保持好心情及樂觀的態度。 所以適當的參與休閒運動可以讓參與者,獲得生理、心理以及社會需求的滿足,進 而達到身心健康的效果 (林晏州,1984)。學者 Godbey (1994) 也認為休閒運動不僅僅可 以提高個人的幸福感,同時也可以降低生活中之壓力,維持心身健康。 二、自我成就需求 休閒是一種體驗,是一個人追求卓越,超越顛峰或邁向生命最高品質的境界,就是 代表一個人生活在一種自由無礙的情況下,得以開拓自己的潛力,發展自己的特質;也 可以說,休閒運動的功能不僅僅是消極的個人放鬆、娛樂或打發時間;相反的,休閒運 動需要積極投入相當的精神與努力,以達到完成、實現並提昇自尊的境界 (高俊雄, 2004)。 Kelly (1990, 1996)則將參與動機分類為內在動機以及外在動機,他認為內在動機促. 21.

(31) 使休閒運動參與者內心的渴望,其目的是為了滿足自己獲得內心的愉悅。 Kraus (1990) 也認為,在休閒運動中可提供人們滿足自我表現的慾望,同時藉由表現的過程中促使個 體獲得成就感、自信心以及受到他人的尊重。 高俊雄 (2004) 指出「休閒運動」是運動與休閒的結合。在參與過程中依循原則、 充分準備,往往可以感受良好的體驗,進而促進均衡生活體驗。如此,不僅能健全生活 內涵、提升優質生活,進而更能夠開拓自己的潛力、發展自己的特質、實現自我夢想、 提升自尊心及滿足自己的成就感。 三、社交需求 人際關係是指兩個以上的人為某種目的而產生交互作用的狀態或歷程,其中包括一 個人對另一個人的知覺、評鑑、瞭解及反應等成分,亦即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看法、想 法及做法 (許任榮,1992)。 而人們有與他人、社會互動的需求。因此,人們會藉由參與他人、家人接觸與共處, 進而獲得此方面的需求 (林東泰,1992)。參與休閒運動的益處,就是可以藉由參與的過 程,將一個人帶進群體中,雖然就休閒運動本身而言,社交的功能僅是外在,但藉由社 交的過程讓休閒運動本身產生樂趣,這樣的樂趣進而影響休閒運動的出席及堅持 (Wankle, 1993)。 參與休閒運動除了可以藉由社交過程結交朋友之外,還可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增進朋友間友誼,而同時從事同樣休閒運動的人,之間會有較高的認同感,及對該團體 或運動有較高的歸屬感,所以在現代社會中,參與休閒運動是增進社會需求、處理人際 關係以及開啟良好溝通管道的絕佳工具 (畢潞鑾、陳仲杰,2006)。 四、身心愉悅需求 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認為,休閒乃是一種自由自在的存在狀態,一種心靈感受的 狀況。 Mannell 和 Kleiber (1997) 認為,自由的感受與內在動機是用來判斷休閒經驗最 重要的標準。由此可知,休閒的重心是一種愉悅的、昇華的心理狀態。 根據相關研究可以發現,人們參與休閒運動的動機是多元且廣泛的,如生理性、社 22.

(32) 會性及心理性的動機等。在心理性動機方面,則有獲得成就感、挑戰自我、休閒娛樂、 能力表現、舒解壓力、刺激獲得、以及好奇等。所以,休閒運動可視為一個或多數人在 自主的心境狀態下,並在最適當的時間與空間,不強調結果與勝負,不僅能使身體能獲 得健康,提升社會地位、社交關係與職業發展,也可以使心靈獲得滿足、愉快、放鬆、 消除壓力、解悶等,進而可防止可能產生的病態心理或偏差行為 (邱文嶽,2009)。 五、小結 綜合以上對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之研究,可以發現參與動機與參與行為是相互影響的, 大多數人會開始一項休閒運動,都有其內在期待或是驅動因素。而參與動機是否能在過 程中獲得滿足,這也是休閒運動能否規律持續的重要關鍵原因。而本研究將從這眾多的 參與動機中,探討台北市女性從事休閒運動的參與動機以及與參與後的感受利益之間關 係。 根據上述研究,我們可以發現雖然學者們,對於休閒運動的分類擁有不同的看法。 但是,無論各種分類之間的異同為何,休閒運動參與者會因為環境因素、刺激挑戰、表 驗能力、互惠交往、參與頻率以及參與者自身當時的身心狀況等等因素,而影響了該次 的體驗,而這樣的經驗也將影響參與者下次參與的意願。 而從諸多學者的研究中,也可以發現年齡、學歷、婚姻 (子女數) 、薪資收入等因 素,都對女性休閒運動參與者的參與動機,以及在過程後的感受利益有顯著的正相關。 故本研究將探討台北市女性從事的休閒運動類型,以及不同社經背景的女性在參與休閒 運動的感受利益與動機之差異。. 23.

(33) 第參章 研究方法. 本章共分為五節,依序分別為:第一節研究架構;第二節研究流程;第三節研究對 象與抽樣方法;第四節研究工具;第五節資料處理與分析。. 第一節 研究架構 依據本研究之目的及參考相關文獻,提出本研究架構。主要在探討研究對象的背景 變項,在女性休閒運動參與的情形、參與的動機與感受利益的差異情形及相關情形。本 節所探討的主要變項及各項目所涵蓋的項目如下: 一、背景變項:依據文獻探討,本研究將背景因素分成六項作分析: (一) 年齡. (二)教育程度. (三)職業. (四)婚姻. (五)子女數 (六) 薪資所得. 二、參與動機變項:依據文獻探討,本研究將參與動機因素分成五項作分析: (一) 健康需求. (二) 自我成就需求 (三)社交需求. (四) 身心愉悅需求. (五)知識需求 三、感受利益變項:依據感受利益相關文獻探討,本研究將感受利益因素分作三項作分 析: (一) 均衡生活體驗. (二)健全生活內涵 (三)提升生命品質。. 四、婦女休閒參與情形變項:依據女性休閒類型之文獻探討,本研究將婦女休閒參與情 形因素,分成五項作分析: (一) 知識學習型. (二) 一般休閒型. (三) 家庭親子型. (四) 社交活動型. 費購物型。 茲根據研究目的及方法,訂定本研究之基本結構如下 (圖 3 - 1):. 24. (五)消.

(34) 背景變項 年齡、教育程度、職業、 婚姻、薪資所得、子女數. 雪費法.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參與動機. 感受利益. 健康需求、自我成就需求、. 均衡生活體驗、. 社交需求、身心愉悅需求、. 健全生活內涵、. 知識需求. 提升生活品質. 圖 3 – 1.. 研究架構圖。. 第二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分為十個步驟,分別說明如下: 一、確定研究主題:確定研究方向與主題,蒐集相關文獻研究。 二、瞭解研究背景與動機:蒐集有關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運動參與感受利益、休閒 運動參與以及女性休閒運動參與情形等相關文獻,瞭解目前有關議題之研究現況與 結果。 三、文獻蒐集與整理:分別依據自變項、依變項蒐集整相關文獻,建立完整之理論基礎。 四、建立研究架構:根據研究目的與資料蒐集,建立本研究之架構。 五、問卷設計與編製:根據文獻與資料分析編制問卷。 (一) 休閒利益量表:參用高俊雄(1995)休閒利益三因素模式、溫景財(1995)、蘇睦 敦(2002)休閒利益量表,綜合歸納擬定問卷初稿,並請指導教授及專家學者加 25.

(35) 以修正。 (二) 參與動機量表:參用陳仲杰(2006)、邱文嶽(2009)參與休閒運動之動機量表, 再針對本研究所需,予以適度的修改擬定問卷初稿,並請指導教授及專家學者 加以修正。 (三) 女性休閒運動參與情形量表:參用李素馨(1997)、劉佩佩(1999)、林芯榆(2012) 研究中有關休閒活動的項目,扣除合併相似選項,擬定問卷初稿,並請指導教 授及專家學者加以修正。 經由綜合自編後之「台北市女性休閒運動參與者感受利益與參與動機之調查問 卷」,作為本研究之工具草擬問卷題目。 六、專家審查及問卷修改:將「台北市女性休閒運動參與者感受利益與參與動機之調查 問卷」之初稿進行專家審查,進行修正。 七、問卷預試:依專家學者意見修改後,進行問卷預試,藉以檢驗問卷內容之信效度, 並針對問卷內容做出修正。 八、正式問卷調查:實施問卷調查。 九、資料分析與整理:針對所回收的問卷進行統計分析並進行結果討論。 十、結果與建議:根據研究問題、研究目的與資料調查分析後所得之討論結果提出建 議。. 26.

(36) 根據研究之實施過程,訂定流程如下 (圖 3 - 2):. 確定研 究主題. 專家審 查及問 卷修改. 問卷預 試. 瞭解研究 背景與動 機. 問卷設 計與編 製. 正式問 卷調查. 文獻蒐 集與整 理. 建立研 究架構. 資料分析 與整理. 圖 3-2.. 結果與 建議. 研究流程圖。. 第三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在瞭解台北市女性休閒運動參與者感受利益與參與動機以及休閒參與的情 形。本節研究設計分為三個部分說明:一、研究方法;二、預試問卷;三、正式施測。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臺北市女性休閒運動參與者為研究對象,採隨機抽樣,根 據台北市政府地政局、民政局網站公佈之最新資料,以台北市民國. 100 年女性人口. 1,374,625 人為研究母體,進行問卷施測。 二、預試問卷 本研究預試問卷採隨機抽樣方式,進行問卷預試,問卷發放時間: 102 年 3 月 1 日至 102 年 3 月 20 日;發放對象為從台北市 12 個行政區中抽籤選定大安森林公園, 及大同運動中心,隨機抽樣 120 名女性,作為預試問卷研究發放對象,發放問卷後剃除. 27.

(37) 無效樣本 13 份,共得有效問卷 107 份。,有效回收率 89.1 %。 三、正式施測 本研究以臺北市女性運動休閒參與者為主要研究對象。在台北市政府地政局、民政 局網站公佈之最新資料顯示,台北市民國 100 年女性人口 1,374,625 人。所需樣本依據 機率法則來計算,首先將信賴區間訂於 95 %,將所能容忍的誤差範圍定為 5 %,最 後根據估計比率的公式來計算樣本數 (黃俊英,1992),公式如下:. N:母體總數. :事件出現比率. :可容許誤差. :標準常態值. 本研究的母體為 1,374,625 人,因此,N = 1,374,625,且信賴水準為 95%,且將事件出 現比率訂為 0.5,依公式計算估計樣本數為 394 人。 本研究正式施測時間為 102 年 4 月,施測地點將從台北市 12 個行政區中抽籤選定 青年公園、景華公園,及大安、中正運動中心,採早、中、晚不同時段,研究者將委由 在救國團運動中心工作之同學協助運動中心問卷發放,而研究者親至選定之公園隨機抽 樣發放問卷,發放方式為每 5 人抽其中 1 人進行填答。 本研究經計算後的樣本數為 394 人,但為避免問卷填答不全等因素,抽樣 500 名 女性,作為正式問卷研究發放對象。採結構式問卷收集資料,每份問卷填寫約需 10 到 15 分鐘,施測期間約為兩週。共發出 500 份問卷,實際回收問卷有 483 份,扣除填答 不完整及無效之問卷,實得有效樣本為 419 份,有效回收率為 83.8 %。問卷發放情形 如下表 3 - 1。. 28.

(38) 表 3-1 正式問卷發放表 區域. 發放地點. 發放份數. 大安. 大安運動中心. 125. 121. 110. 中正. 中正運動中心. 125. 122. 106. 萬華. 青年公園. 125. 121. 99. 文山. 景華公園. 125. 119. 104. 500. 483. 419. 共計. 回收份數. 有效份數.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之研究工具為「台北市女性休閒運動參與者感受利益與參與動機之調 查問卷」 。問卷內容乃引用學者問卷及參考相關文獻以編擬題項內容,主要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為「基本資料」,第二部分為「休閒利益量表」,第三部分為「參與動機量表」, 第四部分為「女性休閒運動參與情形量表」。將回收問卷透過項目分析與因素分析以考 驗問卷之信度與效度。茲將本研究工具研擬與編製過程說明如下: 一、研究工具研擬過程 (一) 調查項目初擬 根據研究問題,確立研究變項的組合,經過蒐集相關資料與問卷之後,進一步 訂定調查架構與項目。 (二) 問卷初稿 透過本研究所蒐集的相關理論與文獻,將其分析後的資料作為問卷內容基礎, 並引用運動參與動機、休閒感受利益以及女性休閒類型量表,經由安排、編訂研究 問卷內容,而完成問卷初稿。 (三) 信效度檢定 本研究將量表進行項目分析、因素分析,測量題項與分量表總分之積差相關, 與研究問卷結果的一致性及建構效度等。 (四) 正式問卷確立. 29.

(39) 透過問卷預試,加強研究工具的正確性,並修正問卷偏誤與不適合之標準。 二、研究工具編製 (一) 基本資料 本研究之個人基本資料包括: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婚姻、子女數、薪資所得作 為探討的變項,如表 3 - 2。 表 3-2 女性基本資料表 變項名稱 問卷問項 問卷選項 背. 年齡. (1)20(含以下) (2)21-30 (3)31-40 (4)41-50 (5)51-60 (6)61(含以上). 景 變. 教育程度 (1)研究所(含以上)(2)大專院校. 項. (3)高中(職) (4)國(初)中(含以下) 職業. (1)服務業 (2)公務、教育相關 (3)軍警 (4)商業 (5)資訊工程業 (6)自由業 (7)家庭主婦 (8)其他________(請說明). 婚姻. (1)已婚 (2)未婚. 子女數. (1)無 (2)1 位 (2)2 位 (3)3 位(含以上). 薪資所得 (1) 20000 元以下 (2) 20001-40000 元 (3) 40001-60000 元 (4) 60001-80000 元 (5) 80001-100000 元 (6) 100001 元以上 (二) 休閒利益量表 本研究之量表乃引用高俊雄 (1995) 休閒利益三因素模式、溫景財 (1997)、蘇 睦敦(2002)休閒利益量表,欲探討臺北市女性運動休閒參與者在運動休閒中的感受 利益情形,見表 3 - 3。 在填答與計分方式上,本量表係採李克特五點計分量表 (Likert-type) 計分。本 研究問卷中以「非常同意」、「同意」、「普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 五個等級,依序給予 5 分、4 分、3 分、2 分、1 分。受試者依其實際感受進行勾選, 其分數愈高者,表示受試者對該問題認同程度越高。. 30.

(40) 表 3-3 休閒利益量表 題號 1 2 3 4 5 6 24 26 7 8 9 10 11 13 14 22 23 25 12 15 16 17 18 19 20 21. 構面. 均衡 生活 體驗. 健全 生活 內涵. 提升 生命 品質. 題目問項 我覺得可以紓解生活壓力 我覺得可以身心放鬆 我覺得可以紓解緊張情緒 我覺得自己有喜悅感 我覺得可以有自信心 我覺得可以引起興趣 我覺得可以維持情緒健康 我覺得可以豐富生活體驗 我覺得可以維持健康體能 我覺得可以結交新朋友 我覺得可以增進家庭合諧關係 我覺得可以多瞭解周遭事物 我覺得可以關心與維護生活環境品質 我覺得可以啟發心思智慧 我覺得可以促進社會交友關係 我覺得對體能具有挑戰性 我覺得可以增進體能 我覺得可以實踐身心理想 我覺得可以肯定自己的能力 我覺得可以實踐自我心中理想 我覺得可以自我超越或自我挑戰 我覺得可以滿足成就感 我覺得可以增廣見聞 我覺得可以接觸新事物 我覺得可以瞭解自己 我覺得可以瞭解他人. (三) 參與動機量表 本研究之參與動機量表,主要參考陳仲杰 (2006)、邱文嶽 (2009) 等相關文獻 所編製,欲探討臺北市女性休閒運動參與者對其參與運動的動機情形,擬出五大項, 見下表 3 - 4。 在填答與計分方式上,本量表係採李克特五點計分量表 (Likert-type) 計分。本 研究問卷中以「非常同意」、「同意」、「普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 五個等級,依序給予 5 分、 4 分、 3 分、 2 分、 1 分受試者依其實際感受進行勾 選,其分數愈高者,表示受試者對該問題認同程度越高。 31.

(41) 表 3-4 參與動機量表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構面. 健康需求. 自我成就需求. 社交需求. 身心愉悅需求. 知識需求. 題目內容 養成休閒運動的習慣 追求足夠運動量 挑戰自我體能極限 增加身體免疫力 體重控制表持好身材 提升身體適應環境能力 達到修身養性目的 獲得自我滿足的喜悅 得到自我實現的成就感 促進個人主動積極的精神 培養對運動能力的自信心 與運動同好交流聯誼 結交擁有共同興趣的朋友 增加團體歸屬感 培養領導及服從能力 工作中的需要 增加工作機會獲提昇工作能力 感覺年輕有活力 感受休閒運動環境的氣氛 享受休閒運動帶來的樂趣 滿足對運動的熱愛 舒解工作壓力及緊張情緒 暫時忘記不如意的事情 使心情愉快 探索運動知識及技能 體驗及培養休閒運動的興趣 學習及增進人際關係的技巧 培養餐與體育志工的能力. (四) 女性休閒運動參與情形量表 本研究之女性休閒運動參與情形量表,主要參用李素馨 (1997)、劉佩佩 (1999)、 林芯榆 (2012)研究中有關休閒活動的項目,扣除合併相似選項後編製,欲探討臺北 市參與運動休閒之女性,大多從事的休閒運動類型情形,擬出五大類,見下表 3 5。. 3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grade of the children, education level of parents, the occupation of parents, and the number of times meals are cooked at home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a perception

根據研究背景與動機的說明,本研究主要是探討 Facebook

(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regarding out of school traffic guidance staff with different gender, job title, guidance counselors seniority and age in the

(2)As for the attitudes towards selection autonomy, significant variations exist among teachers categorized by different ages and by different years of teaching.. (3)The similarity

Based on the different recreational choices of tourists, we obtain that under different fame effects the benefits of firms and tourists are different that result from the

(1) Parents in different ages, education backgrounds, vocations, and numbers of children in school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acher’s changes dimension related to

Service quality,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customer loyalty are also different while people used Taipei Smart Card in different situation.. We suggest that the Taipei Smar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ehaviors of a low-carbon diet among with different mother’s occupations.A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gained among knowledge attitu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