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李斯特《威廉泰爾》 S.292/1 及 S.292/2 演唱詮釋

第四節 伴奏呈現

(一)〈漁童〉( Der Fischerknabe )

〈漁童〉兩個版本的前奏速度表情是一樣的,前奏的三十二音符的分解和弦 要平均,每顆音的觸鍵力度要一致,像水面上波汶不斷的感覺,而第二個版本標 示多了「弱音踏瓣」( una corda )54,聽覺上多了溫暖跟朦朧之感,是第一個版本沒 有的。

兩個版本的主題也有不一樣的彈奏呈現,第一個版本標示「振動」( vibrato )55, 快速的三十二音符的和弦,強調右手旋律主題;而第二個版本的彈奏方式以弱拍 的方式進入即可,不需過多的力度【譜例47-1】及【譜例 47-2】。

【譜例47-1】〈漁童〉S.292/1 mm.1-3

【譜例47-2】〈漁童〉S.292/2 mm.1-3

54 彈奏鋼琴時,踩弱音踏瓣可以使整個鍵盤及音槌韶為向右移,使音槌擊響三根弦 當中的一根弦。它的作用不僅降低音量,還能改變鋼琴音色;對於低音的影響比高音明顯,

通常使用在需要凸顯高音旋律和改變整體音色的段落。

或大或小音高尚震幅的改變,也可稱之為抖音,或是快速地頓音。

進入第一段前持續以三十二音符的快速音群引人聲主旋律,第一個版本無間 斷的方式接續,第二個版本多了一小節的全休止符。人聲與鋼琴的呼應兩個版本 一樣的呈現是主旋律【譜例48-1】及【譜例 48-2】。

【譜例48-1】〈漁童〉S.292/1 mm.23-28

【譜例48-2】〈漁童〉S.292/2 mm.18-25

進入第二段落,伴奏先預示主題,使用「和諧、一致地」( armonioso )彈出和 弦音,左手依然維持平穩的三十二分音符的伴奏【譜例49】。

【譜例49】〈漁童〉S.292/1 mm.37-42

第二個版本無使用預示主題的方式,以右手彈奏分解和弦【譜例50】。

【譜例50】〈漁童〉S.292/2 mm.29-36

第三段結束前接插入句的片段兩個版本的差異很大,第一個版本彈奏九小節 c小調二級接五級的分解和弦,接到插入句時使用五級擴充和弦,左手八度來回製 造緊張氣氛,搭配人聲使用加重音唱出「呼喚」( Und es ruft ) 【譜例 51】。

【譜例51】〈漁童〉S.292/1 mm.65-76

c小調 ii

c小調 V ii ii

V ii V ii V

第二個版本的呈現是彈奏五個小節c小調減七和弦,手指上的力度觸鍵要「激 動地、興奮地」( agitato ),接到插入句「呼喚」( Und es ruft ),則是使用沈穩的低 音d 帶出人聲旋律,「從深處」( aus den Tiefen )的四個音要與歌者一同出現,並 且漸慢的帶出( g )音,示意進入 c小調五級音行程半終止。與第一個版本相比,第 二個版本的詮釋上多了緊張、懸疑的氣氛【譜例52】。

【譜例52】〈漁童〉S.292/2 mm.52-65

最後尾奏的部分,第一個版本分解和弦的快速音群彈奏,以單音的方式呈現 動機變形。第二個版本則是左手反覆動機來回搭配右手和弦伴奏,然後以Db大調 一級d、f、a 音逆行漸弱。兩個版本的詮釋都是要漸漸消失【譜例 53-1】及【譜例 53-2】。

【譜例53-1】〈漁童〉S.292/1 mm.115-124

【譜例53-2】〈漁童〉S.292/2 mm.75-88

(二)〈牧羊人〉( Der Hirt )

李斯特在〈牧羊人〉兩個版本的前奏並沒有做太多的改編,彈奏方式也幾乎 一樣,接續上一首〈漁童〉的最後一個Db音,所有的裝飾音都需要加重的效果,

強調C#音,並且要使用「中強」( mezzo forte )的力度。

唯一的差別只在於黑框圈起處,第一個版本是兩手以八度的方式共同彈奏,

第二個版本則是只用單手【譜例54-1】及【譜例 54-2】。

【譜例54-1】〈牧羊人〉S.292/1 mm.1-11

【譜例54-2】〈牧羊人〉S.292/2 mm.1-10

第二段開始,第一個版本多了一小段間奏,術語上的標示要使用像法國號的 音色,在完全四度及大六度的來回和諧與不完全和諧音程之間,裝飾音的部分要 特別有力的彈出強力顫音,特別是三連音的部分可稍微帶有一點漸快。

下方圓框圈起處,伴奏使用三連音對應歌者的八分音符,此時的三連音不可 漸快,歌者以「振動」( vibrato )的音色唱出,為的就是要強調節奏對應不上的衝 突感,最後像是模仿鳥啼叫聲,伴奏重複人聲旋律,以漸弱的結束【譜例55】。

【譜例55】〈牧羊人〉S.292/1 mm.35-40

第二個版本則是鋼琴先彈奏一遍人聲旋律,人聲再接著唱出,以重複模境的 手法呈現,鋼琴的音色上,只需以中強的力度即可,間奏的部分彈到一半的立即 停止,獨留給人聲,鋼琴再用模仿鳥啼的聲音以跳音及「最弱音」( pianissimo )的 方式結束【譜例56】。

【譜例56】〈牧羊人〉S.292/2 mm.24-35

兩個版本在接入第一段a’之前,皆有一小段的插入句,但彈奏的方式兩個版 本的呈現是不一樣的。第一個版本是使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譜上一開始標示的 術語為「一直弱音漸慢同時漸強」( sempre piano egualemente ) 接續到中間多了「更 多的漸弱」( più diminuendo),筆者的推測在於每個十六音符的單顆音上的觸鍵不 可太過堅硬,漸慢的用意在於希望伴奏不要太過多餘的炫技效果,而漸強是為了 高音上行要彈奏的更清楚而不是胡亂帶過的呈現。直至下行開始,並由十六分音 符接至八分音符再接三連音,此時的彈奏要更多的漸慢以及漸弱,因為人聲即將

要出現,並要以「溫柔」( dolce )帶入,更多的漸弱與漸慢目的在於聽覺上的衝突 不會形成太強烈的對比【譜例57】。

【譜例57】〈牧羊人〉S.292/1 mm.69-78

第二個版本接續第一段a’之前的插入句,僅有三小節以音階的方式帶過,前 面五小節的間奏插入句是濃縮第一個版本的人聲改為鋼琴彈奏,整段的插入句彈 奏並不會太過於複雜,沒有過多的術語指示如何彈奏,只要以溫柔的觸鍵彈奏裝 飾音即可,下行音階也以同樣的方式演奏【譜例58】。

【譜例58】〈牧羊人〉S.292/2 mm.53-62 高音上行漸強

十六分音符 八分音符

三連音

最後尾奏的呈現,第一個版本以右手八度的方式彈出變形的動機,左手則是 不停來回減七和弦,黑框圈起之處為下一首〈高山獵人〉預示動機,術語上加註

此動機要使用「左手彈奏」( mano destra ) 【譜例 59】。

【譜例59】〈牧羊人〉S.292/1 mm.106-114

ㄒ ㄒ ㄒ ㄒ

ㄒ ㄒ ㄒ

第二個版本的尾奏相較於第一個版本比起來的更為單純,左手八度來回快速 三十二音符F音,無任何主旋律的搭配。特別的在於紅匡圈起之處,Gb音到Bb 音大三度的音程,一開始是強音彈出,但Bb音要快速收起,跳音之外還只能停留 八分音符的長度;而第二次為F音至D 音,名為小六度實為增五度的音程,雖然 沒有像第一個版本還有預示下一首動機的到來,但延長休止符的記號配上延續下 一段( Ségue )的指示留給聽眾無限的想像空間【譜例 60】。

【譜例60】〈牧羊人〉S.292/2 mm.74-88

(三)〈高山獵人〉( Der Alpenjäger )

兩個版本訂的速度皆為「快板」( Allegro ),第一個版本「非常的激動快速」

( agitato assai )與第二個版本「震耳的響聲」( con strèpito )在於分解和弦上有不一 樣的彈奏方式。第一個版本的譜上明確指示為一拍內彈出六連音,不能多也不能 少,而且只有左手,為了不顯單調乏味,所以表情術語上指示要非常的激動快速。

第二個版本,雙手皆彈奏分解和弦,且無規定一拍內彈奏幾個十六分音符,所以 聲響呈現的效果上是要喧鬧吵雜。

動機的彈奏方式兩個版本也不一樣,第一個版本是第一遍右手跳音並加重,

第二遍八度跳奏且漸強;第二個版本則是左手八度彈奏,譜上標示強音「>」

( marcato )強調重拍第一拍與第三拍【譜例 61-1】及【譜例 61-2】。

【譜例61-1】〈高山獵人〉S.292/1 mm.1-6

【譜例61-2】〈高山獵人〉S.292/2 mm.1-10

特別的是,在進入第一段歌詞之前,第一個版本在拍號上做了改變,將2/4 拍 改為6/8 拍,速度依舊不變【譜例 62】。

【譜例62】〈高山獵人〉S.292/1 mm.13-23

接入第一段開始,第一個版本是人聲與鋼琴同時,第二個版本只有左手與人 聲同步,【譜例63-1】及【譜例 63-2】。

【譜例63-1】〈高山獵人〉S.292/1 mm.19-23

【譜例63-2】〈高山獵人〉S.292/2 mm.11-18

第二個版本的篇幅在改編上被李斯特刪減很多,下方譜例為第一個版本的第 一段歌詞重複,伴奏型態一樣同人聲彈奏,但力度上要比前一次多一倍的音量,

並且要使用斷奏的方式【譜例64】。

【譜例64】〈高山獵人〉S.292/1 mm.52-57

以歌詞「在那雲海的深處」( tief unter den Wassern )為例,第一個版本的伴奏 型態是一個小節八度急速下行,下一個小節快速十六分音符音群帶過,此時的人 聲旋律平淡無奇唱的都是同音,實為鋼琴為主聲樂為輔的概念,但是又不能太過 華麗的彈奏蓋過人聲的音量,所以裝飾音群的小節裡都標示漸強漸弱「<>」的 符號,而八度快速下行的小節則是標示漸弱「>」符號【譜例65】。

【譜例65】〈高山獵人〉S.292/1 mm.79-84

第二個版本的伴奏左手維持八度音來回,右手則平靜地彈出和弦音,強調音

「>」( marcato )及重音「^」( accent )56,兩個和弦要使用不一樣的力度彈奏,彈 出大三度音程接大三和弦的歸屬感【譜例66】。

【譜例66】〈高山獵人〉S.292/2 mm.38-42

56

最後尾奏的部分兩個版本的差異非常大,第一個版本特意標示「像第一那樣」

( come primo )示意像第一首〈漁童〉動機再現,速度也改為「稍快地快板」

( Allegretto ),彈奏的氛圍是要告訴聽眾全曲即將結束,最後以非常弱「ppp」

( pianississimo )的力度彈出 G 大調一級和弦作為結束【譜例 67】。

【譜例67】〈高山獵人〉S.292/1 mm.101-115

第二個版本的結束沒有第一首〈漁童〉的動機,直接以g 小調和弦作為本取 的結束,雖為八分音符,但彈奏不太過於急短,呈現獵人沈穩的步伐【譜例68】。

【譜例68】〈高山獵人〉S.292/2 mm.48-5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