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李斯特《威廉泰爾》 S.292/1 及 S.292/2 樂曲分析

第四節 動機素材

三首藝術歌曲的動機素材彼此之間都有共同點,有些動機甚至為最後一首歌 曲的伏筆。例如第二首〈牧羊人〉第一個版本在尾奏預先暗示了第三首〈高山獵 人〉,而第二個版本的顫音動機素材,讓第二首到第三首有著更緊湊的接續性。

在旋律線條的發展,李斯特在每一句詩詞的旋律線,會重複運用開始的旋律 動機,並根據其旋律線條延伸發展;或者運用原始旋律動機,擷取成為短小動機 素材、或者將之濃縮,運用在詩詞旋律當中。即使調性上的差異、和聲色彩的轉 變,因著素材的統一、發展延伸,或者素材擷取、濃縮,而保留整首樂曲的統一 性。有些旋律動機,會以移調手法來反覆相同的旋律線條,即使旋律線條是相同 的,但音不同調性變化,仍讓我們能夠感受其不同的旋律色彩。

(一)〈漁童〉( Der Fischerknabe )

此曲歌名為〈漁童〉但其實是為了水中妖精所寫的動機,前奏十六分音符的 伴奏就像是水面上的波汶在期間穿梭,引導旋律優美的動機刻畫水中的意境,旋 律動機延伸了之後歌曲的發展。

〈漁童〉兩個版本動機是相似的,只有做小幅度的修改,第二個版本省略E 音和F 音,改編後的音符是因為要更加符合旋律背景,以歌詞「笑容」( lächelt ) 為例:第一個版本以六度音程橫跨,第二個版本僅用四度音程,以呈現湖面上的 波紋來得更為平靜,明顯地看出更改了動機,但不失原動機要呈現的意【表8】。

【表8】〈漁童〉( Der Fischerknabe ) S.292/1 及 S.292/2 動機素材

S.292/1

S.292/2

兩個版本的動機皆有貫穿整首歌曲,不論是前奏、間奏及尾奏都可以聽到動 機及動機發展的旋律【譜例22-1】及【譜例 22-2】。

【譜例22-1】〈漁童〉S.292/2 mm.22-23

【譜例22-2】〈漁童〉S.292/2 mm.26-27

(二)〈牧羊人〉( Der Hirt )

〈牧羊人〉兩個版本的動機素材都一樣【表9】。

【表9】〈牧羊人〉( Der Hirt ) S.292/1 及 S.292/2 動機素材

S.292/1

S.292/2

此首〈牧羊人〉特點是「休止符」的運用,休止符的作用為區分段落,提醒 下個段落或樂句的出現,還有伴奏與獨唱者之間的對唱或應答。以往提到動機素 材,無非帶有音高的節奏型態【譜例23-1】及【譜例 23-1】。

【譜例23-1】〈牧羊人〉S.292/2 mm.4-8

【譜例23-1】〈牧羊人〉S.292/2 mm.32-36

(三)〈高山獵人〉( Der Alpenjäger )

〈高山獵人〉兩個版本的動機為同音不同節奏,第一個版本的前奏動機,接 續第二首〈牧羊人〉的尾奏,再加上減七和弦不停地游移徘迴,正巧描述詩詞「冰 山雪崩轟隆」( Es donnern die Höhn )情景,在音樂手法上形成音畫的技巧【表 10】。

【表10】〈高山獵人〉( Der Alpenjäger ) S.292/1 及 S.292/2 動機素材

S.292/1

S.292/2

除了顫音的動機,一直持續在低音區的左手的固定節奏音形,帶有附點音形 的頑固低音在前奏到直到第二段落持續許久,在歌曲的結尾,頑固低音的音形,

消除了附點音符的節奏不穩定性,取而代之的確是八分音符,讓樂曲伴奏終結,

帶著深藏與安靜,如同詩詞描述「在那雲海的深處」( Tief unter den Wassern ),整 個音域往低音區爬行,類似音畫手法,以低音區伴奏,象徵運海的深處,直到最 後結束在Bb 音的和弦【譜例24-1】及【譜例 24-2】。

【譜例24-1】〈高山獵人〉S.292/2 mm.47-48

【譜例24-2】〈高山獵人〉S.292/2 mm.1-8

〈牧羊人〉第一個版本,同樣成為〈高山獵人〉第一個版本的前奏動機,仍 舊同樣以減七和弦不停地游移徘迴,同時有低音區旋律線條動機逐漸的往上爬升

【譜例25】。

【譜例25】〈高山獵人〉S.292/1 mm.1-6

顫音動機

頑固低音節奏

減七和弦

第五章 李斯特《威廉泰爾》S.292/1 及 S.292/2 演唱詮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