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佛塔相關的世俗活動與文學印象

第四章 隋唐佛塔的空間基礎及與俗世活動的交融 第一節 佛塔空間的經營基礎

第二節 佛塔相關的世俗活動與文學印象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無惱的極樂世界,藉此吸引眾生的親近嚮往之心,進而觸發向佛修行的意願與行 動,最終期能成就佛道。其中,高僧大德的墓塔所展現的是一種具有現實基礎的 精神指標,用他們生前種種值得學習借鏡的行為典範,示現出一條透過實修悟道 而得以有所成就的實際路徑,使得成就佛道不再是既虛幻又難以實踐的夢想,而 是可以透過效法與努力確實完成的目標。因此,作為實際發願與修行的典範,這 些立於寺廟中的高僧墓塔,象徵了極樂世界的現實起點,也如同火炬般的照亮了 後繼者的修行道路,示現出無限多的可能和契機。

第二節 佛塔相關的世俗活動與文學印象

 

寺院是宗教傳播的據點,為促進佛法流通與接引眾生的目的而存在,具有空 間上的集合概念。在環境的經營上,以營造出清涼美好的淨土世界為目標,並透 過環境的展示、吸引各方民眾的造訪與接觸,而達到將佛法的薰陶和啟發廣泛流 通至四方的宗旨。因此,如何透過寺廟的空間達到吸引與接引眾生的目標,成為 寺院環境經營上的重要課題。自六朝時代開始,佛寺的管理者便已致力於寺廟整 體環境的營造與維護,透過寺院空間的對外開放,將林木森茂的華美園林、雄偉 莊嚴的殿閣屋宇等充滿豐富遊賞之趣的環境與世俗眾生共享,期盼人們得以在賞 心悅目的遊歷過程中同時能夠心嚮往之,並進一步受到寺廟空間環境的潛移默化 而結下佛緣。 

因此,在誘發眾人造訪意願的前提之下,出現了寺廟間競相經營園林與造景 的舉動,「因為園林之盛超越他寺,往往能吸引更多遊賞的人,在寺名遠播的同時,

傳播教義的機會也大增,以莊嚴境攝受信徒的功用可以於焉開展,而遊客在參訪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朝拜時所樂捐的香油錢也能助於寺院的維持」134。因此,廟方對於空間環境無不 積極營造,期望在達到宣教目標的同時,亦能解決經濟開銷方面的需求。

寺廟將宜於遊賞休憩的空間資源不分貧富貴賤的提供給社會大眾共享,體現 出佛教的平等觀,同時也藉著前來造訪的大批民眾,將方外世界與世俗社會生活 之間加以緊密連結。從寺方的角度出發,寺廟雖以參禪聽經為主要宗旨,但也同 時是環境舒適優美、得以實際展演淨土美好的景觀空間,並能以此做為基礎而攝 受有緣眾生。而以世俗眾生的角度出發,寺廟提供了生活上豐富的休閒活動和娛 樂機會,在參與宗教慶典與聽經聞法等各種宗教活動的過程中,隱含了許多的趣 味與娛樂成分,寺廟通常也是風景優美的名勝之地,能夠滿足休閒遊憩上的各種 需求。在空間上將方外與世俗的兩個世界加以連結,使「佛教寺院成為佛教文化 與世俗文化交流與連接的橋樑與紐帶」135,而同時具有出世與入世的兩種視角。

本節將從俗世與佛寺的互動角度切入,了解隋唐時代的實際造訪者對於佛塔的登 臨互動情形與實際的心情感受。

一、隋唐時代佛寺和佛塔世俗遊賞活動盛行的背景與概況

隋唐時代,由於政治環境長時間的維持安定,造就了民生經濟的富庶,而使 社會上呈現出蓬勃而繁榮的景象。承平的時代氛圍,也使得外出遊賞的風氣較前 代更加盛行。唐代自高祖開國以來,朝堂政治上的明爭暗鬥從未停歇,但卻並未 造成國計民生的重大動蕩,而使國家昌盛富裕的榮景延續了百年之久。到了玄宗 開元初年時,國力已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唐語林》中記載了當時社會的富庶 情形: 

       

134 侯迺慧:《唐宋時期的公園文化》(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 年 9 月),頁 27。

135 張國剛:《佛學與隋唐社會》(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 年 6 月),頁 26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開元初,…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安西諸國悉平為郡縣。置開 遠門,亘地萬餘里,入河湟之賦稅,滿右藏;東納河北諸道租庸,充滿左 藏。財寶山積,不可勝計。四方豐稔,百姓樂業。戶計一千餘萬,米每斗 三錢。丁壯之夫,不識兵器。路不拾遺,行不齎糧。136

此時的國家正處在政治昌明,文治武功均盛的治世,因此在國內經濟物價穩定、

稅收豐富、民生安樂的大環境之下,公家府庫的錢糧與私人的財富不斷累積。對 於此種盛世榮景的歌頌也出現在杜甫的詩中,他對開元年間的富足盛況做出以下 描述: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137

隨著政治上的清明穩定、民生富庶,地方上也交通順暢、治安良好,「人們衣食溫 飽無缺,閒暇時光也跟著充裕,自然社會上的游藝活動也接著蓬勃發展」138。於 是,在人們開始擁有經濟和時間上的餘裕來進行休息、並從事娛樂活動時,便自 然而然的對於休閒生活感到重視,進而發展出郊遊、游藝等各種娛興活動的盛行 風氣。 

《唐語林》中記載,玄宗曾於一次聚會飲酒的遊宴場合,於皇宮南側的勤政 務本樓廣招士庶百姓一同觀看百戲表演,並表達「吾以海內豐稔,四方無事,故 盛為宴樂,與萬姓同歡」139的看法。這透露出在太平時代的施政已可滿足人民求 生存的基本需求,而開始追求起休閒娛樂方面的滿足,君主透過在宮中與臣僚一 同宴樂的機會,順道將娛樂活動分享給一般民眾,亦可展現出親民與愛民之心。

在民間,人們對於休閒娛樂的需求也跟著大大提高,這反映在各種豐富多樣        

136 [宋]王讜撰,周勛初校證:《唐語林校證》(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卷3,頁309。

137 [唐]杜甫:〈憶昔二首〉(之二),《全唐詩》,卷220,頁2325。

138 陳正平:《唐代游藝詩歌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2007年),頁39。

139 [宋]王讜撰,周勛初校證:《唐語林校證》,卷1,頁5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技藝遊戲和戶外遊賞活動方面。其中,佛教寺院在唐代民間的休閒生活中扮演 了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寺廟雖然是以傳遞佛法與接引眾生為宗旨的出世空間,

並非為了遊賞娛樂的目的而存在,但是「唐代釋門在弘教過程中,積極介入民間 文化生活,致力社會公益活動,用為化俗導眾的方式」140,而時常運用各種善巧 方便的法門,積極爭取與眾生結緣的機會。例如,在對於各種娛樂活動的提供、

以及美好遊賞空間的開放上,佛教寺院都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唐代的佛教寺院平時除了提供參禪禮佛、舉辦法會等宗教儀典,從事貧病救 護、寄寺修學、典藏書籍等公益與文化服務之外,在歲時節日還會舉辦宣揚佛經 教化的俗講活動。俗講雖以傳遞佛經相關故事與內容為主,但僧人在宣講時往往 使用幽默而大眾化的語詞,過程中還穿插著生動的講唱與肢體表現,「這種言辭通 俗,有時還夾雜著故事的佛教宣傳本身又是一種娛樂活動,所以吸引了大量的民 間百姓」141。以長安保唐寺舉行的俗講為例,台下的聽眾來自社會各階層,既有 讀書習業的士子、也有鄰近的平康里諸妓,眾人集聚聽講,是一項雅俗共賞的娛 樂活動142。而在韓愈的詩中也出現了對於此種活動的描述:「街東街西講佛經,撞 鐘吹螺鬧宮庭。廣張罪福資誘脅,聽眾狎恰排浮萍」143。俗講的場面極為通俗生 動,而呈現出聽眾群集、熱鬧歡騰的場面。由此可見,為了將佛法傳遞給眾人,

僧侶們配合世俗民眾聽講時的接受度與趣味性,將講經化為輕鬆愉快的視聽經 驗,更易於得到眾人的歡迎接納,進而使得寺廟以宣教為出發點的講經活動也能 成為世俗社會獲得休閒娛樂的重要來源。

此外,寺廟在節慶或大型齋會的舉辦期間,往往也吸引了廣大善男信女的造 訪。因大量人潮聚攏而帶來的商機,也驅促著各地商販匯集前來進行買賣交易,

久而久之便逐漸於寺廟周邊形成定期的廟會活動。此種風氣延續到了宋代,更進 而發展為將寺中的部分空間對外出租給商販,以作為進行各種貿易活動的邸店

       

140 李斌城主編:《唐代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冊中,頁1069。

141 張國剛:《佛學與隋唐社會》,頁 264。

142 [唐]孫棨撰,曹中孚校點:《北里志》,收入《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頁1404-1405。

143 [唐]韓愈:〈華山女〉,《全唐詩》,卷341,頁382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4。隨著人潮的聚集和各種商業活動的興盛,更多的娛樂表演活動又由此衍生出 來。其中,各種藝術表演與雜技百戲常以寺廟中的戲場為集散地,做為各種游藝 活動的展演空間,此後更逐步發展成為廟會時固定的游藝表演場所。例如:《南部 新書》中提到:

長安戲場,多集於慈恩,小者在青龍,其次薦福,三者皆寺。145

在京城長安,熱鬧的戲場表演活動常以著名的佛教寺院為集中地。此種情況也出 現在地方上的寺廟之中:

時中元日,番禺人多陳設珍異於佛廟,集百戲於開元寺。146

地處南方的番禺,佛寺在舉行中元節廟會活動時也成為觀賞百戲表演的集中地;

而在蜀地,同樣也是呈現「佛寺設大會,百戲在庭」147的情況。因此,寺廟舉行 節慶活動期間,民眾前往觀賞百戲演出以作為娛樂消遣的情形應十分普遍。

此外,宣宗之女萬壽公主也曾因沉迷於慈恩寺中的劇場表演,無暇探視小叔 的病而遭受宣宗斥責148。可見戲場不僅是市井小民聚集的娛樂場合,也是京城顯 貴們玩樂消遣的好去處。而透過百戲盛演於各地寺院的普遍現象,也顯示出城市 裡的寺院空間與民俗游藝活動之間已形成了密不可分的關係。也因此,在世俗民 眾的眼中,寺廟不再是單純提供解脫之道的宗教場域,而是融進了各種遊藝活動、

此外,宣宗之女萬壽公主也曾因沉迷於慈恩寺中的劇場表演,無暇探視小叔 的病而遭受宣宗斥責148。可見戲場不僅是市井小民聚集的娛樂場合,也是京城顯 貴們玩樂消遣的好去處。而透過百戲盛演於各地寺院的普遍現象,也顯示出城市 裡的寺院空間與民俗游藝活動之間已形成了密不可分的關係。也因此,在世俗民 眾的眼中,寺廟不再是單純提供解脫之道的宗教場域,而是融進了各種遊藝活動、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