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布魯赫的小提琴協奏曲

第二節 作品第二十六號的創作背景及手法

就是音樂的靈魂」(because the violin can sing a melody better than the piano can, and melody is the soul of music)。48 在一八五七年布魯赫十九歲時,他有意寫作小提琴協奏 曲,但都只停留在草稿的部份,直到一八六五年,聽到姚阿幸的演奏後深受感動,遂一 氣呵成完成此曲,而此時他正擔任科布倫玆演奏協會的指揮一職。不久在一八六六年的 四月二十四日,由布魯赫親自指揮首演此首協奏曲,獨奏小提琴則由奧托•范•科尼斯

(Otto Von Königslow)擔任。

首演後布魯赫將樂譜送到姚阿幸那請求批評和建議,在姚阿幸的建議和協助下,布 魯赫修改此協奏曲,並於一八六八一月七號在布萊梅(Breman)首演修訂過後的版本,

由姚阿幸擔任獨奏,以及萊特哈勒(Karl Martin Reinthaler)指揮樂團。之後樂曲出版 時,布魯赫將此曲題獻給姚阿幸。另一首現今著名的布拉姆斯的《D 大調小提琴協奏

47 Melvin Borger, The Anchor Guide to Orchestral Masterpieces (New York: Anchor Books Doubleday, 1995): 74.

48 Christopher Fifield, 25.

49 幻想曲(Fantasy)在文藝復興時期是指一種對位風格的器樂曲;後來指的是一種自由即興風格的 樂曲。

不是協奏曲。但姚阿幸並不同意他的說法,他辯解說對於一首幻想曲而言,此曲的後兩

50 Christopher Fifield, 65.

51 Frederic B. Emery. The Violin Concerto Vol.2 (New York: Da Capo Press, 1969): 423.

52 Melvin Borger, 74.

【譜例1】布魯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作品 26》,第一樂章,1-6 小節。53

進入第一主題時,樂團部份剩下弦樂伴奏(譜例 2),小提琴和中提琴都是用音量 很弱的震音音型陪襯,主要帶領節奏的中提琴和低音大提琴則是用撥奏來當做固定不變 的韻律,此節奏動機(譜例3)依據姚阿幸的建議54,一直持續到第二主題樂段才改變。

53 Max Bruch, First Violin Concerto and Scottish Fantasy (New York: Dover, 1994): 1.

54 Christopher Fifield, 63.

【譜例2】布魯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作品 26》,第一樂章,13-19 小節。

【譜例3】節奏動機。55

在第一主題樂段(第15 小節),樂團大部份都是以弦樂伴奏為主,偶爾穿插管樂進 來,音量維持在小聲不至於蓋過主奏,所以主奏可盡情的發揮,並展現其技巧和音色。

第一樂段結束後,樂團以節奏動機當作經過句漸弱後讓小提琴進入優美的第二主題樂段

(第45 小節)。此樂章在炫技式的樂句和歌唱性的旋律之間保持一個很好的平衡,因為

55 Christopher Fifield, 63.

布魯赫是一位很好的聲樂作曲家,非常要求音樂中的旋律線條。56

第一樂章中的發展部(第74 小節)是相當簡短的,用呈示部的主題加以變化,而 後獨奏以一連串的快速音群呈現出此樂章中較為炫技式的樂段,結束後交給樂團接續呈 現,慢慢的將音樂氣氛緩和並回到再現部(第141 小節)。布魯赫也將再現部省略且縮 短,由一開始的小提琴即興式的樂句取代(第148 小節),在樂團的經過樂段後使之慢 慢平靜下來,藉由弦樂不間斷的(Attaca)音直接進入第二樂章(譜例 4)。

【譜例4】布魯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作品 26》,第一樂章,162-170 小節。

前面兩個樂章利用樂團拖曳的單音音型直接進入第二樂章的手法,是模仿孟德爾頌 的《E 小調小提琴協奏曲》而作的,不同的是孟德爾頌是以巴松管從第一樂章延續到第

56 Michael Thomas Roeder, A History of the Concerto (Portland: Amadeus Press, 1994): 286.

二樂章;而布魯赫使用的是樂團中的第一小提琴。

第二樂章為一慢板樂章,此樂章是眾多小提琴作品中旋律最優美動人的代表作之 一。57 曲中抒情歌唱式旋律,非常適合小提琴這個富含歌唱性的樂器去表達,其優美 性不輸給如孟德爾頌、柴可夫斯基、布拉姆斯等浪漫樂派的重要小提琴協奏曲。此樂章 的架構可分成二段曲式加上一個尾奏。第一大段從降E 大調開始而後停在降 B 大調上;

第二段回到降E 大調上(第 79 小節);尾奏停在降 E 大調(第 131 小節)。整個樂章主 要由三個主題交織而成(譜例 5),並會運用在不同的樂器上展現出來,開頭由獨奏小 提琴在樂團第一小提琴所延續過來的降B 音上奏出溫暖的第一主題(譜例 6)。

【譜例5】第二樂章主題音型。

A. 第一主題58

B. 第二主題

C. 第三主題

57 Frederic B. Emery, 423.

58 Max Bruch, Concerto in G minor op. 26 (Frankfurt: Edition Peters, 1949):4.

【譜例6】布魯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作品 26》,第二樂章,1-10 小節。

第一主題樂句後隨即進入第二主題(第16 小節),而此主題擁有一種獨特的懷舊特 性。在第二小提琴以流暢的三十二分音符流動做為獨奏的背景,帶有些許的悠閒氣氛下 奏出。漸漸地從懷舊式的氣氛開始轉變,跟隨著給獨奏樂器的疾馳琶音音型和優雅的即 興裝飾帶到一個熱情的頂點(譜例7)。

【譜例7】布魯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作品 26》,第二樂章,51-57 小節。

第二樂章的最後(第 140 小節),以第二主題樂句為主,而後獨奏小提琴帶到另人 顫音音型(Tremolo)。樂曲最後回到第一主題(第 281 小節),經過連續的主題動機呈 現後,獨奏小提琴以切分音型展開並漸漸的把情緒帶往激動處,速度也逐漸加快,最後 樂曲變成急板(Presto)的速度(譜例 10),一氣呵成的結束全曲。

59 Christopher Fifield, 78.

【譜例9】布魯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作品 26》,第三樂章,116-125 小節。

【譜例10】布魯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作品 26》,第三樂章,317-323 小節。

這首 G 小調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是現今大家非常喜愛的一首作品,最成功的地方 莫過於布魯赫完全展現了小提琴樂器本質上優美的歌唱性。即使在曲式架構上並不嚴 謹,像第一樂章屬於自由的前奏曲式結構,而後直接導入第二樂章;但在獨奏小提琴和 樂團之間的關係上之,布魯赫巧妙地給予兩者間完美的平衡性。每當主奏出現時,伴奏 總是能夠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背後陪襯,並給予獨奏者在音樂上的協助。除此之外,整 首樂曲的音域並不算太廣,獨奏小提琴在吟唱旋律時能輕易的拉奏著,不會有過高的音 域出現而是接近人聲唱歌的線條,因此不會有太多尖銳的聲音出現,使得樂曲聽起來是 令人感到舒服的。創作手法上雖承襲傳統路線,卻在固有的基礎上,將小提琴的優美旋 律透過演奏技巧發揮得淋漓盡致。此外布魯赫更添加了許多屬於自己的情感在裡面,尤 以第二樂章為最具代表性的浪漫派風格樂曲之一。曲中含有大量抒情歌唱性的旋律,並 且賦予其如聲樂般的展現方式,在旋律的交疊上以花腔式的方法修飾並透過和樂團的對 話,深深吸引聽眾沉醉於其中。也因此這首協奏曲聽起來格外優雅,也是為何特別受歡 迎的原因。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