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作品第二十六號之演奏技巧探討

第二節 左手技巧的探討

77 Carl Flesch. 《小提琴演奏之藝術》,馮明譯。(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5),16。

78 Ivan Galamian, 31.

據伸展或對比性加上隨後手指本身需重新調整的一種新指法。79 每一個左手技術,都 會有不一樣的指法,接下來根據各樣的技巧,並說明指法上的運用。

(二)琶音音型(Arpeggio)和左手換弦動作(String Crossing)

第一樂章一開始的兩個小提琴獨奏樂句,就是分散和弦的琶音音型,第一句(第6 小節)是從G 弦空弦開始,指法上無太大問題,拉出空弦後利用第三指按在 D 弦上 G 音的抖音,使拉出的聲音不會過於枯燥,而後換到第三把位;第二句(第10 小節)開 始的降 E 音,因為音色上的需求,並依據上述葛拉米安的敘述,不使用第一把位 D 弦 上的第一指,而換到G 弦上第三把位用第三指(譜例 24),音色上會顯得厚重許多。

【譜例24】布魯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作品 26》,第一樂章,第 6 和第 10 小節。

經常使用的琶音音型,並不單只在一條弦上,而是會橫跨小提琴的四條弦,因此左 手動作會依據每條弦的角度不同,左手手肘轉動的角度也有所改變,有時也經常需要更 換把位。符賴什描述其很難拉奏的原因是,第一,右手運弓需要橫跨各弦,手臂動作會 跟著換弦而上下擺動;第二,是左手在換弦動作時需與右手換弦動作在時間上配合的非 常準確。80 以第一主題(第 26 小節)進來後接著一串快速的七連音琶音音型為例(譜 例25),此處需要左右手精準的配合換弦動作,由於必須在一拍內拉七個音,因此極需 小心換弦的時間。

79 Ivan Galamian, 32.

80 Carl Flesch, 31.

【譜例25】布魯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作品 26》,第一樂章,26 小節。

在七連音上行的音型中,由第一把位的降B 音開始,第二個音為 D 音利用空弦換 到第三個用第三把位的 G 音,左手必須在很準的時間點上按到音,之後保留在第三把 位。另外在第四個音B1到D1時,弓是從D 弦上轉到 A 弦,同時左手的一指需按到 D1, 且 G1和D1是五度音的關係,小提琴演奏上來說五度音的左手指法是處於同一個位置,

經常會用同一指同時按住兩條弦,或者是速度快時,手指迅速的從一條弦移到隔壁弦 上,動作必須是同時發生同時到點,否則便會產生雜音。因此練習時,左手換弦動作的 手指要提早準備,提早按下去,這樣才能掌握換弦動作的圓滑。

如將七連音加上第三拍的第一個音,總共八個音將右手分配給四條弦,右手則從 G 弦拉一個音後換到 D 弦拉奏三個音,再到 A 弦上拉奏兩個音最後到 E 弦上奏兩個音。

於是右手在做換弦動作時須注意在每條弦上停留多久的時間,利用手臂圓滑的往下帶,

並配合左手的換弦動作,使之流暢的奏出此一琶音音型。

此首協奏曲在第三樂章中琶音音型以及左手換弦動作皆被大量的使用,由於樂曲速 度較快,左手動作相對的要更為敏捷且精確(譜例 26)。如下方的譜例,左手利用迅速 且保持小動作的換弦動作,加上右手換弦動作在時間上的配合,才能使整個樂句非常圓 滑。當第二百五十三小節的第一拍 B2到第二拍的G2時,右手需將弓從 E 弦轉到 A 弦 上,同時左手的小指也必須已按到 G2的位置,否則換弦時會摻入空弦的聲音。因此左 手需養成提早按弦的習慣或所謂的預備動作,亦即要做換弦動作的手指提早一些按到隔 壁弦的下一個音上,便能預防手指按弦動作過慢和右手運弓同時一起轉換到另一條弦上 所產生的空弦聲音。

【譜例 26】布魯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作品26》,第三樂章,253-257 小節。

(三)雙音(Double Stops)與和弦(Chords)

雙音可分為「右向和弦」、「左向和弦」以及「平行和弦」。右向和弦按弦時的按高 音的手指在右方而低音的手指在左方,手部的感覺會較為輕鬆如六度、七度、八度和十 度;左向按弦則是相反,需要左手臂更多的轉動如三度、四度;平行和絃即同指按兩弦,

以五度為主。81 葛拉米安清楚的表明拉奏和絃時的困難,是在要同時按壓兩條弦所產 生的壓力,如果兩個手指過度用力按弦,這樣緊張的程度會傳到大拇指上,因而造成整 隻手部的緊張。82 所以拉奏和絃的主要挑戰是如何維持手部適度的放鬆,以及正確的 音準,這些皆須以正確的手型為前提。

布魯赫的第一號協奏曲第一樂章的第一主題,主奏以一個小三度的雙音帶進(譜例 27)。而小三度通常比大三度的手指距離要大,因此兩隻手指要很小心的張開擺放。下 方的譜例,由於是樂句的開頭,困難的是在於如何抓到正確的音準,不過此例的降 B1

-D2 位置在第三把位,並不是在較高的把位,所以位置較容易準確的抓到,音準就不 是太大的問題了。

【譜例 27】布魯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作品26》,第一樂章,16-17 小節。

但在本樂曲的第三樂章主奏進來時,是以一連串三度為主的雙音組成(譜例28),

困難度比起第一樂章的開頭要難得多了,因為左手的第一個和絃的上方兩音在較高的把 位上。

【譜例28】布魯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作品 26》,第三樂章,17-21 小節。

81 陳藍谷,200-206。

82 Ivan Galamian, 27.

譜例的第十九小節第一拍是一個四音和絃,兩個低音在小提琴的兩條空弦上演奏是 沒問題的,但高音的G2和B2則必須先抓好在第五把位的位置,才能準確的拉奏出來。

而在第二十一小節的第二到第四拍,連續的三度進行,主要的音簡化為五組三度音如下:

G2和 B2接到A2和 C2時,都是用第三指和第一指,但是 B2到 C2是半音的距離,所以 第一指往上移動的距離較小;下方G2到A2為全音關係,因此第三指需移動的距離較大,

回來時也是須注意手指滑動一個全音的距離。A2和C2換到 B2和 D3時,皆為全音的關 係,第二指和第四指跟一、三指都是一個全音的距離,手指只需張開到正確位置按下去 就行了。

接著是六度的雙音(譜例29),在六度音階上下行進行時,通常到高把位之後,會 固定用兩隻手指一起移動,不再繼續使用換指動作,避免在換音的時候因空檔而發出不 該有的雜音。在第三樂章的第四十二小節為一連續的六度進行,有幾種指法可選擇:譜 例上方的第一種指法是換到二、三指後,以二、三指滑動級進換音;下方的第二種指法 是以第一、二指的滑動為主,一開始便從第二把位滑到第三把位後留在第三把位的位置 再下行回來;甚至也可能只用兩指(第一跟第二指或第二跟第三指)就移動完這串六度 音階,演奏者依自己演奏得最清晰的聲音選擇要哪一種指法。為了其連續六度雙音的清 晰度,這裡採用下方的指法(小b 指法),因為用一、二指先移動上去再換到二、三指,

會比先換到二、三指在移動上去來得快速、清楚。

【譜例29】布魯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作品 26》,第三樂章,42-43 小節。

1---1 2 3---3 4

a) 2 3---3---2 1 2---2---1

b) 2 2 3---2---2 1 1 2---1---1

另外以第一指和第四指按八度雙音,對左手來說,這是最重要的一種練習。因為八 度能建立起基本的手型,在演奏時雖然要達到乾淨且準確的音準是困難的,但它經常會 以不同的形式在任何音樂裡出現,因此八度是左手重要的技術之一。演奏八度時,主要 以聽低音為主,即把注意力集中在第一指,因為耳朶能很快就聽到高音域的聲音,反而 容易忽略低音,所以先把注意力集中在低音上,讓第一指負責帶動第四指,第四指便能 輕鬆的找到適當的位置也較容易隨時調整。不過把位越高,八度雙音之間的距離越近,

兩指之間的距離會漸漸縮短,而沒用到的第二指和第三指必須跟著第一和第四指移動,

不要提起手指或緊按在弦上,會容易造成整個手型僵硬,使得手臂酸痛,久而久之會對 手造成傷害。

例如第三樂章要進入尾奏(第 321 小節)前,有一連續的八度上行(譜例 30)。

但第三百一十六到三百一十七小節都是在同音上,因此簡化後主要的音為 B2-C2-升 C2-D3四個音,清楚知道手指該移動多少距離,更準確的調整手型及細微的手指動作。

【譜例30】布魯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作品 26》,第三樂章,313-319 小節。

另外在第一樂章中,也有連續的八度音型(譜例31),此例八度下行並不全是級進 進行,而是含有二度、三度和五度的距離。藉由第一指帶領,確定每個換音程的距離位 置,如第二拍的A2到 F2是大三度的關係,第三拍的F2到D2是小三度關係,在同一條 弦的移動上,大三度的距離會比小三度的距離來的大,因此得先熟練音程關係上的距 離,讓第一指帶著第四指移動。越低把位時兩指間距離越大,依據音型改變手指間的大 小。到了第三十四小節的第一拍,低音的 A 則採用空弦,高音便用第二指留在第二把 位,左手就不用繼續滑動位置,只需在正確的時間上同時按住A 弦和 D 弦,即能按到 準確的音。

【譜例31】布魯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作品 26》,第一樂章,33-34 小節。

除了三、六及八度單獨出現的雙音外,還有雙音的結合運用,同時混合三度、六度、

八度以及十度(譜例32)。對於演奏者而言,立即轉換各音程的手型及手指間的距離位 置是一大挑戰。此種混合雙音的使用,在第三樂章中特別容易見到,也是此協奏曲中炫 技技巧的展現。在第五十六小節的第三拍到第五十七小節的第三拍,是連續的十度音 程,左手的一、四指兩指必須過份的伸張,因為距離較遠,對於手較小的人是一件吃力 的事情,當連續的十度進行時,兩個手指一起向前移動的距離會根據音與音之間是半音

八度以及十度(譜例32)。對於演奏者而言,立即轉換各音程的手型及手指間的距離位 置是一大挑戰。此種混合雙音的使用,在第三樂章中特別容易見到,也是此協奏曲中炫 技技巧的展現。在第五十六小節的第三拍到第五十七小節的第三拍,是連續的十度音 程,左手的一、四指兩指必須過份的伸張,因為距離較遠,對於手較小的人是一件吃力 的事情,當連續的十度進行時,兩個手指一起向前移動的距離會根據音與音之間是半音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