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使用後評估是採用客觀及有系統的評量方式來檢測建築物或建築 環境的使用性,可瞭解使用者對於該建築的反應,以評估是否合乎使 用者的需求;另可作為未來新建築之參考(吳永安,2006)。White(1986)

提出使用後評估是一組程序與工具,專門用來發現、分析與報導目前 使用設施的優缺點,可以藉由過去個案的學習中,對未來個案的規劃 決策有所助益。而使用後評估是從 1960 年代的中期於英國興起,最早 是一群社會心理學者和環境行為學者,自環境設計研究的領域中拓展 出來的(林家慶,2006)。

因此,本節將針對使用後評估的意義、使用後評估的功能、使用 後評估的特性及使用後評估操作模式等四個部分來探討。

一、使用後評估的意義

使用後評估第一次被引進國內相關研究源於李琬琬翻譯一篇自 Aia Journal 1981 年 11 月號的「建築物用後評估簡介」說明,這篇是 來自於 Zimring & Rirenstein(1980)合著的論文(曾于真,2008;

韓鴻恩,2001)。

Sanoff(2001)指出使用後評估專指對於已開始使用的建築部分 或設施,做出各種攸關功能方面的調查與研究,也是一種是用於任 何型態與規模的評估方式,可依個別的情況與時間來研究運用。此 外,Zimring & Reizenstein(1980)認為使用後評估是審視使用者對 於設計成果的反應與評定;Rabinowtiz(1988)則認為使用後評估的 評估方法具有改善與認知建築環境的功能(引自陳任遠,2005)。

使用後評估是以空間性能為出發點,主要在於發覺、感覺空間 及活動行為的對應關係所產生的矛盾現象,Zimring & Reizenstein

(1980)認為使用後評估就是建築物應該以滿足使用者的需要為設 計準繩,它可利用訪談、觀察、問卷等方式來瞭解使用者與建築物 各方面之間關係的看法工作(李琬琬,1983)。

上述提到使用後評估主要是以訪談、觀察及問卷調查等方式,

來了解使用者對於建築物或設施等各方面的看法,而一般的建築評 估可分為三類(引自陳格理,1991):

(一)是針對建築設計作品的構思或表現等方面做評估,其主要 理念為建築方面設計,一般稱之為「建築設計評估」。

(二)則是指使用中的建築物或建築環境及設施,是否有達到使 用者的需求而進行調查研究,即所謂的「使用後評估」,此評估又 可分為「使用前評估」及「完工後評估」兩部分。

(三)是以學術的觀點,對評估的工作進行研究,將之稱為「評 估工作」。

此外,依研究對象的不同,用後評估研究的對象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的研究對象是以「物」為主;第二類的研究對象是以「人」

與「建築環境」關係為主;第三類的研究對象則是以「法」為主(陳 格理,1996)。如下表 2-3 所示。

表 2-3 使用後評估研究類別表

研究類別 主要對象 探討內容

第一類別 物(家電、電梯、家 具等)

探討使用的功效、成本效益與發展條件等。

第二類別 人與環境(學校、社 區建築或公共空間

探討兩者間各種因素的影響性、設計理念的實 踐性、建築計畫的功效與社會文化關係等。

(下接表 2-3)

研究類別 主要對象 探討內容 等)

第三類別 法(一般標準或政府 機構所頒定的規章 綠令等)

對城鄉環境品質使用和發展,以及與人群間互 動關係的相關條例規範等。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具體而言,使用後評估的意義在於瞭解使用者對於建築設施的 種種反應,檢視使用者對完工後設施的需求是否滿足,藉此驗證建 築設施與環境設計的正確性,以達到使用者的需要(薛方杰,2004)。 而 Barrett(1995)也曾提出使用後評估所產生的資料不僅可以瞭解 使用者與建築設施間的關係,更對未來的建築設施與環境改善有更 大的助益,它可作為未來對於新建築的規劃與參考。

二、使用後評估的功能

黃東寅(2001)指出使用後評估的功能可以對建築物的興建過 程或興建後的使用來做評估與比較的工作,它目的在於可對過去所 做的決策來做反省的工作,也可對建築環境的表現功能與當初規劃 及內容互相比較。

李述藺(2002)的研究中指出,根 據 Zimring 與 Reizenstein 的 觀 點 , 使 用 後 評 估 的 功 能 有 :

( 一 ) 修 正 建 築 計 畫 書 的 內 容 , 適 切 調 整 建 築 的 規 劃 。

( 二 )評 估 所 得 的 意 見 對 設 計 的 發 展 提 供 較 具 創 意 的 數 據。

( 三 ) 使 設計者確實瞭解其構想是否真正有用?抑或是其單 方面的做法。

(續接表 2-3)

(四)讓建築師了解大眾最新的需求,藉由前案來了解其優缺 點,不再重蹈覆轍相同的錯誤。

(五)透過用後評估,業主能秉持理性的態度參與該案設計,進而 得到與建築師雙方都能較 滿 意 的 雙 贏 結 果,改 善 並 增 進 業 主 與 建 築 師 間 的 關 係

( 六 ) 使 用 後 評 估 對 具 有 追 究 設 計 不 佳 原 因 的 功 能 。 史昀黎(2004)指出使用後評估對 戶 外 劇 場 的 功 能 而 言 具有 五項功能,其分別是:

(一)可協助相關人士認識戶外劇場建築暨空間規劃的「趨勢」與「

發展」。

(二)可以協助管理者與設計規劃師了解什麼是戶外演出的需要。

(三)可幫助規劃者與設計人瞭解什麼是重要資訊或資料的重要 性。

(四)能成為規劃者和設計者在做決定時的最佳工具。

(五)能幫助設計者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

(六)可協助管理者、表演者、建築規劃與舞台設計者清楚的認 識「問題」(問題是指建築硬體上的「為何」、「如何」與「什麼是」)。

另外,從實用性的角度而言,使用後評估的功能可以歸納成下 列十點(引自黃東寅,2001)。

(一)檢查建築物的使用功能。

(二)評量建築設計的品質。

(三)檢討建築規劃的內容。

(四)對新構想實現後的檢視。

(五)確認經濟利益和使用實效間的關係。

(六)建築物使用性的調整。

(七)對潛在性問題的發掘。

(八)對新需求的認定。

(九)資料回餽。

(十)增補或修訂設計準則。

三、使用後評估的特性

陳格里(1993)認為使用後評估是有系統化和合理的研究方式,

具有強調客觀與重視評估準則的特性。賴慧儀(2001)再針對此點 解釋指出,使用後評估主要是以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來研究使用者 與建築設施與環境彼此間的關係。而陳格里(1993)認為重要評估 的重要特性有下列四點:

(一)使用後評估強調研究方法必須嚴謹而清楚。

(二)科技性議題、社會性議題、經濟性議題與環境性議題都包 括在研究的主題內。

(三)必須強調評估準則的重要。

(四)研究目標多以分析和解決問題為主。

Preiser(1994)POE 指出使用後評估的內容包括三部分,分別 是技術層面( technical elements) 、功能層面( functional elements)

及行為層面( behavioral elements) 。而 Zimring( 1980) 則 認 為 使用後評估應具有三個特性要點:

( 一 ) 使用後評估通常針對單一設計情境。

( 二 ) 使用後評估傾向於描述性而非控制性。

( 三 ) 使用後的目的在於應用。

因 此 , 綜 合 各 家 之 研 究 , 使 用 後 評 估 的 特 性 可 從 下 列 五 個 方 面 分 別 表 述 之 :

( 一 ) 評 估 對 象 方 面 。

( 二 ) 評 估 的 目 標 方 面 。

( 三 ) 評 估 的 方 法 方 面 。

( 四 ) 評 估 的 準 則 方 面 。

( 五 ) 評 估 結 果 方 面 。 四、使用後評估的操作模式

韓鴻恩(2001)在使用後評估的操作上應包含三階段的研究,

即為:計畫、執行與應用,而三個階段中各又再包含三部分的操作 模式,其分別為:敘述、調查與診斷。鄭欽太(2004)指出,針對 不同主題所採用的方法可分為「定量」與「定性」兩種。史昀黎(2004)

另外提到「定性」的評估方法有:觀察、訪談、資料整理與行為紀 錄等;而「定量」的方法則有:調查紀錄、問卷、統計資料與測試 紀錄等,這兩種方法分別可以分析各因素問題中的因果關係,也可 作敘述性和推理性的說明。如下表 2-4 所示。

表 2-4 使用後評估操作層級表

層級 步驟一 步驟二 步驟三

敘述 第一階段:計畫 勘查及可行性 →資源計畫 →研究計畫 調查 第二階段:執行 原 始 基 地 資 料

蒐集

→監測及管理資料 蒐集

→分析結果

診斷 第三階段:應用 紀錄發現 →提出建議方案 →審視結果 資料來源:戶外劇場空間規劃與用後評估-以荒山劇場、臨水劇場、火舞劇場為 例(45 頁),史昀黎,2004,台北市:台北藝術大學。

吳永安(2006)的研究中指出使用後評估有五個步驟,分別是 ( 一 ) 進入最初的蒐集資料。

( 二 ) 設定研究目標。

( 三 ) 蒐集進一步資料。

( 四 ) 分析資料。

( 五 ) 呈現分析資料結果。

具體而言,使用後評估是根據研究的目標及內容,確定研究範 圍與內容後,再進行相關資料的蒐集,最終透過研究方法進行分析 與推理後所呈現的結果。

綜上所述,使用後評估是客觀的評量方式,有著系統化與合理性 的研究程序,不但強調客觀的立場及方法,並且重視評估準則在評估 工作中的重要性,還能著重於分析和解決問題,可讓使用者對建築及 建築物空間環境作出最直接的反應,找出不符合需求的部分,使研究 出的最終結果能直接被作有效的利用。吳怡君(2006)也認為使用後 評估是指經過設計供人使用的建築物與周遭環境,來作一個診斷性的 工作,此診斷工作使以所蒐集的數據資料為使用者對實際問題所反應 的意見,比較偏向使用者的角度來評量建築設施的實際效能,而非評 估者對建築物使用的單方面看法。因此,透過用後評估調查,可以使 規劃設計的內容及決策,更符合各類使用者的利益與需要(林伯修、

李晶,2002)。所以,本研究將參考上述資料,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

對高雄市中央公園進行現況分析與評估,可作為日後相關建設之參考。

第三節 青少年對都市公園使用行為的期望概念

都市公園不論規模大小,對各階層的族群,如帅兒、青少年、中 年或老年都具有休閒、遊憩、運動與交誼等功能,本節將針對青少年 的休閒行為與青少年的都市公園使用行為來探討。

都市公園不論規模大小,對各階層的族群,如帅兒、青少年、中 年或老年都具有休閒、遊憩、運動與交誼等功能,本節將針對青少年 的休閒行為與青少年的都市公園使用行為來探討。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