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供應商評選指標

第五節 供應商評選指標

在採購過程中,有效選擇及評核供應商是非常重要的,企業定期對供應商的 績效做評估,並藉此排列選擇的優先順序,以汰換不合適的供應商。在評選供應 商時,評選指標扮演重要的角色,如何採用合適的指標來評選出適合的供應商是 採購人員一項重要的任務(Weber et al. 1998)。

Dickson (1966)是最早採用系統的方法研究供應商評選問題。他整理出23 項 評選供應商的準則。針對調查結果對23 項評選供應商的準則進行重要性排序。

其供應商重要性準則排序表如下所示:

表 2-2 供應商評選準則排序表

準則名稱 排序 準則名稱 排序 準則名稱 排序 品質 1 客訴處理程序 9 過去印象 17 交期 2 溝通系統 10 包裝能力 18 過去績效 3 業界的聲譽 11 勞資關係 19 保證與客訴政策 4 商業關係 12 地理位置 20 產出設備與產能 5 管理組織 13 過去營業額 21

價格 6 管理控制 14 訓練 22

技術能力 7 修復服務 15 相互間協商 23 財務狀況 8 服務態度 16

陳啟政(2003)研究中指出傳統以進料檢驗結果作為供應商之績效評估已無 法滿足當前經營需求,所以必須要提昇整體品質及顧客滿意為考量。在現代競爭

如此激烈的環境下,廠商的每一個機能都相當重要,在採購部門「供應商評選」

是相當重要的一項工作。他以品質成本在三階段供應商體系上,建立一套以顧客 為導向並顧及經營者所重視的總成本供應商績效評估模式,來探討彼此間互動關 係和體現各項指標的經營。做法是在整個企業中有關預防成本、鑑定成本、內部 失敗成本、外部失敗成本與企業因為供應商所發生之損失所形成的事業單位品質 成本結構(Business Unit of Quality Cost)用一矩陣表示,然後計算出總品質成本,

帶入其個案企業可以了解到顧客導向與成本導向總成本模式之利益,此模式可以 協助企業調整供應商品質管理計劃提昇品質改善效果,進而提昇顧客滿意度。

余佩佩(2002)企業實施供應商評選、供應商參與、TQM、標準化制度與企業 資訊共享,可使企業與供應商都能達到高品質、縮短交期強化企業的競爭力,做 法是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將供應商評選、供應商參與與TQM 的各項要素與組織績 效做評估,然後以LISREL 分析,發現供應商評選、供應商參與、TQM 三者之 間有顯著的影響。供應商參與組織的程度與組織績效也有顯著的影響。另外,作 者鑑於不同的國家或地區在實行TQM、供應商評選、供應商參與及CALS 上亦 有所差異,基於文化背景與地理位置的相似性,和在政治法令及國情上的差異 性,所以評選香港及台灣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兩地區實施TQM、供應商管理、

CALS 之實際情況,並利用線性結構關係模式(LISREL)驗證互動關係,集群 分析、區別分析和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做兩地區的比較。研究結果發現:(1)全面 品質管理和供應商評選、供應商參與三者之間,有顯著的相關(2)供應商參與 之程度對組織績效有顯著的影響(3)台灣與香港企業在運用全面品質管理、供 應商評選、供應商參與,以達成組織績效之關鍵因素上,具有明顯差異(4)資 訊運籌管理執行程度對於全面品質管理、供應商評選、供應商參與組織績效互動 關係上,存在顯著的影響(5)台灣與香港企業在供應商評選構面上,具有明顯 差異。

Choi (1996)根據 Weber及Dickson的研究加上之前研究未曾考慮的準則,整 理出 26項供應商評估準則,如下表所示:

表 2-3 Choi 26 項選擇供應商評估準則表 準則名稱 準則名稱 準則名稱 準則名稱

技術能力 規格一致性 持續改善的能力 供應商代表的能力 地理位置 交期一致性 較短的交貨時間 迅速調整產能的能力 品質政策 產品可靠度 溝通整合的聲譽 發展長期關係可能性 售後服務 過去的關係 需求的快速回應 展示財務資料的意願

設計能力 公開溝通能力 解決衝突的企圖 短時間內開發新產品的能力 財務狀況 降低成本能力 供應商績效獎勵

產品外觀 提供最低價格 供應商獲利能力

黃智偉(2000)的研究中,結合近年來國內供應鏈管理概念、組織策略聯盟、

及日益重視的資訊連接與交換能力等趨勢,彙整出一供應商評估準則,包含1.

品質能力、2.交期、3.供應商以往紀錄、4.快速反應能力、5.生產技術、6.財務狀 況、7.公司組織、8.成本、9.經營理念、10.互補性、11.合作能力、12.資訊連結與 交換能力、13.地理位置、14.是否為未來的生存者等十四項。

Chan (2007)指出自從美國911 恐怖攻擊事件後,風險因子之評估已慢慢成為 企業評選供應商的因素之一。因此他以製造業為研究對象,加入風險因子為考量 的因素,提出五大準則以評選最佳的全球化供應商。五大準則為:1.產品總成本、

2.產品品質、3.供應商服務績效、4.供應商背景、5.風險因子。並說明風險因子是 較主觀的評選準則,必須根據產品的類型、供應的地區與企業的營運策略來調整。

Lee (2001)利用層級分析法訂定評估供應商準則的重要性,其中準則的訂定 是根據企業決策者的意見或是對其交易型態的重要程度,準則包含1.價格、2.前 置時間、3.品質、4.可靠度等項目。

Riccardo (2003)在運輸設備商評選的研究中,提出了七項評估準則。分別為 1.成本降低能力、2.設計產品時程、3.雛型建構時程、4.設計變更時程、5.品質系 統、6.共同設計能力、7.技術能力。

廖健仲(2004)配合相關文獻及個案的相關專家意見後,彙整出適合少量多樣 航太業的供應商選擇的評估指標,包括1.品質能力、2.交期能力、3.價格反應、

4.技術能力、5.財務狀況、6.信譽、7.售後服務與合作關係、8.彈性運用及創新能 力等八個構面。

Maurizio (2002)在從傳統採購至供應商管理的研究中,採用1.財務能力、2.

成本、3.技術能力、4.地理位置、5.組織文化、6.售後技術支援、7.彈性、8.品質 管理、9.JIT (just in time)的採購作為供應商評選的準則。

Olhager and Selldin (2004)根據調查結果提出供應鏈夥伴評選的主要優先考 量為品質績效,而交期信賴性、成本效率、數量彈性與交期速度亦為重要的考量

(1) 價格與交期:

交易價格、運輸成本、維護成本、品質成本、購入成本、議價空間、降低成 本並反應於價格的能力、交期準確性、訂單回覆速度、業務接單的承諾、迅速改 變產能的能力、短時間建構新產品能力、對訂單變更的反應彈性、前置時間、地 理位置、隨時提供訂單進度的資訊能力。

(2) 生產技術與品質:

供應商出貨良率、新產品可靠度提供能力、持續改善之能力、維修技術能力、

包裝能力、生產製程專業能力、新產品開發能力、與買方技術一致性。

(3) 財務狀況與信譽:

過去經營績效、對供應商之印象、業界聲譽、過去關係之緊密性、營業額、

供應商獲利率、庫存存貨量、資產負載比率。

(4) 公司組織與理念:

內部組織架構、勞資關係、員工教育訓練、內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員工素 質、員工流動率、溝通管道順暢程度、與買方之管理理念相容性、供應商支持合 作協定的程度、發展長期關係可能性、在資料安全維護的配合度、是否有機會成 為競爭生存者。

(5) 售後服務與合作:

顧客抱怨處理程序、處理顧客抱怨的速度、服務態度、資源互補程度、行銷 通路與行銷能力互補程度、技術合作程度、資訊分享能力、人才交流的可能性、

財務合作的可能性、能配合買方入庫方式、經營策略的配合度。

中華採購管理協會(2000)在採購策略實務指南一書中提出供應商評選指標 包含:

(1) 執行合約能力:

買方訂單金額與採購數量是否有興趣、供應商訂單處理時間、交貨能力、符

合品質要求的能力、採購項目是否為期核心競爭力、訂單積壓情形、自製與外包 情形、循環/前置時間、生產力、彈性與配合度、業界口碑、電子化能力、產品 線廣度、可利用的產能。

(2) 財務狀況:

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各種財務比率、成本控制紀錄、信用評等、供應商年、

季、月報。以Z Score 分析供應商之財務狀況是否穩定,如果Z Score在3以上則 可以判定供應商的體質健全,財務狀況相對穩定。如果供應商分數在2.99 以下,

則表示公司財務狀況越不理想。計算公式如下:

Z=(1.2 × X1)+(1.4 × X2)+(3.3 × X3)+(0.6 × X4)+(0.999 × X5)

X1=淨流動資產/總資產,X2=保留盈餘/總資產,X3=利息支付前及稅前盈餘/總 資產,X4=資本總額/總資產,X5=銷售金額/總資產

(3) 成本系統:

是否有能力依照產生成本的特定作業活動為基準,來分攤間接成本、對成本 項目的處理是否一致、是否符合成本會計原則。

(4) 品質系統:

允收與退貨紀錄、作業員與機器設備測試能力、製程控制方法,例如:SPC、

SQC、Six sigma、CPK、品保組織、品保文件與程序、品質系統認證、製程認證。

(5) 組織與管理:

高階主管承諾與參與、公司組織穩定性、員工訓練、員工年資、與技術能力、

機器設備的新舊及保養情形、同業評價與口碑、業界的地位、對客戶滿意的認知、

對衛星工廠的管理。

(6) 勞工狀況:

員工平均年齡與技術層次、工會組織情況、工會合約到期日、員工流動率、

員工訓練計畫、工業相關政策遵守。

Swift(1995)對偏好單一供應商與多供應商之企業進行問卷調查,因素分析之 後,歸納出五個評選供應商的重要因素:

(1) 產品相關的屬性:

易於操作、易於保養、能源利用率、對生產力的貢獻、選購前產品資訊的取 得量、交易成本。

(2) 可依賴性:

準確交貨的能力、可獲得技術支援、產品的可靠度、良好售後服務。

(3) 經驗:

以往使用者的經驗、與供應商過去交易的經驗、供應商的聲譽。

以往使用者的經驗、與供應商過去交易的經驗、供應商的聲譽。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