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運用灰色理論於TFT-LCD廠商之供應商評選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運用灰色理論於TFT-LCD廠商之供應商評選之研究"

Copied!
7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高階主管管理學程碩士班

運用灰色理論於 TFT-LCD 廠商之供應商評選之研究

The Study of Using the Grey Theory in TFT-LCD

Manufacturers Supplier Selection

研 究 生: 梁 明 哲

指導教授: 陳 安 斌 博士

王 文 杰 博士

(2)

運用灰色理論於 TFT-LCD 廠商之供應商評選之研究

The Study of Using the Grey Theory in TFT-LCD

Manufacturers Supplier Selection

研 究 生:梁 明 哲 Student:Liang Ming - Che

指導教授:陳 安 斌 Advisor:Chen, An - Pin

王 文 杰 Wang, Wen - Chieh

國 立 交 通 大 學

高階主管管理學程碩士班

碩 士 論 文

A Thesis

Submitted to Master Program of Management for Executives College of Management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June 2010

(3)

運用灰色理論於TFT-LCD廠商之供應商評選之研究

學生:梁明哲 指導教授: 陳安斌、王文杰

國立交通大學

高階主管管理學程碩士班

摘要

現今東亞一直被視為發展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hin-Film Transistor

Liquid-Crystal Display, TFT-LCD)產業之最佳區域(Wong & Mathews,1998),隨著 半導體產業技術快速進步的同時,繼日本及韓國之後,如今台灣也已成為TFT-LCD 的生產重鎮,台灣的TFT-LCD產業也如同半導體產業一樣,逐漸成為台灣未來的 明星產業,再加上台灣政府兩兆雙星的政策,更使得TFT-LCD產業的未來有發展 前景,因此,台灣TFT-LCD廠商未來之發展策略更是相當重要的議題。 而在供應鏈之中,製造商、供應商、配銷商、批發商、零售商與顧客,皆會影響 著一個產業之未來發展,在供應商的選擇上,則為現今多加探討之議題,本研究 建構TFT-LCD廠商之供應商評選模式,將灰色關聯度分析(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整合入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之架構,進行供應商評比 準則之序列評估與供應商優先排序的動作。且在運用灰色關聯分析時,能以量化 思考各項準則之評估過程,期能達到評比的公正性與加速評比之程序。最後,透 過系統化程序之供應商評估模式,應用灰色關聯度分析做為方案排序的方法,以 進行TFT-LCD廠商的供應商評選模式。 關鍵字: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供應商評選、灰色關聯度分析、 層級分析法

(4)

The Study of Using the Grey Theory in TFT-LCD Manufacturers

Supplier Selection

Student: Liang Ming - Jhe Advisor:Chen, An - Pin

Wang, Wen – Chieh

Master Program of Management for Executives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Abstract

East Asia has been regarded as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hin film transistor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hin-Film Transistor Liquid-Crystal Display, TFT-LCD) industry in the best area (Wong & Mathews, 1998), with the rapid progress of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while Further, after Japan and South Korea, and now Taiwan has become a center for production of TFT-LCD, TFT-LCD industry in Taiwan is also the same as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Taiwan has become the star of the future industry, coupled with the Taiwan government's policy Two Trillion, moremakes the TFT-LCD industry in the future prospects and therefore the future of Taiwan's TFT-LCD manufacturer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supply chains, manufacturers, suppliers, distributors, wholesalers, retailers and customers, will influenc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an industry, the supplier of choice, was more of the question today, In this study, the construction of TFT-LCD

manufacturers supplier selection model, the 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integrated into the 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of the framework for supplier evaluation and rating criteria of the sequence of priority suppliers sort of action. And in the use of gray relational analysis, the criteria can be thought to quantify the evaluation process, to achieve ratings of fairness of the procedures and speed up the appraisal. Finally, through a systematic process of vendor evaluation model, 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as a ranking of the alternatives to TFT-LCD manufacturers for supplier selection model.

(5)

誌謝

兩年的時間跟著全班來自各個領域菁英利用假日齊聚交大校園共同學習與分 享收益良多也是在人生旅程中值得回憶與珍藏的。 本論文能夠完成本論文能夠如期完成,最要感謝王文杰博士與陳安斌博士暨 執行長的指導與勉勵,給予學生明確方向進行探討。在此謹向兩位恩師致上最高 敬意。 研究期間也感謝康寧公司台灣暨中國大陸地區總廠長陳嘉禧先生提供寶貴意 見,對本研究助益禆大。另外對於接受訪談的 TFT 廠先進與專家給予寶貴意見, 得使研究結果更加充實與完整。更期望本研究結果能對台灣光電產業業者在下游 供應商選擇,透過理論與實務運用提升整體效率。 最終我謹以此論文獻給我永遠敬愛的父親,也完成了他的遺願。雖然此刻無 法與他一起分享此成果。 梁 明 哲 謹誌於 交通大學

(6)

目 錄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誌 謝... III 目 錄... IV 圖目錄... V 表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步驟與架構...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5 第一節 供應鏈管理... 5 第二節 供應商評選... 11 第三節 綠色供應鏈... 15 第四節 灰色理論... 19 第五節 供應商評選指標... 22 第六節 TFT-LCD 廠商相關研究 ... 2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2 第一節

研究流程

... 32 第二節

問卷對象

... 32 第三節 層級分析法... 33 第四節 灰色關聯分析... 34 第四章 實證分析 ... 39 第一節 TFT-LCD 市場概況 ... 39 第二節 個案公司簡介... 42 第三節 受訪專家之選取與結果... 43 第四節 前測之問卷結果... 44 第五節 專家問卷之意見... 45 第六節 小結... 4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49 第一節 研究結果與貢獻... 50 第二節 研究結論... 51 參考文獻... 52 附錄一... 58 附錄二... 61

(7)

圖 目 錄

圖 1-1 研究架構圖 ... 4

圖 2-1 灰色關聯分析幾何形狀 ... 20

圖 3-1 研究流程圖 ... 32

(8)

表 目 錄

表 2-1 供應鏈之演變過程 ... 6 表 2-2 供應商評選準則排序表 ... 22 表 2-3 Choi 26 項選擇供應商評估準則表... 24 表 2-4 模具業供應商評比之構面與指標表 ... 25 表 2-5 供應商評選指標表 ... 29 表 3-1 修飾灰關聯符號說明表 ... 36 表 3-2 灰關聯係數符號說明表 ... 38 表 4-1 個案公司基本簡介表 ... 42 表 4-2專家背景表... 43 表 4-3 因素指標問卷表 ... 44 表 4-4 評估人員對意見表 ... 45 表 4-5 修飾灰關聯生成表 ... 46 表 4-6 灰關聯係數矩陣表 ... 47 表 4-7 相關因素指標結果表 ... 48

(9)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凡是所有製造應用光電技術之元件及採用光電元件為關鍵零組件之設備及系 統的所有產業係指為光電產業。若是我們以產品來分類,則可大致分為光電元 件、光資訊(包含光儲存、光輸出及光輸入)、光學元件、光通訊與器材及光電應 用等五類,而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hin-Film Transistor Liquid-Crystal Display, TFT-LCD)產業則也包含於其中。

在全世界中,東亞一直被視為發展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hin-Film Transistor Liquid-Crystal Display, TFT-LCD)產業之最佳區域(Wong &

Mathews,1998),伴隨著半導體產業的技術不斷快速進步的同時,現今台灣也已 經成為,繼日本及韓國此二科技發展迅速國家之後,液晶顯示器的生產重要鎮 地,在台灣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LCD)的產業,也如同半導體產業一般的 發展迅速,逐漸的成為台灣未來明星產業之一,再加上了政府兩兆雙星的政策, 更使得台灣TFT-LCD產業的未來,發展的更為蓬勃、快速,因此台灣TFT-LCD 廠商之未來發展的策略,則為現今相當重要的議題之一。 一個企業存在的最終目的則為追求企業永續的經營與成長,但是企業在社會 中,可能因所處行業成長的幅度有限,市場甚至可能已進入發展與獲利衰退的階 段,於是便會多角化投資另一新行業或區塊,以開創並找尋新的發展機會(Rumelt, 1974)。隨著半導體產業技術快速進步與發展的同時,現今台灣已成為液晶顯示 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的生產重鎮,液晶顯示器一般可分為大型尺寸的 LCD以及中小型尺寸的LCD兩大類吸,其中大型尺寸的LCD主要應用於筆記型電 腦、桌上型電腦液晶顯示器以及液晶電視,由於中小型尺寸的LCD具有輕、薄、 短、小等不同之特性,因而在市場上所可見到的絕大部份通訊的產品、消費性的 電子產品、儀器產品等,都以液晶顯示器做為控制的面板,其應用範圍相當的廣 泛,而且在市場上也持續不斷地擴張,現今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hin-Film

(10)

Transistor Liquid-Crystal Display, TFT-LCD)產業本身已與半導體產業一般,成為 台灣企業成長的主要目標產業之一。 雖然現今台灣在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LCD)的產業量產與其競爭上, 仍落後於南韓、日本,但是以整體的產業營運之模式來說,台灣薄膜電晶體-液 晶顯示器(TFT-LCD)的廠商中,最擅長的便是彈性營運模式,即為尋找高品質及 低價格的市場,尋找往中小尺寸發展的可能性,結合上游廠商降低成本,建立垂 直分工的體系,承接日本與韓國不願意承接的小批量訂單,降低零組件的成本, 尋找策略聯盟的夥伴等,因此也就是能夠發揮台灣TFT-LCD廠商的經營上的一種 優勢,此為台灣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LCD)的產業與世界科技大國競爭之 方式。 在現在的產業競爭壓力下,企業進入了微利時代,企業在成本上的控制、在 管理調配、在行銷與供應鏈的整合上,傳統企業自我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這快 速變動的市場,因此在供應商管理的重要性則日益加重;在供應商上的選擇對於 一個企業而言,則是相當重要卻又是一個複雜的決策問題。但在複雜市場環境 中,供應商選擇的評估準則可能有許多不同的項目,且其中可能具有相互衝突或 不可量化之因素,此情況則會造成決策者無法有效建立客觀與具體量化的評估架 構模式。因此本研究將探討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hin-Film Transistor Liquid-Crystal Display, TFT-LCD)產業在結合上游供應商之評選模式,以達成與世 界科技大國競爭之優勢。

(1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之動機,本研究希望能透過實證調查與分析,期能達到下列之研究 目的: 一、整理相關文獻與設計問卷之調查,建立影響 TFT-LCD 廠商之供應商評選指 標,以了解影響對 TFT-LCD 廠商未來之影響因素,求得各指標間之權重值, 以建立其 TFT-LCD 廠商之供應商評選指標之權重體系。 二、運用多準則決策分析建構一模型,分析影響 TFT-LCD 廠商之供應商評選之 影響因素,並做為決策時之參考。

第三節 研究步驟與架構

為達成上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將其分為下列幾個部份來進行,其步驟與流 程如下: 步驟一:確定研究主題 確立研究問題、研究目的與研究範圍與限制。 步驟二:文獻回顧 搜尋與研讀相關文獻與資料,以彙集 TFT-LCD 廠商之供應商評選之相關 指標。 步驟三:問卷設計 設計 TFT-LCD 廠商之供應商評選專家問卷。 步驟四:TFT-LCD 廠商之供應商評選之權重體系建立 以獲得 TFT-LCD 廠商之供應商評選各指標權重值。 步驟五:實證分析 運用多準則決策分析來了解 TFT-LCD 廠商之供應商評選狀況結果。 步驟六:結論與建議 對其結果進行討論與建議未來之後續研究。

(12)

圖 1-1 研究架構圖

第四節 研究範圍

一、由於不同國家之 TFT-LCD 廠商之產業皆不相同,因此本研究在 TFT-LCD 廠 商上之探討,以台灣之 TFT-LCD 廠商產業進行分析研究。 二、因本研究探討台灣 TFT-LCD 廠商之供應商評選之研究,因此所探討之取樣 範圍,以對台灣 TFT-LCD 廠商有實務經驗與研究的專家學者。

確定研究主題

文獻回顧

問卷設計

權重體系建立

實證分析

結論與建議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供應鏈管理

隨著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市場全球化的形成,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不斷提 高,企業垂直整合的經營策略漸漸無法滿足市場競爭的需求,使得企業轉向水平 整合的經營模式發展。而運用「整合」觀念在企業間,便是供應鏈管理的基本精 神。供應鏈管理在企業間越來越受重視除了此能實質提高公司收益外,最大的優 點便在於效率之提高及夥伴間資訊的快速傳達,使得企業運作順暢。在供應鏈環 境中進行供應商評選的研究,首先要對供應鏈、供應鏈管理有明確的定義,再對 供應鏈整合的模式進行研究和探討。 隨著企業分工,與本業的專注,供應鏈管理於本世紀逐步成形,企業為了滿 足客戶需求,必須快速與其上游供應商與下游客戶端取得正確訊息,進而掌握所 需的資源並轉化與供給給其目標客戶,此一需求在電子產業更為重要,因電子產 品組成的複雜性與傳統的單一物資產品的生產,大為不同,一家企業要掌握所有 元件的生產至最終消費者需求的產品產出,已不大可能,由產業內分工越來越 細,供應鍊成員愈來愈多,可見其複雜程度。 1960年代產業多需大宗物資生產,以大量生產標準化產品,企業所強調的是 經濟規模生產,提高生產效能,降低生產成本,此時企業所需重視的是對原物料 的管理 (Materials Management) 與產品生產後的實體產品配送 (Physical

Distribution) 。1980年代後,企業競爭逐漸白熱化,組織改革與扁平化的運作, 進而強化組織的競爭力,原物料的管理與實體產品配送管理也進一步整合為後勤 支援管理 (Logistics Management),然而2000年後,因產品組成的複雜化與企業 全球運作的展開,企業必須掌握其核心能力,將無效能的工作,藉由委外代工, 委託相對專業的廠商來進行,供應商不再是單純的原料供應,其工作內容也包含 了服務,創新與整體企業策略的配合,如委外代工OEM 與ODM 的演化,同時 對品質的要求,也增加了企業與其上游的供應商與下游的客戶端的溝通加速,這

(14)

也大幅的改善彼此的夥伴關係。企業運作由單一對外競爭,進入上中下游整合的 團隊競爭。 張君龍(1999)曾將不同時代與社會環境背景在供應鏈上的需求與組成差異 整理成表,如表所示。 表2-1 供應鏈之演變過程 項目 1970 年 1970-1985 年 1985-2000 年 2000 年以後 社會 農業社會 工業社會 資訊社會 科技社會 市場組成 個人 大眾 小眾 個人 市場範圍 村落/族群 國家/跨國 國際 全球 需求內容 衣食住行基 本需求 整體的需求 多元族群的滿足 多元個人滿足/成就 需求不定性 很低 低 高 即時 供應鏈模式 市場交易 區域貿易與供應 國際貿易與供應 電子商務/全球運籌 供應鏈主體 個人 公司 企業體 供應鏈體系 供應鏈組成 元素 消費者 生產與消費 研發、生產配銷 與消費 市場研發、生產配 銷、服務與消費 複雜程度 很低 低 高 多元高度複雜 資料來源:張君龍(1999) 由上表可了解供應鏈管理的重點會隨著社會進步、市場組成及範圍的改變、 顧客需求內容的多元化及市場需求不確定性的增加而有所調整,因此提供產品的 供應鏈主體由過去的個人擴大成整個供應鏈體系來生產產品。許多學者對供應鏈 曾做過許多定義,如下所示。

(15)

一、供應鏈管理的定義

供應鏈管理(Supplier Chain Management, SCM) 一詞最先是從Houlihan於 1984年所提出來的一種物流觀念,他認為供應鏈管理是對從供應商開始,經過生 產者或流通業者,到最終消費者的所有物質流動進行管理的活動。另外在1989 年時,Stevens認為供應鏈管理是從供應商開始,再經由附加價值 (或生產) 的過 程或流通再到顧客的整個過程中的物質流動之管理。 以下本研究研讀與探討出許多學者對於供應鏈管理之定義,如下所示: 而Ellram(1991)認為供應鏈管理是處理從供應商到最終消費者物料之規劃以 及管理整合的方法,並且以組成通路中所有的成員利益為其最終之準則,並透過 成員間共同管理與規劃的一致性,在滿足通路之客戶服務水準下,讓所有資源能 獲得最充分的利用,讓物料實際上在流通的過程以網路結構來出現。 李啟彰(1996)供應鏈的目標在於創造一個無組織界線的供應鏈,透過通路成 員緊密連結與合作,以加值合夥關係共同運作,期在合理成本的前提下創造最大 消費滿意度,並降低通路存貨及資產投資,增加消費者對產品的選擇權利。 陳家祥(1997)供應鏈管理主要是以整體構面的角度出發,強調的並不是介面 之間的溝通(Interface),而是整合( Integration),將整個環節是視為一供給共同體, 並對共同體的經營策略及方針產生一致性、和諧性「推(Push)」 的執行方式, 同時對市場導向、顧客需求產生共同性「拉 (Pull)」 的認知與使命。 在蘇雄義 (1999) 的研究報告中提出,一般性供應鏈整合程序架構,包含了 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經由個體與總體環境評估之後,企業為了生存或成長, 承襲其使命與遠景,並就整體決策考量,產生與其他企業整合的動機,於是決定 進行供應鏈整合。第二階段為進行整合的規劃與執行,並成立各階段性團隊以推 動整合程序的各項工作。首先為準備工作,此時啟動整合的企業成立初始團隊進 行整合規劃,然後選擇合適的整合對象,並在整合對象選定之後,與整合夥伴成 立聯合團隊,共同規劃整合的活動。第三階為企業必須成立評估團隊,評估整合 的效益,以完成整體性的整合績效與作業之分析與評估,供後續調整規劃參考。

(16)

而供應鏈管理分做兩大部分,第一是製造階段,其透過系統發展成一套管理 制度,將原物料能有效地掌握其庫存量或交貨時間,然後工廠能順利且有效地製 造產品。第二則是物流階段,當產品在工廠完成後,透過物流端將產品及時且安 全無誤的到達消費者的手上。而這兩者的結合,便是所謂的供應鏈管理。美國生 產及存貨管理協會 (American 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Control Society,APICS )對 供應鏈下了一個定義 :首先,從原料至成品最終消費的過程中,連結所有供應商 與使用者公司的程序;再者,公司內部與外部所有涉及產品生產與服務提供的價 值鏈。所以,供應鏈係指一項產品從原物料及零組件之供應商至製造商、配銷商、 零售商、乃至最終消費者之間所有發生的資訊流、物流、金流、商流的所有活動。 Beamon(1998)指出,供應鏈是指整合各種企業個體〈例如:供應商、製造商、 物流業者以及零售業者〉,以完成取得原物料、轉換原物料成為特定的最終產品, 最後將這些最終產品運至零售業者並售給顧客的一個過程,此供應鏈系統包含正 向的物料流和逆向的資訊流。

Thomas & Griffin(1996)認為,供應鏈管理則是對供應商、製造商、裝配商與 配送系統間的物料流與資訊流的管理。為了使得採購管理能夠充份的掌握從原料 的供應商到子系統的供應商、裝配商、配送系統到顧客間物料流和資訊流。

Harrington(1995)的定義:供應鏈包括產品流與資訊流兩部份,屬於雙向流 程,從供應商到消費者之間的所有成員,形成一個虛擬的企業集合體,將採購、 製造、分配產品與服務提供消費者的活動連結在一起。

Lin (1998)對供應鏈的定義:一個供應鏈網路(supply chain Network :SCN)是 一些自主與半自主的商業個體所形成的網路,從上游具學習能力之多位代理人供 應鏈模型研究到下游的連結,在不同的流程與活動中產生實體物品或服務給顧 客。供應鏈網路是透過不同活動來連結商業個體的網路,一個商業個體可以是一 個工廠將物料轉換成產品或半成品、一個配銷商將產品運送到下游需求者、一個 零售商銷售商品到客戶手中、一個倉儲儲存物料。網路內的活動包括:採購、製 造、配銷等便利產品流到客戶手中之作業。

(17)

Strader (1998)指出供應鏈是一種虛擬整合(Virtual integration)而不是傳統的 垂直整合(Vertical integration),它聯繫一連續的價值活動,其中涉及有關從供應 商到顧客間所有活動之規劃、組織、協調與控制,內含物流與資訊流的傳遞。 Lambert (1998) 認為供應鏈管理主要管理供應鏈中的多重關係。所謂的供應 鏈並非單指商業鏈中「一對一」或是「企業對企業」的商業關係,而是一個包含 多重企業與關係的網路。

Oliver & Webber(1982)在探討整合企業內部功能提出:如採購、製造、銷售、 配送等的潛在利益。

Ayers(2000)對供應鏈的定義為:一種支援物流、資訊流、金流和知識流,以 使產品和服務從供應商移到客戶的生命週期過程。

Ganeshan & Harrison(1995)提到:供應鏈是一種包含設備與配送選擇的網 路,此網路所從事的功能為:原料採購、將原料轉換成半成品或成品、將成品配 送至顧客手中。供應鏈同時存在於服務性與製造性的組織中,而且不同產業或企 業間的供應鏈存在著極大差異。 根據Christopher(1992)對於供應鏈所下的定義,「所謂供應鏈是一個由許多 組織經上下游連結所組成的網路,這些組織參與了許多不同的流程與活動,而這 些流程與活動的目的在於以產品或服務的型態來產出價值。」這種情形與企業內 部作業流程相似:企業中所有的活動都是以流程的型式運作,但因為部門的關 係,少有人以完整流程的方式考慮作業的效能及效率。先檢視企業內之作業流程 是否有管理的死角,否則企業內都無法整合好,如何談對外整合,導入供應鏈由 於新的IT 技術導入,對現有員工觀念的調整。

Kalakota & Whinston (1997)在探討電子商務的著作中認為供應鏈管理意謂 整合供應鏈網路上的內部和外部組織,意謂著順利的將原料由供應商處取得, 並 且將產品送至消費者手中。供應鏈管理應包含下列功能:

(l) 供應商管理

(18)

企業採購、訂單處理成本的降低、由更少的員工處理增加的訂單量及減少訂單處 理循環的時間。 (2) 庫存管理 目的是縮短訂單---出貨---收款的循環。當上下游廠商中多數都連上電子網路後, 以往需要傳真或郵寄的資訊便可以立即送達。文件的去向還可以隨時的準確性。 庫存管理應可有效減低庫存的水準、增加存貨周轉率、及避免缺貨的窘境。 (3) 配送管理 目的是在於將出貨相關的文件同時運送, 以往常要花上數天時間處理的文書工 作,現在可以立即送出,甚至資料精確度更高, 因此資源計畫得以做得更好。 (4) 通路管理 目的是快速分送有關作業狀況及更改的訊息給合作廠商。換句話說,也就是過去 需要不斷電話溝通和無數工時的技術資訊、產品資料、和價格資料通知作業,現 在只要張貼到電子佈告欄上面即可達到訊息傳達的目的。藉此,上下游之間的網 路相連可以替企業省下每星期數千個工作小時。 (5) 付款管理 目的是連接供應商和經銷商, 經由電子方式傳送和接收來往款項。此一程序增 加公司處理發票的速度、減少了行政疏失的機率、並降低交易的成本、同時能處 理更多數量的發票。 (6) 財務管理 目的是讓全球性的企業在不同的外匯帳戶裡管理公司的錢。企業必須和財務公司 合作來增加自己在全球經濟裡的財務能力。他們必須衡量本身的風險和在全球財 經市場中的參與程度, 並吸收國際資訊, 而非僅是地區性的資訊。 (7) 銷售部門效率 目的是改善銷售人員、客戶、和生產部門之間的溝通。將銷售部門和區域及總部 辦公室之間相連結,可以充分取得和利用市場情報,進而用以改良客戶服務和服 務品質。企業需要快速收集市場資訊並予以徹底分析,他們也需要幫助客戶(關

(19)

係管理)更快速的介紹產品到市場上, 取得先機。 由以上學者的定義,可以知道供應鏈管理為當企業接受客戶訂單到將產品交 到客戶手中所需活動,如:原料取得、製造、配送、行銷、售後服務等,當這些 活動在不同單位進行時,這些單位即形成供應鏈,因而供應鏈的成員包括活動中 的上下游廠商。而供應鏈管理主要在於能夠透過資訊或管理系統使產銷雙方的資 訊包括:市場需求、生產進度、售後服務等、快速傳達在上下游夥伴間,透過供 應鏈的成員間的緊密聯繫,讓企業提升其競爭力。 因此供應鏈是一個結合供應商、製造商、配送商、零售商與消費者所形成的 一個規劃、協調、與控制系統,於此系統內物料、零件、成品的流動由供應商向 下往消費者方向移動,而資訊則做雙向的流動,基本上供應鏈必定是一個整合性 系統。每個廠商皆可以自身為主體的組成供應鏈,也可以是其他廠商的上游或下 游,一個廠商也可能同時參與數個供應鏈。

第二節 供應商評選

一般小型企業或一般物品日常採購,在供應商管理上,大多以產品或服務的 價格決定供應商,稍具規模的企業因ISO的需求,會進一步的進行供應商的資格 審核,來認定合格的供應商。但在進行採購行為上,還是回到價格的比對的單一 因素考量,這也是最普遍的應用與評比機制。 隨著供應商的競爭加劇,可提供產品與服務的供應商增加了,企業在篩選供 應商的考量因素也相對增加。Nydick et al.(1992) 指出,除了價格因素考量外, 典型供應商篩選機制也會考量,交期(交貨時間與成本)、產品品質與服務。考量 因素增加後,一般均以加權平均法則,將每一因素加權平均後,選出供應商, Weber & Ellram (1993),更進一步的完整整理出相關的考量因素。

然而在科技產業對產品或服務的需求複雜化,供應商在不同的關鍵因素所提 供的能力也有所差異,例如:A 供應商提供低價低品質產品或服務,可立即供

(20)

貨,B 供應商提供較高價格產品,產品品質良好,但交期較慢,在加權平均後, 評分相同或接近,此時評比系統對最後決策,已經無法滿足企業需求,尤其是在 關鍵原物料或零組件的需求產生兩難。

Daniel & Michael(1993)為了解決此一現象,應用了Total Cost 的觀念,進一 步的考量機會成本與風險程度分系,要精準的選擇供應商與簡化供應商選擇流 程,兩難中取得平衡,應用了以全部成本(Total Cost)模式,來選擇供應商,此一 手法仍以供應商所提供的價格為企業成本為主架構,再將所考量的相關因素,如 機會成本、風險程度、取代因素等轉化為成本,將其加總後,作為供應商選擇之 決策。 供應商評選的方法很多,以下便針對文獻常用的幾種方法做介紹: 一、直觀判斷法 直觀判斷法屬於定性選擇方法,主要根據徵詢和調查所得的資料並結合個人 的分析加以判斷,進而對供應商進行分析評選的一種方法。其方法是傾聽和採納 有經驗的採購人員意見,或者直接由採購人員憑經驗做出判斷,常用於企業選擇 臨時的供應商。 二、德爾菲法(Delphi method) 德爾菲法是專家預測法,也是群體決策法的一種 (Noorderhaven, 1995),德 爾菲法作為一種主觀、定性的方法,不僅可以用於預測領域,而且可以廣泛應用 於各種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和具體指標的確定過程。德爾菲法依據系統的程式, 採用匿名發表意見的方式,即專家之間不得互相討論,不發生橫向聯繫,只能與 調查人員發生關係,通過多輪次調查專家對問卷所提問題的看法,經過反覆徵 詢、歸納、修改,最後彙總成專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為預測的結果。這種方法 具有廣泛的代表性,較為可靠

(21)

三、成本方法(Total Cost Approaches)

基於成本的供應商選擇方法有很多種,Timmerman (1986)提出用成本比率法 (The Cost Ratio)計算與成本有關的品質、運輸、服務等專案的總成本來進行供應 商選擇,這種方法是透過計算出每一項準則的成本占總成本的百分比來確定最終 要選擇的供應商。Roodhooft and Konings (1997)提出將活動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 ABC)應用在成本計算方面。由於成本法要求在制定採購決策之前必須詳 盡收集供應商的資訊及各種成本資料,而資訊量和計算複雜度大,因此,對於沒 有供應商詳細資訊的供應商選擇問題,此方法難以奏效。 四、數學規劃法(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數學規劃方法是解決限制資源最佳化問題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方法,包括多目 標規劃、線性規劃、混合整數規劃等方法其規劃法可分為單目標規劃和多目標規 劃,又可分為線性和非線性兩種。 單目標規劃由於線性規劃方法描述簡單,因而在供應商選擇問題的描述和方法 中,應用較廣。但無論是線性還是非線性的單目標模型都以成本為目標,大部分 考慮價格、品質、交貨、服務、供應能力與需求等限制條件,其求解演算法集中 在線性規劃法、分支界限法、拉格朗日鬆弛法(Lagrangean relaxation) 和啟發式 演算法(Heuristic Algorithms)求解。由於單目標模型只追求成本最低,故難以達到 選擇供應商多準則的要求。 用多目標規劃模型可以協調解決供應商選擇過程中相互衝突的目標問題,而 Weber and Current (1993)用多目標線性規劃模型進行供應商的選擇,將價格、品 質、交貨作為目標,供應商能力、需求、政策與資金等因素作為限制條件。由於 多目標線性規劃模型更貼近採購實際,此模型被後來的研究者廣泛引用。在非線 性模型這方面的研究較少,唯有Sharma et al. (1989)用價格、品質、交貨和服務 為目標建立了非線性混合整數多目標規劃模型。

(22)

五、資料包絡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Weber and Desai (1996)提出資料包絡分析法來評選擇供應商,它是在相對效 率評選概念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種新的系統分析方法,它適用於具有多輸入多 輸出相同類型單位(供應商)的有效性評選。被評選的單元稱為決策單元,DEA 模 型假設n 個決策單元(DMU),每個決策單元DMU 都有m 種類型輸入,n 種類 型輸出。在進行供應商選擇時,為了將確定的選擇準則轉化為數據包絡分析模型 的形式,首先需要將它們劃分為輸入變量和輸出變量。然後建立數據包絡分析模 型,計算各個候選供應商的相對效率,根據計算結果選擇適當的供應商。之後有 學者進一步研究了用DEA 和數學規劃相結合的方法來評選供應商(Weber et al.,1998)。

六、模糊層級分析法(Fuzzy AHP Method)

模糊集合(Fuzzy Sets)概念首先由扎德(L.A. Zadeh,1965)教授提出,主要論 述的是在客觀事物間存在著“亦此亦彼"現象,相對於普通集合論中的二分法之 “非此即彼"的法則,則能適應人類對外界事物的感知與思考。也就是沒有明確 的外延概念,此種觀念即是模糊概念。在 AHP 法的應用過程中,常常會有一些 模糊和不精確因素,人們嘗試用模糊理論(Fuzzy set theorem)與 AHP 法相結合的 方法來解決。

七、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由美國運籌學家Saaty 提出,它是一種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多目標決策 分析方法。該方法簡單、實用、有效,得到廣泛的運用。此方法充分發揮專家的 判斷力,在不確定的環境下,依據專家的經驗、直覺和觀察力作出判斷,將定性 的因素以定量的形式表示出來(Saaty, 1980)。該方法可以考慮許多無法直接量化 的因素,尤其是一些對未來合作發展有長遠意義的因素。因而AHP 法被廣泛應 用於優先順序評選、企業方案規劃的選擇方面,它適用於長期合作夥伴的評選選

(23)

擇(Badri, 2001;Yahya, 2002)。AHP 法的缺點是它依靠專家的意見,用1-9 個標度 表示,加入的個人的偏好,主觀因素較大,易於出現判斷矩陣的不一致性。 以上七種評選方法各有不適用之處,直觀判斷法過於主觀;德爾菲法在專家 的意見上可能會有衝突,成本方法若不能掌握精確成本數據,則無法作出準確判 斷;數學規劃法無法處理定性,且可能無最佳解;數據包絡分析法屬於投入產出 模式,需要能獲取完整供應商的內部數據,才能建立評選模式;模糊理論需要將 每個專家制定各別之模糊問卷,過於費時且在填答上會造成困擾,而層級分析法 可處理定性與定量問題,但因主因素較大,易出現不一致性,因此本研究運用層 級分析於供應該評選之架構,並結合灰色理論來進行分析,以期能用有系統性之 架構與灰色關聯之分析,能簡易的將TFT-LCD廠商之供應商評選模式建構完成。

第三節 綠色供應鏈

近年來隨著企業永續發展議題的推動,許多廠商除了順利建立了環境管理系 統外,也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到產品(或服務)所引發的環境衝擊議題,此尤以電 子電機產品為甚。廢電子電機產品(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WEEE)本身含有害物質,在新產品快速汰換舊規格產品的情況下,造成大量的 WEEE進入廢棄物處理市場,產生嚴重的廢棄物處理問題。「綠色供應鏈管理」 雖然最早在1970年代提出,但直到1990年代初才有學者加入研究。不過當時大部 份的研究都還侷限在概念提出階段,尚無任何工具可供分析、評估整個供應鏈的 環境影響。1999年之後,才開始陸續出現許多的理論研究與實際案例。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與電子平台工具的應用,使得電子商務篷葧發 展,並促使廠商必須從交貨速度與製造成本上重新塑造自己的優勢。從前的供應 鏈是以生產導向作為主要思維方式,但現在的供應鏈已變成以消費者為導向的思 維方式,也就是說依據消費者的需求來變化製造的流程。更貼近消費市場訊息,

(24)

直接與上下游供應商進行資源整合,能幫助企業做好庫存控管、減少生產過時產 品、降低交易成本、並能更快速的因應市場變化及時反應終端市場顧客的要求。 清潔供應鏈管理覆蓋了從供應商的供應商到客戶的客戶之全部過程,它跨越了企 業的圍牆,建立起跨企業的合作,以追求和分享市場機會,隨著涉及的資源和環 節不斷的增加,供應鏈的管理就變得十分複雜。以TFT-LCD顯示器製造為例,液 晶面板可能來自台灣或韓國,彩色濾光片由日商供貨,於台灣製作模具後送交大 陸供應商量產,並在大陸廠房進行LCM模組組裝,最後掛上外商的品牌行銷各 地。複雜的供應鏈管理意謂著新的挑戰,但對產品高毛利時代已不復存的電子產 品製造業而言,未來的競爭,將是一個供應鏈體系與另一個供應鏈體系的競爭。 一、綠色供應鏈之定義 丁執宇(2003)對綠色供應鏈管理所提出的界定是:在既有之供應鏈管理中納 入環境衝擊之考量,以進一步提升其供應鏈管理績效,此即所謂的「綠色供應鏈 管理」。 陳穆臻(2005)亦提出類似的定義,認為綠色供應鏈管理是要求供應商其產品 與環境相關的管理,亦即將環保原則納入供應商管理機制中,其目的是讓本身的 產品更具有環保概念,提升市場的競爭力。綠色供應鏈即是在原本供應鏈管理加 上綠色要求與條件,而非推翻既有供應鏈運作再另外建置。 楊致行(2005)指出,「綠色供應鏈管理」考慮了供應鏈中各個環節的環境問 題,注重對於環境的保護,促進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將企業內部及供應鏈企 業之間的各種業務看作一個整體功能過程,形成一個集團化的環境管理體系。因 此,從管理層面上來看,綠色供應鏈管理是一種策略管理;從經營管理過程來看, 綠色供應鏈管理要求在從產品設計、原物料採購、產品製造、到產品銷售以及回 收的全過程中考慮環境整體效益最優化。 Penman(l994)指出在供應鏈上之環境發展應朝更遠且策略性的看法,更直接 的在供應鏈管理上以環境為觀點進行營運。另外,Penman亦提出實際之經濟觀

(25)

點與環境成本,認為此兩者是需要橫跨在供應鏈上的功能。而環境成本和利益主 要是來自於產品與原料的再生和回收,因此,必須謹慎地考量其以環境為方向的 活動。 Steger(1996)認為,綠色供應鏈之先決條件為需先以環境為目的的價值鏈, 以期能在公司管理系統中創造允許學習的公司文化、以及由總體到細節的原則, 與由細節到總體的支持,而物流是當前一個主要發展中的議題。 綠色供應鏈管理執行之成效與相關供應商之配合有著密切的關係。目前較常見的 做法,是藉由和供應商之間的綠色採購來避免有害環境物質的使用,有時甚至和 環境化設計及生命週期評估等一起使用。以客戶觀點來說,綠色採購的供應商必 須在產品或零件上符合其環境需求;而未來的努力方向則是和供應商之間建立一 長期的夥伴關係,從產品一開始的設計就加入綠色設計、合作及創新,彼此間更 建立一環境資料庫互相連結而形成企業上下游的平台,使綠色供應鏈的各環節都 有一環境化標準與依據。 綜合而言,綠色供應鏈管理是個廣義的名詞,說明公司與其供應商/客戶, 透過大量改善產品或生產製程環境績效之具體做法。基本上,綠色供應鏈管理的 目標非常的廣泛,包括將重點放在減少/廢除製程或產品中之原料使用量;使(要 求)供應商的生產系統均符合環保法規標準及實務做法,以及與供應商聯合開發 新興的原料、製程或其他有利於解決環境問題的方法(Green Business Network, 2001)。 二、綠色供應鏈之內容 綠色供應鏈應從社會和企業的角度呈輻射狀延伸出去,導入全新的綠色設計 概念,直到最終回收再利用,持續發展並做到雙向溝通的地步。而這個一連串的 綠色過程中,鏈中所涉及牽扯到的各個環節,企業必須緊密結合以使整個系統和 其管理機制能夠達到環境的最優化。大體而言,綠色供應鏈內容應涉及以下幾個 方面。

(26)

(1) 綠色設計

簡單來說,綠色設計(Green Design)又稱為生態設計。綠色設計是指在產品 及其生命週期的全過程設計中,充分考慮其對資源和環境的衝擊和影響,並針對 產品的功能、品質、和成本進行各優質化的各項綠色設計,使得其產品及製造過 程對環境的總體影響及資源消耗減少到最小的程度。綠色設計從可持續發展來檢 視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並將3R(reduce, reuse, recycling)直接引入產品開發階 段,以消除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傳統的產品生命週期是“從產品的生產到投入使 用為止",而綠色設計則是倡導無廢物設計,即將產品的生命週期延伸到“產品 使用結束後的回收再利用及處理"。因此,在選購產品之原物料的階段上亦變的 相當重要,主要會選用資源利用率高、對環境無污染、且易回收處理的材料,稱 之為綠色材料(Green Material, GM),其目的在使產品具有既定的優質功能,同 時又有利於環境保護的功能。 (2) 綠色生產 大量的研究和實證說明,產品製程的方案不一樣,物料和資源的消耗程度將 不一樣,對環境的影響程度也不一樣。綠色生產過程要求供應鏈企業的生產過程 中對環境無污染或減少污染,對於生產過程,綠色生產意味著節約原材料和能 源,取消有毒原材料以降低廢物的數量和毒性。舉例來說,技嘉和微星兩家公司 的主機板已經走向綠色生產了,在其公司生產的主機板上均有環保的標示存在, 稱之為綠色標籤,而華碩也即將跟進。 (3) 綠色行銷 綠色行銷在供應鏈流程中之重要性,不亞於綠色設計或綠色生產,因為其內 容相當多元化,包含產品市調、產品定價、廣告促銷和其他行銷相關的活動,重 點放在環保的綠色理論,以維持生態間的平衡。綠色行銷將想要傳達的綠色管理 思維,融入於整個供應鏈行銷中,除了企業的發展之外,也同時兼顧到消費者的 權利以及社會的環保生態,它可以做為一種持續的概念。在具體執行面上,綠色 行銷包含的內容有:一、綠色資訊的蒐集,因為綠色資訊是整個企業實施綠色行

(27)

銷的依據來源。二、綠色產品的探討,主要是研究產品在設計上材料的選擇以及 產品的功能、製作過程、包裝、運輸和使用後的廢棄物處理是否符合綠色標準。 三、綠色形象的塑造,對一個企業而言,樹立一個綠色的形象是一種觀念及包裝 手法,得以強化民眾在心中的良好的印象,因此在行銷管道上就必須多看多聽和 多執行。 (4) 綠色回收再利用 綠色回收是整個綠色供應鏈的最後環節。在產品生命週期結束之後,若沒做 好回收處理的工作,不但會造成資源浪費更可能導致環境污染。產品生命週期結 束之後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處理方案,各種方案的處理成本和回收價值並不相同, 當然衍生出來的再利用方向和價值也不會相同。綠色產品回收就是考慮產品及零 部件的回收處理成本與回收價值,以最少的成本代價,引導消費者進行綠色回收 以獲得最高再利用的價值。

第四節 灰色理論

鄧聚龍(1985)發表灰色系統後,即獲得各界注目與好奇,並紛紛投入研究, 灰色系統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其中包含灰色分析 (Grey Analysis)、灰 色建模 (Grey Constructing Model)、灰色預測 (Grey Prediction)、灰色決策 (Grey Decision)、灰色控制 (Grey Control) 等方法論,期望能有效運用這些方法來產生 效益。

而其中灰色關聯分析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是對於系統動態過程的量 化分析,它根據因素之間發展態勢的異同,來衡量因素間接近的程度。因此,灰 色關聯分析是按發展趨勢作分析,將數據投射到幾何空間,並衡量幾何形狀的接 近程度,幾何形狀愈接近,變化趨勢也就愈接近,關聯度就愈大。因此,在進行 灰色關聯分析時,必須先確定標準序列,然後比較其它序列與標準數列的接近程

(28)

度,以求出灰關聯度,並排出灰關聯序。灰色關聯分析的核心是要求出灰關聯序, 藉由排序順位的前後判定其優劣,以輔助決策。 圖 2-1 灰色關聯分析幾何形狀圖 此一理論發展迄今成果斐然,其應用排序問題的範圍也相當廣泛,包含: 陳麗惠、呂雅萍(民95)「作業基礎成本制以迴歸與灰關聯模式決定最適成本 動因之應用性比較」之研究,其研究結果發現灰關聯分析只須幾筆數據即能求得 最適成本動因,比迴歸分析須大量數據較具時效性,因此可彌補迴歸分析須大樣 本且耗時之缺點,此研究結果將為管理會計領域帶來一個具及時性及便利性之模 型,可作為管理者進行成本動因選擇決策之參考。 林亮宗、古東源(民94)「結合灰關聯分析與品質機能展開於自動物流中心品 質特性之研究」之研究,其研究以統一企業的捷盟物流中心為例,以灰關聯分析 結合品質機能展開,探討品質特性的最重要為利用電子訂貨系統(EOS)、建立 與零售店間的互信關係及採用電子標籤檢貨系統(CAPS),皆為使捷盟公司提供 更符合銷售據點的需要。

比較序列

標準序列

比較序列

接近程度

接近程度

(29)

顏龍晢、鄭群星、吳明川(民90)「應用灰色系統於放電加工參數之最佳選擇」 之研究以灰色決策來決定放電加工參數,即放電電流之大小、ON-Time寬度及 OFF-Time寬度之最佳選擇。最後再以灰關聯分析驗證最佳之放電加工參數,以 做為放電加工參數選擇之依據,經由實際模擬結果顯示此種方法比其他傳統方式 更為簡單、有效率及準確。

Xue-Rui Tan, Yu-Guang Li, Ming-Zhe Chen(2005)「Applications of gray relational analysis in gastroenterology」,其研究發現灰關聯分析能在腸胃病學上 提供有彈性且更為便利準確之模型。

張力友(2001)研究台灣電子業績效評比,顯示灰關聯分析與資料包絡分析評 估之結果大致相同,兩法皆適合應用於績效的評估。

Chia-Chang Tong and Tzu-Yuan Lin(2008)「Applying Grey Relational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Carbon Black Ranking of Rubber Samples」,其研究發現碳煙在 橡膠樣本排名,以灰關聯分析能以較少的樣本取得精確的排名,且簡單、有效的 獲得正確的解答。 羅一忠(2000)應用主成分分析及灰關聯分析,研究國內綜合證券商經營績效 之評估,兩種方法的所得結果非常相近。 林士彥、黃宗成(民94)其研究以多評準決策之灰關聯分析法(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GRA)技術,針對七家軟體廠商的聲望調查進行相關的評量,以期能得 到一個適合投資人、求職者與業者於做決策時的選擇依據。而在其研究中企業聲 望視為其企業之無形資產,因而我們必須將之數據化才能有辦法評量出其優劣, 但當有為數不少的方案可供選擇,並有許多評估因子需要同時考慮,此時透過多 評準決策方法的輔助,則可評估出最佳選擇方案。此類決策方法對解決多目標間 的衝突與矛盾、彼此優先次序不同上的問題非常有效。 曾國雄、胡宜珍(民85)在使用灰色關聯分析法在進行評估分析,主要有下列 五點特色:(1)所建立之模型乃屬非函數型之序列模型;(2)計算方便易行;(3)對

(30)

樣本數量多寡沒有過分要求;(4)不要求序列數據必須符合常態分配;(5)不會產 生與定性分析相逕庭之矛盾分析。 另外,灰色系統理論中所謂的灰色關聯生成,則是將數據依照實際情形在不 失真的狀態下所做的數據處理,並提升數據的可行性。在過去的文獻中(溫坤禮, 民92), 灰色關聯生成方式有下列幾種:灰色理論的傳統方式、效果測度方式、 夏郭賢、吳漢雄(民87)之方式等等。因此本研究在排序方式上,應用灰色關聯分 析。

第五節 供應商評選指標

在採購過程中,有效選擇及評核供應商是非常重要的,企業定期對供應商的 績效做評估,並藉此排列選擇的優先順序,以汰換不合適的供應商。在評選供應 商時,評選指標扮演重要的角色,如何採用合適的指標來評選出適合的供應商是 採購人員一項重要的任務(Weber et al. 1998)。 Dickson (1966)是最早採用系統的方法研究供應商評選問題。他整理出23 項 評選供應商的準則。針對調查結果對23 項評選供應商的準則進行重要性排序。 其供應商重要性準則排序表如下所示: 表 2-2 供應商評選準則排序表 準則名稱 排序 準則名稱 排序 準則名稱 排序 品質 1 客訴處理程序 9 過去印象 17 交期 2 溝通系統 10 包裝能力 18 過去績效 3 業界的聲譽 11 勞資關係 19 保證與客訴政策 4 商業關係 12 地理位置 20 產出設備與產能 5 管理組織 13 過去營業額 21 價格 6 管理控制 14 訓練 22 技術能力 7 修復服務 15 相互間協商 23 財務狀況 8 服務態度 16 陳啟政(2003)研究中指出傳統以進料檢驗結果作為供應商之績效評估已無 法滿足當前經營需求,所以必須要提昇整體品質及顧客滿意為考量。在現代競爭

(31)

如此激烈的環境下,廠商的每一個機能都相當重要,在採購部門「供應商評選」 是相當重要的一項工作。他以品質成本在三階段供應商體系上,建立一套以顧客 為導向並顧及經營者所重視的總成本供應商績效評估模式,來探討彼此間互動關 係和體現各項指標的經營。做法是在整個企業中有關預防成本、鑑定成本、內部 失敗成本、外部失敗成本與企業因為供應商所發生之損失所形成的事業單位品質 成本結構(Business Unit of Quality Cost)用一矩陣表示,然後計算出總品質成本, 帶入其個案企業可以了解到顧客導向與成本導向總成本模式之利益,此模式可以 協助企業調整供應商品質管理計劃提昇品質改善效果,進而提昇顧客滿意度。 余佩佩(2002)企業實施供應商評選、供應商參與、TQM、標準化制度與企業 資訊共享,可使企業與供應商都能達到高品質、縮短交期強化企業的競爭力,做 法是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將供應商評選、供應商參與與TQM 的各項要素與組織績 效做評估,然後以LISREL 分析,發現供應商評選、供應商參與、TQM 三者之 間有顯著的影響。供應商參與組織的程度與組織績效也有顯著的影響。另外,作 者鑑於不同的國家或地區在實行TQM、供應商評選、供應商參與及CALS 上亦 有所差異,基於文化背景與地理位置的相似性,和在政治法令及國情上的差異 性,所以評選香港及台灣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兩地區實施TQM、供應商管理、 CALS 之實際情況,並利用線性結構關係模式(LISREL)驗證互動關係,集群 分析、區別分析和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做兩地區的比較。研究結果發現:(1)全面 品質管理和供應商評選、供應商參與三者之間,有顯著的相關(2)供應商參與 之程度對組織績效有顯著的影響(3)台灣與香港企業在運用全面品質管理、供 應商評選、供應商參與,以達成組織績效之關鍵因素上,具有明顯差異(4)資 訊運籌管理執行程度對於全面品質管理、供應商評選、供應商參與組織績效互動 關係上,存在顯著的影響(5)台灣與香港企業在供應商評選構面上,具有明顯 差異。 Choi (1996)根據 Weber及Dickson的研究加上之前研究未曾考慮的準則,整 理出 26項供應商評估準則,如下表所示:

(32)

表 2-3 Choi 26 項選擇供應商評估準則表 準則名稱 準則名稱 準則名稱 準則名稱 技術能力 規格一致性 持續改善的能力 供應商代表的能力 地理位置 交期一致性 較短的交貨時間 迅速調整產能的能力 品質政策 產品可靠度 溝通整合的聲譽 發展長期關係可能性 售後服務 過去的關係 需求的快速回應 展示財務資料的意願 設計能力 公開溝通能力 解決衝突的企圖 短時間內開發新產品的能力 財務狀況 降低成本能力 供應商績效獎勵 產品外觀 提供最低價格 供應商獲利能力 黃智偉(2000)的研究中,結合近年來國內供應鏈管理概念、組織策略聯盟、 及日益重視的資訊連接與交換能力等趨勢,彙整出一供應商評估準則,包含1. 品質能力、2.交期、3.供應商以往紀錄、4.快速反應能力、5.生產技術、6.財務狀 況、7.公司組織、8.成本、9.經營理念、10.互補性、11.合作能力、12.資訊連結與 交換能力、13.地理位置、14.是否為未來的生存者等十四項。 Chan (2007)指出自從美國911 恐怖攻擊事件後,風險因子之評估已慢慢成為 企業評選供應商的因素之一。因此他以製造業為研究對象,加入風險因子為考量 的因素,提出五大準則以評選最佳的全球化供應商。五大準則為:1.產品總成本、 2.產品品質、3.供應商服務績效、4.供應商背景、5.風險因子。並說明風險因子是 較主觀的評選準則,必須根據產品的類型、供應的地區與企業的營運策略來調整。 Lee (2001)利用層級分析法訂定評估供應商準則的重要性,其中準則的訂定 是根據企業決策者的意見或是對其交易型態的重要程度,準則包含1.價格、2.前 置時間、3.品質、4.可靠度等項目。 Riccardo (2003)在運輸設備商評選的研究中,提出了七項評估準則。分別為 1.成本降低能力、2.設計產品時程、3.雛型建構時程、4.設計變更時程、5.品質系 統、6.共同設計能力、7.技術能力。 廖健仲(2004)配合相關文獻及個案的相關專家意見後,彙整出適合少量多樣 航太業的供應商選擇的評估指標,包括1.品質能力、2.交期能力、3.價格反應、

(33)

4.技術能力、5.財務狀況、6.信譽、7.售後服務與合作關係、8.彈性運用及創新能 力等八個構面。

Maurizio (2002)在從傳統採購至供應商管理的研究中,採用1.財務能力、2. 成本、3.技術能力、4.地理位置、5.組織文化、6.售後技術支援、7.彈性、8.品質 管理、9.JIT (just in time)的採購作為供應商評選的準則。

Olhager and Selldin (2004)根據調查結果提出供應鏈夥伴評選的主要優先考 量為品質績效,而交期信賴性、成本效率、數量彈性與交期速度亦為重要的考量 因素。 李得盛、黃柏堯(2008)研究以一筆記型電腦電池模組之塑膠模具公司為例, 作為供應商評選的實例驗證,應用模糊層級分析法,探討各評選指標間的權重, 評選出優良的供應商,其評選指標如下所示: 表 2-4 模具業供應商評比之構面與指標表 構面 指標 生產能力 生產設備是否精良 生產排程與管理 生產良率 生產技術 品質 檢驗設備、人員、標準 持續改善能力 ISO 認證 產品可靠度 產品技術與開發 先期量產的技術移轉能力 設計開發能力 開發時程的速度 交期與服務 交貨管理能力 售後服務 客戶滿意度調查 採購管理 重要零組件的前置時間 價格合理性 經營管理 公司理念 高階主管支持 業界聲譽 陳曉琪(2001)以Dickson的23項供應商評選指標為主體,參考其他相關文獻 後,經由專家與企業人士討論,一起彙整出五大項評選指標如下所示:

(34)

(1) 價格與交期: 交易價格、運輸成本、維護成本、品質成本、購入成本、議價空間、降低成 本並反應於價格的能力、交期準確性、訂單回覆速度、業務接單的承諾、迅速改 變產能的能力、短時間建構新產品能力、對訂單變更的反應彈性、前置時間、地 理位置、隨時提供訂單進度的資訊能力。 (2) 生產技術與品質: 供應商出貨良率、新產品可靠度提供能力、持續改善之能力、維修技術能力、 包裝能力、生產製程專業能力、新產品開發能力、與買方技術一致性。 (3) 財務狀況與信譽: 過去經營績效、對供應商之印象、業界聲譽、過去關係之緊密性、營業額、 供應商獲利率、庫存存貨量、資產負載比率。 (4) 公司組織與理念: 內部組織架構、勞資關係、員工教育訓練、內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員工素 質、員工流動率、溝通管道順暢程度、與買方之管理理念相容性、供應商支持合 作協定的程度、發展長期關係可能性、在資料安全維護的配合度、是否有機會成 為競爭生存者。 (5) 售後服務與合作: 顧客抱怨處理程序、處理顧客抱怨的速度、服務態度、資源互補程度、行銷 通路與行銷能力互補程度、技術合作程度、資訊分享能力、人才交流的可能性、 財務合作的可能性、能配合買方入庫方式、經營策略的配合度。 中華採購管理協會(2000)在採購策略實務指南一書中提出供應商評選指標 包含: (1) 執行合約能力: 買方訂單金額與採購數量是否有興趣、供應商訂單處理時間、交貨能力、符

(35)

合品質要求的能力、採購項目是否為期核心競爭力、訂單積壓情形、自製與外包 情形、循環/前置時間、生產力、彈性與配合度、業界口碑、電子化能力、產品 線廣度、可利用的產能。 (2) 財務狀況: 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各種財務比率、成本控制紀錄、信用評等、供應商年、 季、月報。以Z Score 分析供應商之財務狀況是否穩定,如果Z Score在3以上則 可以判定供應商的體質健全,財務狀況相對穩定。如果供應商分數在2.99 以下, 則表示公司財務狀況越不理想。計算公式如下: Z=(1.2 × X1)+(1.4 × X2)+(3.3 × X3)+(0.6 × X4)+(0.999 × X5) X1=淨流動資產/總資產,X2=保留盈餘/總資產,X3=利息支付前及稅前盈餘/總 資產,X4=資本總額/總資產,X5=銷售金額/總資產 (3) 成本系統: 是否有能力依照產生成本的特定作業活動為基準,來分攤間接成本、對成本 項目的處理是否一致、是否符合成本會計原則。 (4) 品質系統: 允收與退貨紀錄、作業員與機器設備測試能力、製程控制方法,例如:SPC、 SQC、Six sigma、CPK、品保組織、品保文件與程序、品質系統認證、製程認證。 (5) 組織與管理: 高階主管承諾與參與、公司組織穩定性、員工訓練、員工年資、與技術能力、 機器設備的新舊及保養情形、同業評價與口碑、業界的地位、對客戶滿意的認知、 對衛星工廠的管理。 (6) 勞工狀況: 員工平均年齡與技術層次、工會組織情況、工會合約到期日、員工流動率、 員工訓練計畫、工業相關政策遵守。 Swift(1995)對偏好單一供應商與多供應商之企業進行問卷調查,因素分析之 後,歸納出五個評選供應商的重要因素:

(36)

(1) 產品相關的屬性: 易於操作、易於保養、能源利用率、對生產力的貢獻、選購前產品資訊的取 得量、交易成本。 (2) 可依賴性: 準確交貨的能力、可獲得技術支援、產品的可靠度、良好售後服務。 (3) 經驗: 以往使用者的經驗、與供應商過去交易的經驗、供應商的聲譽。 (4) 價格: 低價、產品總成本、績效。 (5) 可獲性(Availability): 產品線的廣度、地點鄰近供應商、供應商形象、供應商財務狀況、品質保證。 由於單一供應商常伴隨長期合作與供應商間較良好的溝通,因此單一供應商 的採購部門主管較少關心低價格,較關心能否提供技術性支援與產品生命週期中 的所產生的總成本。 本研究根據上述文獻探討整理出供應商之評選指標,分為供應商基礎面、供 應商營運面、供應商技術面,三個層面進行探討,如下所示:

(37)

表 2-5 供應商評選指標表 層面 指標 說明 供應商信譽 供應商在業界的信譽與名聲。 供應商組織文化與背景 供應商之公司歷史背景與其組織文化。 供應商 基礎面 供應商地理位置 供應商所位於之地理位置與距離。 供應商生產能力 供應商在生產技術、良率、排程、管理上之能力 供應商品質能力 供應商在設備、人員、產品、國家認證上之能力 供應商採購能力 供應商在採購的時間與成本掌控的能力 供應商 營運面 供應商財務能力 供應商在自身企業營運財務上的能力。 產品技術與開發 供應商在產品的技術、設計、與創新開發之速度 資訊連結與交換能力 與供應商在資訊上的連結、交換與互補之能力。 價格與數量彈性 供應商所提供之價格與數量彈性 供應商 技術面 交期速度與服務 供應商交貨管理能力與速度、售後的服務。 資訊來源:本研究整理

第六節 TFT-LCD廠商相關研究

本研究在關於TFT-LCD廠商相關研究進行回顧與探索,整理出近年來與 TFT-LCD之相關研究,其學者之研究如下所示: 陳志榮(2006)透過台灣TFT-LCD面板產業的分析,以瞭解台灣TFT-LCD面板 產業的競爭態勢,並藉由垂直整合案例之蒐集及與個案公司的深度訪談,從中瞭 解台灣TFT-LCD面板產業運用垂直整合策略之現狀及與垂直整合上游關鍵零組 件及下游成品品牌、代工銷售之動機。並透過市佔率及獲利能力等垂直整合策略 的績效之指標加以衡量與分析,從中瞭解台灣TFT-LCD面板廠商透過垂直整合策 略,有效利用上、下游互補優勢及資源整合的綜效,進一步探討垂直整合策略與 經營績效的影響是否具有關聯性,分析結果顯示垂直整合的深度與廣度似乎與經 營績效有正向關聯。 張雅蘋(2006)以文獻回顧整理方式作為衡量創新構面之基準,採用多目標線 性資料包絡分析法以探討並具體衡量我國上市櫃之 TFT-LCD 產業之創新績效。

(38)

本研究以該產業創新資源之投入及產出效率為數據,利用敏感度、差額變數分析 找出其最具影響之關鍵因素,作為該產業具體衡量創新力的參考。 高世建(2007)研究由產業概述中描述未來 TFT-LCD 趨勢將以大尺寸面板為 發展方向,而在面板尺寸增加的趨勢下零組件佔總成本比重亦隨之增加,因此加 強廠商對零組件進行垂直整合的誘因。其次是將 TFT-LCD 廠商-友達公司當作 個案研討對象,經由個案訪談的方式發現研究問題,再以競合理論分析個案對象 如何以該面板產業的角色向上進行上游零組件的整合。最後透過附加價值的定義 計算出有進行垂直整合與沒有進行垂直整合的各廠商之間附加價值比較,並以平 均面積的材料成本來比較廠商本身的材料成本是否在透過垂直整合之後獲得材 料成本減少的效果。 李雅如(2007)研究試圖結合灰預測和資料包絡分析法找出策略聯盟的夥 伴。我們以背光模組 A 公司為例,研究樣本以上市上櫃 8 家 TFT-LCD 廠商的年 報資料為主,找出 A 公司的策略聯盟夥伴。以資產總額、研發費用和營業成本 為投入項,以營業收入為產出項。利用 2003 年第三季至 2007 年第三季的資料, 透過 GM(1, 1) 模型來預測 2008 年第三季的投入與產項項變數。 吳聲貴(2008)面對 TFT-LCD 面板產業屬於高度整合的產業,其未來的發 展,著實存在著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實在難以掌控,此時提供台灣面板產業所需 的產業資訊,使台灣 TFT-LCD 產業在日、韓等國的激烈競爭之下脫穎而出,實 屬重要,藉由兩種方法資料包絡分析法(DEA) 及層級程序分析法(AHP),進行評 比分析,比較兩種方法的差異處及結果,達到企業資源投入分配及經營方向之建 議。 何奉霖(2008)探討對於 TFT-LCD 設備產業發展相當成熟的日本及積極持續 投資次世代,並在政府政策上強力扶值的韓國設備產業,台灣設備產業如何利用 自己本身的資源與競爭優勢,在激烈競爭的 TFT-LCD 設備產業中,爭得一席之 地,甚至獨霸一方。因此在經過廣泛的收集研究報告、產業新聞、專業期刊等初 級資料後,再透過產業界重要級人物問卷訪談,深入地瞭解韓國、日本 TFT-LCD

(39)

設備產業競爭力探討,最後提出研究的結論與建議,做為台灣設備產業發展策略 上參考及政府未來政策的建議。 經由文獻之探討可發現,近年來有許多有關於 TFT-LCD 廠商之研究議題, 在 TFT-LCD 廠商的研究議題中,以其公司之策略聯盟整合與其 TFT-LCD 廠商之 績效評估方面,為較多學者進行研究與討探,但在 TFT-LCD 廠商之供應商評選 之研究較為少被人探討,而 TFT-LCD 廠商之供應商評選在公司的營運方面則佔 有很大之影響,因此本研究將運用灰色理論中之灰關聯分析,以層級分析之架構 來建立一 TFT-LCD 廠商之供應商評選模式。

(4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之目的為建構一個整合灰色理論與層級分析法之模型,以便於了解選 擇 TFT-LCD 廠商之影響因素,使決策者了解 TFT-LCD 供應商選擇之排序,並做 為其決策時之參考。其流程如下圖所示。

圖 3-1 研究流程圖

第二節 問卷對象

本研究蒐集彙整影響TFT-LCD供應商選擇之因素,藉由專家豐富的經驗與其 專業知識來進行因素之評判,放專家問卷9份給予其TFT-LCD廠商之專家,施測 時間為30分鐘。 問題確認 文獻探討 專家問卷 供應商選擇評估模式 實例驗證 結論與分析 供應商選擇相關因素 灰色理論 建立層級分析式架構 灰關聯分析法

(41)

第三節 層級分析法

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係由美國賓州匹茲堡大學教 授Thomas L. Saaty在1971年(Saaty, 1977, 1980)為美國國防部從事應變計畫問題 研究所發展之一套多屬性決策分析方式,此方法多年來已運用於經濟規劃及許多 社會管理科學之領域,主要應用於不確定情況及具多個評估準則的決策問題,以 系統化方式求解問題,簡化問題複雜性,建立具有相互影響關係結構,有助於問 題分析,經常被應用於規劃、預測、判斷、資源分派及投資組合方面。 其分析思考之原理有三:建構階層體系原理、建立優先權原理、和邏輯一致 性原理。利用層級分析法可以匯集專家學者與各層面實際參與決策者意見,將複 雜的決策問題簡化,成為簡單地要素層級系統。並將各層級的要素成對比較後, 經過量化以建立成對比較矩陣,藉以求得最後特徵值與特徵量,在通過一致性檢 定之後,即可成為參考指標準則。 圖 3-2 層級分析法架構圖

(42)

層級分析法之操作步驟簡言之,首先進行問題描述,而後找出影響要素並建 立層級關係、採用成對比較的方式以其比例尺度、找出各層級之決策屬性之相對 重要性、依此建立成對比較矩陣、計算出矩陣之特徵值與特徵向量、求取各屬性 之權重。 面對複雜的決策問題,層級分析法採用「分解(Decomposition)」的原則,由 上而下分為三層,將問題由上層的「決策目標(Objective)」依序分解為「決策準 則(Criteria)」乃至最下層「選擇方案(Alternatives)」形成一種層級化的結構。本 研 究 經 由 相 關 文 獻 回 顧 及 理 論 之 探 討 , 蒐 集 影 響 薄 膜 電 晶 體 - 液 晶 顯 示 器 (TFT-LCD)供應商評選之因子,建立層級關係,透過專家學者問卷篩選評估因素 之適當性,選擇以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判定評估因素 權重,建立評估標準,以建立一套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LCD)供應商之評 估體系。

第四節 灰色關聯分析

本研究採用修飾灰色關聯生成將數據在不失真情況下作數據處理,以降低數 據資料的隨機性並滿足可比性。 1.修飾灰色關聯生成 灰色關聯生成是一種就數找數的方法,它是計算灰色關聯度的基礎,它可將 離亂的數據進行整理,揭示如下:

,

))

(

,

)

(

),

(

(

1 2

X

=

x

k

x

k

x

k

x

i

L

i 式中

i

=

1

,

2

,

L

,

m

,

k

=

1

,

2

,

L

,

n

,

i

I

,

X為全集合,如果序列需滿足下列 三個條件,此序列才具有可比性: (一)無因次性(non-dimension):不論因子

x

i

(k

)

的測度單位為何種型態,必須

(43)

經過處理成為無因次的型態。 (二)同等級性(scaling):各序列

x

i中之值

x

i

(k

)

均屬於同等級(Order,十的次 方)或等級相差不可大於2。 (三)同極性(polarization):序列中的因子描述狀態必須為同方向。 由於傳統的灰關聯生成不能滿足同構性,因此有研究提出修飾的灰關聯生 成,本研究舉例夏郭賢、吳漢雄(民87)所發展之方式如下所示,並且經由數學證 明均會滿足序列可比性的三項條件。 (一)望大之型式:希望目標愈大愈好時。

)

(

.

min

)

(

.

max

)

(

.

min

)

(

)

(

(0) (0) ) 0 ( ) 0 ( *

k

x

k

x

k

x

k

x

k

x

i i all i i all i i all i i

=

(3-1) (二)望小之型式:希望目標愈小愈好時。

)

(

.

min

)

(

.

max

)

(

)

(

.

max

)

(

(0) (0) ) 0 ( ) 0 ( *

k

x

k

x

k

x

k

x

k

x

i i all i i all i i i all i

=

(3-2) (三)望目之型式:希望目標介於最大與最小之間。

}

,

{

.

max

)

(

1

)

(

2 1 ) 0 ( *

O

O

OB

k

x

k

x

i all i i

=

(3-3)

數據

圖 1-1  研究架構圖  第四節  研究範圍  一、由於不同國家之 TFT-LCD 廠商之產業皆不相同,因此本研究在 TFT-LCD 廠 商上之探討,以台灣之 TFT-LCD 廠商產業進行分析研究。  二、因本研究探討台灣 TFT-LCD 廠商之供應商評選之研究,因此所探討之取樣 範圍,以對台灣 TFT-LCD 廠商有實務經驗與研究的專家學者。 確定研究主題文獻回顧問卷設計權重體系建立實證分析結論與建議
表  2-3 Choi 26  項選擇供應商評估準則表  準則名稱  準則名稱  準則名稱  準則名稱  技術能力  規格一致性  持續改善的能力  供應商代表的能力  地理位置  交期一致性  較短的交貨時間  迅速調整產能的能力  品質政策  產品可靠度  溝通整合的聲譽  發展長期關係可能性  售後服務  過去的關係  需求的快速回應  展示財務資料的意願  設計能力  公開溝通能力  解決衝突的企圖  短時間內開發新產品的能力  財務狀況  降低成本能力  供應商績效獎勵  產品外觀  提供最低價格
表 2-5 供應商評選指標表  層面  指標  說明  供應商信譽  供應商在業界的信譽與名聲。  供應商組織文化與背景  供應商之公司歷史背景與其組織文化。 供應商基礎面  供應商地理位置  供應商所位於之地理位置與距離。  供應商生產能力  供應商在生產技術、良率、排程、管理上之能力 供應商品質能力  供應商在設備、人員、產品、國家認證上之能力 供應商採購能力  供應商在採購的時間與成本掌控的能力 供應商營運面  供應商財務能力  供應商在自身企業營運財務上的能力。  產品技術與開發  供應商在產品的技
表 3-1 修飾灰關聯符號說明表  )(kx i ∗ :灰關聯生成後之數值。  ))(0(kx i :原始序列中對應之數值。  )(.maxx i ( 0 ) k iall :原始序列中的最大值。  )(.minx i ( 0 ) k iall :原始序列中的最小值。  OB :目標值。  OBkxO i iall −=max.(0)()1 。原始序列中的最大值減去目標值  )(.min(0) 2 OB x kOi i−all= 。原始序列中的最小值減去目標值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從灰色關聯生成到修飾
+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十五)廠商為押標金保證金暨其他擔保作業辦法第 33 條之 5 或第 33 條之 6

(十二)廠商為押標金保證金暨其他擔保作業辦法第 33 條之 5 或第 33 條之 6

(十四)廠商為押標金保證金暨其他擔保作業辦法第 33 條之 5 或第 33 條之 6

(十三)廠商為押標金保證金暨其他擔保作業辦法第 33 條之 5 或第 33 條之 6

荔枝面 花崗石 板鋪面 工程. 荔枝面花崗石板工程工作及成品完全符合要

(十四)廠商為押標金保證金暨其他擔保作業辦法第 33 條之 5 或第 33 條之 6

(十四)廠商為押標金保證金暨其他擔保作業辦法第 33 條之 5 或第 33 條之 6

本研究將針對 TFT-LCD 產業研發單位主管與研發人員進行 探討,並就主管於研發人員對職能重視程度作差異性分析。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