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依據教學屬性分析及比較臺日歷史教科書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第三節 依據教學屬性分析及比較臺日歷史教科書

哈拉瑞(Harari)曾提及人類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各式變革,無論是我們自己 或是下一代,到底該做哪些準備,才能迎向各種前所未見的轉變、應付種種極端 的不確定性(林俊宏 譯,2020)?未來的學生需要學習什麼技能,才能瞭解自 身與周遭的一切,找到理想並走出生命的迷宮,在沒有標準答案的此刻,只能經 由不同的教學目標,透過各種教學設計,期能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考、溝通、合 作與創意的能力。由此,教科書內部設計是否得以輔助這些能力的養成,在教科 書選用上便須格外留意。因此,以下就教科書教學屬性之四項類目進行分析。

一、教材內容難易程度適合學生的學習發展模式

本類目之分析主要在辨別教科書是否符應學習者特質,用以判定教科書內 容是否為特定的學習者進行設計。研究者根據課文內容與段落標題,將教材難 易度區分為三類型:(一)為簡單型-課文內容主題與分段明確,能憑段落標 題得知內文表達概念或重點;(二)為中等型-課文內容資訊量中等且結構分 明,概略閱讀後能理解課文表達重點;(三)為複雜型-課文內容資訊量大,

107

表 4-3-1

109

表 4-3-2

111

註釋補充說明。惟因 108 課綱採用主題式架構編纂教科書,在每個主題中皆以 分期概念作為時序架構,如:大航海時代、荷治時期、鄭氏政權、清治時期、

日治時期、當代或戰後,因此部分概念會重複出現於各主題章節中,教師在教 學時可能面臨應在哪一主題詳加說明與解釋的困境,且學生在自行閱讀教材 時,可能產生理解困難的情況,例如:在「第 1 章臺灣最早的住民」主題中提 及鄭氏政權的屯田制度(課本 26 頁),其敘述為:「1661~1662 年,鄭成功為 了長期對抗清帝國率軍攻臺……而開始實施屯田制度,鄭經時代亦持續此項政 策。」屯田制度亦在「第 2 章遷徙與移動的人們」主題中的鄭氏政權提及(課 本 48 頁),其敘述為:「移民在短時間內大量來到臺灣需要確保糧食供給,故 採用部隊屯田,以武裝強化控制墾殖區域。」最後,屯田制度在「第 3 章拚經 濟與求生存的人們」主題的鄭氏政權內容中詳加介紹,如下:

鄭氏政權接收荷治時代的王田,稱為官田,而鄭氏的宗室、官員和有力人士,

招徠佃農開墾的土地,叫作私田。鄭氏時期也以軍隊作為開墾主力,屯墾自給,

稱為營盤田,許多開墾留下的地名至今仍沿用,如臺南的林鳳營、新營,高雄 的左營、前鎮、後勁等。鄭氏政權的墾殖活動,也使平埔族群必須面對大量的 資源競爭者,衝擊原有生活。(三民版臺灣史,76 頁)

上述屯田制度是一例,另有戰後原住民稱謂的概念(14 頁與 36 頁)、海商集 團的概念(23 頁、44-45 頁與 75 頁)、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24 頁、46 頁與 74 頁)等例皆是如此,較容易產生閱讀困難的問題。

(二)日本史 A:

依據前述表 4-2-5 學習指導要領內容與教科書目次對照表,與表 4-3-2 日 本史 A 第 1 章 開國與維新內文分析,可發現教科書總體結構與編排清晰且主 旨明確,課文內容寬度佔整體版面 11 公分左右(部分內文敘述長度隨插圖大 小變動,長短不一),適宜閱讀,且整體編排除內文、大量插圖外,更運用註 釋作為補充說明,對於每個章節中重複出現的人名、專有名詞、事件或戰爭等,

都會於於其下方標註頁數,適合學生自學。

如上分析可發現,無論我國或日本教科書整體編排架構都適合閱讀,且大 量使用小辭典性質的註解作為課文理解的輔助,使用插圖豐富對歷史的感受,

使教科書成為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工具書,而經兩國教科書的比較,也發現上述 臺灣史同一概念出現於不同主題中的問題,或許可以向日本史 A 的編排方式 學習,經由頁數的標明,解決閱讀上的問題。

三、課程設計有利學生的學習動機、啟發思考與主動學習

113

表 4-3-3

閱讀探究歷內容分析(續)

章節 閱讀探究歷文章 閱讀探究歷提問

4-2 資料一:沈光文(1612~1688 年)詩作番柑。

遭問題並提出建議與解決方法的能力,而專欄設計用途主要有三:一是作為動

115

(一)第一冊臺灣史:

根據 108 課綱社會領綱規定,第一冊臺灣史為高一課程,一學期為 2 學 分,每學期為 18 週,共計 36 節課,而一節課為 50 分鐘,總計 1800 分鐘。

再由教科書中的內容編纂可發現,內頁一共 240 頁,扣除編輯大意、目次、

歷史考察篇、附錄與資料出處後,正文共計 204 頁,平均一節課學習約 6 頁 的內容。從編纂內容來看,可發現課文中會透過「註釋」與「身歷其境」的 方式補充說明並引導思考內文,若將其視為用以延長或縮短教學時間相關變 通設計,則其數量如表 4-3-5 註釋與身歷其境數量統計所示,「註釋」部分共 計 101 項;「身歷其境」部分共計 27 項。

首先,從「註釋」的部分可發現,當授課時數不足時,可善用註釋的部 分快速說明內文中的專有名詞、事件、人物等補充,如:麻荳社事件、沈葆 楨開山撫番政策、霧峰林家等;當授課時數充足時,註釋內容則可進一步作 為延伸探討,如:臺灣總督府開始有計劃的發展交通設施、國民教育、制度 標準化等,這些都是有利現代國家發展的基礎條件,接著請學生運用教師所 提供的林野、土地等調查資料、鐵、公路建設、醫療衛生等資料,探究總督 府規總總劃背後的目的與可能產生的影響。

再從「身歷其境」部分的運用探討,可發現教師在授課時數不足的情況 下,可直接請學生閱讀身歷其境中的引導式提問,然後指派回家作業讓學生 自我探尋答案,如: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內地化」的例子、1990 年代以「外 籍勞工」來稱呼來臺工作的藍領階級,近年則以「移工」稱之,其中的變化 反映出社會何種觀點的產生等;當教師授課時數充足時,則可直接在課堂上 運用「身歷其境」的內容進行深度探討,例如:2-1 的「身歷其境」,內容提 到吉野村的所在地原為阿美族七腳川社,1909 年受到總督府武力掃蕩而被迫 遷移,教師可以此提供當時代日本人口過剩的資料與隘勇勤務分配情況等相 關補充資料,引導學生深入探討總督府執行官營移民的目的,以及東臺灣移 民拓墾政策是否合理。

由上述分析可瞭解在授課時數須符合課綱規定的情況下,平均一節課需 教授約 6 頁的內容,對教師或學生而言實為一大負擔,而教科書為滿足教師 授課時數伸縮及學生自主學習的需求,因而規劃「註釋」與「身歷其境」的 內容設計,藉以補充說明並引導學生深度思考,對教師而言確實減輕些許負 擔。

117

表 4-3-5

註釋與身歷其境數量統計

章節 註釋 身歷其境

序篇 2 0

第 1 章 第 1 節 7 1

第 2 節 7 5

第 2 章 第 1 節 10 3

第 2 節 1 1

第 3 章 第 1 節 12 1

第 2 節 12 2

第 4 章 第 1 節 5 5

第 2 節 9 2

第 5 章 第 1 節 5 3

第 2 節 9 2

第 6 章 第 1 節 10 2

第 2 節 12 0

總計 101 27

資料來源:研究者參考三民版臺灣史教科書自行做成。

(二)日本史 A:

根據學習指導要領中對於全日制授課時數的規定,一學年為 35 週,日 本史 A 的授課時數為二標準單位,一單位時間為 50 分鐘,35 單位時間即為 一標準單位,等同於我國「學分」的概念,由此可知,日本史 A 的總授課 時數共計 70 節課,3500 分鐘。再由教科書中的內容編纂可發現,內頁一共 228 頁,扣除編者序、目錄、前言、年表與索引一覽表後,正文共計 208 頁,

平均一節課學習約 3 頁的內容。

從編纂內容來看,可發現課文中會透過「註釋」與「史料」的方式補充 說明內文,若將其視為用以延長或縮短教學時間相關變通設計,則其數量如 表 4-3-6 註釋與史料數量統計所示,「註釋」的部分共計 303 項;「史料」部 分共計 21 項。首先,從「註釋」的部分可發現,當授課時數不足時,可善 用註釋的部分快速說明內文中的專有名詞、事件、人物等補充,如:四民平 等、條約改正的交涉過程、戊戌變法人物(康有為、梁啟超)等;當授課時 數充足時,註釋內容則可作為進一步的延伸探討,如:1-5 註釋 3 提及「王 政復古後,作為國家改革中心人物的大久保利通,主張國內改革應以建設為 第一優先」,教師可額外再提供當時內治派與武斷派爭論的相關資料,探討 大久保利通最後為何被刺殺身亡。再從「史料」部分的運用探討,可發現教 師在授課時數不足的情況下,可直接請學生參閱史料了解相關條約、法律的

內容,如:日美通商條約、王政復古大號令、徵兵告諭等;當教師授課時數 充足時,則可運用史料內容進行深度探討,例如:大日本帝國憲法的史料,

教科書中僅提供 10 條憲法內容,教師可引導學生閱讀並思考為何選擇性的 提供部分法條內容,當中想彰顯的含意是什麼。

由上述分析可瞭解日本史 A 的教材內容份量適當,不僅符合學習指導 要領的規定,亦滿足教師授課時數伸縮的需求,及學生自主學習需求。

表 4-3-6

註釋與史料數量統計

章節 註釋 史料

第 1 章 第 1 節 9 0

第 2 節 5 2

第 3 節 5 1

第 4 節 5 2

第 5 節 7 0

第 2 章 第 1 節 10 1

第 2 節 12 1

第 3 節 6 1

第 4 節 8 0

第 5 節 6 0

第 6 節 4 0

第 7 節 6 0

第 3 章 第 1 節 6 0

第 2 節 2 0

第 3 節 7 0

第 4 節 9 0

第 5 節 7 0

第 4 章 第 1 節 7 1

第 2 節 8 1

第 3 節 8 0

第 4 節 5 1

第 5 節 8 0

第 6 節 10 0

第 5 章 第 1 節 6 0

第 2 節 7 0

第 3 節 6 2

第 4 節 10 1

第 5 節 10 1

第 6 節 5 0

第 7 節 10 0

第 8 節 8 1

(續下頁)

119

表 4-3-6

註釋與史料數量統計(續)

章節 註釋 史料

第 6 章 第 1 節 7 0

第 2 節 5 1

第 3 節 6 0

第 4 節 11 1

第 7 章 第 1 節 7 0

第 2 節 12 3

第 3 節 7 0

第 8 章 第 1 節 11 0

第 2 節 10 0

第 3 節 5 0

第 4 節 0 0

總計 303 21

資料來源:研究者參考山川版日本史A教科書自行做成。

12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