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教科書為教學情境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作為乘載知識、事實、傳遞國族認 同、文化信念、社會價值、歷史記憶的工具,其內容之編纂值得我們重視。本章 主要針對現行臺日兩國之國民基本教育-臺灣現行課程綱要與日本現行學習指 導要領,及我國與日本有關歷史教科書的相關研究,透過國內外學者之研究進行 探討,並提出可再加深加廣之議題探究。

第一節 臺日國民基本教育發展

一、臺灣現行課程綱要

(一)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課綱,全名是課程綱要,為制訂學校課程教學、教科書和升學考試的重 要依據。在 108 課綱的規畫架構中(如圖 2-1-1),可看出我國伴隨快速時代 變遷、資訊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為養成勇於挑戰及能夠積極面對並解決問題 的未來國民,而發展出以「核心素養」為主軸的課程設計,試圖透過我國十 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使學子得以成為「終身學習者」。以往我國的教育較為重 視知識層面的傳授,但從下圖 2-1-1 十二年國教願景架構圖可看出,108 課 綱之設計主要有三大理念:1.自發-培養學生具有自主行動、學習及創造的 熱忱;2.互動-透過學習與自身不同的人進行溝通與合作,進而發展更多可 能;3.共好-能關心自身所處的環境,並具參與的主動性,以促使社會不斷 進步。這三大理念都在強調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並經由「自主行動」、

「溝通互動」與「社會參與」三大面向,讓學生的學習與其生活情境相結合,

改變以往知識與現實脫鉤之情形。

圖 2-1-1 十二年國教願景架構圖

資料來源:教育部 108 課程資訊網,取自 http://12basic.edu.tw/12about.php。

(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核心內涵

華倫.巴菲特曾說:「我與其他人的差別,是我每天起床後,有機會作 自己想要作的事情。」不論是多元還是特色,或是什麼其他名稱,十二年國 教最重要的是給孩子做自己的空間,讓他們找到自己的天賦,並能夠快樂學 習(中時電子報,2014)。在這樣的理念下,2019 年我國開始進入十二年國 教的時代,期能透過延長基本教育年限來提升國民素質與國家競爭力。十二 年國民基本教育包含九年國民教育及高級中等教育,前者依「國民教育法」

之規定,採免試、免學費及強迫入學;後者依「高級中等教育法」之規定,

採免試入學為主,依學生之性向、能力與興趣入學,並依照一定條件採免學 費方式辦理(教育部,2019)。

從目的層面來看,十二年國教實施計畫的精神,是為順應時代變遷與技 術革新、配合日新月異的資訊科技新世代,期能培養符合自發、互動、共好 的新時代國家人才,並希望以國家、社會和學生個人多元角度之觀照,而訂 定國家教育未來發展之目標,其各階段目標如下表 2-1-1 十二年國教總體目 標與各階段具體目標:

成就每一個孩子 適性揚才、終身學習

自發 互動 共好

啟發生命潛能 陶養生活知能 促進生涯發 展

涵育公民責任 課程願景

基本理念

課程目標

11

表 2-1-1

十二年國教總體目標與各階段具體目標

資料來源:教育部 108 課綱資訊網,由研究者自行整理。取自http://12basic.edu.tw/12about-2.php。

容、多元教學方法、多元學習評量等概念,正如林永豐(2018)提到素養導 向教學包括兩大意涵:1.指培養各領域/學科素養;2.指促進總綱三面九項 核心素養,透過學習領域內容的選擇或教學方式的調整,既可發展領域/學 科素養,亦能有助於促進核心素養之養成。因此從林永豐(2017)提出四項 可作為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來看:1.連結實際的情境脈絡,

讓學習產生意義-傳統以知識內容導向教育最大缺點之一在於所學知識脫 離其所處的脈絡,造成理論與實務的斷裂,而素養導向教學強調知識與情境 脈絡之間的連結,藉此建立學習之意義。2.強調學生參與和主動學習的相關 能力-素養能力是一種綜合性的表現,需仰賴學生的主動投入與參與的學生 中心課程設計取向,讓學生在學習的歷程中習得主動、參與、嘗試、探究、

反思、尊重等素養能力。3.兼顧學習內容與學習表現,以彰顯認知、情意、

技能的統整能力,因核心素養具「共通性」或「跨領域」的特質,因此可透 過跨科目,以不同形式促成。4.不同核心素養項目應有不同設計重點,總綱 中之三面九項素養項目內涵不盡相同,為引導、培養學生習得前述素養項 目,應有不同的教學重點。不僅如此,張芬芬(2019)亦提到,最有價值的 知識其實是活用的知識,但是必須經由「融會貫通」才能達到活用。而在整 個 108 課綱的精神中,張芬芬認為:

師生是課程的主導者,師生共同建構的知識最有價值—這是對個體的 生存、生活、與生命有意義的知識,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共同 建構對個體有意義的知識,進而裨益群體的共好……108 課綱已捨此 不由,不再獨尊某類人的知識,改弦更張地主張在師生互動中應讓眾 聲喧嘩,對不同能力、需要、興趣的學生都應適性引導,希望教室裡 不再有客人,不再有孤獨兒,使每一個體均能得其所哉。(張芬芬,2019)

為使教育現場教師更能明白素養導向的課程設計與教學,國家教育研究 院提供「十二年國教領域課綱素養導向教材教學模組」作為課程設計與發展 的範例,但以社會科為例,詳表 2-1-2 106 年度社會領域素養導向教材研發 成果(修),我們可發現每ㄧ則教案設計內容十分豐富,能夠以提問方式與 學生相互動,且內容能連結學生的生活經驗及其學習需求,尤其是若以研究 者所在的東部地區,該教案「照片能說明『蕃童教育所』的真相嗎?」(表 2-1-3)之設計對原住民族人數較多的學校,正如教案中提到的,學生必須 藉由閱讀與書寫的過程從不同的資料之間來回反覆思考,用以體會「如何從

『文本』的角度來思考『圖像』」的方法,並學習以歷史學科的方法來探究

13

歷史,肯定能帶來更多共鳴。不過,以現實層面反觀,正如教案中所呈現的 5 筆期刊文獻及 18 筆專書內容之參考,教師在ㄧ學期中有多少時間與精力 進行這般符應素養導向的教學設計呢?姑且不論國教院所提供的範例並非 從小學至高中各科皆有、不同教案間跨科別的關聯性與發展性不顯著,單以 現場教學人員參考國教院所提供之範例時,可能流於點的關注,而難以從歷 史課綱中「多元族群」素養發展之整體架構進行思維建構,就讓研究者深思

「教科書的功用為何?」,若教科書內容與架構皆是符應課綱所編纂,且通 過國家專門單位之審核,何以不能信賴並善用教師與學生皆隨手可得的教科 書呢?是故,研究者欲透過對教科書素養導向內容之設計進行分析,進而提 出可參考之建議。

表 2-1-2

106 年度社會領域素養導向教材研發成果(修)

年度 科目

106 年 國小社會 家庭與生活

歷史 照片能說明「蕃童教育所」的真相嗎?(國中)

地理 1. 西亞地區為何成為國際衝突的焦點?(國中)

2. 伊斯蘭世界的形成與發展(高中)

公民與社會 1. 公民與社會國中組教案:政治參與-重要性與途徑 2. 公民與社會高中組教案

(1) 干涉行政 (2) 公平正義

資料來源:國教院 106 年度社會領域素養導向教材研發成果。取自 https://www.naer.edu.tw/files/15-1000-14716,c1587-1.php。

表 2-1-3

照片能說明「蕃童教育所」的真相嗎?國中教案範例

單元名稱 照片能說明「蕃童教育所」的真相嗎? 時間 方案一:2 節課 方案二:2 節課 合併 3 節課 主要設計者 王曉玲

領域核心素養 社-J-A2 覺察人類生活相關議題,進而分析判斷及反思,並嘗試改 善或解決 問題。

社-J-B2 理解不同時空的科技與媒體發展和應用,增進媒體識讀能 力,並思辨其在生活中可能帶來的衝突與影響。

學習重點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社 1a-IV-1 發覺生活經驗或社會現 象 與社會領域內容知識的關係。

歷 Ea-IV-3「理蕃」政策與原 住民社會的對應。

(續下頁)

表 2-1-3

15

表 2-1-3

照片能說明「蕃童教育所」的真相嗎?國中教案範例(續)

教學設計 方案二(二節課):照片沒有說的是?在短短的二十多年之間,角板山 地區泰雅族對於日本的態度從反抗到臣服,日本似乎完全控制了他 們。〈資料 1〉這張照片裡所呈現學童們全都規規矩矩地服從的樣子,

真的能夠說明角板山地區泰雅族學童受教育的真實情形嗎?透過不同 資料的比對,讓學生探究蕃童教育對於個人與族群的多重意義,並分 析一張照片能夠呈現多少「真實」,進而學習檢視證據的適切性。

一、引起動機:投影「角板山蕃童教育所」照片(資料 1),簡要說明 該照片的來源,並請學生回答以下問題:

1.這張照片告訴你蕃童教育所上課的情形,你所看到的蕃童教育所內 教室 的情形是怎樣的?

2.可以用那些字來形容這間教室?給你的感覺是什麼?

3.這張照片會讓你想問什麼問題?

二、發展活動:提供資料 6 至資料 10(包括總督府的調查報告、學者 研究、地方鄉志的紀錄以及耆老口述等),讓學生比對相同與不同的部 分,檢證照片能夠說出那些故事?無法說出那些故事?並從不同的角 度探究蕃童教育對於個人與族群的多重意義。

三、總結活動:請學生依據教材中所提供的資料,分析〈資料 1〉這 張照片是否能說明角板山蕃童教育所的真實情形,並說明其理由。(如 此部分無法在課堂中完成,可做為學生的回家作業。)

學習評量 本教學設計在不同的步驟皆提供不同的資料供學生閱讀,並設計相關

學習評量 本教學設計在不同的步驟皆提供不同的資料供學生閱讀,並設計相關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