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個人背景變項與運動行為之差異分析

本節呈現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對於運動行為的差異分析。運動行為分為運動項目、

運動頻率、運動時間、運動地點、交通時間、運動同伴、運動強度等七個項目,其 中「運動項目」、「運動地點」、「運動同伴」三項為複選題,因此以下僅將「運動頻 率」、「運動時間」、「交通時間」、「運動強度」共四個題項與個人背景變項進行卡方 檢定,以分析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在運動行為上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並將綜合結果 與討論呈現在最後本節小結中。

一、不同性別參與者的運動行為分析

不同性別的參與者對於運動行為進行卡方檢定,結果如表4-2-1所示,不同性別 在「運動頻率」 ( χ2 = 17.11 ) 、「運動時間」 ( χ2 = 12.75 ) 上有顯著差異。

表4-2-1

性別與運動行為的卡方檢定摘要表

變項 男性

(n = 255)

女性 (n = 149)

χ2

運動頻率 17.11*

每天 15 (5.9%) 6 (4.0%)

每週4~6次 59 (23.1%) 25 (16.8%) 每週2~3次 116 (45.5%) 61 (40.9%) 每週1次 46 (18.0%) 26 (17.4%) 每兩週1次 12 (4.7%) 16 (10.7%) 每個月1次以下 7 (2.7%) 15 (10.1%)

(續下頁)

表 4-2-1

性別與運動行為的卡方檢定摘要表 (續)

變項 男性

(n = 255)

女性 (n = 149)

χ2

運動時間 12.75*

30 分鐘以下 32 (12.5%) 24 (16.1%) 31~60 分鐘 56 (22.0%) 47 (31.5%) 61~90 分鐘 61 (23.9%) 40 (26.8%) 91~120 分鐘 57 (22.4%) 25 (16.8%) 121 分鐘以上 49 (19.2%) 13 (8.7%)

交通時間 4.21

15 分鐘以下 149 (58.4%) 84 (56.4%) 16~30 分鐘 73 (28.6%) 35 (23.5%) 31~45 分鐘 21 (8.2%) 18 (12.1%) 46 分鐘以上 12 (4.7%) 12 (8.1%)

運動強度 2.21

呼吸沒什麼變化 38 (14.9%) 28 (18.8%) 呼吸有點喘 114 (44.7%) 71 (47.7%) 呼吸很喘,心跳很快,全身流汗 103 (40.4%) 50 (33.6%)

註:* p < .05

二、不同年齡參與者的運動行為分析

不同年齡的參與者對於運動行為進行卡方檢定,由於「36歲以上」之樣本數較 少,故將其與「31~35歲」合併為「31歲以上」。結果如表4-2-2所示,不同年齡在「運 動頻率」、「運動時間」、「交通時間」、「運動強度」上皆無顯著差異。

表4-2-2

三、不同婚姻狀況參與者的運動行為分析

不同婚姻狀況的參與者對於運動行為進行卡方檢定,由於「已婚 (無小孩) 」、

「已婚 (有小孩) 」之樣本數較少,故將兩者合併為「已婚」。分析結果如表4-2-3 所示,不同婚姻狀況在「運動頻率」、「運動時間」、「交通時間」、「運動強度」上皆 無顯著差異。

表4-2-3

婚姻狀況與運動行為的卡方檢定摘要表

變項 未婚 (n = 356) 已婚 (n = 48) χ2

運動頻率 4.17

每天 18 (5.1%) 3 (6.3%) 每週4~6次 74 (20.8%) 10 (20.8%) 每週2~3次 154 (43.3%) 23 (47.9%) 每週1次 62 (17.4%) 10 (20.8%) 每兩週1次 26 (7.3%) 2 (4.2%) 每個月1次以下 22 (6.2%) 0 (0.0%)

運動時間 2.79

30 分鐘以下 51 (14.3%) 5 (10.4%) 31~60 分鐘 94 (26.4%) 9 (18.8%) 61~90 分鐘 88 (24.7%) 13 (27.1%) 91~120 分鐘 71 (19.9%) 11 (22.9%) 121 分鐘以上 52 (14.6%) 10 (20.8%)

交通時間 6.21

15 分鐘以下 207 (58.1%) 26 (54.2%) 16~30 分鐘 96 (27.0%) 11 (25.0%) 31~45 分鐘 30 (8.4%) 9 (18.8%) 46 分鐘以上 23 (6.5%) 1 (2.1%)

(續下頁)

表 4-2-3

表 4-2-4

表 4-2-4

表4-2-5

表 4-2-5

表4-2-6

表 4-2-6 身體活動方式與運動行為的卡方檢定摘要表 (續)

表4-2-7

表 4-2-7

表4-2-8

患病情況與運動行為的卡方檢定摘要表

變項 有 (n = 27) 沒有 (n = 377) χ2

運動頻率 1.52

每天 1 (3.7%) 20 (5.3%)

每週4~6次 7 (25.9%) 130 (20.4%) 每週2~3次 13 (48.1%) 255 (43.5%) 每週1次 3 (11.1%) 101 (18.3%)

每兩週1次 2 (7.4%) 38 (6.9%)

每個月1次以下 1 (3.7%) 26 (5.6%)

運動時間 2.51

30 分鐘以下 4 (14.8%) 52 (13.8%) 31~60 分鐘 9 (33.3%) 94 (24.9%) 61~90 分鐘 8 (29.6%) 93 (24.7%) 91~120 分鐘 3 (11.1%) 79 (21.0%) 121 分鐘以上 3 (11.1%) 59 (15.6%)

交通時間 2.72

15 分鐘以下 17 (63.0%) 216 (57.3%) 16~30 分鐘 6 (22.2%) 102 (27.1%) 31~45 分鐘 1 (3.7%) 38 (10.1%) 46 分鐘以上 3 (11.1%) 21 (5.6%) 運動強度

呼吸沒什麼變化 3 (11.1%) 63 (16.7%) 0.72 呼吸有點喘 14 (51.9%) 171 (45.4%)

呼吸很喘,心跳很快,全身流汗 10 (37.0%) 143 (37.9%)

九、不同運動傷害經驗參與者的運動行為分析

不同運動傷害經驗的參與者對於運動行為進行卡方檢定,結果如表4-2-9所示,

不同運動傷害經驗在「運動頻率」、「運動時間」、「交通時間」、「運動強度」上皆無 顯著差異。

表4-2-9

運動傷害經驗與運動行為的卡方檢定摘要表

變項 有 (n = 204) 沒有 (n = 200) χ2

運動頻率 8.29

每天 9 (4.4%) 12 (6.0%)

每週4~6次 42 (20.6%) 42 (21.0%) 每週2~3次 100 (49.0%) 77 (38.5%) 每週1次 34 (16.7%) 38 (19.0%)

每兩週1次 13 (6.4%) 15 (7.5%)

每個月1次以下 6 (2.9%) 16 (8.0%)

運動時間 4.90

30 分鐘以下 27 (13.2%) 29 (14.5%) 31~60 分鐘 49 (24.0%) 54 (27.0%) 61~90 分鐘 45 (22.1%) 56 (28.0%) 91~120 分鐘 48 (23.5%) 34 (17.0%) 121 分鐘以上 35 (17.2%) 27 (13.5%)

交通時間 2.31

15 分鐘以下 116 (56.9%) 117 (58.5%) 16~30 分鐘 59 (28.9%) 49 (24.5%) 31~45 分鐘 16 (7.8%) 23 (11.5%) 46 分鐘以上 13 (6.4%) 11 (5.5%)

運動強度 2.29

呼吸沒什麼變化 38 (18.6%) 28 (14.0%) 呼吸有點喘 87 (42.6%) 98 (49.0%) 呼吸很喘,心跳很快,全身流汗 79 (38.7%) 74 (37.0%)

十、不同目前參與運動團隊或運動課程參與者的運動行為分析

目前有無參與運動團隊或運動課程的參與者對於運動行為進行卡方檢定,結果 如表4-2-10所示,目前有無參與運動團隊或運動課程在「運動頻率」 ( χ2 = 25.53 ) 、

「運動時間」 ( χ2 = 31.49 ) 、「運動強度」 ( χ2 = 7.75 ) 上有顯著差異。

表4-2-10

目前參與運動團隊或課程與運動行為的卡方檢定摘要表

變項 有 (n = 213) 沒有 (n = 191) χ2

運動頻率 25.53*

每天 14 (6.6%) 7 (3.7%)

每週4~6次 51 (23.9%) 33 (17.3%) 每週2~3次 103 (48.4%) 74 (38.7%) 每週1次 33 (15.5%) 39 (20.4%)

每兩週1次 9 (4.2%) 19 (9.9%)

每個月1次以下 3 (1.4%) 19 (9.9%)

運動時間 31.49*

30 分鐘以下 15 (7.0%) 41 (21.5%) 31~60 分鐘 46 (21.6%) 57 (29.8%) 61~90 分鐘 55 (25.8%) 46 (24.1%) 91~120 分鐘 52 (24.4%) 30 (15.7%) 121 分鐘以上 45 (21.1%) 17 (8.9%)

交通時間 6.62

15 分鐘以下 112 (52.6%) 121 (63.4%) 16~30 分鐘 68 (31.9%) 40 (20.9%) 31~45 分鐘 20 (9.4%) 19 (9.9%) 46 分鐘以上 13 (6.1%) 11 (5.8%)

(續下頁)

表 4-2-10

表4-2-11

表4-2-11

表 4-2-12

十三、同時參與2個以上運動團隊經驗參與者的運動行為分析

有無同時參與2個以上運動團隊經驗的參與者對於運動行為進行卡方檢定,結 果如表4-2-13所示,同時參與多個運動團隊經驗在「運動時間」 ( χ2 = 10.94 ) 、「交 通時間」 ( χ2 = 8.71 )、「運動強度」 ( χ2 = 6.31 ) 上有顯著差異。

表4-2-13

同時參與多個運動團隊經驗與運動行為的卡方檢定摘要表

變項 有 (n = 239) 沒有 (n = 165) χ2

運動頻率 5.90

每天 15 (6.3%) 6 (3.6%)

每週4~6次 49 (20.5%) 35 (21.2%) 每週2~3次 109 (45.6%) 68 (41.2%) 每週1次 36 (15.1%) 36 (21.8%)

每兩週1次 19 (7.9%) 9 (5.5%)

每個月1次以下 11 (4.6%) 11 (6.7%)

運動時間 10.94*

30 分鐘以下 24 (10.0%) 32 (19.4%) 31~60 分鐘 62 (25.1%) 41 (24.8%) 61~90 分鐘 60 (25.1%) 41 (24.8%) 91~120 分鐘 58 (24.3%) 24 (14.5%) 121 分鐘以上 35 (14.6%) 27 (16.4%)

交通時間 8.71*

15 分鐘以下 142 (59.4%) 91 (55.2%) 16~30 分鐘 62 (25.9%) 46 (27.9%) 31~45 分鐘 27 (11.3%) 12 (7.3%) 46 分鐘以上 8 (3.3%) 16 (9.7%)

運動強度 6.31*

呼吸沒什麼變化 48 (20.1%) 18 (10.9%)

(續下頁)

表 4-2-13

同時參與多個運動團隊經驗與運動行為的卡方檢定摘要表 (續)

變項 有 (n = 239) 沒有 (n = 165) χ2 呼吸有點喘 107 (44.8%) 78 (47.3%)

呼吸很喘,心跳很快,全身流汗 84 (35.1%) 69 (41.8%)

註:* p < .05

十四、本節小結

本部分統整以上各項卡方檢定的數值,將差異分析的結果呈現如表 4-2-14 所示。

結果發現,年齡、婚姻狀況、個人月收入、身體活動方式、患病情況、運動傷害經 驗、過去參與的運動團隊層級、參與年資在運動行為上皆無顯著差異,其餘具有顯 著差異的項目與其卡方值詳見下表 4-2-14。

表4-2-14

個人背景變項與運動行為卡方檢定摘要表

運動頻率 運動時間 交通時間 運動強度 性別 χ2= 17.11 χ2 = 12.75

年齡 婚姻狀況 個人月收入

BMI

χ2 = 27.27 身體活動方式

自覺健康狀況 χ2 = 54.97 χ2 = 10.28 患病情況

運動傷害經驗

目前運動團隊或課程之參與 χ2 = 25.53 χ2 = 31.49 χ2 = 7.75 過去參與的運動團隊層級

參與年資

曾同時參與多個運動團隊 χ2 = 10.94 χ2 = 8.71 χ2 = 6.31

不同性別的受訪者在運動頻率與運動時間上有顯著差異,男性的運動頻率與運 動時間皆較女性為高,此結果與過去相關研究發現相似,再次應證性別對運動行為 的重要影響力。

不同自覺健康狀況的受訪者在運動頻率、運動時間上達顯著差異,自覺健康狀 況愈佳者,其運動頻率愈高,同時其運動時間亦愈長,可見運動與健康知覺的關係 密切。

目前有無參與運動團隊或運動課程的參與者對於運動頻率、運動時間、運動強 度呈顯著差異,顯示平日參與運動團隊或課程的人每週有較固定的運動時間和運動 量,運動強度也較高,對維持個人運動行為是正向力量。

過去有無同時參與 2 個以上運動團隊之經驗與運動時間、交通時間、運動強度 達顯著差異,進一步檢視數據發現,過去曾經同時參與多個運動團隊的受訪者,其 現階段的運動時間較長;然而受訪者若過去沒有同時參與多個運動團隊的經驗,其 運動強度較高。整體看來,推測受訪者若大專時期有多參與各種運動團隊的經驗,

或許能提供未來運動時較多項目的選擇;此外,若過去專注投入於單一運動中,則 有助於運動強度之維持與提升。

另一方面,不同運動團隊層級與參與年資在運動行為各個項目上雖皆並未達顯 著差異,然而整體而言,不論受訪者過去參與之層級高低或參與年資長短如何,其 在運動頻率、運動時間、運動強度上皆呈現高度參與,顯示過去的運動參與和熱忱 的投入,對長期的運動習慣具有持續的助力。

第三節 社會心理因素、運動環境因素與運動行為之相關分析

二、「運動享樂感」與運動項目、運動頻率、運動時間呈現顯著正相關。回顧相關文 獻,許多國外研究指出享樂感是參與運動的重要動機之一 (Ashford, Biddle, &

Goudas, 1993; Frederick & Morrison, 1996; Hamid, 1990; Koivula, 1999; Oman & McCauley, 1993; Robinson & Carron, 1982) ,且有助於提升運動時間和規律運動 的比例 (Hamid, 1990; Koivula, 1999; Oman & McCauley, 1993; Wankel, 1993)。

部分研究指出享樂感在性別上的差異,然而本研究的受訪者不論男女,其運動 享樂感的分數都相當高,推測主要原因為受訪者過去參與運動團隊的經驗與本 身對運動的興趣與了解,從中體驗了許多樂趣、刺激、成就感,使得其對運動 抱持相當高的正向感受。

三、「運動自我效能」與運動項目、運動頻率、運動時間、運動地點呈現顯著正相關。

國內外的許多研究亦顯示運動自我效能與運動行為呈顯著正相關 (林碧蓮,

2011;俞素華,2008;洪莠茹,2010;洪詩婷,2011;鍾東蓉,2000;Clark, 1999;

Hofstetter, Hovell, & Sallis, 1990; Sullum & Clark, 2000);且運動自我效能是運動 行為的重要預測因子 (呂昌明等,1997;呂淑美,2005;李思招,2000;林碧 蓮,2011;俞素華,2008;洪莠茹,2010;洪詩婷,2011;張淑紅等,2006;

許耿齊,2011;郭曉文,2000;賴妙純,2004;鍾東蓉,2000) 。顯示若能增 強大眾的運動自我效能,對國人運動行為的參與將有所助益。

四、「整體運動社會支持」與運動項目、運動頻率、運動時間、運動地點、交通時間、

運動同伴呈現顯著正相關。「家人運動社會支持」與運動項目、運動頻率、運 動同伴呈現顯著正相關。「同儕運動社會支持」與運動時間、運動地點、交通 時間、運動同伴呈現顯著正相關。國外許多研究均指出社會支持與運動行為有 很強的正相關 (李碧霞,2001;林碧蓮,2011;俞素華,2008;DiLorenzo, Stucky-Ropp, Vander Wal, & Gotham, 1998; Leslie等, 1999; Ståhl等, 2001) 。比較 後發現,本研究結果之相關程度並沒有過往研究高,原因乃為過去研究多將運 動行為的量數加總,如每週總運動量,或採用規律運動與運動社會支持來進行 相關分析,故有此落差。此外,綜觀相關研究會發現,通常年齡層較低者以同 儕的運動社會支持較為重要,而愈年長者,除了朋友的支持外,家人的運動社

會支持也愈顯重要。

五、「家中運動器材與設備」與運動項目、運動頻率、運動時間、運動地點、運動同 伴呈現顯著正相關,與交通時間呈現顯著負相關。「居家附近的運動場地」與 運動項目、運動頻率、運動地點、運動同伴呈現顯著正相關。回顧國內外相關 文獻,許多研究指出運動環境因素 (運動器材、設備、場地) 與運動行為之間 有顯著正相關 (何佩玲,2005;洪莠茹,2010;洪詩婷,2011;張淑紅等,2006;

陳美昭、賴香如,2006;陳素娥,2006;溫密欣,2008;龍炳峰,2000;鍾東 蓉,2000;Giles-Corti & Donovan, 2002; Jakicic 等, 1997) 。但也有少數研究 持相反意見,指出環境因素與身體活動或運動行為並無顯著關係 (林碧蓮,2011;

陳子怡,2011;陳筱蕙,2007;劉俐蓉,2003;Deflandre, Lorant, Gavarry, &

Falgairette, 2001) 。綜觀而論,若抽樣的研究對象居住地區相似度較高時,可 能使得住家附近的運動資源類似,進而導致運動環境與運動行為無顯著相關的 結果。無論如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擁有足夠且良好的運動器材、設 備,以及方便的運動場地確實能鼓勵和提升大眾的運動行為,在運動的推廣上 不容小覷。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以大專時期運動團隊的參與者為研究對象,瞭解其個人背景變項、社會 心理因素、運動環境因素和畢業後的運動行為,並進一步探討不同個人背景變項、

本研究以大專時期運動團隊的參與者為研究對象,瞭解其個人背景變項、社會 心理因素、運動環境因素和畢業後的運動行為,並進一步探討不同個人背景變項、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