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四章 個案描述:TEDxTaipei

TED 在 2009 年開放品牌授權計畫,以 TED 宗旨「好的點子值得傳 遞」搭配實務經驗得出的準則、建議,供使世界各地人們皆能在地舉辦 TED 風格活動,這個由申請人自行策劃內容,經 TED 官方認可,非營 利,舉行時間最長為一天的活動就叫TEDx。

「四和願創意顧問公司」獲得授權的TEDxTaipei 是 2009 年亞洲第 三個(第一與第二分別為東京與上海)、台灣第一個獲得授權的組織。至 2012 年 6 月,三年舉辦三場大會、一場 TEDxYouth@Taipei、一場 TEDxChange、四場沙龍與一場放映會,並有線上攝影展、學生大使計 畫與校園種子計畫等活動。後續得到TED 授權的台灣團隊有

TEDxMonga、TEDxTainan、TEDxNSYSU、TEDxCCUTEDxYilan 等,

各以不同的方式與內容設計在台灣擴散發展。以下將說明TEDxTaipei 發 展歷程。

第一節 策展人許毓仁,2009-

一、2008 年,從 The Big Question 對談日開始

2009 年 TED 開放授權之初,以許毓仁為首的團隊在其他更有財力資 源資歷的台灣團隊企畫中拿下TEDxTaipei,其優勢是四個年輕人早於 2008 年舉辦的大哉問活動及數場讀書會沙龍。

現擔任TEDxTaipei 策展人、並成為 TED 資深大使的創辦人許毓仁 (Jason Hsu),1978 年生於高雄,政大英文系畢業。曾任 Taipei News 主筆室翻譯、NIKE 教育訓練講師,在中國西安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的永續經營(sustainable development)城市規劃,也曾和朋 友在美國舊金山的車庫創立後讓Apple 收購的軟體公司。在大學畢業、

當兵前空檔,許毓仁安排中南美洲流浪,用半年時間追尋切格瓦拉的蹤 跡,這段時間他經歷全球化的經濟衝擊,開始思考教育所能帶來的影 響;退伍後快速變換職場,透露出許毓仁內心裡不確定該做什麼的不 安。2007 年許毓仁放下工作,決心找出「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於是到 優勝美地國家公園尋找「我的人生到底要做什麼?」這個目標,兩星期 後,問自己的問題轉變為「在人生中,我希望對這世界產生的貢獻是什 麼?」

人生總是奇妙,問對問題就有機會得到正確答案。旅程中許毓仁路

4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經離優勝美地不遠的加州Monterey,當時正舉辦 TED 大會,彼時整個 城市、路上遇見的人們交流彼此聽見的好點子所散發的創意分享氛圍,

使許毓仁受到極大衝擊,驚覺「創意原來可以這樣流傳?!」,帶著「台 灣能不能有自己的交流平台」的思考,許毓仁回到台灣。

2008 年許毓仁赴美參加蘋果公司的產品大會,因緣際會認識後來成 為創業夥伴的Bill,兩人都知道與注意 TED 的發展,便熱切討論在台灣實 行的可能性,於是在很多人還沒聽過TED 的 2008 年,許毓仁、Bill 及另 外兩位夥伴共同創辦「四和願創意顧問公司 The Big Question Ltd」,師 法 TED 大會,在舉辦多場迷你活動(稱之「沙龍」)後,2008 年 11 月舉 辦The Big Question Conference 對話日(簡稱 The BQ 對話日),鼓勵 年輕人「問對的問題,走自己的路」,同時也期許The BQ 對話日未來成 為華人版的TED。

該公司創辦成員的背景相當多元,並都擁有海外留學或工作經驗。台 美混血的顏克莉(Keli)曾負責美國非營利組織聯合勸募(United Way)的社 群活動策略規劃(Community Outreach Strategy);蔡雨辰曾任職上海 的開發公司;彭宣璟(Kevin)畢業自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主修生物,選 修公共衛生,曾任台灣花旗銀行分析師。這四位三十歲上下的年輕人,

鼓勵跟自己一樣的年輕人獨立思考,不盲從社會期待與既定職業軌道,

走出自己的路,同時把他們對自己的大哉問,化成一場場活動,成為一 次次思索人生目標的機會。

透過人脈,四位年輕人從創投公司與親友募資十萬美金,待這筆可使 公司持續營運一年的資金到位,創業團隊自2008 年 9 月起舉辦了至少三 場沙龍,為了切中社會需要與趨勢,該團隊制訂四個活動主軸:社會企 業、環境、創業、文化,因此有了CNEX 記錄片分享會、「書的夢想搖 籃–野人出版社張瑩瑩」分享會,該次推薦書籍為《從搖籃到搖籃》等活 動,再從沙龍吸取經驗,於2008 年 11 月與朝邦文教基金會、政大公企 中心在華山創意文化園區共同舉辦The BQ 對話日。

沒有任何策展經驗、被視為毛頭小子的四個年輕人,僅僅透過電子 郵件邀約,邀請到CNEX 執行長蔣顯斌、肯夢(AVEDA)負責人朱平、博 仲法律事務所/蠻野心足協會創辦人文魯彬、前 HP 台灣區總裁/現臨海農 場負責人劉力學等八位講者,以同理心(Empathy),人生藍圖

(Roadmap)和良知生活(Conscious Living)三主軸,在 20 分鐘內暢談 自己的人生理念,再融合世界咖啡館的引導式討論,藉由:

1.問問題:和自己、別人開始對話(conversation)

4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建立社群(community):和有志一同的夥伴一起改變環境 3.共同合作(collaboration):用社群的力量來創造改變

以上述三個階段進行,無論形式或主題或講者,都是當時台灣少見型 態,從現場互動與討論熱絡的氣氛看,初登場的The BQ 對話日成效不 錯,然而若從營運模式來看,該次付費參與的觀眾約200 位,場地全滿 可容納250 名觀眾,即使全場觀眾均買票入場,營收仍為赤字,因此創 業團隊已做好絕對賠錢的打算,且將這次活動視為「試水溫」,希望藉此 建立可被辨識的品牌與找到對的參加族群。

也由於四位年輕人的背景與經歷,除透過各樣策略,比如取個很酷的

「The BQ 對話日」名字吸引眾人好奇、對外宣傳要做「華人版的 TED」,同時也主動將活動文字與影片編輯、上傳至社群網站,好讓更多 人看見、知道、散佈,Facebook 上的「The Big Question」社群在 The BQ 對談日還沒舉辦前就有 100 多人加入,同時創業團隊也製作一個 Facebook 外掛程式叫「MyBQ」,專門讓人問自己的朋友「你的大問題 是什麼」。

二、2009 年,取得 TEDxTaipei 授權

第一次的The BQ 對話日如四和願創業團隊預期,並未帶來經濟效 益,但團隊得到一個極重要的觀察:在國外行之有年、在台灣少見的開 放式論壇,台灣人對其的接受度遠較團隊原本想像的高。2009 年,美國 TED 總部開放 TEDx 授權的消息傳開,四和願團隊立刻將 The BQ 對話日 的相關文件和影音光碟寄到美國總部,許毓仁親自飛往美國和TED 總部 的人面試。授權過程非常順利,美國總部很快答應建立合作關係,甚至 邀請許毓仁擔任華人地區其他城市TEDx 品牌申請的審查員。同時間台灣 也有其他團隊申請授權,四和願團隊之所以第一時間脫穎而出,除了The BQ 對話日類似 TED,其成功經驗使 TEDxTaipei 的執行能力極具說服力 之外,TED 美國總部也注意到許毓仁等團隊成員無財團支持、沒有顯赫 身家背景,認為往後TEDxTaipei 經營較易維持品牌的理想性。

於是由許毓仁與彭宣璟擔任策展人,TEDxTaipei 第一次大會開始籌 辦。TEDx 授權,有諸多規定得遵守,例如活動內容不得違背 TED 宗旨、

不得販售印有TED 字樣的周邊商品、活動時間最長為一天、每位講者需 用18 分鐘以內分享、非營利、所有活動製播影片須採取創用 CC 授權 等。TEDxTaipei 為累積更多經驗,讓團隊成員有更多訓練,每個月持續 舉辦「BQ Live」小型活動,然而每次活動成效與團隊付出總是不成比 例。除透過活動培訓團隊、累積曝光度,當時經營團隊最傷腦筋的問題 是無法尋覓到合適的TEDxTaipei 大會場地。

4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由於經費不夠寬裕,場地的選擇少了許多,經由擔任The BQ 對話日 講者之一的朱平介紹,經營團隊與學學文創志業的徐莉玲董事長接洽,

一方面學學文創是台灣具知名度的文創推手,與TEDxTaipei 的創意形象 相符,另一方面學學文創大樓內也有適宜空間,兩者也都有與彼此合作 的意願,場地終告拍板定案。於是第一次的TEDxTaipei 大會由四和願經 營團隊搭配政大公企中心、朝邦文教基金會(同時也是 The BQ 對話日的 夥伴)共同舉辦,政大創新與創造力中心即時轉播,2009 年 10 月 17 日 於內湖學學文創大樓舉行。

與最初相比,現在經營團隊與主要策展人許毓仁、彭宣璟已歷經 The BQ 對話日與後續數場「BQ Live」小型活動的鍛鍊,對流程有基本 的熟悉度與掌握,加上TED 國際授權的光環,當大會主題訂為「把台灣 的故事帶到全世界」,並再細分為三子題:台灣的故事、設計的力量、看 見未來的可能性,非常順利邀請到十七組分跨各領域的佼佼者,紀錄片 導演、文化資產保存家、DJ、大提琴手、設計師、昆蟲學專家與舞蹈家 等擔任講者。

第一次大會 TEDxTaipei 2009 轟轟烈烈落幕了,初試啼聲的團隊可 說是在摸索中學習成長、隨機應變,儘管有之前經驗相輔,但也有許多 現場突發情況,這讓TEDxTaipei 的未來發展蒙上陰影。

首先,是亮起警示燈的財務狀況。最初答應獨家贊助兩百萬的廠商 在活動前臨時取消合作案,箭在弦上,兩位策展人既無法在四十天內找 到替代的贊助商,活動也無法取消,只得按預定日期進行。TEDxTaipei 2009 門票要價 1,200 元,付費進場觀眾約 250 人,門票收入約 30 萬,

加上其他零星贊助,活動再次呈現赤字,不僅離自負盈虧有一大段差 距,經營團隊自身也幾乎無法生存。活動結束後不久,便有主要團隊成 員離開,剩下許毓仁與彭宣璟獨挑大樑。

再來是老問題,場地。這回與學學文創合作,感覺整個空間氛圍不 如原本的預期與想像,也無法明確知道問題出在哪,又該怎麼解決。

最後是人力。TEDxTaipei 2009 整天活動下來,需要大量人力協 助,因為團隊本身人力不足,組織倉促,無法對志工進行很好的訓練與 管理,志工來來去去,很難留住,重新訓練對團隊而言,也是新的時間 與經濟成本,這樣一直循環,只造成組織資源的耗損;再者新志工會比 較缺乏自信,這次大會舉辦時,幾乎都躲在舞台後方,無法大方的向觀 眾提供服務或幫助,於是整個氛圍營造也就不如預期。

最後是人力。TEDxTaipei 2009 整天活動下來,需要大量人力協 助,因為團隊本身人力不足,組織倉促,無法對志工進行很好的訓練與 管理,志工來來去去,很難留住,重新訓練對團隊而言,也是新的時間 與經濟成本,這樣一直循環,只造成組織資源的耗損;再者新志工會比 較缺乏自信,這次大會舉辦時,幾乎都躲在舞台後方,無法大方的向觀 眾提供服務或幫助,於是整個氛圍營造也就不如預期。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