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假說發展

第三節 假說發展

關於企業生命週期之劃分,本研究援引 Anthony and Ramesh(1992)的 方法,將各樣本公司其觀察年度的樣本資料,各自歸屬至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 期等三階段,將此三階段與企業的盈餘管理作一連結,藉由觀察企業於各個不同 的企業生命週期階段的變化,瞭解其在盈餘管理程度的改變。

Moses (1987)發現,當公司盈餘遭遇鉅額下降時,是出現財務危機的信 號,並且容易招致主管機關的注意,因此當公司損益發生大幅度波動時,管理當 局可能會企圖操縱損益。Gilson and Vetsuypens(1993)指出公司於發生財務 危機時,其管理當局遭撤換之比率幾乎是正常公司的三倍。因此基於自利動機,

公司管理當局在公司發生財務困難時,可能會從事盈餘管理,企圖掩飾公司的財 務困境。

Healy and Palepu (1993)發現財務遭遇困難的公司,其經理人員會為了要 避免債務違約成本的發生,而採行變動盈餘的動作。另DeFond and Jiambalvo

(1994)也指出當公司可能違反債務契約時,管理當局為了避免或遞延違約成 本,可能會有盈餘操縱的行為產生。林嬋娟、洪櫻芬及薛敏正(1997)實證發 現,在盈餘操縱分析方面,公司因財務狀況惡化,而有變更交易之虞時,經理人 員會使用裁決性應收帳款及存貨來操縱盈餘,以掩飾公司財務困境之真相。綜上 所述,公司發生財務危機時,經理人員可能會為自身利益、債務契約及減少主管

機關注意,而進行損益操縱。然而,處於衰退期的企業其營業活動銳減,會促使 格。Aharony et al.(1993)研究結果顯示,初次上市公司會在公開說明書所涵 蓋之最近的財務報表之內,運用會計方法選擇的彈性空間來操縱盈餘。Rangan

H2:就企業生命週期的觀點而言,處於成長期企業亦會藉由盈餘管理的手 法來提高盈餘。

一般而言,處於衰退期的企業會因為該企業已呈現衰退情形,使得該企業管 理者更容易受到紅利計畫誘因的影響,試圖粉飾太平,積極於提高盈餘的操縱行 為,來掩飾公司經營不彰的窘境,掃除報表資訊使用者對於公司經營績效的疑 慮,並求自保。再加上本研究的樣本公司大多屬於上市上櫃之企業,其中若其財 務績效未達於我國證期會所規定的上市上櫃標準,則將面臨被迫全額交割或下市 下櫃的命運,若企業遭全額交割或下市下櫃,則將會有籌資上的困難,資金調度 上若有問題,則很有可能面臨倒閉的危機,所以,處於衰退期企業的管理者更容 易為此原因來進行盈餘操縱之行為。

蕭信義(2002)、陳羿妏(2002)分別就上市上櫃業績衰退公司進行盈餘 管理研究,亦發現業績衰退的上市上櫃公司採用裁決性應計項目來操縱盈餘之行 為皆異常高於同時期正常營運公司。然而,在上述研究中,企業發現財務困難之 際,大多已處於衰退期,因此,可將財務困難之公司歸為處於企業生命週期於衰 退期之公司。而正常營運公司即為一般營運公司,其中連續三年未出現損失者。

是故,可將其視為處於企業生命週期成長期和成熟期的樣本。因此,本研究推論 處於衰退期的公司在從事盈餘操縱行為的程度會比處於其他企業生命週期階段 的公司來的高,因此,綜上述所推論,本研究假說三如下:

H3:就企業生命週期的觀點而言,處於衰退期企業藉由盈餘管理來提高盈 餘的手段會甚於處於成長期的企業。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