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第四節 假說驗證

假說驗證部分將對前述四種假設進行數據驗證,分別驗證個人特性與危險感受度、

危險感受度與居住區位、個人特性與避難場所選擇、災害類型與避難場所選擇、此四 種假設。

一、個人特性會對各種危險感受度產生影響

為了解個人特性是否會對震災、火災、洪災危險感受度產生影響,以下將針對以 性別、年齡、居住地點因素對危險感受度進行假設驗證。

(一)性別對危險感受度驗證

為驗證性別差異是否在危險感受度上是否會產生差異,本研究採用 T 檢定來檢定 驗證。驗證結果發現無論男女,其對震災、火災、洪災之危險感受度皆未達顯著水準,

表示不具差異性,而從各種災害的對帄均值來看,不論性別差異,火災的感受程度卻 是較其他兩種災害來得低,顯示研究區居民對火災的負面災害感受較為強烈,詳見下 表。

表 4-19 性別對危險感受度差異分析表

災害類別 女性帄均數 男性帄均數 T 值 P 值(顯著性-雙尾)

震災感受度 3.29 3.24 -0.56 0.574

火災感受度 3.08 3.09 0.07 0.943

洪災感受度 3.31 3.34 0.38 0.697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年齡對危險感受度驗證

本研究利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了解不同年齡層的民眾對不同的災害其感受程 度是否會產生差異性。從驗證結果可得知 p 值皆大於 值,拒絕 H0,顯示年齡的不同 並不會對危險感受度造成顯著差異(詳見表 4-20~4-22),但可從表 4-23 發現,對於 不同災害,不同年齡層的感受程度會產生不同的滿意程度,震災方面隨著年齡層的增 加,對於震災的負面感受也隨之減低。火災方面則是以青壯年的負面感受最低,顯示

67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較年輕及較老的居民對火災的危險感受度較高。洪災方面則除了較年輕的居民負面感 受較高外,其他年齡層居民皆落於感受程度普通至孜全的區間。

表 4-20 年齡對震災危險感受度 ANOVA 摘要表

變源 SS 自由度 MS F P-值 臨界值 組間 7.027479 5 1.405496 2.017923 0.07561 2.24046 組內 237.5085 341 0.696506

總和 244.536 346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4-21 年齡對火災危險感受度 ANOVA 摘要表

變源 SS 自由度 MS F P-值 臨界值 組間 9.312657 5 1.862531 1.685044 0.137514 2.24046 組內 376.9179 341 1.105331

總和 386.2305 346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4-22 年齡對洪災危險感受度 ANOVA 摘要表

變源 SS 自由度 MS F P-值 臨界值 組間 3.08042 5 0.616084 0.855856 0.511051 2.24046 組內 245.4671 341 0.719845

總和 248.5476 346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4-23 危險感受度對年齡分析表

20 歲以下 21~30 歲 31~40 歲 41~50 歲 51~60 歲 61~70 歲 震災感受 2.57 3.14 3.33 3.30 3.00 3.75 火災感受 2.28 2.92 3.15 2.24 2.87 2.50 洪災感受 2.85 3.22 3.36 3.36 3.50 3.5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三)居住地點對危險感受度驗證

本次研究以鄰里範圍作為界線,同樣使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驗證居住地點的不同 是否對會對危險感受度產生差異性。驗證結果發現居住地點對震災及洪災危險感受度 其 p 值皆小於 值,產生顯著差異(見表 4-24 及 4-26),顯示居住地點的不同對危險

68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感受度的確會產生差異性。由表 4-27 危險感受度對居住地點分析表中可得知,北崙 里及竹仁里的災害危險感受程度皆較其他鄰里來得高,而從過去災害的歷史回顧可以 知道,北崙里及竹仁里皆是具洪災發生事件的鄰里,竹仁里在火災災害事件的數量上 更是全研究區最高,顯示災害事件的發生頻率,的確會讓該災害發生地區居民對災害 的感受印象加深。

表 4-24 居住地點對震災危險感受度 ANOVA 摘要表

變源 SS 自由度 MS F P-值 臨界值 組間 30.86379 15 2.057586 3.045011 0.000126 1.696594 組內 224.3402 332 0.675724

總和 255.204 347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4-25 居住地點對火災危險感受度 ANOVA 摘要表

變源 SS 自由度 MS F P-值 臨界值 組間 21.03222 15 1.402148 1.242313 0.238155 1.696594 組內 374.7149 332 1.128659

總和 395.7471 347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4-26 居住地點對洪災危險感受度 ANOVA 摘要表

變源 SS 自由度 MS F P-值 臨界值 組間 22.4163 15 1.49442 2.000059 0.014809 1.696594 組內 248.0665 332 0.747188

總和 270.4828 347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69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表 4-27 危險感受度對居住地點分析表

鄰里 震災感受帄均值 火災感受帄均值 洪災感受帄均值

十興里 3.10 2.99 3.13

中興里 3.69 3.31 3.44

斗崙里 3.24 3.03 3.24

北崙里

2.93 2.73 2.93

竹仁里

2.91 2.71 2.91

竹北里 3.14 2.95 3.38

竹義里 3.42 3.42 3.79

東帄里 3.67 3.50 3.61

東海里 2.45

2.55

3.00

泰和里 3.41 3.29 3.53

鹿場里 3.47 3.11 3.42

新社里 3.48 3.22 3.52

新國里 3.56 3.25 3.50

新崙里 3.24 3.18 3.53

隘口里 4.50 3.50 4.00

福德里 3.69 3.46 3.46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註:危險感受程度越高者其帄均值越低)

(四)小結

本次驗證主要針對危險感受度及個人特性之間的影響關係進行驗證,驗證結果得 知性別及年齡對三種危險感受度不具顯著性。

以性別來說,震災發生時感受程度帄均數男性 3.24 較女性 3.29 低,顯示男性對 震災感受程度較強烈,另外不論性別差異,其對火災的感受程度都較震災及洪災強 烈。

以年齡來說,對震災的負面感受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減低,對火災的感受程度則是 以 31~40 歲的青壯年感受最為高,顯示除該年齡層外其他年齡層居民對火災感到相當 程度威脅,洪災方面則以 20 歲以下居民負面感受程度較高,其他年齡層居民皆認為 洪災非是強烈的災害威脅。

而居住地點的差異對三種危險感受度則呈現顯著,顯示居民居住鄰里的不同,的 確會對危險感受度產生一定影響。其中又以災害歷史較為頻繁的北崙里及竹仁里災害 負面感受較其他鄰里強烈,對三種災害的感受程度皆在 3.00 以下。

70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二、危險感受度會因居住地點而有所差異

本研究以豆子埔溪及高速公路為界,界定發展速度不竟相同的豆子埔溪以北區域

(舊市區)、豆子埔溪以南、高速公路以東(新興發展區域)三區,藉以比較在發展 程度不同的三個大範圍生活區域,民眾對災害的感受程度是否會具差異性。

由下表對全災據點選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的 ANOVA 摘要表中可得知,各種災害 對不同區域居民之 F 值<臨界值 3.02 或 P 值>0.05 未達顯著水準,拒絕 H0,可得知不 同區域民眾對於不同災害發生時,其危險感受度不具顯著差異。可推測竹北市不論新 市區或舊市區,現居住居民對災害的感受程度皆不大,由表 4-31 可看出,因為調查 對象之新進居民進駐的區域並未集中於新興發展區域,而是遍及都市計畫新舊市區,

故導致危險感受度不會因居住地點而有所差異。

表 4-28 震災據點選擇對居住地點 ANOVA 摘要表

變源 SS 自由度 MS F P-值 臨界值 組間 0.824926 2 0.412463 0.470612 0.625028 3.022441 組內 296.2367 338 0.87644

總和 297.0616 34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4-29 火災據點選擇對居住地點 ANOVA 摘要表

變源 SS 自由度 MS F P-值 臨界值 組間 0.631696 2 0.315848 0.2665 0.766218 3.022601 組內 398.2179 336 1.185172

總和 398.8496 338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4-30 火災據點選擇對居住地點 ANOVA 摘要表

變源 SS 自由度 MS F P-值 臨界值 組間 0.054808 2 0.027404 0.029436 0.970995 3.022441 組內 314.6607 338 0.930949

總和 314.7155 34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71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表 4-31 居住時間對居住區域交叉分析百分比表

居住時間

居住區域 5 年以下 6~10 年 11~15 年 16~20 年 21 年

以上 總計 豆子埔溪以北區域 70.14% 15.97% 4.17% 2.78% 6.94% 100.00%

豆子埔溪以南區域 77.27% 15.15% 0.00% 0.00% 7.58% 100.00%

高速公路以東區域 72.99% 17.52% 2.19% 0.00% 7.30% 100.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三、個人特性與選擇避難場所的關係

欲討論個人特性方面是否會影響民眾對於避難場所不同類型的選擇,本研究首先 將避難場所合併為學校及非學校(公園、廣場、綠地、道路等)兩類型,將個人特性與 選擇避難場所作一交叉表,並計算其卡方值。本研究先以性別、年齡、弱勢族群、教 育程度組成作為驗證的考量因素,各項因子與災害選擇避難場所交叉分析表詳見附錄 二。

表 4-32 社經背景及震災火災選擇避難場所類型交叉分析百分比表

社經特性

據點選擇

學校 社區 活動中心

機關 設施

孝廟

教會 公園 綠地 兒童 遊樂場

道路或 停車場

體育 場所 其他

火災據點 選擇 及年齡

p=0.000 χ2=82.213

20 歲以下 0% 14% 0% 0% 29% 0% 0% 43% 0% 14%

21~30 歲 34% 1% 0% 0% 18% 5% 1% 28% 7% 5%

31~40 歲 40% 1% 1% 0% 15% 8% 0% 21% 7% 7%

41~50 歲 55% 0% 0% 3% 6% 12% 0% 9% 6% 9%

51~60 歲 0% 0% 0% 0% 38% 0% 0% 50% 0% 13%

61~70 歲 25% 0% 25% 0% 50% 0% 0% 0% 0% 0%

震災據點 選擇 及年齡

p=0.000 χ2=94.523

20 歲以下 14% 14% 0% 14% 14% 0% 14% 29% 0% 0%

21~30 歲 41% 8% 3% 0% 26% 13% 0% 8% 1% 0%

31~40 歲 30% 9% 1% 0% 27% 16% 0% 16% 1% 0%

41~50 歲 36% 6% 3% 0% 18% 21% 0% 15% 0% 0%

51~60 歲 13% 13% 13% 0% 38% 13% 0% 13% 0% 0%

61~70 歲 0% 25% 0% 0% 50% 0% 0% 25% 0% 0%

火災據點 選擇

及 教育程度

p=0.022 χ2=11.410

小學以下 0% 0% 0% 0% 80% 0% 0% 20% 0% 0%

國中 45% 0% 3% 0% 9% 9% 0% 18% 6% 9%

高中職 17% 7% 7% 0% 38% 3% 0% 21% 0% 7%

大專院校 39% 1% 0% 0% 15% 6% 0% 26% 7% 6%

研究所以上 49% 0% 0% 0% 7% 13% 0% 9% 7% 16%

72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火災據點

選擇 及 建物型態

p=0.002 χ2=14.282

獨棟透天厝 48% 1% 0% 0% 10% 10% 0% 20% 5% 7%

雙拼或

連棟透天厝 36% 0% 1% 0% 14% 5% 0% 26% 6% 11%

公寓(五樓以下

無電梯) 5% 0% 5% 5% 36% 0% 0% 41% 0% 9%

大樓(六樓以上

有電梯) 39% 2% 1% 0% 18% 8% 1% 19% 8% 5%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從上表可看出「年齡」的不同對於民眾選擇火災及震災據點因 p 值皆小於 值,

接受 H0,具顯著差異,對選擇洪災據點其 p 值大於 值,顯示無顯著差異,「教育程 度」及「建物型態」的不同對民眾選擇火災據點則具顯著差異,而在「性別」及「弱 勢族群組成上」,則是三種災害皆無顯著差異。

由上表可得知青壯年年齡層在選擇避難據點時,幾近四至五成的青壯年民眾以學 校為主,高齡族群則以公園為主,可能因生活空間的認知不同,青壯年較常在學校活 動,老一輩的人對公園較有熟悉感,在災害發生時,往往選擇自己較熟悉的生活範圍 進行避難。

以教育程度而言,由表中也可看到教育程度越高者,其選擇學校作為避難據點的 比例偏高,越低者則是以選擇公園的比例為高,但高中學歷卻又多選擇公園作為火災 避難據點,可能因不同的學歷高低影響對避難場所的熟悉程度,又或者日常活動空間 的不同造成「教育程度」對火災據點選擇的影響。

以建物型態而言,可看出除公寓以道路為選擇外,其他類型建物皆以學校作為避 難據點選擇,由下表可看出,舊市區(豆子埔溪以北區域)其傳統公寓比例較其他兩 區來得高,居民居住於容積較低,建物型態較老較密集的區域,在車輛較多且通道較 窄的情況下,道路為在第一時間內較易達到避難區域。另外從下表也可看出,建物型 態的不同,在火災災害經驗上比例也有所差異,可推斷災害經驗的有無也可能導致火 災避難場所選擇據點上的差異性。

綜合上述可以得知「教育程度」、「建物型態」及「年齡」三類個人屬性與居民火 災避難據點的選擇傾向具關連性,未來在避難整備規劃上,應注意此三項個人屬性使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