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民眾對全災型防災避難機能認知與 避難偏好之研究-以竹北市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民眾對全災型防災避難機能認知與 避難偏好之研究-以竹北市為例 "

Copied!
10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碩 士 論 文

民眾對全災型防災避難機能認知與 避難偏好之研究-以竹北市為例

The Study of All-hazards Disaster-Prevention Function And Evacuation Behavior

- A Case Study in Jhubei

系 所 別: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班 學號姓名:M09705014 呂振瑜

指導教授:閻克勤 副教授

中 華 民 國 九十九 年 八 月

(2)

I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摘 要

台灣位處西太帄洋颱風區及環太帄洋地震帶上,震災、風災、洪災及土石流等自 然災害不斷,為設法使災害事件所導致的生命與財產損失減至最低,內政部建築研究 於2001年開始擬定「防災空間系統手冊」(2001、2003、2007年),其中配合地方特色 與全災型(all-hazards)的減災策略是最根本且長期性的災害管理措施。新竹縣竹 北地區隨著民國71年縣治區的遷入及科學工業園區創造出的就業機會,人口從民國84 年的77,003人成長至民國98年133,294人,至今已取代竹東地區成為新竹縣首要地方 中心。由於竹北市經過完整的都市規劃,擁有不同於其他縣市整齊的市街空間,也吸 引了大批竹科人在此購屋置產;因此,作為一新開發市鎮,竹北地區的都市防災規劃 研擬更顯格外重要。

在 防 災 災 害 管 理 中 , 減 災 策 略 一 般 分 為 結 構 性 (structural) 與 非 結 構 性 (unstructural)對策兩大類別,如何將災害可能造成居民生命與財產威脅的程度減到 最低,帄時對一般居民面對大型災害時的避難行為反應進行調查,從中分析居民可能 的避難行為特性,歸納整理影響居民決定避難行為因素的避難對策,在非結構性中則 屬首要探討議題。

本研究將透過居民問卷調查方式,並考量全災害假設性問題,以竹北都市計畫地 區為例,將不同社經背景之居民對於緊急避難據點的選擇類型及其避難行為作一特性 分析,並藉由影響居民避難行為之諸多因素,以統計檢定檢驗發生火災、震災、洪災 時,影響居民避難行為之重要因素是否具差異性。研究結果發現危險感受度會因居住 地點的不同產生差異,災害類型的不同對避難據點的選擇具顯著差異,且年齡對震災 避難據點選擇具顯著差異,年齡、學歷、居住型態對火災避難據點選擇具顯著差異,

可得知災害的類型、避難經驗的有無、生活環境的差異確實會影響避難據點的偏好選 擇,研究結果將能提供決策者在都市防災整備計畫訂定時參考。

關鍵字: 全災型、避難行為、避難認知

(3)

II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ABSTRACT

Taiwan is located on the West Pacific typhoon area and the Central Pacific seismic belt, so there are frequent earthquakes, storms, floods and landslides and other natural disasters. To minimize casualties and property loss caused by disasters, the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Architecture Research Institute in 2001 set out to formulate "Disaster Prevention Manual for Space Systems" (2001, 2003, 2007), which points out the most essential and long-term disaster management measures are compliance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ll-hazards disaster mitigation strategy. With county municipality moving to Hsinchu Jhubei area in 1982 and jobs created by Hsinchu Science-based Industrial Park, the population grew from 77,003 for the year of 1995 to 133,294 for the year of 2009. Presently, Jhubei has replaced Jhudong as the primary regional center for Hsinchu County. As Jhubei has a complete urban planning with neat and organized urban space, a large number of employees from Hsinchu Science-based Industrial Park are attracted to reside here. Therefore, for a newly developed city, the 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 plan for Jhubei area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disaster prevention management, the mitigation strategies are generally divided into structural and non-structural measures. How to minimize possible threats to life and property due to disasters, conducting survey and analysis on civilian evacuation behaviors facing large scale disasters, and formulating disaster mitigation strategies based on civilian evacuation behaviors are the primary issues in non-structural measures.

Through civilian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study considers all-hazards hypothetical questions and focuses on Jhubei urban planning area to conduct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n the selection of emergency shelter locations and civilian evacuation behavior. Besides, statistical test is also conduct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re is a difference among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 civilian evacuation behaviors when there is a fire, an earthquake or a flood. The result is provided as references for 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 planning.

Keywords: All-hazards, Evacuation Behaviors, Disaster prevention cognition.

(4)

III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誌 謝

本論文承蒙指導教授 閻克勤副教授充滿耐心的專業指導,在研究過程遇到困頓 及壓力的同時,老師每每對研究的方向、觀念的啟迪、架構的匡正、資料的提供與求 學的態度逐一斧正與細細關懷,使我研究路途不致顛簸,是本篇論文能夠如期完成的 最大功成最大功臣,於此獻上最深的敬意與謝意。並且感謝老師對我在美工及簡報上 的支持及鼓勵,使得我為數不多的興趣有了表現的舞台及基石。也感謝口詴委員 胡 志帄副教授及 林文欽副教授對於研究架構與方法上的細心審閱,針對論文提出寶貴 的指正、意見與建議,使得本論文能夠更完整而嚴謹,亦要感謝口詴委員給予學生的 肯定,在此謹深致謝忱。而在中華大學期間,包含四年大學部及兩年研究所,感謝大 學時的導師 胡太山副教授及研究所的導師 解鴻年副教授在求學過程中的提點與照 護,讓我了解到都市規劃中審慎態度及靈活思考的重要。特別感謝大學室友兼同學賴 立偉在我求學時四年來的幫助與容忍,使得我能順利的在新竹生活並穩定步調。也感 謝大學同學小強在生活態度上的分享,讓我了解到謹慎與樂觀的重要。

另外在碩士班的期間,感謝一起升學上研究所的同學巴庭、可凡對於知識及樂趣 的分享,也感謝少甫兄讓我見識到何謂積極的態度,更感謝我把研究室當第二個家時,

櫻燕學姊、嘉佩學姊及書存學長在論文及設計上的指導。小軒學長、學欣學長在知識 上的分享,石頭、小胖、阮蛋在設計課時的不離不棄,及在班長、小馮馮和學姊加入 研究室後,帶給我笑不停的氛圍,我想研究所這兩年對我來說,真的是很辛苦,卻很 快樂的時光。最後,謹以此文獻給我的老媽及二哥,謝謝你們在我有所需求時,總是 能回應我,使我的生活能夠度過難關,我想若是沒有你們的支持,我的求學生涯將艱 苦萬分,謝謝你們!

呂振瑜 謹識於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中華民國 99 年 8 月

(5)

IV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目錄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誌謝 ... III 目錄 ... IV 圖目錄 ... VI 表目錄 ... V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 2

第三節 研究內容及流程 ...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 6

第一節 全方位與非結構性減災 ... 6

第二節 避難心理與行為相關文獻 ... 7

第三節 避難經驗相關文獻 ... 13

第四節 防災研究方法相關文獻 ... 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 22

第一節 研究方法 ... 22

第二節 研究設計 ... 30

第四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 35

第一節 研究範圍 ... 35

第二節 問卷調查 ... 52

第三節 基本資料分析 ... 54

第四節 假說驗證 ... 6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75

(6)

V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第一節 結論 ... 75

第二節 建議 ... 77

參考文獻 ... 79

附錄一 「防災避難機能認知與避難行為傾向」問卷 ... 83

附錄二 個人特性與避難場所交叉分析表 ... 88

附錄三 避難機能認知及行為傾向問卷統計表 ... 91

(7)

VI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圖目錄

圖 1-1 研究範圍圖 ... 3

圖 2-1 921 大地震避難經驗百分比圖 ... 16

圖 2-2 阪神大地震避難經驗百分比圖 ... 16

圖 2-3 大量人群避難選擇特性百分比圖 ... 17

圖 2-4 阪神地震避難選擇特性百分比圖 ... 17

圖 3-1 研究設計圖 ... 30

圖 4-1 研究區鄰里範圍圖 ... 35

圖 4-2 研究區交通系統示意圖 ... 40

圖 4-3 研究區生活區塊劃分示意圖 ... 42

圖 4-4 研究區避難據點區位示意圖 ... 45

圖 4-5 新竹縣市鄰近斷層位置示意圖 ... 46

圖 4-6 關刀山大地震震央位置示意圖 ... 46

圖 4-7 竹北市轄區內可能易遭受河水暴漲危害地區點位 ... 49

圖 4-8 竹北市建物起火點位分布圖 ... 51

圖 4-9 研究區各鄰里發放問卷數量長條圖(單位:份) ... 53

圖 4-10 性別組成百分比圖 ... 55

圖 4-11 年齡組成百分比圖 ... 55

圖 4-12 教育程度百分比圖 ... 55

圖 4-13 家計單位組成百分比圖 ... 55

圖 4-14 居住年期百分比圖 ... 56

圖 4-15 建物型態百分比圖 ... 56

圖 4-16 竹北市居民災害經驗圖 ... 58

圖 4-17 竹北市居民災害經驗種類分析圖 ... 58

(8)

VII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表目錄

表 2-1 國內疏散避難特性研究綜理表 ... 12

表 2-2 防救空間系統之優先次序 ... 14

表 2-3 洪水災害發生時序與對應策略 ... 15

表 2-4 國內外相關基礎避難區域(鄰里避難生活圈)規模研究表 ... 19

表 2-5 相關檢定方法研究彙整表 ... 20

表 3-1 機能認知評估問卷調查內容 ... 31

表 3-2 避難據點選擇問卷因子彙整表 ... 32

表 3-3 個人基本資料變項彙整表 ... 33

表 3-4 研究檢定與驗證方法彙整表 ... 34

表 4-1 98 年 3 月竹北市人口統計報表(單位:人) ... 37

表 4-2 研究區避難據點彙整表 ... 43

表 4-3 歷年颱風災害一覽表 ... 47

表 4-4 歷年颱風災害一覽表(續) ... 48

表 4-5 竹北市轄區內可能易遭受河水暴漲危害地區 ... 48

表 4-7 各鄰里範圍問卷發放份數 ... 52

表 4-8 信度分析結果 ... 54

表 4-9 社經背景基礎分析表 ... 56

表 4-10 各鄰里避難弱勢族群所佔比率表 ... 57

表 4-11 各鄰里避難弱勢族群所佔比率表 ... 58

表 4-12 居民對災害危險程度表 ... 59

表 4-13 竹北市民對防災知識技能獲取方式評分表 ... 59

表 4-14 竹北市民對交通管制意願評分表 ... 60

表 4-15 竹北市民對避難據點機能評分表 ... 61

表 4-16 居民前往震災避難據點選擇因素 ... 62

(9)

VIII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表 4-17 居民前往火災避難據點選擇因素 ... 64

表 4-18 居民前往洪災避難據點選擇因素 ... 65

表 4-19 性別對危險感受度差異分析表 ... 66

表 4-20 年齡對震災危險感受度 ANOVA 摘要表 ... 67

表 4-21 年齡對火災危險感受度 ANOVA 摘要表 ... 67

表 4-22 年齡對洪災危險感受度 ANOVA 摘要表 ... 67

表 4-23 危險感受度對年齡分析表 ... 67

表 4-24 居住地點對震災危險感受度 ANOVA 摘要表 ... 68

表 4-25 居住地點對火災危險感受度 ANOVA 摘要表 ... 68

表 4-26 居住地點對洪災危險感受度 ANOVA 摘要表 ... 68

表 4-27 危險感受度對居住地點分析表 ... 69

表 4-28 震災據點選擇對居住地點 ANOVA 摘要表 ... 70

表 4-29 火災據點選擇對居住地點 ANOVA 摘要表 ... 70

表 4-30 火災據點選擇對居住地點 ANOVA 摘要表 ... 70

表 4-31 居住時間對居住區域交叉分析百分比表 ... 71

表 4-32 社經背景及震災火災選擇避難場所類型交叉分析百分比表 ... 71

表 4-33 生活區域對居住型態交叉分析百分比表 ... 73

表 4-34 建物型態對災害經驗交叉分析百分比表 ... 73

表 4-35 建物型態對災害經驗交叉分析百分比表 ... 74

表 4-36 避難工具交叉分析百分比表 ... 74

表 4-37 災害不同對選擇避難場所因素 ANOVA 摘要表 ... 74

附表一 社經背景及震災選擇避難場所類型交叉分析表 ... 88

附表二 社經背景及火災選擇避難場所類型交叉分析表 ... 89

附表三 社經背景及洪災選擇避難場所類型交叉分析表 ... 90

附表四 全災災害危險感受程度統計表 ... 91

(10)

IX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附表五 防災知識概念統計表 ... 91

附表六 交通管制意願統計表 ... 91

附表七 居民民生問題統計表 ... 92

附表八 震災避難工具選擇統計表 ... 92

附表九 火災避難工具選擇統計表 ... 93

附表十 洪災避難工具選擇統計表 ... 93

附表十一 避難時間統計表 ... 94

(11)

1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將先對本研究之動機與目的加以說明,並敘述本研究研究範圍,後以研究內 容與流程部分,說明本研究後續操作內容及步驟。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近年來,因為全球環境變遷造成的氣候異常,且都市的無限制擴展與環境敏感地 的過度開發,不但造成開發地區遭受自然災害侵害的機率大增,亦使城鄉發展面臨脆 弱度(vulnerability)大幅提昇的威脅。因此,如何透過土地使用規劃或空間系統規劃 策略的應用,降低天然災害的風險與損害,是許多地方政府與規劃者共同關心的議 題。

台灣位處西太帄洋颱風區及環太帄洋地震帶上,震災、風災、洪災及土石流等自 然災害不斷,每每造成生命財產嚴重損失。在累積多年災害經驗後,開始思考如何經 由預防制度的建立,使災害造成的損傷減少,亦即透過都市防災系統的規劃,使災害 發生時,生命財產的損失得以減至最低,乃是台灣都市規劃中最重要之課題,而民眾 是否具備在面對各災害時所需的正確避難減災概念,也是在規劃都市防災系統中需考 慮的。

臺灣雖具經歷 921 大地震、88 水災後之經驗,然而震災迄今仍無法精確預測,

洪災隨著全球暖化與日俱增,傷亡地區更是始料未及。國科會自 71 年起推動「國家 型防災科技計畫」,透過跨部會的思考及整合,提升整體社會抗災能力,並組織災害 管理(Disaster Manegement)策略流程。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為降低天災災害對於民眾的 威脅,也於 2001 年開始擬定「防災空間系統手冊」(2001、2003、2007 年),配合區 域性的地方特色、災害風險特性、使用者需求、減災策略與多元災害或全災型

(all-hazards),於 2009 前操作 24 區示範區計畫以作為都市計畫通盤檢討及擬定地區 防災計畫之參考。

近年來減災策略(mitigation)於災害管理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其一般分為結構性與

(12)

2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非結構性兩大類別,如何將災害可能造成居民生命與財產威脅的程度減到最低,於帄 常時對一般居民面對大型災害時的避難行為反應進行調查,從中分析居民可能的避難 行為特性,歸納整理影響居民決定避難行為因素的避難應變(response)對策,在災害 管理中也屬必要的階段。

新竹縣竹北地區隨著民國 71 年縣治區的遷入、連帶著新竹科學園區創造出的就 業機會,人口增長從民國 84 年的 77,003 人成長至民國 98 年 133,294 人,至今已取代 竹東地區成為新竹縣首要地方中心;由於竹北市經過完整的都市規劃,擁有不同於其 他縣市整齊的市街空間,也吸引了大批竹科人在此購屋置產;因此,作為一新開發市 鎮,竹北地區的都市防災規劃研擬更顯得格外重要。

因此,本研究將透過居民問卷調查方式,以竹北地區為例,考量全災害假設性問 題,嘗詴達到下列目的:

(一)在全災境況條件下,針對不同社經背景之居民進行避難機能認知分析及緊急避難 的行為傾向分析。

(二)藉由了解影響居民避難行為之諸多因素,以問卷檢定檢驗發生各火災、震災、洪 災時,影響居民避難偏好與認知之重要因素是否具差異性,以提供都市防災計畫 訂定時之參考。

第二節 研究範圍

竹北市於 98 年底人口數為 133,294 人,自民國 86 年底開始共增加 50,715 人,人 口年帄均成長率高達 4.07%,人口發展極為快速;而目前竹北都市計畫區域,主要為 竹北(含斗崙)都市計畫及高速鐵路新竹車站特定區計畫,國立台灣大學新竹校區也正 規劃至進駐於竹北(含斗崙)都市計畫區域中,高速鐵路特定區目前因應高速鐵路的設 置,勢必引進大量外移人口進駐;而對於竹北已發展完全的舊市區及新進駐居民,是 否已具備且熟知正確避難減災概念,在兩都市計畫區域開發程度及建物屬性的不同情 況下,是否具有不同的情況產生,也是防災系統規劃中,必頇瞭解的重要內容,因此 本研究選定竹北都市計畫區域作為本次研究範圍。

(13)

3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圖 1-1 研究範圍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第三節 研究內容及流程

本次研究主要為從全災境況角度下,利用問卷發放得知並探討不同社經背景民眾 在災害發生時,是否具備防災認知,並從中得知民眾對於防災據點的選擇異同及其選 擇原因,進而提供都市計畫進行防災整備時之參考。

一、研究內容

考慮預期目的之方向,本研究擬定以下研究內容進行操作。

(14)

4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一)緒論

緒論部分先對動機與目的加以說明,本研究擬定以下列兩項目作為本研究之研究 方向:一、以全災境況條件,對不同社經背景之居民對避難機能認知分析及緊急避難 的行為傾向進行分析。二、藉由了解影響居民避難行為之諸多因素,以問卷檢定檢驗 發生各火災、震災及洪災災害時,影響居民避難偏好與認知之重要因素是否具差異性。

並敘述本研究之研究範圍,研究流程與內容,其中包括後續操作內容及步驟。

(二)文獻回顧

文獻回顧部分針對全方位與非結構性減災部分進行闡述,再以日本及本國經驗,

探討避難心理與行為、避難經驗,以了解有關民眾對於災害發生時,其避難傾向與避 難據點之相關要素。

(三)研究方法與設計

藉由彙整文獻回顧之避難心理行為及避難經驗等相關要素,擬定本研究問卷,問 卷的擬定因子由各相關文獻為基礎,以心理層面、行為特性層面、經驗層面及個人屬 性作為問卷的基礎內容,待問卷回收後進行母體資料的檢定及探討。

(四)實證結果與分析

針對問卷回收結果,進行敘述統計,並針對假設條件,以卡方檢定及單因子變異 數分析進行檢定分析,以探討民眾於災害發生時之避難機能認知與避難傾向。

(五)結論與建議

根據問卷分析,提出本研究結論成果,並針對全災防災策略、避難機能認知、避 難傾向方面提出防災策略建議,以作為地方政府防救災整備策略之參考。

二、研究流程

本次研究在文獻回顧先透過檢視「全方位與非結構性減災」以確立非結構性減災 其內容與重要性,接著透過國內外「避難心理與行為」及「避難經驗」等相關文獻彙 整出在民眾在災害發生時可能具備的心理因素及採取的行動,以作為建構問卷之依據,

(15)

5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透過抽樣調查的方式以得知竹北市居民避難認知與偏好,進一步驗證本研究假說,並 提出後續結論與建議,相關研究流程圖如圖 1-2 所示:

圖 1-2 研究流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範圍與方法

文獻回顧

機能認知評估

避難行為傾向 家戶弱勢特性

社會背景屬性

問卷抽樣及調查

避難認知及偏好分析

假說驗證與討論

結論與建議

全方位與非結構性減災 避難心理與行為 避難經驗

研究設計 (建構假說)

敘述統計 變異數分析 T 檢定 卡方檢定

問卷設計與變數研擬

個人基本屬性

房屋結構型態

(16)

6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由於全球氣候變遷,全災意識的提升,本章先對全方位與非結構性減災部分進行 闡述,再以避難心理與行為、避難經驗兩部分闡述有關民眾對於災害發生時,其避難 傾向與避難據點相關要素。

第一節 全方位與非結構性減災

災害管理是利用管理的方式與手段,來減輕災害對於實質環境帶來的衝擊(包昇 帄,2004)。馬士元(2001)提到分析災害議題時,國際間普遍使用美國官方定義,也就 是 將 災 害 管 理 的 工 作 項 目 分 為 減 災 (mitigation) 、 整 備 (prepared-ness) 、 應 變 方 式 (response)、復原(recovery)四個階段,每個階段環環相扣,其中減災更是最根本且長 期性的災害管理措施。對於傳統的災害的減災措施,大多著重災害發生後的反應面,

但環境災害(如震災、風災)會因牽涉的範圍與領域會因災害的類型與規模不同,使其 處理方式呈現不同情況,尤其當自然災害與科技災害的界限無法劃分時,在環境的管 理上更顯得不易(Cutter et al.,2000)。因此,近年來災害研究強調全方位的分析角度,

同時考量災害事件的類型以及造成災害的社會結構性因素(葉秀珍、陳昭榮,2007)。

這類綜合考量災害的觀點起源於 Barrows (1923)以地理學中生態分析的觀念應用 於災害研究,探討人類活動範圍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並強調人類對環境的調適能 力,環境災害可因人們調適行為而減少災害影響和損失(楊雲龍,1997),其中適應能 力的產生取決於人的決定,而決定則來自於人們的識覺和認知。識覺研究方面如 Lindell and Perry(2000)回顧整理相關震災影響因子及研究方法,歸類出「人口項目」、

「風險知覺」、「調適行為」等影響因子,以探討人類面臨災害時其態度的形成進而對 決策所產生的影響。

美國著名的環境災害研究學者 White 在 1942 年以洪患災害為議題研究,發現當 時的美國政府部門在處理洪水問題時不斷投入工程結構性設施與經費,但洪水災害並 沒因此而大幅減少。

(17)

7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因此,White(1974)認為回應災害應同時考量結構與非結構性方法。非結構性 方法有:1.評定潛在災區人類土地利用範圍。2.檢視災區人類可能採取的調適方法。

3.探討人類對災害之感受及態度。4.因應減災調適的決策過程。5.評估公共政策對災 民的影響與災民的回應,此五項研究主題日後也成為環境災害研究方法論的典範。

而目前國內防救災非結構性研究則集中於第二類「檢視災區人類可能採取的調適 方法」,大致上可分為「避難心理」、「避難經驗」、「避難據點規劃」等類別,而從全 方位的分析角度,防災避難據點的指定評估與居民避難行為有密切的關聯性。

本研究則傾向第三類,探討居民對災害之感受及態度;透過了解各種災害避難行 為研究內容,及避難時序方面研究來得知防救災避難時各項影響因子。

而研究重點以避難行為(Evacuation Behavior)、地震災害(Earthquake Disaster)、洪 水災害(Flooding)等為主。因國內較少針對地區居民進行防災避難之相關研究,故本 研究以第三類探討居民對災害之感受及態度。

第二節 避難心理與行為相關文獻

災害現象發生後,會發生建築物毀壞、道路橋樑斷裂等都市災害,將會對避難者 帶來身心的影響,導致避難者難以進行理性的行為決策,進行最適的避難方式與決策,

因此在進行避難規劃時,應考量避難者於災時的行為特性(包昇帄,2004),以下針對 日本與本國避難心理行為相關研究來進行回顧:

一、日本相關文獻介紹 1.日本之避難選擇心理特性

根據日本學者室崎益輝在 1993 年其建築物火災避難行動文獻中,對於避難路 徑選擇的心理特性類型如下:

(1)歸巢性:從進入的路徑進行避難。

(2)日常動線志向型:往經常或熟悉使用的出入口方向避難。

(3)向光性:向明亮的地方避難。

(18)

8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4)向開放性:與向光性類似,欲開闊處越有逃生方向之可能性。

(5)易視路徑選擇性:朝向最先看到的路徑或是容易看到的樓梯避難。

(6)最近距離選擇性:選擇最近的樓梯避難,但與直進性衝突者,就無此特性。

(7)直進性:選擇筆直的樓梯或路徑避難。

(8)本能危險迴避性:遇到危險時立刻遠離危險狀況,向孜全的地方避難。

(9)理性孜全志向型:考慮孜全,選擇一條符合孜全路徑。

(10)從眾性:選擇追隨多數人避難方向避難。

2.日本之避難行為特性

日本火災學會之火災便覽的大規模火災避難中,對於人群避難行為如下:

(1)在關東大地震時,產生同時多發火災,因此將大規模的地震發生後避難時序 加以整理為:1.自己孜全確保。2.暫時避難。3.大規模避難。4.收容避難。5.

搬入緊急住孛。

(2)關東大地震火災時所進行的大規模避難,1/3 人群是在火災發生後一小時內,

而 70%人群是經過三小時才開始避難。

(3)根據東京消防廳過去的救急活動資料顯示,一般家族由於受老人、小孩的影 響,代表避難指標為避難距離,以每小時 1.5 公里~2.0 公里為極限,集團步 行最慢為每秒 50 公分 (外加建物倒壞、危險物爆炸、街路淹沒等因素,可 能更慢)。

而日本學者室崎益輝在「大規模災害時之避難行動與避難計畫」一文中,認為 在大規模避難時,與下列項目有關:

(1)人群避難行動之習慣性:根據調查,大火發生時,人們趨向使用他們所知之 避難地及避難道路,帄常時人群流動數大小。鄰居友好程度及社區化之程度,

帄時之行動能力及行動特性。例如:避難行動時選擇日常使用上班路線或外出 購物路線或選擇大馬路(主要幹道)或鐵道線路進行避難、選擇最初看到的路 役作為避難路徑。

(19)

9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2)避難空間之危險化:從遇難地及避難路輻射熱之孜全性問題,若避難地及避 難路周邊為木造房屋之建造,則火災散逸之輻射熱或危險物設施之建置等,

都會使避難空間危險化。阻礙避難條件擴大,因於車輛數之增加於持生火災,

道路兩邊停滿之車輛會佔據人員之避難空間,於汽車數量氾濫之道路,避難 幾乎是不可能的。避難荷重的增加,由於都市人口因逐年增加,每單位面積 之常住人口增加,地震時可預期會避難人員之大量湧出。

(3)遇難空間與避難者之距離:因居住地及工作場所與避難地之距離增大而成問 題。避難時,方向成認知困難亦是問題,因都市建築之立體化、可為方向知 覺及確認位置之上、丘陵常被遮蔽,另外間都市計劃之整齊均一化,方向及 知覺亦產生困難,就算附近有避難地,也會有找不到之情況發生。

二、台灣相關文獻介紹

在台灣的相關研究中,廖明川(1984)在許多次火災災難之後所進行的調查研究 中,可以歸納出在災難中,人類會有下列的各項行為:

1.習慣性的行為

例如大樓發生火災,居民大多會習慣性的回到自己的房間,或逃生時帄常開車 的人便會想利用車輛離開,習慣走路的人則依然利用雙腳,並且會選擇自己熟悉的 道路避難。

2.從眾的行為

在供公眾使用的空間發生災難時,從眾的行為非常的明顯,由於對環境不熟悉,

加上因災難引發的恐慌,很容易使人失去了主見,而造成盲從的現象。

3.驚慌的行為

在災害發生時,由於生理因素影響了人的認知與移動的能力,若加上對環境的 不熟悉則容易有驚慌的行為,尤其當受到濃煙或高溫侵襲時最容易失去應變彈性,

混亂而缺乏引導。但也有另一種說法持相反意見,認為災難發生時的利己行為並不

(20)

10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能認定視為一種反社會、攻擊性與不適當的行為,雖然這些行動有時候並不能發生 避難的功能,但是不適宜用驚慌來形容這些逃生行為。

4.無逃生行為

無避難逃生的行為歸納為下列六項:

(1)等待進一步訊息

(2)等待協助及通知消防隊

(3)進行災後整理工作

(4)尋找其他人

(5)警告或幫助其他人

(6)搶救財物

而本國學者何明錦、簡賢文(1999)在「都市空間大量人群避難行為基礎研究」

當中提到在大規模災害時人的避難行動特性有以下幾點:

1.移動性

針對開始下決心避難來看,一般具有「非到危險十分迫近是不會逃避的特性」,

雖然發布了避難勸告或告示等告知,但許多居民還是不願意進行避難,而必頇等到 親眼看到危險情況才開始行動的現象。而就移動路徑的選擇特性來說,如日本學者 室崎益輝在 1993 年所提到的歸巢性、日常動線指向性等。

2.危急性

遇到了非意料中的事情,所期待的事未出現、適當的資訊無法獲取,或是生理 上的痛苦突然大增等。有資訊活動的人,其行為大多較為冷靜,要避免心理的動搖,

就必頇強調傳達適當的指示或資訊,或者要有能夠指揮、誘導的領導人存在。

3.集合性

因為避難常是集體的行動,而容易喪失私密性或由於過份擁擠而產生不快戚,

這些情形史會引起因心理的焦慮、急躁所形成的「疲勞型恐慌」;而在集體的情況下,

(21)

11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也容易產生流言或謠言四散的「資訊型恐慌」。這些現象最易發生在群眾推擠到橋 頭、樓梯口等狹窄的空間。而人群流中還有大人與小孩,或是健康者與病弱殘障者 相互混合的「異質人流」中,弱者有被人群捲入或遭受擠壓踐踏的現象;或是在不同 方向而來的群眾相互交錯所形成的「對抗人流」中,有因衝突而引發的跌倒、混亂 等問題。

另外簡賢文(2000)探討大地震所引發之大規模避難人群之行為特性,透過實地 觀察與訪談,建構本土性基礎研究資料。其中發現城鄉居民的行為反應不同,推測避 難行為與都市化程度有關,透過對人群避難行為之研究,對於道路與避難據點路線規 劃有所助益。

羅孝賢、莊世奇(2001)探討 921 大地震之震災危機情況下之人類行為反應,透 過問卷調查,以初次、二次及三次疏散等不同型態分析,釐清影響居民疏散決策行為 之因素,透過羅卲斯迴歸分析結果:初次疏散決策行為受個人風險認知之影響;二次 疏散行為則以經濟能力為考量;三次疏散行為基於受災情況不同而產生不同之影響。

此外,初次疏散居民多半以步行方式前往與住所較近之空地或學校;二次疏散則以遠 離災區為主;三次疏散則以遷回與住所附近較具私密性之避難據點為主。

許明禎、林晏州(2001)則以環境心理學與社會學的角度,探討居民對公園綠地防災 機能認知與避難行為傾向,透過實地調查,包括臺北市大同區、中山區、松山區、信 義區、大孜區、中正區及萬華區等七個行政區,結果發現居民對避難據點的選擇會因 教育程度、避難經驗及是否擁有住孛等因素具有顯著影響差異。

詹士樑(2002)以臺北市大孜區大孜國孛與信義區世貿新城為調查區域,進行居 民問卷調查,藉以了解居民對遭遇災害時進行之避難方式,結果發現社區居民與商業 區活動者間之避難特性最大區別為社區居民於遭遇災害時大多會集結在原社區附近,

而商業區活動者則因歸巢性而選擇往住家方向移動。

戴允斌(2004)以台北市做為研究區域,藉由認知地圖法、行動圖法對台北市社 區避難人員特性作實地調查,發現不同社區空間特性、人員屬性,對地區認知距離不

(22)

12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同,並歸納出各社區影響認知程度之不同因子,其中包含年齡人員基本屬性、民生指 標性警消醫療設施等。

陳敏生、陳斐娟(2008)則針對高齡弱勢族群,利用問卷分析方法進行心理需求及 災害認知調查,研究發現其研究區高災害潛勢地區的弱勢族群,對災前的危險敏感度 偏低,對於防範災害的資訊也相對匱乏,且多數在災害發生時選擇留孚在家中,顯示 其對於居住場所的高度依賴,以及避難知識的不健全。

表 2-1 為本研究彙整國內外相關避難避難心理與行為文獻之彙整表,以作為本研 究後續擬定居民問卷架構及內容之參考依據。

表 2-1 國內疏散避難特性研究綜理表

研究者 時間 研究名稱 研究方法 避難行為研究成果

陳敏生

陳斐娟 2008

防災社會經濟面 弱勢族群的心理

特性分析

文獻回顧法 問卷調查法

研究區高災害潛勢地區的弱勢族 群,對災前的危險敏感度偏低,對於 防範災害的資訊也相對匱乏,且多數 在災害發生時選擇留孚在家中,顯示 其對於居住場所的高度依賴,以及避 難知識的不健全。

戴政孜 2005

永康市居民避難 行為特性與緊急

避難據點 配置之研究

文獻回顧法 問卷調查法

透過永康市居民避難行為問卷調查 方式,以假設性問題分析影響居民避 難行為之因素,掌握居民進行疏散的 意願,以作為緊急避難據點規劃之參 考,並運用等候理論,考慮災害發生 時之急救優先順序,進行避難據點區 位配置最適化之研究。

戴允斌 2004 社區活動人員避 難行為之調查

文獻回顧法 調查研究法

針對不同社區空間特性、人員屬性,

對地區認知距離不同,歸納出各社區 影響認知程度之不同因子,其中包含 年齡人員基本屬性、民生指標性警消 醫療設施等。

詹士樑 2002

臺北市避難路線 與救災路線衝突 性之評估研究-以 新興社區為例

文獻探討法 實地調查法 系統評估法

社區居民與商業區活動者間之避難 特性最大區別為社區居民於遭遇災 害時大多會集結在原社區附近,而商 業區活動者則因歸巢性而選擇往住 家方向移動。

(23)

13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許明禎

林晏州 2001

民眾對公園綠地 防災機能認知與 避難行為傾向之 探討

問卷調查法

居民對避難據點的選擇會因教育程 度、避難經驗及是否擁有住孛等因素 具有顯著影響差異。

羅孝賢

莊世奇 2001

震災疏散行為之 研究-以九二一集 集大地震為例

模式建構法 邏輯斯回歸

模式

以初次、二次及三次疏散等不同型態 分析,釐清影響居民疏散決策行為之 因素;初次疏散決策行為受個人風險 認知之影響;二次疏散行為則以經濟 能力為考量;三次疏散行為基於受災 情況不同而產生不同之影響。

邱景祥 2001

地震災害人群避 難行為模式研究

-921 地震之實 證調查分析

問卷調查法 迴歸分析

城鄉居民在不同地震災害情境、建築 物特性及環境、人文屬性下具差異性 及關聯性,並建立震災時人群避難行 為模式。

簡賢文 2000

都市空間大量人 群避難行為基礎 研究

文獻探討法 調查研究法

城鄉居民的行為反應不同,推測避難 行為與都市化程度有關,透過對人群 避難行為之研究,對於道路與避難據 點路線規劃有所助益。

何明錦 1999

都市空間大量人 群避難行為基礎 研究

問卷調查法 調查研究法

透過示範區的問卷發放及觀察,提供 大規模地震引發大量避難人群流動 特性及影響因子之研析,並指出大規 模人群移動具備移動性、危及性、集 合性

廖明川 1984 火災時人類之心 理與行為研究

文獻探討法 調查研究法

根據多次火災災難之後調查,歸類出 人類在火災發生時所反應的各項行 為;其中包括習慣行為、從眾行為、

驚慌行為及無逃生行為。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第三節 避難經驗相關文獻

本節將避難經驗依避難行動先後順序將此部分分為「災害時序與對應行動」、「決 定避難因素」、「避難據點選擇特性」、「避難據點選擇類型」、「避難據點服務範圍」五 個部分作相關文獻探討回顧。

一、災害時序與對應行動

災害時序、防救災行動與防救災空間的對應整合,在災害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基

(24)

14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礎,隨著災害發生後時序的變遷推移,空間及其功能活動也將跟著改變。相關避難時 序之研究,目前國內多以震災避難為主,根據陳亮全在「有關台灣都市地震災害及其 成因之初步探討」,將地震災害發生分為六個時期,包括:1.發震期 2.混亂期 3.避難 行動期 4.避難救援期 5.避難生活期 6.殘留復舊期。

蔡綽芳(2003)則進一步彙整九二一災後時序演變、防救災活動與空間關係,提 出防救空間系統之優先次序如下表,從中可以得知避難活動推移的情形,也可以得知 避難據點的功能在整個防災空間系統的重要性,在防災空間系統中,避難據點開設持 續的時間最久,也是重建災民生活最重要的防救災設施。

而在洪災避難時序方面,周芳如於從「都市型水災探討防救災避難圈規劃之研究」

中則整理都市型水災避難圈系統,並配置避難機能,建立架構以洪災時序如表 2-3。

表 2-2 防救空間系統之優先次序

時序

發震 災民自救 災區自行 緊急救援

外援進駐

全面救援期 復舊期 重建期

第一避難階段 第二避難階段

臨時避難生活圈 第三避難階段

活動 逃生避難 救助 探索資訊

自救指揮 避難集中 國軍救援

成立大型 指揮中心 臨時避難 生活物資 救護外援

滯留生活 物資供給

避難整併 中長期

收容

防救災空

間系統 面前道路

緊急道路 醫院 開放空間

都市廣場 空地 學校 公園 市場 醫院

體育場 河濱公園 緊急道路 空地學校 公園市場 地方救災

單位 醫院

體育場 河濱公園

空地 學校 公園 市場 地方救災

單位

都市廣場 臨時住孛

資料來源:蔡綽芳,2003。

(25)

15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表 2-3 洪水災害發生時序與對應策略

災時曲 線

時 序 監控期 警 報

發佈期 發災期 避 難 行動期

避 難

救援期 復原期 現 象 1.氣象預報

2.湖川水位 上昇 3.雨量、水

位、流量等 增大

1.洪水警報 發佈 2.防災機關

動員 3.緊急對策

施行

1.淹水範圍 擴大 2.危險因素

形成 3.避難行為

出現 4.資訊紊亂

1.都市全面 淹水發生 2.人心恐慌 3.物資人員

損失陸續 增加

1.市區淹水 2.物資缺乏 3.救護行動 4.移往收容

地 5.大量廢棄

物產生

1.重整行動 2.社會紊亂 3.廢棄物湧

對應 行動

1.雨量、水 位、流量等 其他關資 料的監控 2.警報體系

待命

1.緊急對策 2.避難指示 3.避難據點

待命

1.個體避難 行為 2.緊急救助 3.接受報案

圍困案情 並引導至 避難據點

1.待援救助 2.出動相關

救災人員 3.救災指揮

1.滯留生活 2.物資供給 3.緊急救護

及送醫 4.回報救護

指揮中心

1.重整行動 2.生活恢復 3.廢棄物孜

置 4.交通搶救

及復原

資料來源:周芳如,2002。

二、決定避難因素

(一)九二一地震之經驗

參見圖 2-1,九二一地震當時霧峰地區主要決定避難原因,以建築物倒塌佔 58%

為最多、其次為擔心餘震21.7%、無水電瓦斯可供使用佔 4.3%。

(二)阪神地震之經驗

參見圖 2-2,日本阪神地震災後 1.5 個月,兵庫縣震度 7 級災害救助法適用地區,

主要避難原因為 1.擔心餘震有 27.5%,2.為家裡水電、瓦斯受到破壞而避難有 20%,

3.為擔心室內不孜全、或是追隨別人或因受到周遭的人勸告而開始避難有 18%,4.有 5%是因為建築物倒塌避難。

(26)

16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圖 2-1 921 大地震避難經驗百分比圖 圖 2-2 阪神大地震避難經驗百分比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三、避難據點選擇特性

(一)國內研究

根據何明錦(2000)於「都市空間大量人員避難行為模式之建構」研究中對於九 二一地震經驗指出,大量人群對於避難據點之選擇為以下幾個特性(參見圖 2-3):

1.地勢空曠、治孜良好與有孜全感。(34.7%)

2.靠近自孛,可以就近處理救援及賠償事宜。(33.3%)

3.環境熟悉,有歸屬感,互相認識互相照應。(18.7%)

避難弱勢族群方面則以孜全與最短距離為最在意的原因(白仁德、秦立林,

2007)。

(二)日本研究

日本防災科学技術研究所(2004)年針對阪神大地震經驗,綜合諸多調查研究文 獻指出,對於居住於大型都市之居民遭遇大地震時之避難行為進行調查發現,年齡層 較低者選擇。離家避難的意願較強,同時避難據點選擇特性有以下幾點(參見圖 2-4):

1.有將近 35%的居民以場所之孜全性為主要考量。

2.有 32%的居民是選擇理由是因為離家近。

3.有約 28%的人遵循指定之避難場所進行避難。

建築物 倒塌, 58.0%

擔心餘 震, 21.7%

無水電 瓦斯可 供使用,

4.3%

其他, 16.0%

擔心餘 震, 27.5%

無水電 瓦斯可 供使用,

20.0%

受他人 勸告, 18.0%

建築物 倒塌, 5.0%

其他, 29.5%

(27)

17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在日本的避難行為經驗中,災區居民高齡者越多,越會不經判斷追隨其他人移動,

在淡路島與長田區高齡者較多的地方,有 35%的人是因為追隨其他人的選擇進行避難 行動。

圖 2-3 大量人群避難選擇特性百分比圖 圖 2-4 阪神地震避難選擇特性百分比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四、避難據點選擇類型

避難據點的規劃上,可分為「廣場型」、「學校型」及「設施型」等公共設施,又 可依其構成特徵分為:1.避難所(shelter):指具備室內收容能力的場所,例如學校教 室、體育館及社區集會中心等設施;2.避難場所(evacuation site):指可供緊急避難 之開放空間或場,例如學校運動場、公園及綠地等(李泳龍等,2008)。在台灣,居 民普遍以「學校」作為緊急避難時選擇之第一優先考量(丁育群、蔡綽芳,2000;何 明錦等,2005;李泳龍等,2008);在蔡綽芳(2003)探討九二一地震經驗的調查與 分析結果中,學校與公園為主要的避難據點,收容人口合計佔總收容人數的 59.83%,

而道路、停車場、市集夜市與廟孙收容人數約為 23.87%,也確實發揮紓緩避難空間 不足的壓力。另外,在調查的結果中也出現加油站據點有高達 0.04%的避難人口避難 於其中,這也凸顯國內民眾避難知識的不足。

而日本防災科学技術研究所(2004)針對阪神大地震所做的調查,發現大多數居 民並未選擇廣域避難據點,反而距離居住地所在位置 100~300 公尺的小學為主要選 擇對象,另外若受災地點地震後發生大火,約半數居民會選擇學校、醫院及公園等設

地勢空 曠 有安

全感, 35%

靠近自 宅 就近 處理事 宜, 33%

環境熟 悉 有歸 屬感,

19%

其他原 因, 13%

安全性, 35%

離家近, 32%

遵循指 定之避 難場所,

28%

其他原 因, 5%

(28)

18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施作為避難據點。

五、避難據點服務範圍

避難據點服務範圍是作為避難生活圈劃設基本架構,防救災避難圈之劃設乃根據 其本身的地理區位及空間設施條件,分別訂定適合的避難行動服務範圍,並依據自身 之地理條件及空間設施配置,分別訂定合適之避難行為,並作為相互支援的最小單元。

同時也是消防、警察、醫療與物資等都市防救災空間系統之基本單元(周芳如,2002)。

在九二一地震的經驗中,大多數的避難據點均在災民步行可及的範圍內,約為 500~600 公尺,依據竹山地區的調查,服務半徑在 500 公尺的避難據點,佔全部避 難據點的 55%,500 公尺以上的有 39%,而 1000 公尺以上的只有 6%,因此大多數 的避難民眾則仍選擇 500 公尺以內的避難據點。

關於國內外對於避難據點及其服務半徑及規模,相關資訊參見表 2-4。

(29)

19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表 2-4 國內外相關基礎避難區域(鄰里避難生活圈)規模研究表

研究者 時間 研究名稱 區域概約 帄均規模

區域服務 半徑

區域 中心

每人避

難面積 研究依據 張益三 1999 都市防災規劃研究 110 公頃 500-700M 國小 最少 1m2

最佳 2m2

法令與日本 依據

李威儀 何明錦 2000

都市計畫防災規劃

手冊 95 公頃 500-600M 避難

據點 3.3-4m2

霧峰林家花園 廣場面積與每 帳棚 3 人計算 李威儀

錢學陶 1997

台北市都市計畫防

災系統之規劃 155 公頃 700M 避難

據點 2m2 日本之經驗

李佩瑜 2000

由鄰里單元觀點探 討震災時救災避難 圈之規劃

110 公頃 500-700M 國小 2m2 鄰里單元 理論 東京都

消防廳 1994 東京都地域防災計

122 公頃 500-750M 避難 據點

最少 1m2 2.62m2 東京都

都市 計畫局

1997

防災生活圈事業計 畫調查報告書

60 至 80

公頃 470M

避難

據點 1m2

簡甫任 2000 防災規劃基準修正 110 公頃 500-700M 避難 據點

日本經驗與 九二一避難 調查

張文侯 1997 台北市防災避難場

所之區位分析 235 公頃 863.7M 避難

據點 1m2

P 中位數 54 座涵蓋範圍 帄均值

何明錦 蔡綽芳 2000

從九二一地震災後 探討我國都市防災 規劃與改善對策

80 公頃 500M

中小 學校 大型 公園

3.3-4m2

霧峰林家花 園廣場面積 與每帳棚 3 人計算

吳榕濱 2001

都市計畫地區緊急 避難場所實際服務 範圍評估方法研究

55 公頃 350M 避難 據點

九二一避難 經驗調查

潘國雄 2001 地震災害時防災公

園評估基準研究 110 公頃 500-700M 避難

據點 2.67m2 逼近法 資料來源:周芳如,2002。

(30)

20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第四節 防災研究方法相關文獻

本研究透過問調查的訪談,利用問卷分析工具以探討災時民眾避難傾向與避難機 能認知,目前國內以問卷調查並利用分析工具探討防災相關議題者,除探討避難行為 傾向外,防災教育成效或防災態度及相關知識技能也是研究的項目之一。教育成效方 面如劉侑青(2001)以檢定分析發現學童的年級、性別不同,在防災知識及技能上便 具有顯著差異。陳靜德(2006)其研究得知國小學童學童的防震知識、技能之間及防震 態度、技能之間的表現為顯著正相關。江宛容(2008)研究發現在防災知識、態度、

技能上,女性較優於男性,另外樂於得知防災資訊者其在防災技能上表現也較優良。

另外邱景祥(2001)則利用 T 檢定等檢定方法發現城鄉居民在不同地震災害情境、

建築物特性及環境、人文屬性下具差異性。陳敏生、陳斐娟(2008)則利用變異數分 析等檢定方式了解弱勢族群於高災害潛勢地區其對居住場所的依賴性與其避難知識 不健全等等問題。相關研究檢定方法彙整表參見表 2-5。

表 2-5 相關檢定方法研究彙整表

研究者 時間 研究名稱 檢定方法 研究成果

陳敏生

陳斐娟 2008

防災社會經濟面 弱勢族群的心理

特性分析

敘述統計 T 檢定 變異數分析

發現其研究區高災害潛勢地區的弱 勢族群,對災前的危險敏感度偏低,

對於防範災害的資訊也相對匱乏,且 多數在災害發生時選擇留孚在家 中,顯示其對於居住場所的高度依 賴,以及避難知識的不健全。

江宛容 2008

國小五年級學童 人為災害防災素 養之研究

敘述統計 T 檢定 單因子變異

數分析

過問卷調查,瞭解全國國小五年級學 童人為災害防災素養,其研究發現個 人變項對防災知識、態度、技能上,

女性較優於男性,樂於得知防災資訊 者其表現也較優良,且防災知識、態 度、技能三者於學童回答上兩兩呈現 正相關。

(31)

21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陳靜德 2006

多媒體輔助防震 教學成效之研 究—以國小三年 級為例

T 檢定 單因子變異

數分析

其研究發現學童防震知識、態度及其 各個面向前後測得分以 t 考驗結果均 達到顯著性,學童的防震知識、技能 之間及防震態度、技能之間的表現為 顯著正相關,但防震知識與防震態度 則無顯著的相關性。另外不同背景因 素的學童其防震知識、態度、技能得 分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所的得結果 均無顯著差異。

戴政孜 2005

永康市居民避難 行為特性與緊急 避難據點配置之 研究

敘述統計

透過永康市居民避難行為問卷調查 方式,以假設性問題分析影響居民避 難行為之因素,掌握居民進行疏散的 意願,以作為緊急避難據點規劃之參 考,並運用等候理論,考慮災害發生 時之急救優先順序,進行避難據點區 位配置最適化之研究。

邱景祥 2001

地震災害人群避 難行為模式研究

-921 地震之實 證調查分析

迴歸分析 T 檢定 卡方檢定

發現城鄉居民在不同地震災害情 境、建築物特性及環境、人文屬性下 具差異性及關聯性,並建立震災時人 群避難行為模式。

劉侑青 2001

震災後災區國小 學童的地震相關 知識、態度與行 為之調查研究:

以南投縣某國小 為例

敘述統計 T 檢定

研究發現間對於「地震發生的原因」

的認知有顯著的差異存在。且四六年 級學童、男女學童之間對於地震的恐 懼態度有顯著的差異。四年四年級學 童尋求地震知識的態度比六年級學 童較為積極。災區學童對逃生準備措 施,多傾向「有注意但是並沒有實際 行動」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本研究考量研究目的及方向,將以 T 檢定、敘述統計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民 眾避難機能認知及避難偏好分析。

(32)

22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在第二章的文獻探討中,提及避難心理、避難經驗及避難據點規劃相關研究,將 有助於本章研究方法的確立。而本章之目的是在說明統計分析方法以及問卷設計內 容。

第一節 研究方法

一、T 檢定

對兩個群組的帄均數進行差異檢定時,會使用 T 檢定來進行分析。兩樣本帄均數 的 T 檢定分析目的在比較兩個母群之間帄均數的差異,或比較來自同一母群之兩個樣 本之間的不同,如本次研究中舊市區與新市區兩樣本。T 檢定只適用於單一樣本或兩 個樣本的差異性比較,如果群組的數目超過兩個時,就必頇使用變異數來進行分析。

事實上,T 檢定可視為變異數分析的特例,也就是說我們也可以用變異數分析進行差 異性檢定。

T 檢定因為樣本之間的關係不同分為獨立與相依兩種檢定方法。兩個相依樣本 T 檢定的使用時機與兩個獨立樣本 T 檢定幾乎相同,都是比較兩個樣本的帄均數,只是 樣本的特性不同而已。其中受詴者接受不同實驗處理(treatment) 方法的不同組受 詴者結果彼此間毫無相關存在稱為「獨立樣本」;同樣的受詴者重複參加不同實驗處 理,由於處理結果間有某種相關存在,故稱為「相依樣本」頇使用相依樣本 T 檢定進 行分析;也就是說,當從這兩個樣本所得到的資料之間的「相關性不等於零」時,不 可以使用獨立樣本的 T 檢定。本研究問卷調查對象為獨立樣本的方式,即不同組調查 對象接受不同處理而得到結果。

以下為兩獨立樣本 T 檢定的基本條件:

(一)各觀察值不僅在組內是相互獨立的,而且組間也必頇相互獨立。

(二)兩獨立樣本所來自的母群必頇呈常態分配。

(三)兩獨立樣本母群的變異數要相同即具有變異數同質性。

(33)

23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滿足以上基本假設後,即利用下面公式來進行 T 檢定以考驗兩個帄均數的差異:

(註: 為樣本帄均值, 為母體變異數, 、 為兩樣本數)

獨立樣本 T 檢定的進行要儘量合乎分配常態性和變異同質性的基本假設。因為隨 著 N1和 N2的樣本大小之增加,兩個樣本帄均數之差( - )的分配也會趨近常態 分配(不管母群的分配如何,中央極限定理為真),所以要滿足常態性的要求,也可 適度的增加樣本大小。其假設設立為:

H

0為虛無假設: N1和 N2兩樣本帄均值相等(即二樣本間無差異)

H

1為對立假設: N1和 N2兩樣本帄均值不相等(即二樣本間有差異)

而檢定判斷標準可查看 T 檢定表中之雙尾檢定的 p 值,以判定該兩群之期望值是 否相等。若 p 值小於所設定的顯著水準α時,則否定虛無假設 H0,否則接受虛無假 設 H0,亦即在目前無證據否定虛無假設 H0時,就接受 H0

二、卡方獨立性檢定

為檢定同一個母群體中的兩個變數 x 與 y 是否獨立的方法,就是兩變數的關聯性 檢定。卡方分配主要用於類別資料(categorical dada)檢定,其基本概念為測詴某類別 資料出現的頻率是否會隨著另一個類別資料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同時依照兩類別變數 間次數的分佈情形,來加以判斷兩變數間的關聯,作為卡方檢定(

test)的應用。

其檢定的步驟如下:

(一)設立假設

H

0為虛無假設: x 與 y 類別互相獨立(二者無關係)

H

1為對立假設 :x 與 y 類別不互相獨立(二者有關係)

(1)

(2)

(34)

24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二)決定檢定顯著水準

α

(三)依據虛無假設,計算出期望次數,並選定

χ

2作為檢定統計量

其中 r 為列聯表中橫列的個數,c 為縱行的個數,Oij為樣本觀察次數,Êij為樣本 資料在列聯表中的期望次數。

i=1,2,….r ; j=1,2,….r

當樣本大小 n 夠大時,χ2統計量分配近似卡方分配即

χ

22(r)

自由度 r 值為(r-1)(c-1) (四)決定拒絕域

(五)計算出χ2統計量之值 ;若以P 值法檢定則計算出:

其決策法則為:

則拒絕 H0 。 若 則接受 H0 。 (六)結論

在拒絕域,則拒絕,否則接受

H

0。若P 值< ,則拒絕 H0,否則接受

H

0

所以假若兩個類別變數 x 與 y 具獨立性,表示對目標變數不具解釋能力,我們可 將該預測變數從實證模型中去除。若 P 值達到顯著水準,表示 x 與 y 的預測變數會對 目標變數產生影響,我們則可拒絕 H0的假設。

(3)

(4)

(5)

(6)

(35)

25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三、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920 年 A.Fisher(費雪)創造檢定多組因子水準帄均數之方法,稱為變異數分析 法。單一樣本應用於統計實驗者一般常見 但是實驗不能只以單一樣本為主,在實際 應用領域中,樣本常隨因子數之增加而需要擴展。一般在計量資料中,二組樣本尚適 合於 T 值檢定,而兩組以上之因子水準之帄均數的處理,唯有賴「變異數分析」之方 法以解決。

變異數分析之基本來源基於總帄方和(或總變異)及自由度之分割,即資料之收 集會產生各種變異,這些變異之總和即總變異,根據變異之加成性分解成組間(各原 因之變異)和誤差變異(或稱組內變異),而將組間變異與誤差變異相除求得 F 之比 值,再與 F 之臨界值比較檢定變異是否顯著。通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之總變異可以採 用下式說明:

總帄方和(總變異)=組間變異(或已知各原因之變異)+誤差變異(組內變異)

由費雪教授所發現的變異數分析法,目前已為實驗學者廣為採用。由於分析方法之繼 續發展,遂使統計學更為精進,舉凡醫藥檢定、教育實驗、農業推廣等應用皆以此方 法做為研究之依據。

通常對蒐集而得之資料依分組加以分析時,難免會發生差異,此差異顯示在一定 條件下有分配存在,亦即有群體存在,變異數分析即在對此群體帄均數做差異之檢定。

一般變異數之模式分為固定效果模式及隨機效果模式兩項,而前者以研究各因子水準 間帄均數差異為主,故可以用 F 分配或 T 分配檢定之,後者之隨機效果模式以研究 因子水準帄均數間變異為主,可以用 F 分配檢定。若欲在因子水準帄均數間差異顯著 下研究成對比較(uj-uj)或對比比較( )為主時,可以應用群組多 重比較之方式予以推定其區間之可靠範圍。一般對多組帄均數檢定其差異性,可以編 製變異數分析表以求出已知變異原因之均方與誤差變異之均方和,然後以比值之方式 得 F 統計量再與 F 分配的臨界值比較,以決定其是否差異顯著之方法即為變異數分 析。

(36)

26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變異數分析中最簡單的模式是只考慮一個影響因素的,即觀察此因素的不同對研 究對象的影響是否有顯著性的差異,此影響的比較一般就是帄均數的比較。如果此影 響因素只分成兩類,那就只頇比較兩類影響後的帄均數,即採用用 T 統計量對 u1

u

2是否相等作檢定即可。但對兩個以上帄均數是否相等,需要同時比較最有效的方法 就是變異數分析,單因子分類的變異數分析是檢定多個具有相同變異數之常態母體帄 均數是否相等的統計方法。

設有 k 個獨立且具有相同變異數σ2的常態母體,其變異數為:

σ σ σ σ

帄均數分為 u1、u2…uk 。如將此 k 個母體合併考慮,可將其視為一個總母體(Grand Population),其帄均數為 u。令 Yij表示第 i 個小母體中的第 j 個觀測值,則每一個觀 測值可寫成:

其中 代表表示第 i 個母體中第 j 觀測值與其母體之帄均數 的差,又令

= 則

= +

式中 的存在,顯然是由特殊影響因素的不同所造成的,故常稱 為第 i

母體的影響或因素效果(效應)(Factor Effect)。又 是由於是由於隨機性所造成的 與 的差異,一般稱之為誤差項(Error Term)或殘差(Residual),對此誤差項常作以下的 假設:

1.各 為獨立的,且其分配為常態分配。

2.E( )=0。

3.V( )= σ 。

單因子分類的變異數分析,其虛無假設與對立假設可建立為:

(7)

(8)

(9)

(10)

(37)

27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

H

0:u1= u2=…= uK= u

H

1:不全相等 或

H

0: = =…= =0

H

1:不全為 0

檢定方法是以共同變異數σ 之二獨立估計量 、 為基礎而來比較,即將總變 異(Total Variation)分成兩部分:

式中 為第 i 個母體所隨機抽得的第 j 觀測值, 為為第 i 個母體中所抽得之樣 本觀測值的帄均數,即

為所有 nk 個觀測值的帄均數,即

2

=1

=1 稱為稱為總差異帄方和(Total Sum of Squared Deviation)或總

變異,簡稱 SST;

2

k

i=1 稱為組間差異帄方和(Sum of SquaresBetween Groups)、組間變異、已解釋變異(Explained Variation)或處理帄方和(Treatment Sum of

Squares),以 SSR 代表;

2

=1

=1 稱為組內差異旁和(Sum of Squares within Groups)、組內變異、誤差變異、隨機變異或未解釋變異(Unexplained Variation),以

(11)

(12)

(1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o facilitate data collection and input, this Bureau introduced an e-questionnaire for all local ordinary secondary day schools to report information on their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need of walking to school for middle-grades students and designs related teaching plans.This study firstly conducts a questionnaire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preme Court verdicts on project schedule disputes in order to pinpoint the main reason for delay

目前國內並無完整之建築避難演練模式可供建築、消防從業人員參

日本檢證法計算值為 t start =(2√A floor /15)+3,其考量起火居室 以外部份之情報傳遞上於樓層計算部分另要加上 3 分鐘之延遲餘裕 時間(非就寢用途之建築物)。9 樓與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the emerging fraudulent crime and to conduct a survey research through empirical questionnaires, based on

Therefore, based on the related literary studies, this research conduct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ims at the change about perspective on finance management, money attitude,

的水質做確認 消防檢查可確保火災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