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健康生活品質之影響因素

影響生活品質的因素非常多,黃美菊(2005)的研究顯示年紀與生理 範疇沒有顯著相關,而教育程度、婚姻狀況、信仰、居住地、罹患疾病數 量、活動困難度與否、過去一個月內看診次數、運動頻率、體重等變項有 顯著影響,因此,以上的變數亦可視為生活品質之重大相關因子。然而每 一個範疇生活品質相關的因子不盡相同,大部分的生活品質相關因子都有 互相潛在關係,例如教育程度可能影響工作行業及平均月收入,身體生理 因素可能影響看醫生次數,某些影響生活品質因子與民眾自身個性亦有關 聯,如購買西藥次數增多,生活品質相對下降。由此可見生活品質與身體 健康狀況密切相關。而王逸君(2008)則指出家庭責任承擔力、生活標準、

居住狀況、年齡、性別、婚姻狀況、職業等人口背景變項,對生活品質是 有影響的。身體活動對促進健康及提昇生活品質息息相關,老人處在身體

活動過少情況下,身體活動量在健康相關生活品質測量中生理健康範籌較 低,可見生活品質與身體活動有正相關影響(陳嫣芬,2006)。身體活動 量愈多或身體活動強度愈強者,愈能獲得健康的好處,可以減少罹患慢性 病的危險因子及死亡(吳一德、胡巧欣,2010)。

影響健康生活品質中身體功能、憂鬱與自評健康等三向度有直接與間 接的的影響(徐慧娟、吳淑瓊、江東亮,1996)。根據國外 Tieko 等人在 2000 年的研究亦顯示,生活品質的好壞,與臨床上客觀測量的特殊疾病生 理學檢查數據有明顯的相關性。個人也會因一項或多項功能、感覺或外觀 的改變產生症狀困擾(symptom distress),而導致其身體、心理或社會層 面某種程度的痛苦、不舒服(Fu, 2004)。除此之外,從健康相關生活品 質是目前健康老化重要之評量指標之一來看,社經狀況、自覺健康狀況不 好、健康行為都會影響健康相關的生活品質,尤其是在其本身屬性、健康 狀況以及習慣不良,尤其吸菸、喝酒、缺乏運動習慣、體重過重或過輕、

患有慢性病、日常活動功能程度都是影響生活品質顯著的預測因子(曾明 月,2011)。另有研究指出身體活動量與健康生活品質中各範疇均呈現正 相關,尤其以生理健康範疇為最明顯,且高活動量生活品質就愈高(陳嫣 芬、林晉榮,2006)。也就是說個人能從運動中獲得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 好處並能提高生活品質。

根據Pender, Murdaugh 與 Parsons (2002)研究指出影響健康相關生 活品質的因素除了有健康行為外,個案的基本屬性及健康狀況都是需要考 慮的重要因素。另外在Pender 的健康促進模式中亦指出性別會直接或間接 影響健康促進行為,因此,健康行為與生活品質之探討需要將性別差異造 成的影響加以考量。

社會支持度也會影響健康相關生活品質,據于潄(2007)研究發現客 觀生活品質(生活狀況)與主觀生活品質(生活滿意度)間有顯著的正相 關,從生理、心理、社會、環境四個範疇中,有「社會範疇」支持者對健 康相關生活品質具直接影響效果,自覺健康狀況、家庭經濟狀況、與父、

母親關係、性別、是否為獨生子女、與同學關係等變項亦會影響健康生活 品質。

王秀華與李淑芳(2004)研究指出除了個人背景變項會影響健康生活 品質,健康生活品質中之情緒功能角色限制、個人活力與年齡及教育有 關,工作在外與否,與一般健康知覺、活力狀況、心理健康及整體性心理、

健康狀態、整體性生理健康狀態都有顯著差異。而工作狀態、工作需求最 低,工作控制與社會支持皆與健康生活品質有關(劉潔心等人,2007)。

根據研究休閒運動亦會影響健康生活品質,合宜的休閒運動可以達到降低 疾病發生率與提高健康生活品質(張靜惠,2008)。

綜上所述,許多影響生活品質之因素中,矯正機關客觀上必須排除矯 正機關以外的外在環境之因素與限制,故本研究單就矯正機關能力範圍所 及的部分來探討。爰此,本研究將收容人健康生活品質的影響因素區分為 生理層面與心理層面,兩大面向來探討,並分述如下:

(一)生理層面

收容人在監服刑期間長,健康狀況比正常人之年齡老化,慢性病患病 數就愈多,根據研究代謝症候群患者的生活品質受壓力管理、營養、運動、

身體質量指數、舒張壓及教育程度有明顯之差異(劉嘉瑋、馬維芬、周守 民、陳清助、劉秋松,2012)。再根據林美馨、鐘威昇與梁云榛(2008)

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有一半以上有其他合併症,如高血壓、高血脂並有神 經病變與眼病變併發症,這些併發症與合併症會降低生活品質。另外,影 響收容人生活品質除受一般性疾病問題外,亦受入監前的生活習慣,如吸 菸、酗酒、吸毒與心理精神健康等影響(張勝銘,2009)。運動習慣與睡 眠品質亦會影響生活品質,根據舒敬媛(2011)研究指出良好的運動習慣 有助於睡眠品質,睡眠品質愈好,其生活品質愈好。由此可見,收容人生 活品質的好壞深受生理變化影響,當個體面對身體健康狀況時,會因身體 生理功能、生理角色受限、身體疼痛程度、一般健康狀況會影響健康生活 品質,在面對這些問題時,個人會承受不等程度的壓力,若面臨中等程度

以下的壓力中,採用「問題取向」的因應方式的因應策略,症狀困擾的程 度會較輕;而當面對高程度壓力時,如果偏向以「情緒取向」為主的因應 方式來面對,此種因應策略通常無助於解決問題,症狀困擾仍舊會存在

(Lazarus & Folkman, 1984)。嚴重的症狀困擾,會威脅病患的獨立性與 其自我照顧的能力、干擾其日常生活功能,並損及生活品質(Holmes, 1989)。根據王琡俐等人在 2012 年所做的研究也發現,疾病症狀的困擾 與身體生理功能生活品質(PF)是有顯著差異的。生理疾病愈多與自覺健 康不好及低情感性支持的人,個人需要依賴程度與無助憂鬱程度較高(江 信男、林旻沛、柯慧貞,2005);另外,身體症狀困擾愈高者或有合併症 多者,其生活品質愈差(賴慧倫等,2007)。也因此越高程度的症狀困擾,

會造成生活品質的低落;生理因素的因應行為亦會影響生活品質(Ahlberg, 2004)。

(二)心理層面

矯正機關收容人非自由意願被監禁於機構中,生活上受到許多限制,

對其所處的環境、身分的與社經地位,均非其所能自由選擇,因此,其在 監獄中的生活滿意度會影響心理感受進而影響健康生活品質。從社會學、

醫學、生理學乃至人類學的角度來看壓力,心理層面在社會角色上,角色 定位會為個體帶來心理上的壓力,此乃個體源於社會性因素,對角色期望 訊息感到不明確、不一致或能力不足以負荷時,心理上所產生的困擾與壓 力,其所涉及之影響包括生理疾病與心理症狀的產生,壓力的發生與生理 狀態之間是交互影響的,輕微者將影響生活品質與作息,嚴重者甚至有危 及生命之可能(蘇慧慈、蔡汶修、鄭佩欣、吳青箏,2011)。

在心理層面的部分,各項研究也顯示,當病患壓力感受程度越大時,

生活品質越低(Lok, 1996),當病患感受到壓力後,其因應策略的使用頻 率也會越高 (Downe-Wamboldt, 1991)。根據 Cohen(1982)的研究指出 因應對於生活品質是一個重要的決定性因素。此外,因應能力也與生活品 質有顯著的正相關(Fok,Chair & Lopez, 2005)。由此可知因應的方式對於

生活品質是一個重要的決定性因素。國內外研究也都顯示,使用問題性因 應者,對於其生活品質自覺較好;對生活的滿意度較佳,反之;使用情緒 性 因 應 者 , 在 生 活 品 質 自 覺 上 則 是 較 差 ; 對 生 活 的 滿 意 度 較 低 ,

(Downe-Wamboldt, 1991;王琡俐等人,2012)。另有研究顯示生長在有 長期壓力家庭的個體,生理、心理症狀比一般沒有問題的家庭顯著的多、

自我概念差、羞恥感較強、父母親的關係差,他們與父母親的關係也差,

而且有較強的共依賴關係,因此在面對長期的家庭壓力,與個人的身心健 康有密切的關係(程玲玲,2008)。

綜上所述,影響收容人健康生活品質的因素有個人的衛生習慣、與健 康有關的行為以及健康的生活型態、個人採取預防性健康行為,如健康檢 查、運動、營養與戒菸等;還有個人的疾病行為如尋求醫療體系照護、收 容人疾病角色的因應行為如遵從醫囑、採特殊飲食、情緒與壓力的調適;

另外,收容人採取避免環境中危害身心的因子如減少暴露於污染環境以及 犯罪等。再從身心一元概念及身體與心理和諧的發展來看,身體運作狀況 能反向回饋,對心理層面造成作用,心理層面會影響生理疾病與心理症 狀,因此,無論疾病本身所造成身體上的疼痛抑或是心理上的壓力,都會 影響健康生活品質。

     

第三節 醫療需求相關研究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