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健康生活品質與醫療需求之探討

生活品質是一種個人生活的方式,然而要有健康生活品質,個人需為 自己採行預防性健康服務(preventive health services),來早期發現潛藏的 疾病以便早期治療,對於疾病預防行為(illness prevention behavior)有賴 於 良 好 的 生 活 方 式 的 建 立 , 及 採 取 健 康 促 進 行 為 (health promotion behavior)來維護身心健康。因此需要健康照護系統來協助個人達到目的,

個人需從從日常生活中,如規律運動、適當的營養、減輕壓力等進行個人 保健外,亦需要醫療體系介入,因此形成了醫療需求。由於收容人在醫療

服務利用與醫療需求與一般人仍略有差異,故以下乃將一般民眾和收容人 的健康生活品質與醫療需求分別探討。

一、一般民眾方面

影響醫療需求之原因很多,如人口特徵、個人本身之健康行為與外在 健康照護系統等因素,彼此都會產生交互作用影響。據林美志(2007)研 究結果,生活品質中喝酒、吸菸、嚼檳榔與醫療需求有顯著相關,罹患一 種以上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尿酸值高者,罹病數 高、自覺健康狀況差、生活品質較差者至急、門診看診次數較多,另外有 從事志工活動者會自覺較健康,生活也較快樂。再根據 Kang, Lee, 與 Hwang(2005)研究「至醫院門診就醫者」與「至社區診所就醫者」健康 生活品質關係,結果顯示受訪者所患疾病較嚴重或對醫療需求較高至醫療 院所次數較多,影響健康生活品質,因此在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較低。由此 可見,疾病的認知或疾病嚴重度和就醫的選擇以及健康相關服務之利用對 健康生活品質與醫療需求彼此是呈現相關聯。

醫療需求為個人為維護生命健康與健康生活品質而衍生,故與健康相 關之影響因素亦為影響個人的醫療需求重要因子。Fuchs(2004)研究指出 教育程度愈高,健康狀況也較好,是因為教育程度高者較易於獲取新的健 康資訊或者利用醫療與科技以改善健康,生活品質會較佳,因此,醫療服 務使用愈少。其次,在危險性的職業工作者,如交通業、農業、建築、礦 坑作業等,健康狀況較差、死亡率與受傷機率相對較高,醫療需求就高;

其他因心理、生理壓力,長期處於健康傷害工作環境中者,有較差的健康 狀況,更有較高的醫療需求。一般而言,健康狀況反應個人就醫的可能性,

一旦自認健康狀況愈差,將會提高就醫需求,生活具有不良嗜好與習慣,

身體潛伏產生病症的可能性,就醫機率應該較高,但洪偉伶(2007)研究 有抽煙習慣者缺少對自我健康維護的認知,就醫意願較低,其醫療需求亦 較低。

另有研究者以健康生活品質與 Andersen 的醫療服務利用模式關係探 討中西醫的醫療需求,在西醫的醫療服務利用,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中,傾 向因素以年齡,需要因素以自覺健康狀況、中風、關節疼痛為身體層面會 影響醫療需求。傾向因素中婚姻狀況亦會影響醫療需求,生活品質與醫療 利用顯著相關的為身體功能、一般健康、社會功能。在中醫醫療利用率方 面身體疼痛需求較高,心理層面則不影響。自覺健康狀況與慢性疾病為西 醫門診醫療利用主要影響因素,且與健康相關生活品質有相關(曾淑卿,

2008)。

諸多疾病的產生與個人生活型態有密切關聯,尤其是慢性病。例如中 風,雖然中風其致病因素是多因子病因,包括基因與環境的致病因,雖然 有些疾病也是導致中風的危險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但流 行病學研究指出,抽菸與酗酒會增加中風的危險(廖建彰,2006),但健 康的飲食及規律的身體活動可以減少中風的危險。再者,長期的不良生活 習慣,有容易造成日後的其他疾病,根據研究巴金森氏症與生活型態或飲 食習慣、心血管疾病病史、骨質疏鬆症、抽煙、喝酒及高血脂亦有關聯性

(溫瓊容,2008)。除此之外,有些疾病雖與遺傳有關,例如高血壓、高 血糖、血脂異常與肥胖,它的發生與年齡、生活型態(飲食、運動)與遺 傳基因有關,但肥胖及缺乏運動是重要的潛在危險因子(劉秉一,2008),

而肥胖等所引起的遺傳性疾病卻與後天的生活型態有密切關係;故預防勝 於治療,平日規律的生活,適度的運動,良好的生活習慣,愈能獲得健康 的好處也愈能減少慢性疾病的危險因子及其死亡率,以提昇生活的品質

(劉秉一,2008;吳一德、胡巧欣,2010)。要有健康的生活品質首要有 健康的生活,如此可以預防疾病的發生,再者定期做健康檢查,早期發現 早日治療,發病的話,尋求治療謀求功能恢復、維持生理功能、防止復發

(陳福士,2005)。個人要維護身心健康、要治療疾病,所需的健康知識 及尋求醫療體系解除病痛都與醫療需求有關,如此個人生活品質才得以有 保障。

二、收容人方面

受刑人從自由社會進入自由受限的拘禁環境,其身心必然產生不同的 變化(蔡田木,1998)。況受刑人本身即存在著許多不利的因素,如低學 歷、工作不穩定、收入低、單親、再犯率高,且因長期受環境限制,較一 般人更容易有心理健康的問題(Theriot, & Segal, 2005)。收容人受矯正機 關收容,大多是團體生活,收容人在生活上的互動關係是相當密切的。如 以愛滋病與結核病而言,其傳染的管道可能是擴散的,因此在這樣環境 中,疾病散播的途徑也是開放的。根據研究愛滋藥癮收容人具有嚴重的憂 鬱傾向,除因監所受刑人的憂鬱程度因素複雜,另外牽涉到環境的不自 由、反覆違法被關、缺乏家人支持、正在服刑、另外毒癮與憂鬱症有共病 關係等都是影響憂鬱的因素(謝秀芬、李盈慧、盧柏樑、馮明珠,2010)。

另外,矯正機關中毒癮愛滋病毒感染者自覺健康狀況顯著影響其在監生 活,且因疾病因素對醫療需求更需被關注(陳宜擇,2010)。更令人擔心 的是,這些染有愛滋病的收容人大多數是毒品人口,也因為其再犯率高,

因此進出監獄或矯正機關的頻率是較頻繁的,加上大多是因共用針頭或性 行為而感染的。在這樣一個高度風險的人口中其感染機率也相對較高,矯 正機關對於疾病傳染的預防更加必須嚴守。基於人道以及人權的基礎上,

提供收容人應有的醫療服務乃非情理所不許的。愛滋收容人本身所屬環境 本就與一般人口族群有別,該族群未來回歸社會後所衍生的問題更是需要 重視的,站在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對於這樣的族群有更多的了解的必 要。不僅是愛滋病,或是各種疾病的預防與照護,都有助於收容人日後回 歸社會,從建立起收容人瞭解自身之健康狀況,利用衛生宣導教育機會,

培養其自我照護的能力。

在心理健康方面,研究發現中高齡受刑人的憂鬱傾向與健康狀況、社 會支持具相關性。在健康狀況方面,中高齡受刑人在飲食及醫療資源無法 與一般社會相比,自評健康狀況仍以「普通」者居多;社會支持來源以家 人支持最多,隨著監禁時間,社會功能角色喪失、人際關係疏離,僅父母、

配偶及子女等給予關懷鼓勵。而憂鬱方面,中高齡受刑人身體機能隨著時 間流逝,逐漸衰退,面對健康狀況、心理疾病、監禁的不自由與痛苦以及 親友的離棄甚至違規等,造成緊張與壓力憂鬱程度自然較一般社會之中高 齡者高。同時因罹慢性疾病影響受刑人對自己的健康狀況的認知,受刑人 自覺健康狀況愈差時,其憂鬱程度就愈高,社會支持亦會影響憂鬱程度(洪 長猷、林清壽,2011)。在高齡化的現象中,收容人需要更多的醫療需求 與健康照護。

根據研究收容人自認目前健康狀況為差,不管過去或是現在的健康生 活品質都認為不健康,醫療利用率會較高(蔡文正等人,2008)。由於收 容人本身之特殊屬性,再加上入獄之前生活習慣不佳,如吸菸、酗酒、吸 毒、精神緊張等,甚至有些收容人存在有心理疾病之問題;收容人自述患 有慢性病中前三名為高血壓、肝病和糖尿病,另據法務部規定每一個收容 人的收容人空間僅有 0.7 坪,在狹窄的生活空間,收容人與收容人朝夕相 處,易產生群聚感染(吳正博,2006)。可以預見他們的所處的環境與健 康生活品質不大理想,相對的,矯正機關對於收容人健康的照護以及收容 人之健康與需求會比一般大眾來的高。

有關全國矯正機關收容人相關研究中,研究指出收容人於監禁中曾接 受矯正機關之醫療服務者達94.99%,常見的疾病包括皮膚病、腸胃消化系 統疾病與高血壓,常就診的科別為不分科、內科與牙科;此外,收容人亦 對管理員、醫護人員的「態度」相當重視,顯示矯正機關提供的醫療服務 也需涵蓋就醫時的心理層面需求(蔡文正,2004;李明濱,2002)。由相 關研究顯示,無論國內外,在矯正機關的收容人的醫療需求有心理層面的 也有生理層面的。但由於監獄的超收,其所處的空間不足,活動自由有一 定的限制,另外覊禁中的中高年齡的受刑人患有一種以上的慢性疾病者 多,隨著監禁時間流逝身體機能逐漸日漸衰退,面對生理、心理疾病以及 監禁的痛苦增加的緊張與壓力程度影響了日常生活,也因此矯正機關收容 人的醫療需求應更甚於一般民眾的需求。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