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體適能的緣起

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的興起源自美國,體能訓練在歐美各國,向為學校 教育主流;尤自1950年代以來,美國人發現其召募之兵,因身體不良而被摒棄於 外的竟高達半數。1954年,克勞斯韋伯(KrausWeber)之體能測驗結果進ㄧ步顯 示,當時美國青少年之體能狀況遠比歐洲各國落後,令全國上下極為震驚。1956 年,美國總統艾森豪率先舉辦「體能與運動之總統諮詢會議」,並在會上針對美 國青少年體能水準之低落提出嚴重警告。翌年,美國健康體育休閒活動協會

(AAHPERD)進ㄧ步提出「青少年體能測驗計畫」(The Youth Fitness Test Project)。並於1957~1958年間在密西根大學的Paul A. Hunsicker博士的主持下,進 行仰臥起坐、引體向上、立定跳遠、壘球擲遠、折返跑、50碼、600碼等7項全國 性的第一次體能普測;並於1958年9月公佈該測驗結果與青少年的體能常模。其 後,世界各國爭相倣效,更進ㄧ步證實美國青少年體能狀況確實遠不如歐洲各 國,尤其以心肺耐力與上肢肌力為甚。是故,艾森豪總統之後的甘迺迪、詹森、

尼克森、福特、卡特⋯ 等總統,對於美國青少年體能訓練之重視與推展皆不遺餘 力;其中尤以甘迺迪與詹森總統影響最為深遠。1966年詹森總統更頒授「總統體 能獎」給予每ㄧ項測驗成績皆在85%以上之參加者。AAHPERD為引起青少年體 能訓練之動機,亦頒布下列辦法以資鼓勵。

1.參加者授予等級證書。

2.每ㄧ項測驗成績皆在50%以上之參加者頒予獎狀。

3.每ㄧ項測驗成績皆在80%以上之參加者頒予鍍金盾牌。

4.參加測驗之學校團體頒予參加證書。

1965年,美國健康體育休閒舞蹈協會(AAHPERD)舉辦第二次全國青少年體能 普查,並將女子引體向上,修改為屈臂懸垂,結果發現美國青少年男女大部分體

能皆有顯著的進步。1975年第3次全國青少年體能普查結果則發現,13歲女子之

分成有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軟性、心血管循環耐力及身體脂肪百分比等五大

本人稱為「體力」,國人則習慣以「體能」稱之。

林正常(1997)將健康體適能與競技體適能做簡單的比較。(表2-3-2)

表2-3-2 健康體適能與競技體適能的比較

健康體適能 競技體適能

目 標 健 康 勝 利

對 象 大 眾 選 手

屬 性 一 般 特 殊

要 求 適 度 嚴 格

時 間 終 身 短 暫

收 穫 容 易 困 難

摘自林正常(1997):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

謝錦城(1998)則依健康體適能與競技體適能的對象、目的、要素、訓練量

綜合以上專家學者的論述可知,體適能是指個人對於生活中活動的能力,

其發展目的在維持健康、改善健康,並將健康提升到很好的水準,並能勝任日常 工作,有餘力享受休閒娛樂生活,又可以應付突發緊急狀況的身體能力。而本研 究之體適能定義,是指本研究的受測者在接受身高、體重、BMI值、坐姿體前彎、

一分鐘仰臥起坐、立定跳遠、800/1600公尺跑走等項目測驗所測得的成績而言。

三、體適能對健康的重要性

隨著時代科技的進步及社會的變遷,人們靜態的生活型態取代了過去動態的 生活方式,使得身體活動的機會減少,而導致體適能水準下降、體重上升、體型 趨於肥胖等問題,甚至健康問題也受到莫大的威脅。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與 健康之間的關係早已獲得證實(郭慧龍、林威秀,2000)。透過體育運動及休閒 活動,不僅可促進身體機能的新陳代謝,維持充沛活力,並可調整情緒、展現自 我能力、提升自信心、豐實人生(林晉榮,2002)。

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及健康體育休閒(AAHPERD)與舞蹈聯盟 Pate(1995)

的報告中顯示,由於身體活動量的不足,導致有 40﹪的六至十二歲男學童及 70

﹪的六至十七歲女學童無法完成一下引體向上;有 50﹪的六至十六歲女學童及 30﹪的六至十二歲男學童無法在十分鐘內跑完一千六百公尺;有 40﹪的五至八 歲學童至少有 1~3 個帶有冠狀心臟疾病的危險因子。

Cobin(1991)理想的身體組成可以減少罹患成人糖尿病的危險因子。

Tipton(1991)的研究中發現:健康體適能較佳者患高血壓的機率比健康體適能較差 者低。而平日運動並保持較佳健康體適能的人除了較健康外也比較不會受到疾病 的侵襲在罹病率(morbidity)和死亡率(mortality)上都較低(Paffenbarger, Kampert, Lee, Hyde, Leung &Wing, 1994)。同時也會帶來106 種的好處(盧俊宏,1998)。

陳定雄(1998)指出體適能不足的人,容易產生其機能衰退,例如:腿部退 化無力、內臟機能衰弱、腰腹功能不彰、運動能力低落、抵抗力減弱、身體發展

不勻等現象。鄭心嫻(1999)的調查報告發現,由於營養過剩而且身體的運動量 不足,台北市男女學童血液生化值中的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均偏高,超過正常參考 值範圍者佔50﹪以上,可見身體活動和體適能及危害身體健康的危險因子的關係 非常密切。Kenney & Carlberg(1995)以9位35-59 歲缺乏運動的中年人,實施為 期2年,每週3天,每天60分鐘,每次平均578卡之走路或跑步訓練,兩年平均每 人走跑距離為1180公里,結果發現淨體重減少1.6公斤,脂肪亦減少1.7公斤,身 體型態有顯著的改善,值得我們留意的是,第1年進步顯著,第2年則變化不大。

林秀卿(1992)以18位男子壘球隊員,實施為期8週,每週4天,每天3組6次 反覆,並以最大負荷2/3為強度的重量訓練,結果發現壘球選手之體脂肪由11.87±

3.56%降為10.93±3.88%,達.01顯著水準。此等研究結果顯示,肌力訓練足以減少 體脂肪,因而改善身體組成。

方進隆(1997)指出,美國於 1996 年公佈的官方報告「身體活動與健康」中 提出:國家應如何鼓勵民眾積極規律參與適度運動,及提昇體能,促進健康和預 防疾病。可見運動與健康是息息相關的。

四、青少年健康體適能概況之相關研究

青少年時期是正值青春期發展的重要階段,而生長中的青少年若能進行適當 的身體活動,將對身體的發展有明顯的幫助。且此時期的青少年若能培養運動興 趣,建立終身喜好的運動習慣,將對青少年的健康與發育有相當大的幫助。但是 近年來台灣地區由於工商發達及科技的進步,使得人們的生活型態有了很大的改 變,一些父母甚至認為運動是浪費讀書時間而加以壓制,導致體適能的衰退,孩 子長大後,大大增加了患上心臟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機會。有鑑於此,教育 部(1997)與行政院衛生署,將健康體適能要素中的肌力、肌耐力、柔軟度、心 肺耐力、身體組成及競技體適能的瞬發力,定為我國高中、國中、小學體適能的 檢測項目要素。90年並設計「體適能護照」,對於表現優異的學生並有金、銀、

銅質獎章與運動參與的獎勵。此外,教育部設置「教育部體適能網站」,行政院

體育委員會則設置「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國民體能常模網站」;教育部頒行「教育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目前的文獻大多呈現出我國學生的體適能水準,不如日 本、大陸等鄰近國家,如此一來,「運動不足」較易罹患的疾病將隨著年齡的增 長而一一顯現,不但影響個人生活品質,增加社會醫療經濟負擔,也阻礙了國家 整體競爭力。學校從事體育教學的目的不外乎是希望學生能透過身體的活動,養 成規律運動的習慣,使學生能夠真正享受健康體適能活動帶來的樂趣,與獲得其 所帶來健康上的效益,並發展良好的全方位體適能,成為一個健康快樂的人,這 是各級學校體育教師及主導體育教學主管機關,必須深思的問題,也頗值得我們 來探討並改進。

第四節 本章總結

經由以上文獻探討,可歸納下列幾點結論:

一、培養規律的運動習慣,運動對每一個人的身體與心智均有相當的利益,而且 應該被視為日常生活型態中的必要條件,生理影響心理,要有良好的生活品 質,必須要擁有健康的身體,而如何保持身體健康,從日常生活做起,在監 禁的生活中規律的作息是最好的起點,身心健康可幫助少年受刑人在矯正機 構的情緒紓解、增進同儕關係、生活適應良善,進而有效學習。

二、太極拳運動不只是老年人的運動,而是一項適合各年齡層的運動:尤其是青 少年正處於活潑好動,血氣方剛之青春期,太極拳訓練具備優良的條件,可 以善用此一人生精華階段,使之性格趨於穩定成熟。太極拳的經論要義,旨 在「以柔剋剛」、「以逸待勞」、「以靜制動」等,若能將其哲理實際的應 用於日常生活中,使青少年直接感受「捨己從人」、「吃虧即是佔便宜」的 逆向思考原則,是最好的教育模式。

三、透過長期有規律的太極拳運動訓練不僅可以有效提昇身體各項生理機能,更 能增進自信心,在這樣的環境下重新找回自我存在的價值,導正偏差行為少 年不當的運動觀念,待假釋出校後減少涉足不良場所,降低少年出校後之再 犯率。

四、良好的訓練教學方案可提供給矯正單位作為參考,可從少年矯正單位開始例 如:少年觀護所、少年輔育院,定期做體適能檢測及制定常模,如成效良好 可擴展至成人監獄、女子監獄、戒治所等。培養規律的運動訓練可幫助受刑 人減輕焦慮、沮喪、增進人際互動,達到囚情穩定之效果。

五、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根據97年4月底法務部統計資料顯示,全國各矯正機 關收容人共44269人,由於有許多的收容人,在入獄之前生活習慣並不好,

包括吸毒,抽煙、喝酒、精神緊張等,甚至有些收容人本身的心理狀態並不 健全,因此這一群人的生活型態更是不佳,對於健康與醫療的需求可能比一 般社會大眾更為需要,健康體適能的提升會減少全國監獄受刑人的醫療資源

包括吸毒,抽煙、喝酒、精神緊張等,甚至有些收容人本身的心理狀態並不 健全,因此這一群人的生活型態更是不佳,對於健康與醫療的需求可能比一 般社會大眾更為需要,健康體適能的提升會減少全國監獄受刑人的醫療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