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健身運動參與動機

健身運動應從人類心理學和運動生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是在探討有關身體活 動和體適能,如肌力、肌耐力、心肺耐力、柔軟性和身體組成等相關變項如何在 健身運動情境中變化的科學。(Rejeski,1993)

健身運動界定為「身體活動者有意地反覆屈伸、擺振、跳躍、旋轉或操勞自 己的四肢與軀幹,以提高體適能各項因素,如肌力、肌耐力、心肺耐力、柔軟性 和身體組成為目的的一切身體活動」。(盧俊宏,2005)

綜合以上兩位學者的論點,我們可以說健身運動是一種重複性的身體活動,

目的是為了提高體適能、維護身體健康的活動。

二、 參與動機

是引誘人們產生活動,和維持一個已經進行的活動,並且使該活動朝著特定 目標進行的內在過程(張春興,1996)。

我們會因為過胖的心理因素,因而產生運動瘦身的動機方向,而驅使自已上 健身房來達到減重的功效。動機的解釋很多且複雜,所以歷年來學者所提出的動 機理論也有些不同。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並將動機理論歸納為以下四點:

1.心理分析論:以性和攻擊兩種本能的衝動來解釋人類一切行為的根 源。

2.行為論:人類的動機來自於學習,並經由學習的歷程而使動機隨著個 體的成長變得越來越複雜。

3.認知論:是人類預期某種事物的未來價值,而引領自己的行為朝向該 目標前進的一個過程。

4.需求層次論:馬斯洛的動機需求層次論(莊鈺婷,2012)。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於 1943 年提出,「需求層級理論」(Hierarchy of Need),將需求分成五大類,包含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 自我實現需求。並強調人都潛藏著這五種不同層次的需求,但是在不同時期所表 現出來的各種需求其迫切的程度也是不相同的。

人的需要是從外部獲得的滿足進而轉向內在以得到滿足的轉化過程。

Engel, Blackwell & Miniard(1995)認為動機主要是來自於激發內心的需求,而 當實際的情況與期望出現落差的時候,就會產生「想要」與「需要」的想法,而 需要達到特定程度時,就會形成動機,這種動機又可稱為驅動力。(廖娸閔,2014)

Leary, Wheeler & Jenkins(1986)認為:個體之所以從事運動,與他們個人認為 最有價值的認同層面有關,如個體認同從事運動對健康、社交、外表、情緒等有 好處,他就容易常常去從事運動。然而,在參與健身運動的過程中,許多人的參 與動機並非只為了一種理由或目的而已;大部分的人都具有多重的健身運動參與 動機,例如有些人除了樂在學習新的運動技巧外,也同時享受了運動過程中的樂 趣;有些人除了增進身體的健康也更樂於交朋友;但有些人卻只為了消磨多餘的 時間。

Cash et al.(1994)以 101 位女性為研究對象,利用封閉式和開放式問卷填寫和 評估他們健身運動最重要的動機。研究結果發現研究對象認為參加健身運動的最 重要動機如下:

(一)體適能健康管理

如參加健身運動是為了改善耐力、抵抗疾病、改善整體的健康、肌力、生活 水準、柔軟度、協調性或是身體適能和改善心肺適應能力等。

(二)外表與體重管理

如參與健身運動的目的是為了自己的外表、降低體重、改善全身的線條、為 了苗條、或是為了吸引異性、讓自己看起來更性感、全身體重更均勻、或改善身 體某部位肌肉的線條。

(三)壓力/心情管理

包括因應悲傷、沮喪的情緒、壓力、焦慮、改善心情或者為了好玩。

(四)社交

包括為了結交新朋友、和朋友交往、受到他人的期待等。

盧俊宏、卓國雄、陳龍宏(2005)則以過去國內外對一般人參與健身運動動 機的研究,將大都數人參與健身運動的動機歸納成下列六大類構面,分述如下:

(一) 健康和體適能的理由:大部分人參與健身運動的動機,其因素包 括為了改善自己的心肺功能、控制或改善血壓、糖尿病或腸胃疾 病、改善睡眠、提高免疫力、提高身體肌力或肌耐力、增加身體 柔軟性和身體靈活度、增加身體作業的耐力等。

(二) 外表和體重控制:為了讓自己更好看,想藉健身運動除去多餘脂 肪,如除去腹部、臀部、大腿等部位的脂肪,這方面的動機不外 乎都是為了外表和體重控制。

(三) 紓解壓力或改善情緒:健身運動最大的作用之一就是改善自己的 心情。

(四) 社交與休閒:藉健身運動的參與可以認識異性朋友、認識不同的 人及新朋友或者和親朋好友共度休閒時光。

(五) 社會影響:有些人為了朋友、家人或重要他人如父母、同儕、老 師或醫生的影響產生從事健身運動的動機。

(六) 建構自尊:健身運動動機大都指與建構自尊有關的理由,如健康 形象、自我呈現、自我身體勝任能力、健美的肌肉或外表、建立 自信、或展現優越體能等等,這些都是為了建構自尊。

Eccles, Adler, Futterman, Goff, Kaczala, Meece & Midgley(1983)認為動機會受 到期望與價值的交互作用影響。當個人認為特定活動對其是具有價值,個人才會 願意努力提升能力,並藉由提升能力的過程或結果來滿足個人的需求。

Weingberg & Gould(1996)發現參與健身運動者主要是為了控制體重、血壓、

降低壓力和沮喪、好玩、社交、改善身材等,但不同的運動類型中對其身心有其 不同的效益與參與動機。

三、參與動機之衡量構面

林弘哲(2004)在他的研究中指出俱樂部會員入會動機大多以健身運動、鬆弛 身心為主。

認為休閒動機一開始是受到內在的需要而開始從事活動,且在沒有受到外在 影響的情況下參與者自願且能持續地投入活動並能從中得到樂趣,即為內在動機;

此外,正向的回報也能提升內在的動機,且參與者的內在動機與自主性愈高時,

參與休閒活動的行為也就會愈多。(廖娸閔,2014)

因此休閒動機是指參與者從事休閒活動的原因,而正向的休閒動機能激發並 維持休閒行為。不同的研究者、研究目的、研究對象,所編制的參與動機的量表 構面也有所不同。表2-3 為本研究對參與動機衡量構面相關文獻整理:

表2-3

參與動機的衡量構面

學者及年代 構面

沈進成等人(2003) 將運動參與動機分為:自我表現、身心放鬆、情 感交流及潛能突破。

黃鴻斌(2003) 針對金牌健康體適能俱樂部會員將其參與動機分 為:健康需求、知性需求、社會需求、成就需求。

龔俊旭(2004) 針對桌球俱樂部會員所做調查,歸納出參與動機 為身心需求、社會需求、成就需求及知性需求。

畢璐鑾、陳仲杰(2005) 將休閒運動之動機因素,分為健康與適能、自我 成就感、社會需求、身心愉悅與知性需求。

李淑惠、謝謨郁、陳泰良 針對活力有氧健身中心會員做研究,分為健康需

吳明蒼(2005) 休閒動機分成放鬆動機、心理動機、社會動機、

教育動機、身體動機、美感動機等六個構面組成。

劉玉桂(2007) 生理、心理、社交與自我實現。

謝大才(2007) 自我成長、人際互動、健康舒壓、成就需求。

徐新勝(2007) 社交互動、紓解壓力、學習創新、自我成就。

謝明忠(2009) 健康生活、自我成長、社交、舒壓。

廖珮妏(2009) 知性動機、社會動機、體能動機、逃避動機與外 力動機。

簡巧如(2013) 求知動機、心理動機、社交動機、自我實現動機 莊鈺婷(2013) 採用Beard and Ragheb(1983)所提出並將休閒動

機分為,智力性、社交性、勝任-熟練性、刺激-逃避性等四個構面

資料來源:廖娸閔(2014)與本研究整理

根據上述參與動機衡量構面之研究,健身運動參與動機的需求主要是透過運 動來增進健康,以及在運動的過程中能夠獲得快樂與滿足為多數餐與動機來源。

因此,本研究將參與動機分為:知性需求與社會需求、健康需求與自我實現等二 大構面,作為本研究參與動機之衡量工具。

第四節 忠誠度

Singh & Sirdeshmukh(2000) 認為顧客忠誠是消費者原意繼續與服務提供者維 持關係的一種傾向。

Frederick(2000) 認為所謂的「顧客忠誠度」指的是顧客的信任;

亦即,爭取值得投資的顧客,並贏得顧客的承諾 關係。

Gronholdt(2000) 指出顧客忠誠度可由四個指標構成:包括顧客的 再購意願、向他人推薦公司或品牌的意願、價格 容忍度、及交叉購買的意願(只購買同ㄧ公司其他 產品的意願)。

Keegan(2002) 認為留住顧客的關鍵在於建立顧客的忠誠度,而 非僅是顧客的滿意。

Peltier & Westfall(2000) 認為顧客忠誠可以視為態度、意向、可能性之行 為的認知,因此需要多重指標來衡量忠誠度。

蕭文傑(2003) 無論何種企業,顧客忠誠都是最關鍵性的問題,

是支配消費者實際購買行為的重要因素。也就是 說,消費者在使用產品或是參予某項活動之後,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