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教材相關探討

陳雅妍(2010)研究指出,教師認為審定版教科書仍分體育與健康分開規劃課程內容 達高度同意水準,顯見教科書實際內容失去統整意義。

陳秀標(2006)的研究指出,九年一貫實施至今,大部分領域教師自編教材有其困難,

可能是受限於教材設計的專業能力不足、時間不足等因素,因此教師仍以教科書為課程 實施之主要教材,並視需要輔以補充教材。而研究顯示,教師認為教科書各單元的內容 切合能力指標約七成,顯示各單元內的設計是否真正達到能力指標並培養學生基本能力,

仍待編者持續的努力;此外,由臺北縣國民教育輔導團之研究結果呈現,有 25%的教師 從未檢視能力指標在各年級分布的狀況。

江書良(2004)研究指出,健體領域教師曾自行研究發展、設計或編選補充教材者僅 佔 45.2%,未曾自行研究發展、設計或編選補充教材者高達四成。

張錫勳(2004)研究指出,一綱多本造成教材銜接問題,而審定本教科書的品質令人 堪憂;此外能力指標過度龐雜空泛,不易解讀與轉化。

潘道仁(2003)研究指出,在課程設計與教材內容方面,一綱多本課程銜接、教材內 容問題不少,課程設計並未統整且結構鬆散。

黃清勇(2002)研究指出,臺灣地區(含本島與離島)國中體育教師知覺領域內主題軸 的重要性依序為:安全生活、生長與發展、健康心理、人與食物、群體健康、運動技能、

運動參與,重要程度均介於「重要」與「非常重要」之間。然而若依不同背景變項對知 覺內涵重要性的排序結果,前三項皆是生長與發展、人與食物、運動技能。在教師知覺 教材轉化的難易度從易到難分別為:安全生活、生長與發展、群體健康、人與食物、運 動技能、運動參與、心理健康,難易度介於「容易」與「普通」間。體育教師對於將運 動技能與運動參與兩主題軸轉換為實際教材之難度高於其他主題軸,顯示這種轉換為基 本能力的表現方式,不似過往以運動項目為目標具體明確,提高了教材轉換的難度,對 教師的專業能力也是一大考驗。

方德隆(2009)針對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實施現況相關研究的後設分析結果歸納 如下指出,能力指標的教學應用是九年一貫課程亟待重視的問題,理想上教師依據能力 指標來設計教材以進行教學,但是多數教師似乎對於課程綱要的能力指標並不熟悉。因 十大基本能力屬於課程願景和理念,屬於高層次的抽象概念,加以能力指標數量過多、

欠缺統整、敘寫欠具體、過於抽象籠統不易解讀,因此許多教師認為能力指標對實際教 學與課程規劃沒有必要性,甚至從未詳閱課程綱要。有的學校教師認真研討能力指標的 內涵,但也有更多基層教師對能力指標的定義與解讀有不同看法與質疑。

林永豐(2009)在《社會變遷對中小學課程理論基礎影響之研究》指出,課綱雖明列 了十項基本能力,卻在落實到七大學習領域時受到忽略,在以認知為主的中小學課程中 未受到重視。

黃世傑、林國凍(2009)在《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學之批判探究》中指出,大部分的中 小學教師對於能力指標所代表的意義都表懷疑,且無法有效的掌握課程綱要的能力指標,

其主要的原因有師資未受過以能力指標規劃課程的訓練及能力指標的概念艱澀難懂、模 糊抽象。

黃月嬋(2007)研究指出,教科書的編排內容為部分合科、部分分科;而健體領域課 程的設計十分理想化,其中七大主題軸不容易轉化為實際教材。許德便(2006)在針對九 年一貫課程與一綱多本的現場問題中亦提及教科書內容,其問題為無法銜接課程。

二、小結

綜觀上述文獻資料所示,多數教師對能力指標並不熟悉,因其屬於高層次的抽象概 念並不易解讀,加以數量過多、欠缺統整,因此雖有教師認真研討能力指標的內涵,但 更多的教師對能力指標的定義與解讀有不同看法與質疑。也因為能力指標的抽象概念提 高了教材轉換的難度,對教師的專業能力是一大考驗,所以大部分領域教師自編教材有 其困難,或受限於專業能力不足、或時間不足等因素,教師仍以教科書為課程實施之主 要教材,並視需要輔以補充教材。因能力指標的難以解讀,導致有些教師認為能力指標 對實際教學與課程規劃無必要性,甚或從未詳閱課程綱要(方德隆,2009),因此課綱雖 明列了十項基本能力,卻在落實到七大學習領域時受到忽略(林永豐,2009);此外,由

臺北縣國民教育輔導團之研究結果呈現,有 25%的教師從未檢視能力指標在各年級分布 的狀況(陳秀標,2006)。在教科書內容部分,主要問題為一綱多本造成教材銜接上的困 難;此外,有關教科書內容未能統整,可能是因為現場多採分科教學方式,加以課綱後 來不再那麼強調統整教學,以及執行上有所困難,因此教科書內容亦逐漸將體育與健康 分開規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