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傳統聚落居民的環境知覺之分析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51-61)

C1.傳統聚落的未來發展應以保存其文化上的特色。 4.86 0.350

C2. 傳統聚落的發展該限制各種開發行為,應保持自然原始的特色。 4.23 0.522

C3. 因應觀光發展的需求,傳統聚落應多作觀光遊憩設施之建設。 4.34 0.550

C4. 因應現代化的影響,傳統聚落應全面性的改變,整體建築由新興 現代建築取代老舊建築。

2.05 0.821

C5.在街道與開放空間應考量綠化植栽設計上。 3.49 0.539

聚落 發展 方向

C6.因應觀光產業發展,應多開幾家茶藝店、飲食小吃店等商業活動。 3.21 0.597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4-3 傳統聚落環境要素之分析表

環境要素 平均數 標準差 環境要素 平均數 標準差 街 4.25 0.494 井台(古井空間) 4.14 0.608 巷 4.13 0.587 新建築 2.85 0.598 秀鑾公園牌樓 3.27 0.961 傳統建築 4.18 0.474 廟宇廣場 4.21 0.407 廟後休憩空間 3.36 0.72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4.25 4.21 4.18 4.14 4.13

3.36 3.27 2.85

0 1 2 3 4 5

環境要素之平均數

廟宇廣場 傳統建築 井台 巷

廟後休憩空間 秀巒公園牌樓 新建築

圖 4-1 傳統聚落環境要素之分析圖(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傳統聚落環境現象的結果分析

關於環境現象注意程度方面,從整個受訪者居民樣本數中發現在注意程度很 高的部分為「遊客多」、「攤販多」、「招牌林立」、「路邊亂停車」、「環境髒亂」、「交 通壅塞」,其中以「路邊亂停車」平均數為 4.11,注意程度是最高的,標準差也 最小,代表受訪者居民都很注意路邊亂停車環境現象。在「新舊建物參雜」、「建 築密集」、「茶藝商店多」、「噪音」環境現象部分,平均數及標準差由表 4-4、圖 4-2、附錄五-環境現象統計圖得知,受訪者居民注意程度大多數不注意及注意之 間,是介於普通的程度。

表 4-4 傳統聚落環境現象之分析表

環境現象 平均數 標準差 環境現象 平均數 標準差 新舊建物參雜 2.87 0.553 招牌林立 3.78 0.602

建築密集 2.87 0.587 路邊亂停車 4.11 0.318 茶藝商店多 3.13 0.677 環境髒亂 3.78 0.516 遊客多 3.96 0.435 交通壅塞 4.08 0.430 攤販多 3.98 0.365 噪音 3.17 0.624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4.11 4.08 3.98 3.96

3.78 3.78

3.17 3.13

2.87 2.87

0 1 2 3 4 5

環境現象之平均數

路邊亂停車 交通壅塞 攤販多 遊客多 環境髒亂 招牌林立 噪音

茶藝商店多 新舊建物參雜 建築密集

圖 4-2 傳統聚落環境現象之分析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三、傳統聚落居民的環境知覺之因素分析

對於傳統聚落環境要素及環境現象共計有 18 個項目來進行調查比較,為了 簡化變項,本研究利用「因素分析」以縮減環境要素及環境現象之變項。先在各 類分別進行因素分析,從這些相關變項中抽取若干共同因素,以解釋原變項之間 的相關情形,以供後續分析之用。在進行因素分析前,以 KMO 取樣適當性量數(其 值介於 0 至 1 之間),代表該構面所有相關係數與淨相關係數的比較值,當 KMO 值愈大(愈接近 1 時),表示變項間的共同因素愈多,變項間的淨相關係數愈低,

愈適合因素分析。由 Kaiser(1974)觀點指出,KMO 值 0.5 以下的不適合進行因 素分析,KMO 值 0.6 以上為普通、0.7 以上為適中的、0.8 以上為良好的、0.9 以上為極佳的(吳明隆,2007)。本研究採用主成分分析法縮減知覺因子,產生 知覺因素構面,並以最大變異法作為直交轉軸,以選取因素特徵值大於 1 為原則。

(一)傳統聚落環境要素之因素分析 1.KMO 及 Bartlett 檢定

由表 4-5 得知傳統聚落環境要素知覺的 KMO 的取樣適切性量的值為 0.784,表示以因素分析將環境要素以簡化很適當,判定該構面間有良好的關係。

從 Bartlett 球形檢定近似卡方分配值為 454.248(自由度:28)達顯著(P<0.5)

代表母群體的相關矩陣間有共同因素,適合進行因素分析。

表 4-5 傳統聚落環境要素 KMO 及 Bartlett 檢定分析

Kaiser-Meyer-Olkin 取樣適切性量數。 .784 Bartlett 球形檢定 近似卡方分配 454.248

自由度 28

顯著性 .0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傳統聚落之環境要素共同性

表 4-6 為每個變項的初始共同性及以主成份分析法抽取主成份後的共同 性。共同性愈高,代表該變項與其他變項可測量的共同特質愈多,共同性愈低,

代表該變項不適合投入主成份分析中。共同性最高的是井台(古井空間).884,

其次是巷.841,共同性最低的是傳統建築.153。

表 4-6 傳統聚落之環境要素共同性

初始 萃取 認知程度b1-1 1.000 .814 認知程度b1-2 1.000 .841 認知程度b1-3 1.000 .597 認知程度b1-4 1.000 .824 認知程度b1-5 1.000 .884 認知程度b1-6 1.000 .509 認知程度b1-7 1.000 .153 認知程度b1-8 1.000 .550

萃取法:主成份分析。

3.解釋變異量

以特徵值大於 1 以上的因素作為最後因素,由表 4-7 得知在初始特徵值大 於 1 的特徵值分別 3.725、1.446 共有二個主要因素;在平方和負荷量萃取欄中 二個共同因素的解釋變異量分別為 46.567﹪、18.074﹪,合計佔 64.642﹪。

表 4-7 傳統聚落環境要素之因素解說總變異量

初始特徵值 平方和負荷量萃取 轉軸平方和負荷量

成份

總和 變異數的% 累積% 總和 變異數的% 累積% 總和 變異數的% 累積%

1 3.725 46.567 46.567 3.725 46.567 46.567 3.520 44.001 44.001 2 1.446 18.074 64.642 1.446 18.074 64.642 1.651 20.641 64.642 3 .909 11.369 76.011

4 .730 9.123 85.133 5 .641 8.017 93.150 6 .235 2.932 96.083 7 .215 2.686 98.769 8 .098 1.231 100.000

萃取法:主成份分析。

4.轉軸後成份矩陣

轉軸的目的獲取「簡單結構」,在於使一個因素很清楚的被一組變項數所界 定,使每一題變項能歸屬一個明確的主因素。(吳明隆,2007)。因此可以藉由題 目的內容來決定因素分析的名稱。由表 4-8 得知進行因素分析之環境要素共有 8 個變項,透過因素分析產生 2 個因素加以簡化,其總解釋變異量為 64.642﹪。

表 4-8 環境要素因素分析表

因素名稱 項目 因素一 因素二

井台(古井空間) .940

巷 .916

街 .886

廟宇廣場 .853 因素一:

老聚落文化因子

傳統建築 -.390

秀鑾公園牌樓 .766

新建築 .707

因素二:

聚落新興建設因子

廟後休憩空間 .660

佔總變異百分比 44.001﹪ 20.641﹪

累積總解釋變異量 64.642﹪

KMO 值 0.784

Bartlett 球形檢定 454248(顯著性=0.0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本研究根據表 4-8 表中所示之因素結構,共選取二個因素將環境要素變項 加以簡化,達 64.642﹪解釋量,依照各因素內變項內容加以歸類命名。因素一 由 5 個因子構成,因「傳統建築」之因素負荷量為負值,該因子需要加以轉向,

此因素包含了街、巷、廟宇廣場、井台(古井空間)有 4 個因子,本因素說明該 類傳統聚落擁有文化特色及保存,故將因素命名為「老聚落文化因子」。因素二 包含了秀鑾公園牌樓、廟後休憩空間、新建築有 3 個因子,此因素說明該類傳統 聚落隨著時代變遷及居民的需求,故將因素命名為「聚落新興建設因子」。

(二)傳統聚落環境現象之因素分析 1.KMO 及 Bartlett 檢定

由表 4-9 得知傳統聚落環境現象知覺的 KMO 的取樣適切性量的值為 0.732,表示以因素分析將環境要素以簡化很適當,判定該構面間有良好的關係。

從 Bartlett 球形檢定近似卡方分配值為 1006.143(自由度:45)達顯著(P<

0.5)代表母群體的相關矩陣間有共同因素,適合進行因素分析。

表 4-9 傳統聚落環境現象 KMO 及 Bartlett 檢定分析

Kaiser-Meyer-Olkin 取樣適切性量數。 .732 Bartlett 球形檢定 近似卡方分配 1006.143

自由度 45

顯著性 .0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傳統聚落之環境現象共同性

表 4-10 為每個變項的初始共同性及以主成份分析法抽取主成份後的共同 性。共同性愈高,代表該變項與其他變項可測量的共同特質愈多,共同性愈低,

代表該變項不適合投入主成份分析中。共同性最高的是交通壅塞.898,其次是建

築密集.860,共同性最低的是環境髒亂.602。

表 4-10 傳統聚落之環境要素共同性

初始 萃取

認知程度b2-1 1.000 .782

認知程度b2-2 1.000 .860

認知程度b2-3 1.000 .659

認知程度b2-4 1.000 .693

認知程度b2-5 1.000 .671

認知程度b2-6 1.000 .753

認知程度b2-7 1.000 .748

認知程度b2-8 1.000 .602

認知程度b2-9 1.000 .898

認知程度b2-10 1.000 .836

萃取法:主成份分析。

3.解釋變異量

以特徵值大於 1 以上的因素作為最後因素,由表 4-11 得知在初始特徵值大 於 1 的特徵值分別 4.182、3.321 共有二個主要因素;在平方和負荷量萃取欄中 二個共同因素的解釋變異量分別為 41.817﹪、33.209﹪,合計佔 75.026﹪。

表 4-11 傳統聚落環境現象之因素解說總變異量

成份 初始特徵值 平方和負荷量萃取 轉軸平方和負荷量

總和 變異數的% 累積% 總和 變異數的% 累積% 總和 變異數的% 累積%

1 4.182 41.817 41.817 4.182 41.817 41.817 3.895 38.947 38.947 2 3.321 33.209 75.026 3.321 33.209 75.026 3.608 36.079 75.026

3 .970 9.697 84.723

4 .591 5.905 90.628

5 .276 2.759 93.387

6 .218 2.184 95.571

7 .161 1.612 97.183

8 .154 1.541 98.724

9 .077 .769 99.493

10 .051 .507 100.000

萃取法:主成份分析。

4.轉軸後成份矩陣

藉由題目的內容來決定因素分析的名稱。由表 4-12 得知進行因素分析之環 境要素共有 10 個變項,透過因素分析產生 2 個因素加以簡化,其總解釋變異量 為 75.026﹪。

表 4-12 環境現象因素分析表

因素名稱 項目 因素一 因素二

噪音 -.912 建築密集 .906 路邊亂停車 .855 新舊建物參雜 .780 因素一:

居住環境現象因子

茶藝商店多 -.769

交通壅塞 -.937

招牌林立 .865

攤販多 .819

環境髒亂 .730

因素二:

觀光人潮現象因子

遊客多 .691

轉軸後特徵值 3.895 3.608

佔總變異百分比 38.947﹪ 36.079﹪

累積總解釋變異量 75.026﹪

KMO 值 0.732

Bartlett 球形檢定 1006.143(顯著性=0.0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本研究根據表 4-12 表中所示之因素結構,共選取二個因素將環境現象變項 加以簡化,達 75.026﹪解釋量,依照各因素內變項內容加以歸類命名。因素一 由 5 個因子構成,因「噪音」、「茶藝商店多」之因素負荷量為負值,該因子需要 加以轉向,包含了建築密集、路邊亂停車、新舊建物參雜有 3 個因子,本因素說 明該類傳統聚落居民的居住環境品質及居住環境的感覺,故將因素命名為「居住 環境現象因子」。因素二由 5 個因子構成,因「交通壅塞」之因素負荷量為負值,

該因子需要加以轉向,包含了招牌林立、攤販多、環境髒亂、遊客多有 4 個因子,

從變項中可看出是因為觀光發展所帶來大量的遊客之環境現象,故將因素命名為

「觀光人潮現象因子」。

四、環境知覺推估模式之建立

經由上述因素分析結果將環境要素與環境現象各類因素構面為自變項,環 境知覺為依變項來進行多元迴歸分析,每個屬性以標準化迴歸係數來判定,係數 愈大而影響也愈大(蔡奇翰,2006),以了解傳統聚落之環境知覺受哪些主要的 環境要素與環境現象各類因素構面影響,可從自變項中找出最重要的影響之因 素,更進一步了解對傳統聚落的環境知覺之屬性為何。以下分別為環境要素及環 境現象各類因素構面用逐步迴歸分析結果分別敘述說明。

(一)環境要素之多元迴歸分析 表 4-13 環境要素多元迴歸分析表

自變項

原始分數迴 歸係數 B

標準化迴歸 係數 Beta

T 值 顯著性 P 值 常數 3.744 1189.344 .000

老聚落文化因子 .241 .757 76.336 .000***

聚落新興建設因子 .206 .645 65.065 .000***

R=.995 R2=.990 調整後 R2=.990 F=5030.381(P=.000≦.05)

解釋變異量 99.0﹪

註:≦.05 **≦.01 ***≦.001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經由上述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結果發現,有顯著的預測力的變項有二個,依 序為「老聚落文化因子」、「聚落新興建設因子」,二個預測變項與「環境要素注 意度」依變項的多元相關係數(R)為.995、決定係數(R2)為.990、迴歸模式 整體性考驗的 F 值為 5030.381(P=.000≦.05),二個預測變項共有效解釋「環 境要素注意度」99.0﹪的變異量。

由變項中顯著性 P 值可以得知二個預測變項「老聚落文化因子」、「聚落新 興建設因子」對「環境要素注意度」均有顯著的影響力(P<.05)。從標準化的 迴歸係數來看,迴歸模式中二個預測變項之 B 值分別為.757、.645,顯示「老聚 落文化因子」對傳統聚落中環境要素注意度有正面影響,也是環境要素注意度最 高的程度。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51-6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