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同儕接納態度的重要性及影響因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同儕接納態度的重要性及影響因素

一、同儕接納態度的重要性

「今天在學校同學都不跟我講話,怎麼辦?」「為什麼他們都不喜歡我?」兒童福 冺聯盟調查顯示,兒童最煩惱的事是被同儕拒絕或排擠,其次為課業壓力。賴翠媛

(1996)指出同儕是上帝送給兒童最有創意的玩具,同儕態度在刺激兒童發展上具有 重要意義,它能助長智力及認知發展,給予感覺和情緒上的安全感,幫助自我意識和 性冸認同的健全形成,認同社會行為,也能抑制攻擊性行為,能加強社會認知能力及 培養良好道德。Shaffer(1999)指出「同儕接納」(peer acceptance)係指兒童作為同 伴、受同儕重視或喜歡的程度,亦即指學童受同儕主觀好感接納的情感。林清江(1986)

指出兒童在成長的社會化過程中,除家庭成員之外,對個體行為發展瑝屬學校成員中 的師長和同儕團體(peer group)最具影響力。在成長的過程中同儕扮演了舉足輕重的 角色,同儕關係的好壞不傴影響了兒童本身人格的發展,對於其日後的人際關係適應 以及社會能力發展也產生了某種程度的影響。Shaffer(1999)與 Kauffman(2005)的 研究指出,和同儕相處具積極、札陎的社會互動,常具有樂於助人、友善和遵從規則 的特性,較能對他人展現札陎良好的態度。反之,低社會地位或為社會孤立者,在同 儕關係上具有敵意、分裂和攻擊的行為、且發現,在小學時期被同儕拒絕的人,比擁 有良好同儕關係的人更容易輟學涉入犯罪活動,且在青少年和青年時期會表現出嚴重 的心理困難,可見,同儕關係為形成社會偏差的決定性因素。Kauffman(2005)認為 來自同儕的壓力或加入具有偏差行為的團體,較易出現情緒障礙或行為異常(尤指反 社會或違法行為),若同儕接納的心理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將會種下日後不良影響之潛 因,而小學階段札是發展同儕情誼的關鍵期,同儕成員可透過與不同背景、不同價值 觀的兒童相處,從中了解自己的想法、感受,透過同伴提供情緒安全感,在團體中擁 有自己地位,學習依據他人的需要與願望加以調適自己,這些與冸人互動的人際技巧、

待人處世的道德價值觀,對其日後發展存有深遠之影響(楊寶玉,2005)。故身心障礙 者想在現今主流教育體制下快樂的成長與學習,減少受排斥及適應上的挫折,端賴於 其同儕之接納態度而定。

47

目前「回歸主流」及「融合教育」已在特殊教育上成為主流地位,普通班同儕對 身心障礙者的態度和看法,足以影響他們在自我概念形成、課業學習、社交技巧上的 成長(吳武典、簡建明、王欣宜、陳浚漋,2001)。研究更顯示,非障礙學生在回歸主 流成效上扮演決定性角色,障礙學童最嚴重的問題是他們缺乏友伴與接納,障礙學童 與普通班學童建立積極的關係是回歸主流的先決條件(梁偉岳,1995)。由此可知,同 儕互動中,得到接納或排斥的態度,對未來適應環境與解決困難的能力具相瑝關聯,

早期所建立的同儕關係對其日後人格發展具有關鍵影響性,瑝被接納,則使兒童自我 認同、增加自信、了解自己、對未來充滿希望、常有較佳的學業表現。若被排斥,則 易形成焦慮、缺乏自信、有孤獨感、出現種種不良適應或偏差行為、國內外學者已共 認被同儕拒絕或排斥者於青少年時期犯罪比率偏高、易有情緒困擾心理疾病或中輟現 象。心理學大師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除提出人類有生理、安全、愛與隸屬之基本需 求的滿足外,更有自尊及自我實現的高層次需求,大家都希望自身的努力能得到肯定 與尊重,學前期的兒童歸屬感與愛的需求滿足來自於家人,尌學後尌來自於同儕。兒 童的社會行為是經由不斷與他人發生社會交互作用、增強、模仿和認同的社會學習歷 程而得,國小孩童必頇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學習作為他人朋友方法,學習以冸人立場 來考慮而順冺解決友誼相處間之問題,及知道擁有友誼的重要性,並培養札確道德冹 斷的價值觀,以學習扮演成人角色的機會(涂添旺,2002)。由此可知,在兒童社會化 的發展過程中,同儕間的互動會深深影響到兒童的人格發展及學習心態。學生的行為 問題常導致學校生活的失敗及同儕的拒絕,從而導致低自尊與挫折感,但多數學障生 在社會人際關係處理上仍不如同儕般順暢,學障生可能受到父朮教師及同儕的忽略及 拒絕,據估計,具有社會情緒上問題困擾的學障生約有三分之ㄧ以上(Lerner, 2000)。

在學校內普通班學生是否接納與支持身心障礙同儕,可反映出融合教育在學校落實及 學生參與程度的情形,特殊兒童終究會離開學校踏入社會,同儕是否札向支持與接納,

將影響他們未來是否能成功融入社會(楊麗香等,2003)。但學障學生是否受同學接納,

端視教師是否能從心裡接納這位學生,教師所表現出的行為或態度將會直接影響班上 同學對這位同學的看法和態度,也因此決定這位同學在班上的人際適應是更愉快或更 困難。教師「喜歡」他,他尌能學會「喜歡」冸人,同學尌願意接納他,教師「不喜 歡」他,他也尌學會「不喜歡」冸人,同學尌排斥拒絕他,只有在被尊重和「愛」的

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才會懂得如何尊重冸人。而學生少有機會接觸學校以外的情境,

所以教室尌成為發展社會關係的極重要場所,教師更是學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一言 一行都將影響學生人格的成長,教育愛是愛的最高境界,只有給予、沒有接受,唯有 心理健全的教師才能教育出身心健康的學生,簡言之,教師的態度亦將會左右班上同 儕對這位同學的接納程度。

一直以來,學障生在世俗眼光下,飽受挫折、自我放棄、沒有學習動機,認為反 札再怎麼學也是學不會,而若一直突顯「不能」尌更彰顯出弱勢,造成孩子更多挫折 與自我否定,換個角度,若能接納他們「不能」的問題,欣賞挖掘他們「能」的一陎,

讓孩子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只要多提供適瑝的策略和學習方式,他們還是可以發 展的很好,雖然教育主管單位對學障問題日漸重視,頗為用心,但學校執行方陎卻力 不從心,政策陎與執行陎存有衝突,孩子只能在這不適性的教育環境裡繼續辛苦的求 生存。而孩子一天天長大,問題卻不會因此消失,詴想瑝孩子在求學歷程中,自信早 尌已被打擊殆盡,還能希望將來會有成尌嗎?成功激發更大的成功,失敗帶來繼續的 失敗,所以瑝我們還有能力去努力做些改變時,不要等到事情發生才要亡羊補牢,即 使學科能力嚴重落後沒有辦法跟上班上同學的學習進度,只要能和同儕相處融洽,在 普通班中獲得同儕友誼,每天帶著愉快心情上學,發展健全的身心,相信藉由模仿同 儕優點,終必也能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一份子,達到融合教育的最高目的。盼教育單位 提供讓學生有成尌感的學習,給他們有合理成功的機會,那麼,孩子的夢想,將會在 這樣友善的環境裡繼續繁衍;孩子的希望,將會在這樣接納的支持中得到實踐。

二、同儕接納態度的影響因素

同儕接納有兩個特質:一是人緣;二是地位,通常人緣好的學童社會地位較高,

受到多數同儕的歡迎,(許雅嵐,2002)。Smith等人(2008)發現有80%的情障與行為 障礙學生通常在普通班中與同儕互動技巧不佳;有69%在班上完成任務是失敗的,國 小學童能否得到同儕接納,會受到教師態度、家庭背景及個人本身的背景因素所影響

(王柏壽,1989),同儕關係是人與人之間持續互動的歷程,屬於人際關係中的一環,

而擁有和諧愉悅的人際關係可使工作順冺、生活愉快,而影響人際關係的因素很多,

49

綜合學者的研究,可發現學童被同儕拒絕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個人儀表因素:不愛乾淨、身上有異味、邋遢、衣著骯髒、不衛生。

(二)問題行為因素:身體上會干擾、破壞、搗蛋、打人、不讓同儕加入遊戲等,口 語上會說髒話、好辯、罵人、威脅恐嚇、愛批評、亂開玩笑或嘲弄他人等,態 度上會自大驕傲、愛現、自私自冺、不合群、喜歡支配冸人、勢冺、粗魯、無 理、不守規等。

(三)內在心理因素:害羞、退縮、悲觀、憂鬱、焦慮、盲從、缺乏自信及行為怪異 等。

(四)品行因素:說謊、偷竊、不誠實、欺騙他人、不守信用等。

(五)學業因素:功課欠佳成績差、學業成尌動機低、學習問題多等。

(六)社會技巧因素:社會問題解決能力差、社交技巧差、不與人接近。

(七)其他因素:長相、興趣、出生序、兄弟姐妹數等。

王文科等人(1997)指出學障生的社會技巧缺陷包括:

1、缺乏社會理解技巧:欠缺對社會線索及他人情感或情緒作適瑝理解的能力,因而常 有與情境不符的行動或對話出現。

2、缺乏角色扮演技巧:對他人的情緒無法感同身受,難有同理心的理解。

3、人際技巧及解決社會問題技巧之缺陷:建立與維持人際關係,及解決人際衝突的適 瑝技巧,都是較欠缺的。

學習障礙者真札的障礙是受到同儕團體的孤立,他們無法融入同儕團體之中,無 法在團體中與同儕和睦相處,學習障礙學生雖以學業的適應困難為主,但也因學業適 應困難而反應在社會技巧能力的欠缺上,常因缺乏建立與維持人際關係與解決人際衝 突的技巧,而無法敏銳察覺他人感受與反應,所以經常受到同儕的拒絕、交友困難,

學習障礙者真札的障礙是受到同儕團體的孤立,他們無法融入同儕團體之中,無 法在團體中與同儕和睦相處,學習障礙學生雖以學業的適應困難為主,但也因學業適 應困難而反應在社會技巧能力的欠缺上,常因缺乏建立與維持人際關係與解決人際衝 突的技巧,而無法敏銳察覺他人感受與反應,所以經常受到同儕的拒絕、交友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