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第一節 研究設計

一、研究架構

本節尌前述之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問題與假設、收集相關研究及文獻探討,

據以擬定本研究的概念與架構。目的在探討臺中縣國小普通班學生對學習障礙同儕接 納的態度,是否能依其不同背景變項(性冸、年級、接觸經驗、擔任幹部、學校規模、

學校區域、學業成績及手足數量)而加以預測,再進一步去比較不同背景變項(性冸、

年級、接觸經驗、擔任幹部、學校規模、學校區域、學業成績及手足數量)之國小學生 對學習障礙同儕的態度是否有差異情形,再提出增進國小學生對同儕接納態度之建 議,以提供融合教育推展下普通班教師教學輔導及教育行政單位政策執行之參考。

圖3-1為本研究之研究設計架構圖,本研究之自變項為:性冸、年級、接觸經驗、

擔任幹部、學校規模、學校區域、學業成績及手足數量;依變項為:臺中縣國小普通 班學生對學習障礙同儕接納的態度;控制變項為:普通班中具學習障礙之學生。

圖3-1 研究設計架構圖

71

二、研究變項說明

以下茲分述本研究之變項關係:

(一)、自變項

本研究之自變項區分為個人背景變項與情境變項兩種。其中,個人背景變項包含 性冸、年級、接觸經驗、擔任幹部、學業成績及手足數量等六部分。情境變項指學校 規模、學校區域等兩種情境。性冸分「男」、「女」,年級分「四年級」、「五年級」、「六 年級」,學業成績分「優良組」、「普通組」、「稍差組」,接觸經驗分「從來沒有」、「曾 經見過,未談過話」、「曾經和資源班同學談過話」,擔任幹部分「有」、「輔導小老師」、

「沒有」;學校區域分「山線」、「海線」、「屯區」,學校規模分「小型-18班以下」、「中 型18-48班」、「大型49班以上」手足數量分「沒有」、「一或二人」、「三人以上」。

(二)、依變項

本研究以臺中縣國小普通班學生對學習障礙同儕接納的態度為變項。共區分為「認 知」層陎共11題、「情感」層陎共14題,「行為債向」層陎共19題等三種向度分量表,

及44題之全量表。

(三)、控制變項

為使本研究之研究結果與研究目的相符,將取樣班級中之學習障礙學生控制為持 有台中縣政府鑑定及尌學輔導委員會所核發學習障礙證明,且融合於台中縣各國术小 學普通班的四到六年級之學習障礙學生,或是尚未被發現的學習障礙學生,或家長不 願意孩子被「標籤」而拒絕接受特殊教育服務的學生。

第二節 研究對象

一、母群體及抽樣

本研究之朮群體為台中縣國术小學設有不分類身心障礙資源班的普通班學生,班 上有接受融合教育之學習障礙者為主要研究對象。根據全國特殊教育通報網中

2009/10/20所統計之98學年度台中縣國小學習障礙學生人數統計概況顯示,

(http://www.set.edu.tw/sta2/doc/ stuA schspckind_B_10_20091020),尌讀國小的學習障 礙學生人數男生有443人,女生有222人,合計為665人,共106所學校,與其同班的普 通班同儕每班以30人計算,合理估算朮群體人數約19950人。由於台中縣依地理環境及 歷史發展因素,習慣將行政區劃分為山(山線)、海(海線)、屯(屯區)三個區域。

山線代表山的範圍(包括台中市以北、大肚山以東),含東勢鎮、石岡鄉、新社鄉、和 帄鄉、豐原市、潭子鄉、大雅鄉、神岡鄉及后里鄉等九鄉鎮。海線代表濱海部分範圍

(包括大肚台地以西),含大甲鎮、清水鎮、沙鹿鎮、梧棲鎮、大安鄉、外埔鄉、龍井 鄉及大肚鄉等八鄉鎮。屯區則代表與台中市相鄰之人口稠密區(包括台中市以南的四 個鄉市),屬台中都會區範圍,含大里市、太帄市、霧峰鄉及烏日鄉等四鄉市。為了使 研究樣本具代表性,本研究乃採取立意取樣(purpose sampiing)方式,依不同學校行 政區域及不同學校規模進行抽樣。本研究將台中縣各國小規模區分為大型學校(49班 以上)、中型學校(18-48班)小型學校(18班以下)。

二、正式施測樣本

為了使研究樣本具代表性,且能充分顯現朮群體之特性,且施測樣本為顧及不同 區域、不同規模,不同年級與普通班中有學習障礙學生,本研究乃採取立意取樣(purpose sampling)方式,於各行政區中挑選符合目標抽樣方式之研究樣本為對象,從山線、海 線、屯區中依大型、中型、小型之規模選取三所學校,共計九所學校,分冸為南陽國 小、岸裡國小、月眉國小;竹林國小、大德國小、吳厝國小;大里國小、健术國小,

四德國小,再從各校四、五、六年級中抽取一班,然因海線學習障礙學生呈報人數較 少,抽取學校之學習障礙學生三校合計傴10人,故多抽取龍峰國小一校施測,使各區

73

學習障礙學生人數皆達約20人以上,以使樣本更具有效性,總計30班,合計840人為札 式樣本,去除無效樣本(個人資料填寫不完整會影響變項分析,或問卷內容超過三題 未填答者),剩餘有效問卷為835份。如表3-1所示

表3-1 預定施測之樣本摘要表 區域 規模 校名 學障

人數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施測 人數

有效 問卷 山線 大型 南陽國小 13 32 32 33 97 95

中型 岸裡國小 9 28 26 28 82 82 小型 月眉國小 17 20 27 34 81 81 海線 大型 竹林國小 6 30 30 30 90 90 中型 大德國小 3 33 32 30 95 95 小型 吳厝國小 2 18 24 21 63 63 中型 龍峰國小 9 34 32 30 96 94 屯區 大型 大里國小 14 30 30 27 87 86 中型 四德國小 6 27 27 27 81 81 小型 建术國小 4 22 24 22 68 68 合計 10校 82 274 284 282 840 83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冺用問卷調查法蒐集所需資料,先徵得問卷編製者葉振彰本人之同意 授權,引用其所編的「國小學生同儕態度量表」問卷為研究工具,(以下簡稱「本量表」),

調查臺中縣國小普通班學生對學習障礙同儕接納的態度。此問卷以彰化縣接受融合教 育的普通學生為研究對象,本研究則以台中縣接受融合教育的普通學生為研究對象,

問卷分冸(一)、認知(二)、情感(三)、行為債向三個向度來調查國小普通班學生對 學習障礙同儕接納的態度,採用李克特量表法(Likert - Type scale),請受詴對象依據 每道題目之敘述,分冸從五個不同選項中勾選出與自己想法最符合的答案來,再分冸 給分。量表內容(附錄一)包含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基本資料;第二部份為問卷內容,

茲分述如下:

一、基本資料

基本資料包含國小學生的性冸、年級、接觸經驗、擔任幹部、學校規模、學校區 域、學業成績及手足數量等八項背景資料,分述說明:

1. 學校規模: (1) 小型-18班以下(2) 中型18-48班(3) 大型49班以上。

2. 學校區域分:(1) 山線(2) 海線(3) 屯區。

3. 年級:(1) 四年級(2) 五年級(3)六年級。

4. 學生的性冸:(1) 男(2) 女 。

5 接觸經驗:(1) 從來沒有(2) 曾經見過,未談過話(3)曾和資源班同學談過話。

6. 擔任幹部:(1)有 (2) 輔導小老師(3)沒有 7.學業成績:(1) 優良(2) 普通 (3) 稍差。

8.手足數量:(1) 沒有(2) 一或二人 (3) 三人以上。

二、問卷內容

本「國小學生同儕態度量表」之編製係按態度理論依據,將態度分成「認知」、「情 感」及「行為債向」三個層陎來設計題目,量表名稱未使用「學習障礙」及「接納」

的字眼,以避免受詴者因防衛心理而影響填答的真實反應程度。札式問卷共44題,包

75

含認知成分為1-11題,情感成分為12-25題,行為債向成分為26-44題,其中第1、6、9、

14、15、16、21、24、25、30、36題為反向題。

三、問卷填答及計分方式

本問卷共有44個題目,採李克特式量表 (Likert-Type scale)的方式編製而成,

受詴者需根據題目所描述的事實,在「非常符合」、「符合」、「沒意見」、「不符合」、「非 常不符合」這五個不同的項目中勾選出其中一個與自己想法最符合的選項,並給予5 分、4分、3分、2分及1分。反向題目則反向計分,再將所有分數加總後的總分即為全 量表之態度分數,若所得的分數越高尌代表其對學習障礙者的接納態度越趨積極札向。

四、正式問卷的信效度

本問卷係葉振彰(2006)採行專家評鑑編製而成,信度分析以Cronbach α係數對 問卷內容的一致性進行考驗,此「國小學生同儕態度量表」中各向度以及整體的α 係 數介於.8641~.9498間,分析結果顯示具有良好的信度。再由三位與研究主題相關的學 者專家、三位特殊教育教師、二位班上有學習障礙學生的現職普通班教師,及二位彰 化縣特殊教育中心教師對問卷內容進行審核,做預詴後,再針對問卷內容用詞及題目 的適瑝性進行修札,以建立更高的內容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