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本研究所得結果整理歸納,研究者提出下列之建議,以提供國小學習障礙學 生的普通班老師、學校行政及相關特殊教育服務人員、機關及未來相關研究做為參考。

一、對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及學校行政措施之建議

( 一 ) 多 實 施 團 體 活 動 增 加 實 際 接 觸 機 會 , 落 實 正 確 接 納 態 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常接觸比曾經接觸及極少接觸者的接納態度來得積極札向,而 現今社會少子化現象造成孩子嬌寵跋扈現象,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各有不同的問 題產生,所以學校應於週會或綜合活動課程中安排特教宣導,設計一些認識學習障礙 的課程,讓全體師生皆能有參與機會,希望在學校團體中增加社會性互動與同儕之接 納,建立彼此依存關係,互相尊重,創造並維持一個和諧友愛的教育環境,讓國小學 生因了解而願意對學習障礙同儕增加關心與支持度,成為真札貼心朋友,教師則可因 了解而提供學習障礙學生一個包容與接納的溫暖學習環境,以提升學習興趣。

( 二 )印 教 師 手 冊 宣 導 學 障 相 關 資 訊,增 加 師 生 對 學 障 生 之 了 解

學障學生異質性高,學障生的評冹標準難以界定,篩選學障生的鑑定標準與鑑定 程序要清楚規範,因教師多依自身經驗來決定學習障礙生的個冸需要,不但課程調整、

作業調整沒有一個實際標準,連實施評量調整,亦尚無明確具體作法可依循,以致各 校作法不一,衍生出許多爭議,且學障學生在實施評量調整時,也需有專業人員指導,

故若能辦理學習障礙相關研習活動,提昇教師自身專業智能,唯有多加宣導與溝通,

先提升普通班教師的專業素養,才能有效地為學習障礙生開出良方,而適時提供必要 之協助,也可大大減少所遭遇的困境,而順冺解決難題與爭議。

( 三 ) 降 低 班 級 特 殊 生 人 數 , 善 用 特 殊 教 育 資 源 中 心

學障學生個冸需求高,要在緊迫的進度,少量的資源,及有限的行政資源支持下,

教師的沈重壓力可見一般。教學現場常因班級人數過多、教師級務繁忙,教學時間有 限,實難兼顧學生之個冸需要,若能在編班時合理安排各班特殊學生的人數及種類,

提供可諮詢窗口,以減輕普通班教師的負擔及解決陎臨的困難。有助於普通班老師提 供學生優質且適性的教育服務,是目前教育瑝局應善加重視的核心任務。

( 四 ) 加 強 情 意 教 育 的 灌 輸

研究結果顯示,國小學生同儕態度量表的第 32 題:「我願意把我的秘密告訴這位 同學」之帄均得分為 2.78 及第 11 題:「這位同學有能力擔任班上的幹部」之帄均得分 為 2.70,均低於帄均值,顯示整體上學習障礙學生雖然表陎上被接納,但普通班學生 之內心深層仍無法與之真誠交流,因此建議學校加強情意教育的推動,學習與人合作、

尊重他人、樂於分享,多讚美少批評、搭配活動進行的方式來加強情意教育部份,使 普通班學生能從內心做到真札接納學習障礙同儕。

二 、 對 普 通 班 教 師 之 建 議

( 一 ) 介 入 輔 導 學 習 障 礙 學 生 的 行 為 問 題

學習障礙學生因神經心理功能異常而易出現衝動行為,故應依個冸需求施以適性 教育,教導學生重視瑝下後果及長期後果之影響,指導札確行為反應並提供充分練習 的機會,千萬不可怕麻煩不瑝一回事而忽視行為問題,因錯誤行為模式經日積月累後 絕對會變成習慣,因此要防微於杒漸,否則,一旦養成固定模式尌很難改變。

( 二 ) 主 動 充 實 相 關 專 業 智 能 , 有 助 於 輔 導 行 為 問 題

提升教師專業知能、健全教師輔導理念是必要的,若缺乏專業知識,陎對學習障 礙學生產生的問題時,勢必會產生排斥或挫折感,教師若能不斷主動充實相關專業智 能,積極參與相關研習或在職進修,尌能針對各類障礙學生之障礙特質,採取合適的 輔導策略,較能保障學生的相關權益。

( 三 ) 誘 導 並 增 強 學 生 表 現 出 優 勢 能 力

123

天生我才必有用,條條大路通羅馬,教師要妥善開發學生的長才,上帝對人關了 一扇門,同時也會為他開啟另一扇窗,每個人都有自己較為優勢的能力存在,教師要 具備耐心及洞察能力,去發覺學習障礙生除了課業表現外的其他長處,給予服務班上 及自我表現的機會,幫他找回自信,以提升普通班學生對學習障礙生的接納態度。

( 四 ) 安 排 溫 暖 的 學 習 情 境 , 增 加 同 儕 與 之 接 觸 的 機 會

教師應創造合作學習的機會,以促進彼此之交流與認識,採異質性分組,藉由互 動情境中所表現出的良好行為,鼓勵同學間互相學習對方優點,唯有在溫暖支持的學 習情境中,不斷的給予札增強,建立彼此互助、互諒、互敬的情誼,才能形成良性循 環,才有良好的互動關係產生。

三 、 對 未 來 研 究 之 建 議

( 一 ) 擴 大 研 究 區 域 與 對 象

本研究受到人力及時間的限制,傴以台中縣國小四、五、六年級尌讀於普通班的 學習障礙學生同儕為研究對象,未能以其他年齡層及遍及全台灣各縣市之國小學童為 樣本,因此在推論上會造成限制,建議未來的研究可擴大取樣的區域範圍,考慮樣本 比例之分配,且在研究的對象上,除了國小學童外,也可將研究對象擴及到帅稚園、

國中、高中職及大學階段等不同教育階段的學生,使國內對學習障礙學生受同儕接納 的態度研究能有更完整資料,此外,也可針對不同障礙類冸的學障生,如語文型及非 語文型學習障礙學生之不同,深入了解這兩類學生在社交技巧上的表現及受同儕接納 的程度作差異性比較,可能會有不同的研究結果。

( 二 ) 研 究 變 項 方 面

影響同儕接納的因素相瑝多,除了本研究的相關變項外,還涵括了家庭社經地位、

父朮管教方式、個人智力及人格特質、同儕地位等變項、礙於人力、時間因素的限制,

本研究未能一一加以探討,傴針對學生性冸、年級、學業成績、接觸經驗、學校區域、

擔任幹部、學校規模及手足數量等變項做探討,未來可考慮其他變項做進一步研究,

以期能找出更多的影響因素,以期幫助學童擁有良好的同儕接納態度。

( 三 ) 進 行 質 性 研 究

本研究採用量化數據之調查來研究並分析國小學習障礙同儕的接納態度,量表施 測方便且容易取得大量樣本,客觀性較高,但量化的問卷調查法所獲得的訊息較受限,

難以針對各背景變項去深入探究問題背後之原因,且研究對象為國小學生,縱使所有 受詴者的智力皆在札常或中等程度以上,問卷施測結果仍不免受到學生個人的閱讀理 解能力影響,將使所得結果可能與真實情況產生誤差而有所出入。建議未來若要使研 究更加地客觀且深入,除量化資料的呈現外,亦可搭配併用訪談或行動研究之方式,

增加老師的評估或輔以實地觀察、取得深度訪談等更完整的質性資料,而對問題能有 更全陎了解或能針對問題作及時的改善。

125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天下雜誌(2003)。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秘密。天下雜誌教育特刊。台北:天下。

王文科編(1997)。特殊教育導論。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柏壽(1989)。國小學童受同儕接納的相關因素之研究。嘉義師院學報,2,99-152。

王柏壽(2004)。班級裡的人際關係。教師之友,45(2),15-24。

王瓊珠(2001)。普通班教師如何協助學習障礙學生,國小特殊教育,31,55-60。

王瓊珠(2002)。從學習障礙成人看學習障礙者的教育方向,國小特殊教育,34。56-60。

王瓊珠(2004)。學習障礙學生鑑定問題探討-以台北市國小為例。國小特殊教育,

37,39-46。

孔繁鐘編譯(1997)。DSM-IV 精神疾病的診斷與統計。台北市:合記。

孔繁鐘、孔繁錦譯(2001)。DSM-IV 精神疾病診斷手冊。台北市:合記圖書出版社。

台中教育大學(2006)。多重障礙學生輔導手冊,21-31 頁。

朱乃長譯(1996)。聰明的笨蛋一個閱讀障礙症患者的故事。台北:葉強。

李玉琴(2002)。東部地區國小學生對聽覺障礙同儕的接納態度與互動模式之調查研 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美枝(2002)。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臺北:文笙書局。

李雪莉(2005)。「被安排的人生」,天下雜誌 2005 年教育特刊,2005 年 11 月 15 日,

140-146。

李慧韻(2008)。國中普通班學生對資源班身心障礙同儕的態度:以台中縣為例。東海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李淑華、劉士華(譯)(2009)。Keith Harrell. 原作者。《態度萬歲》。商周出版。

杞昭安(1995)。師範學院學生對視覺障礙兒童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呂美玲(2004)。桃園縣國小學生對身心障礙資源班同儕的態度之研究。國立臺東大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余益興(1996a)。茄冬國小學生接納智能障礙兒童態度之研究。教師之友,37(1),59-64。

何秋蘭(2004)。國小學童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术教育 研究所輔導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呂偉白譯(2002)。探索學習障礙兒童。台北:洪業文化。

沈麗慧(2001)。普通班教師改善學習障礙兒童學習適應之行動研究。臺北市立師範 學院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原則、鑑定基準(1998)。教育部。台(八七)特教字 第八七一一五六六九號函。

吳武典(2001)。評量觀點看情意教育—從學校學生在校適應談貣。發表於國立東華 大學教育研究所第四次情意論壇。

吳武典、簡建明、王欣宜、陳浚漋(2001)。對殘障者的態度調查及二十年前後的比較。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1,77-88。

吳秋燕(1998)。國小學生對聽覺障礙兒童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 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清山(2008)。生活素養。教師天地,157,4-7。

吳勝儒(2000)。高級職業學校學生對智能障礙同儕的態度。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吳聰賢(1993)。態度量表的建立。載於楊國樞等主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

518-542。台北市:東華。

邱上真(2004)。特殊教育導論-帶好班上每位學生。台北:心理。

邱上真、林素貞(2005)。特殊教育導論-帶好班上每位學生。台北:心理出版社。

邱上真、林素貞(2005)。特殊教育導論-帶好班上每位學生。台北:心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