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兒童情緒調適之現況分析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兒童情緒調適之現況分析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兒童情緒調適之現況分析 兒童情緒調適之現況分析 兒童情緒調適之現況分析 兒童情緒調適之現況分析

壹 壹 壹

壹、、、、兒童情緒調適之現況兒童情緒調適之現況兒童情緒調適之現況兒童情緒調適之現況

完成了兒童情緒調適量表的編制後,本研究進一步以正式施測的 624 名有效 樣本,分析兒童在情緒調適上的現況。兒童情緒調適量表每題最高分為 4 分,最 低分為 0 分,每題之中位數為 2 分,結果發現受試者於兒童情緒調適量表之平均 得分為 2.56(表 4-3-1),顯示其情緒調適能力呈中上程度,此結果與李玟儀

(2003)、謝秀雯(2008)、蕭瑞玲(2002)等人以蕭瑞玲所編製的「情緒調整量 表」進行研究所得之結果相似。而各題項之平均得分介於 1.99 至 2.92 之間,其 中在「F 我心愛的玩具或電腦遊戲被其他人弄壞時」情境,受試者得分 1.99 略低 於中位數,顯示兒童在此處境中較無法以較適切的策略來調節自我情緒。

表 4-3-1

兒童情緒調適量表各題項之平均數和標準差 兒童情緒調適量表各題項之平均數和標準差 兒童情緒調適量表各題項之平均數和標準差 兒童情緒調適量表各題項之平均數和標準差

題項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數 標準差 全量表之 題平均

全量表之 題變異數

A 音樂課上台 0 4 2.31 1.46

B 被老師罵 0 4 2.70 1.40

C 被父母罵 0 4 2.75 1.13

D 看牙醫 0 4 2.92 1.17

E 校外教學取消 0 4 2.35 1.34

F 玩具被弄壞 0 4 1.99 1.35

G 打小報告 0 4 2.91 1.48

2.56 .69

不同性別之兒童在情緒調適量表的得分情形(表 4-3-2),男生在全量表上的 題平均得分為 2.53,女生之題平均得分為 2.60;而年級部分,四年級兒童的題平 均得分為 2.77,六年級兒童為 2.39。以年級和性別交叉分析來看,四年級女生整 體上為 2.88 分,得分最高,但題平均得分最低的卻是六年級的女生。

接著進一步以 t 考驗來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在兒童情緒調適上得分之差異情 形,從表 4-3-2 結果顯示,不同年級兒童在情緒調適能力上是有所差異的(t=7.27,

p<.001),四年級學童在情緒調適上的得分平均高於六年級學童,但其性別差異

表 4-3-2

不同背景變項於兒童情緒調適量表得分之交叉分析結果 不同背景變項於兒童情緒調適量表得分之交叉分析結果 不同背景變項於兒童情緒調適量表得分之交叉分析結果 不同背景變項於兒童情緒調適量表得分之交叉分析結果

性別

男 女

年級 人數 題平均數 標準差 人數 題平均數 標準差

全體

平均 t 值

4 153 2.67 0.65 135 2.88 0.58 2.77

6 166 2.40 0.72 170 2.38 0.67 2.39

全體 319 2.53 0.70 305 2.60 0.68

7.27***

t 值 -1.30

*** p<.001

在情緒調適的得分上卻未達顯著(t=-1.30,p>.05),顯示情緒調適並未因性別 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年級在情緒調適上有顯著差異,此結果與李玟儀(2003)、蕭瑞玲(2002)、

蘇森永(2005)之發現有所不同,可能因其研究中研究對象為國小五、六年級兒 童,而本研究之研究對象是年齡差距較大的四年級及六年級之兒童,因此所反映 出的情緒調適能力差異較大;雖然上述這些研究中情緒調適能力在年級上是沒有 差異的,但從量表的得分來看,較高年級兒童得分一般高於較低年級兒童;以發 展的觀點探討兒童情緒調適,也是認為年齡較長的兒童,因認知、語言及生理發 展的成熟,且面對更多元、複雜的社會互動,能懂得愈多的情緒表達規則,且更 知道如何掩飾及控制自我的情緒而以較適切的方式來表達(Underwood et al., 1992; Zeman & Garber, 1996)。不過讓人意外的是,在本研究中卻發現四年級兒 童的情緒調適能力高於六年級兒童,也就是說四年級的兒童面對可能引發負向情 緒的情境時,比六年級兒童更能採取較為適切的策略來調適自己的情緒,研究者 推想不同年級兒童在情緒調適上得分之差異可能跟兒童受到社會期許的影響有 關。Crandall 和 Crandall(1965)認為年幼的兒童比年長的兒童更認為需表達適 切的行為或符合社會期待的反應來獲得成人的肯定,表現出一個「好孩子」的形 象,然而年長的孩子可能會因反抗權威或叛逆的想法而降低他們出現社會期待的 反應,另外,性別在社會期許傾向上也是有所差異的,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出現社 會期許的反應,或許與文化中對男女教養態度的不同有關,父母可能對女孩會有 更多規矩的要求,期待表現出好的一面。本研究兒童情緒調適量表所欲測量的是

兒童用以調適自我情緒之策略其適切性的程度,由於涉及使用適切的高低,而這 可能在題項的設計上容易讓填答者表現出社會期許的反應,使得四年級兒童在量 表上得分較高,也就是較能以適切的策略來調適自己的負向情緒。

另外,本研究發現情緒調適不因性別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與余妙芬(2007)、

李玟儀(2002)、謝秀雯(2008)及蕭瑞玲(2002)的研究結果不同,然而上述 研究結果都是以情緒調整量表整體概括性的能力來論定;但本量表內涵僅著重情 緒調適策略的探討,因此若進一步了解不同性別於情緒調整量表各分量表所呈現 的狀況,如謝秀雯(2008)及蕭瑞玲(2002)的研究,可發現在「調適策略」分 量表中男生與女生是沒有差異的,顯示本研究結果能獲得支持。研究者推測此結 果可能與大環境對性別角色的看法變得更為多元且開放有關,男女生在情緒的表 達上已較少受到限制或不一致的要求,而所處的生活情境相似,有相等學習對正 負向情緒處理的機會,因而不同性別在情緒調適上的差異不大。

貳 貳 貳

貳、、、、兒童情緒調適策略使用的現況兒童情緒調適策略使用的現況兒童情緒調適策略使用的現況兒童情緒調適策略使用的現況

表 4-3-3 是不同情境中各情緒調適策略使用人數的情況。在 A 情境「當音樂 課中被老師叫到台前一個人表演歌唱」,有 32.7%兒童會採取「重新評價」策略 來調適情緒,其次為「放鬆」及「注意力分配」,也分別將近有五分之一的兒童 使用;B 情境「因為做錯事而被老師叫過去時」,將近有四成五的兒童傾向採取

「問題解決」的方式來處理,其次為「情緒抑制」和「重新評價」策略;而在 C 情境「我因為數學考不好而被媽媽/爸爸叫到面前」,47.1%兒童傾向採取「問題 解決」策略,其次採取「認知改變」的兒童有 25.8%,「宣洩」策略的兒童有 13.3

%;在 D 情境「看牙醫時,醫生說我有一顆蛀牙」,以 46.2%兒童採取「重新評 價」策略為最多,其次為「宣洩」及「重新評價」策略;至於 E 情境「期待已久 的校外教學,因為颱風天而被取消時」,有 38.9%兒童會採取「放鬆」策略,另 外「問題解決」及「重新評價」也分別約有五分之一兒童可能會採取這樣的方式;

而 F 情境「我心愛的玩具或電腦遊戲被其他人弄壞時」,有四成左右兒童會採取

「尋求他人協助及慰藉」方式,其次為「逃避」及「宣洩」方式,也佔了總人數 將近四成,但在過去文獻探討中逃避及宣洩一般認為是較為不適切的調適策略,

顯示兒童面對此情境時所採取的策略適切性差異較大;最後,在 H 情境「當知 道同學可能誤會我,以為我跟老師打小 」中,有將近一半以上兒童會選擇採取

表 4-3-3

「問題解決」的方式,明顯高於其次的「重新評價」及「逃避」策略採取的人數 整體來看,大多數兒童傾向使用屬於情緒修改的「問題解決」和「尋求他人 協助及慰藉」、認知改變的「重新評價」及反應調節的「放鬆」策略,分別在三 個、一個、兩個、一個情境題項中是最多人選擇採取的調適策略,前三策略也是 Gross(1998)認為情緒調適較為適切的策略方式,面對情緒刺激時能在產生強 烈的情緒反應或行為前對情緒有所調節,能有效減緩刺激所帶來的負向情緒經 驗。Carthy 等人(2010)的研究中也發現心理健康的兒童使用「問題解決」及「重 新評價」策略明顯高於心理不健康的兒童。不過在 E 情境,多數兒童傾向採取「放 鬆」的策略來調節自我情緒,與其他情境結果最大的不同在於這是個體對刺激已 出現情緒反應後的調適策略,依 Gross(1998a)情緒調適理論的說法,在強烈情 緒反應出現後再進行對情緒的調節較無法降低負向經驗所帶來的影響;但 Gallo、Kei、McCulloch、Rockstroh 及 Gollwitzer(2009)卻認為,放鬆雖然是針 對情緒反應出現後有意圖的調適方式,但這策略能提升事後調節的有效性,因為 採取放鬆方式來舒緩情緒的當下,如:喝水、深呼吸,個體可能就無意識地轉移 對負向刺激的注意力,而出現像在事前調適中的不理會、分心反應,這有助於減 少負向經驗對個體持續性的影響,因此可知雖然放鬆是情緒反應出現後才使用的 調適策略,但其對個體處理負向情緒或行為反應是有所幫助的。因此,整體來說,

目前大多數兒童都能使用較適切的策略來調適自我情緒。

本研究大多數兒童所採取的情緒調適策略與江文慈(1999)採訪談方式對兒 童及青少年所進行的研究結果不完全一致。在江文慈的研究中,兒童對人際衝突 情境的處理,傾向使用較多的尋求支持、放鬆分心及報復攻擊的方式,而較少使 用正向思考及問題解決的策略,不過在本研究中,雖然「尋求他人」及「放鬆」

依然是兒童常使用的情緒調適方式,但卻發現採取「問題解決」及與正向思考有 關的「重新評價」策略所占的比重反而更多。推想這其中的差異,除了本量表之 填答容易受到社會期許的影響外,或許也與近年來兒童情緒議題格外受到重視有 關,兒童情緒相關的輔導介入研究成果豐碩(余媺舲,2009;邱千容,2010;陳 蘭心,2008;梁慧珍,2009),而兒童的不快樂情緒及幸福感不斷受到注意,例 如講義雜誌(彭宣雅,2011 年 2 月 22 日)近十年來每年固定對台灣國小兒童進

依然是兒童常使用的情緒調適方式,但卻發現採取「問題解決」及與正向思考有 關的「重新評價」策略所占的比重反而更多。推想這其中的差異,除了本量表之 填答容易受到社會期許的影響外,或許也與近年來兒童情緒議題格外受到重視有 關,兒童情緒相關的輔導介入研究成果豐碩(余媺舲,2009;邱千容,2010;陳 蘭心,2008;梁慧珍,2009),而兒童的不快樂情緒及幸福感不斷受到注意,例 如講義雜誌(彭宣雅,2011 年 2 月 22 日)近十年來每年固定對台灣國小兒童進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