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二 二

二、、、、研究結果推論研究結果推論研究結果推論研究結果推論之限制之限制之限制之限制

(一)本研究使用自陳式量表測得兒童情緒調適能力,了解兒童情緒調適策 略使用的現況,然而自陳式量表的使用卻可能因受試者認知能力尚未成熟而受到 限制,且未必能真正了解兒童實際情緒調適的運作情形。

(二)由於本量表之研究對象僅 624 名國小兒童,且未按照台灣北、中、南、

東四區之兒童比例來抽取樣本,因此將研究結果推論至全體國民小學兒童,其推 論的適切性是受到限制的。

(三)雖然在問卷施測的指導語說明皆強調保密原則及填答的匿名性,並告 知受試者所填答結果並不會影響學業成績,但實際施測時,是由教師進行施測,

而量表題目型式像平常的考試題型,這可能使兒童的填答易受到社會期許的影 響,而未能反映出其真實狀況。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建議 建議 建議 建議

綜合研究結果及討論,研究者針對兒童情緒調適量表的發展及輔導工作實務 提出幾點建議,提供教師、輔導工作人員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壹壹

壹壹、、、、對未來研究的建議對未來研究的建議對未來研究的建議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對研究工具部分

(一)本研究中以驗證式因素分析來考驗本量表之建構效度,雖然模式整體 上尚屬適配,但在基本適配指標卻可發現 F 題的參數統計量太過接近 1 且因素負 荷量也偏低。因此,在後續研究中,或許可考慮刪除此題項,以提升模式的適配 度及本量表之建構效度。

(二)本量表採情境判斷量表方式設計,由於內容涉及不同適切性調適策略 的選擇,填答者容易受到社會期許的影響。因此,未來研究可考慮同時施以社會 期許量表,排除其影響以增加結果的準確度;另外,同時施以社會期許量表所得 之結果,可提供研究者了解其得分是反映出兒童真正的情緒調適能力,抑或是兒 童欲符合社會規範所呈現的結果。

(三)本研究之情境採文字描述的方式,請受試者根據過去經驗或想像面對 此情境並選出自己最可能採取的反應,但研究者認為文字所提供的訊息有限,受 試者每個人所聯想到的情境不一,因此若能將文字改為圖片或影片情境,以更具 像的方式來設計模擬情境測驗,增加情境的真實度。

(四)本量表是以總分來評估兒童能以適切策略調整自己情緒的能力,雖然 量表內涵著重不同的情緒調適策略,但未能在得分上呈現出單一兒童在不同調適 策略的使用狀況,這或許是未來可進一步發展兒童情緒調適量表的方向,例如:

量表可能會包含不同向度的情緒調適策略,其分量表的得分可看出兒童於不同調 適策略使用的傾向。

(五)本量表採取強迫選擇的方式填答,這對一些兒童來說是有困難的,因 為從剔除的無效問卷中,發現有部分兒童會針對同一題項同時勾選數個調適策 略,其可能代表這些策略皆為他會採取的方式。兒童這樣的填答反應也提供未來 研究對情緒調適量表編製不同思考的觀點,若量表採取複選方式填答,兒童會使 用的情緒調適策略愈多,是否也代表其愈有能力用不同調適策略來調節負向情 緒,還待未來研究有更多了解。

(六)本量表為強迫擇一的填答方式,或許未來研究可考慮改以李克特填答 形式,請受試者對不同情境下的每個選項都能反映使用的程度,例如可參考趙梅 如(2008)圖畫情境式的「親子互動關係型態量表」、王孜甯及程景琳(2010)

的「情境式關係攻擊量表」,此填答形式可能更貼近兒童使用多元策略來調適自

己情緒的情形,且 Ployhart 和 Ehrhart(2003)認為李克特填答形式的情境判斷 量表其內部一致性較強迫選擇填答形式來得高,或許這也有助於改善本量表信度 較不理想的狀況。

(七)本量表僅包含七個題項,其情境未能包含兒童各層面的生活經驗,因 此建議未來研究在本量表的修編上,可再增加題項數,更廣泛地涵蓋兒童生活的 多元層面,且也可考慮將情境有所分類,例如:人際互動調適情境與個人自我調 適情境、學校情境與家庭情境等,進一步探討兒童於不同情境間調適策略使用的 差異。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方式來了解兒童情緒調適能力,並著重調適策略的運用,

但事實上,情緒調適是一連串複雜的過程,過程中個體可能會不斷嘗試用各種方 式來改善自己的情緒,也就是說,個體調適情緒的行為反應其可能涉及不同調適 策略的運用,所以難以將其清楚劃分,這也可能影響兒童在填答時選擇的判斷。

因此,建議未來研究對兒童情緒調適能力的評估或許可量表及行為觀察並用,建 立適切問卷後,再以問卷來替代行為觀察;另外,未來研究可進行模擬的情境測 驗,例如參考 Carthy 等人(2010)的情緒反應及調適評估中的模擬情境測驗,

並於測驗後,採取訪談或是未完成語句的工作單來了解兒童對於剛才參與情緒測 驗的內在心理歷程,這或許都能對兒童調適情緒過程有更細緻的了解,探究其情 緒、想法及行為的轉變,也有助於實務工作者對兒童情緒發展及情緒調適歷程的 瞭解。

三、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一般國小兒童為研究對象,了解兒童情緒調適能力的現況。未來研 究或許可以考慮加入具情緒困擾的兒童為樣本,以探討其與一般兒童在本量表得 分上的差異,也得以進一步探討一般兒童與情緒困擾兒童在調適策略使用上是否 有所不同。另外,本研究採便利取樣,選取台灣北、中、南、東地區 624 名兒童 為研究樣本,由於未隨機取樣,因此其結果的推論性受到限制。最後,未來也可 考慮按兒童於各地區的比例來抽取研究樣本,以增加樣本的代表性。

貳貳

貳貳、、、、對教師及對教師及對教師及對教師及輔導人員的建議輔導人員的建議輔導人員的建議輔導人員的建議

一、親職功能對兒童情緒調適能力的培養

本研究發現兒童與父母間的關係愈親近,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愈能包容、尊 重,其兒童愈能以適切的方式來調適自己的情緒,這突顯親子關係及親職功能對 兒童情緒調適能力發展的重要性。在家庭中,父母扮演著楷模示範的角色,兒童 會觀察並學習父母對情緒的處理及表達,而父母對兒童情緒的接納與包容也影響 他處理自己情緒的態度,即使碰到了困難與失落,他也懂得求助他人,而不是採 取逃避及漠視的方式來面對。因此,教師於親師溝通可強調家長對兒童成長參與 的重要性,並提供兒童情緒相關議題的資訊,有助於父母對兒童情緒發展有更多 了解,而能以包容及接納的態度來對待孩子不同形式表達的情緒,以身作則地讓 孩子有更多學習以適切方式調適負向情緒的機會。另外,在輔導實務上,建議輔 導人員能以系統觀來看待兒童問題,對於孩子所碰到的困擾也邀請父母一起加入 協助,有助於增進親子間的關係。

二、對兒童在情緒知識及行為間落差有更多理解

本研究結果四年級兒童其情緒調適能力高於六年級兒童,研究者推測這可能 受到社會期許的影響,越年幼的兒童其社會期許的反應越明顯。這結果也提醒與 兒童工作的老師及輔導人員,兒童所呈現的行為及情緒困擾,或許正反映出他們 在「想」與「做」間的落差,對大多數兒童來說,知道情緒相關知識及管理自我 情緒的方法,但當面對互動中的衝突時,他們卻可能出現難以適切方式因應或調 適負向經驗所帶來的情緒反應,這認知及行為上的差異值得老師及輔導人員重 視。將本量表運用於兒童,從其填答所呈現的結果可了解其面對負向情境刺激時 習慣採取的反應方式或調適策略,而教師或輔導人員若能將此結果進一步與日常 對兒童的行觀察相比,有助於增進對兒童情緒調適狀況評估的精準度,但若量表 所呈現的結果與日常教師或輔導人員對兒童的行為觀察有所落差,這也很值得針 對不一致的地方與兒童有更多的討論,對其內在想法及困難有更多理解,而不只 將焦點放在兒童外顯的行為困擾。

三、提早對情緒進行調適,以降低負向情緒經驗所帶來的影響

一般來說,情緒調適常強調個體對刺激產生負向情緒反應後能有所紓解、管

理及調節,不過在本研究中,Gross 理論中的「事前的調適」想法卻也提供我們 對情緒調適能力的培養有不同的觀點。對情緒的調適不只在情緒反應或行為產生 後才能有所處理,而是能在情緒反應強度尚未太高前,我們就能藉著轉移注意 力、正向思考、尋求他人協助、對訊息正向解讀等方式,協助我們降低經驗所引 發的負向情緒強度,或是避免負向情緒經驗對個體的影響不斷擴大。以兒童為 例,其都曾被教導要如何適切地來控制及管理情緒,面對挫折及衝突情境時,兒 童一開始也常採取忍受、抑制的策略來回應,直到心中不舒服的感受已強大到他 無法忍耐,他只好選擇打罵、宣洩等方式來讓自己舒服一點,然而面對同樣的狀

理及調節,不過在本研究中,Gross 理論中的「事前的調適」想法卻也提供我們 對情緒調適能力的培養有不同的觀點。對情緒的調適不只在情緒反應或行為產生 後才能有所處理,而是能在情緒反應強度尚未太高前,我們就能藉著轉移注意 力、正向思考、尋求他人協助、對訊息正向解讀等方式,協助我們降低經驗所引 發的負向情緒強度,或是避免負向情緒經驗對個體的影響不斷擴大。以兒童為 例,其都曾被教導要如何適切地來控制及管理情緒,面對挫折及衝突情境時,兒 童一開始也常採取忍受、抑制的策略來回應,直到心中不舒服的感受已強大到他 無法忍耐,他只好選擇打罵、宣洩等方式來讓自己舒服一點,然而面對同樣的狀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