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在編製「兒童情緒調適量表」,以「情緒經驗工作單」了解兒童 情緒調適的經驗並作為編擬題項的參考,而為了建立量表之效度,同時施以蕭瑞 玲(2002)「情緒調整量表」、張高賓(2009)「兒童與青少年憂鬱篩選量表」及

陳彤羚(2007)「國小學童依附關係量表」,以作為本量表之效標。正式問卷(請 參考附錄七)中考慮其題項眾多,兒童不易作答,因此將其分為 A、B 兩卷,A 卷包括「兒童情緒調適量表」、蕭瑞玲「情緒調整量表」及張高賓「兒童與青少 年憂鬱篩選量表」,而 B 卷則包含「兒童情緒調適量表」、蕭瑞玲「情緒調整量 表」及陳彤羚「國小學童依附量表」。以上量表工具將分別說明如下:

壹 壹 壹

壹、、、、情緒經驗工作單情緒經驗工作單情緒經驗工作單情緒經驗工作單

情緒經驗工作單(請參見附錄四)是由研究者根據過去和兒童工作的經驗,

並與指導教授討論之後形成,其主要目的在瞭解兒童的情緒經驗及對負向情緒的 調適情形,依此編製預試問卷題項。此工作單共包括十四個情境,內容涉及兒童 緊張、失望、生氣、難過、害怕、開心的等情緒經驗,其中十二個情境為負向情 緒經驗(例如:當音樂課中被老師叫到台前一個人表演歌唱…),二個情境為正 向情緒經驗(例如:當我受到老師稱讚時...)。加入兩個正向情緒經驗情境主要 是考慮到工作單中情境大多為負向情緒經驗的描述,填答時可能引發兒童的負向 情緒反應,因而加入正向情緒經驗之情境,以平衡工作單可能對兒童情緒的負向 影響。

在每個情境之下,研究者再設計三個小題,第一題詢問兒童面臨此經驗時會 產生哪些情緒,請兒童根據研究者所提供的十六種情緒(例如:害怕、緊張、挫 折、傷心、生氣等)來進行圈選。第二題則詢問兒童面對此情境時整體情緒的強 度,以 1 到 4 量尺問句來衡量,1 代表「非常少」,4 表示「非常多」,請兒童圈 選出能代表他情緒強度的程度。最後,第三題以未完成語句來瞭解兒童面對此情 境時會採取哪些調適策略來降低其情緒不舒服的感受,如:「這時我可以______

來讓不舒服的感覺少一點」,請兒童完成語句並在空格中寫下他面對此情境時可 能會採取的反應。另外,為確定這些情境能貼近兒童真正的生活經驗,在工作單 的最後調查了兒童是否曾有這些經驗的狀況,了解各個情緒激發情境於兒童生活 中發生的頻率,以此作為選取正式量表之問題情境的參考。

貳 貳 貳

貳、、、、兒童情緒調適量表兒童情緒調適量表兒童情緒調適量表兒童情緒調適量表

本量表採「情境判斷量表」(situational judgment test)設計,根據 Gross 所 提出情緒調適理論中的五種情緒調適策略來編製兒童情緒調適量表,其量表內涵 說明如下:

一、構念說明

本量表主要以 Gross 所提出之情緒調適內涵及五種情緒調適策略為量表之 理論基礎,並參考 Carthy 等人(2010)對情緒調適策略的分類來編製量表,確 定共有八種情緒調適策略,包含逃避、問題解決、尋求協助及他人慰藉、分心、

重新評價、情緒抑制、放鬆、發洩。量表中每種情境皆依這八種情緒調適策略來 設計選項,策略之內涵定義如下:

(一)逃避:指個體預期某刺激情境可能引發自己的負向情緒,因而會使自 己避免處於那產生負向情緒的情境中,以此減少或降低負向情緒的產生。例如:

對上台表演感到緊張的孩子知道自己如果待在後台可能會感到更焦慮,因此決定 先到室外的小公園,避免接觸太多情境刺激,以降低表演前的緊張和焦慮。

(二)問題解決:指個體預期某刺激情境可能引發負向情緒,因而在面對該 刺激情境時,會主動改變此情境,以此減少或降低負向情緒的產生。例如:上述 的孩子在無法到室外小公園等待上台時,可能會選擇在後台中背對人群、待在角 落處並戴起耳機聽音樂,讓自己在這段等待時間不那麼焦慮。

(三)尋求協助及他人慰藉:指個體預期某刺激情境可能引發負向情緒,因 而在面對該刺激情境時,尋求他人的協助或慰藉以避免自己因情境而產生負向情 緒。例如:上述的孩子在無法到室外小公園等待上台時,可能會尋求朋友或家人 的陪伴或打氣,讓自己在表演前不那麼感到焦慮、緊張。

(四)分心:指個體預期某刺激情境可能引發負向情緒,因而在面對該刺激 情境時,調配對刺激情境注意力的多寡來避免負向情緒的產生。例如:上述的孩 子在無法離開後台等待時,可能會將注意力放在複習表演的台詞,以減緩他表演 前的緊張情緒。

(五)重新評價:指個體預期某刺激情境可能引發負向情緒,因而在面對該

刺激情境時,以改變對刺激情境的看法來避免負向情緒的產生。例如:上述等待 上台表演的孩子,其可能會將表演視為是展現及表現自己演戲能力的機會,以減 少緊張情緒的產生。

(六)情緒抑制:當個體在面對刺激情境而產生負向情緒時,採取壓抑情緒 表達的方式來降低或減緩所產生的負向情緒。例如:上述孩子對上台表演感到緊 張,其可能會控制並抑制自己緊張情緒的表現,不讓人覺察出他的緊張,讓自己 對表演不那麼感到焦慮。

(七)放鬆:當個體在面對刺激情境而產生負向情緒時,採取能舒緩情緒的 行動來降低負向情緒。例如:上述孩子對上台表演感到緊張,其可能會深呼吸、

喝水來讓自己不那麼感到緊張。

(八)宣洩:當面對刺激情境而產生負向情緒時,個體採取激烈的行為或情 緒性的發洩來減緩自己的負向情緒。例如:上述孩子對上台表演感到緊張,其可 能會向旁人不斷說著他很緊張的情緒,或做出打牆壁的動作,來發洩自己緊張的 情緒,讓自己不那麼感到焦慮。

二、題項內容設計

量表採情境判斷設計,以情緒經驗工作單中的 12 個負向情緒經驗作為量表 題項的情境,這些情境對高雄市某國民小學五、六年級 70 名學童進行調查後,

結果發現 60%以上兒童面對這些情境會出現負向情緒。每個情境下,參考工作單 中兒童填答的結果來編擬不同情境中兒童可能採取的情緒調適策略選項,每個情 境皆包含八種情緒調適策略;然而考量到兒童的認知及閱讀理解能力,為了簡化 其思考歷程,因而將每個情境之選項後來都精簡為五個選項,初步量表中各情境 所使用之調適策略可參考表 3-2-1。同時為了量表內涵能更符合兒童的習慣用 語,並也請兩位具九年以上教學經驗的國小老師針對量表的設計及內容敘述提供 修改建議並潤飾陳述不佳的題項。

經專家審查後,三位具情緒調適專長的委員對兒童情緒調適量表之評定結果

(附錄五),研究者也彙整其對量表中各題項內涵及陳述所提出的建議進行部分

題項的修改,並佐以參考情緒經驗工作單中兒童較常使用的調適策略,修正後的 量表題項呈現於表 3-2-2,確定預試量表(詳見附錄六)共包含 12 個情境,每個 情境皆有五種運用於此情境的調適策略選項,例如:在情境「當音樂課中被老師 叫到台前一個人表演歌唱」下,有屬於逃避策略的「我會告訴老師我不想上台」、

尋求他人協助及慰藉策略的「上台時,我跟老師說我不會唱,並請我的好朋友 陪」、分心策略的「上台時,我會想著歌詞內容而不要看台下的小朋友」、重新評 價策略的「上台時,我會告訴自己不用緊張,這正是給我表現的機會。」、放鬆 策略的「上台時我很緊張,我會深呼吸來放輕鬆心情」。請受試者根據過去經驗 或想像面臨這些情境時,選出自己最可能採取的反應方式。

三、正式量表的確立

預試量表有 12 個情境題項,經預試回收 261 份有效問卷,以 SPSS 18.0 版 統計軟體進行項目分析後及刪題,最後確定正式量表(請參考附錄七)為 7 個情 境題項,每個情境下有五種情緒調適策略。量表之內部一致性為.65。透過主成 份因素分析萃取 1 因子,結果顯示此因子可解釋變異量為 32.74%。

四、填答及計分方式

本量表的填答方式,請受試者根據過去經驗或想像面對題項情境時自己可能 會採取的反應,並從五種調適策略選項中選擇出一種最可能的方式。而量表之計 分,由於量表以「情境」為主設計,計分方式採取情境判斷量表可行的「專家評 定」方式來訂定各題項之計分標準(Bergman, Drasgow, Donovan, Henning, &

Juraska, 2006),這方法奠基於專家對情緒調適領域的專業,由專家來判斷各調適 策略在不同情境中運用之優劣,以此分別給予不同的分數。因此本研究在量表題 項進行專家審查後,也委請審查委員針對不同情境中每種情緒調適策略使用的適 切性進行 0 至 4 的給分,為了協助審查委員的評定,研究者在審查中也附上根據 文獻(Carthy et al., 2010; Gross, 1998b)及與指導教授討論後預定的給分標準供委 員參考,如:「問題解決」及「重新評價」策略為較有效避免負向情緒產生的調 適方式,給 4 分;「情緒抑制」及「宣洩」策略雖是個體情緒反應出現後所使用 的調適方式,但其對環境的適應仍有所幫助,給 1 分。根據三位審查委員的給分

結果(請參考附錄八),算出各策略適切性的平均數,按照其分數高低進行排序 分別給予 0 至 4 分,而當平均數相同時則與指導教授討論並參考文獻來分出順

結果(請參考附錄八),算出各策略適切性的平均數,按照其分數高低進行排序 分別給予 0 至 4 分,而當平均數相同時則與指導教授討論並參考文獻來分出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