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兒童語音習得順序的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兒童語音習得順序的研究

民國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正式公布「注音字母」,聲母 24 個、介音 3 個、韻 母 12 個,計 39 個符號。民國八年四月十六日,教育部據國語研究會之呈請,照 發音部位次序公布「注音字母音類次序」,其次序為:ㄅㄆㄇㄈ万 ㄉㄊㄋㄌ ㄍ ㄎ兀ㄏ ㄐㄑ广ㄒ ㄓㄔㄕㄖ ㄗㄘㄙ ㄧㄨㄩ ㄚㄛㄝ ㄞㄟㄠㄡ ㄢㄣㄤ

4 現行注音符號順序表,即是第二節中所提民國二十四年之後重新排定之注音字母順序,包含 21 個聲母、3 個介音、13 個韻母,共 37 個符號,排列順序如下:ㄅㄆㄇㄈ ㄉㄊㄋㄌ ㄍㄎㄏ ㄐ ㄑㄒ ㄓㄔㄕㄖ ㄗㄘㄙ ㄚㄛㄜㄝ ㄞㄟㄠㄡ ㄢㄣㄤㄥ ㄦ ㄧㄨㄩ。(順序排定及符號數決定之

ㄥ ㄦ。民國八年四月二十一日,教育部正式成立國語統一籌備會。民國九年五 月二十日國語統一籌備會召開臨時大會,該會對於注音字母有了些重要的決議,

可歸納為三項。第一是注音符號的排序,二是ㄛ、ㄜ的分韻,三是調號的改訂,

使得注音符號由 39 個變成 40 個。民國二十一年,教育部正式以北平音系為標準 國音,廢除聲母万、广、兀三個濁聲母,使注音符號剩 37 個,民國二十四年再 將ㄧㄨㄩ移到韻母最後,公布之後的注音符號排序運用至今,即是我們現在常見 的注音符號表的排序,鮮少更易。在我國工具書的注音檢索目次上也使用這樣的 順序。

然而注音符號的學習,要不要依照ㄅㄆㄇ……這樣的順序來學習各個符號 呢?如陳弘昌教授(1991:137)提到初教注音符號時,不必按照ㄅ、ㄆ、ㄇ、……

順序教學或讓孩子記憶,但他並未進一步說明理由。研究者以為教材編輯者在教 材選編的過程,應顧及學童生理、心理的發展階段及學習方式,學習內容應由易 而難、由淺入深。因而編輯者在進行注音符號教材編輯時,照理應當會考量聲母 二十一個、韻母十六個,結合韻二十二個及四個聲調的學習順序。但如何才是合 乎學理的學習順序,研究者將從兒童語音習得的相關研究,歸納思考此一問題。

兒 童 語 言 的 發 展 , 包 括 語 音 的 聽 辨 、 知 覺 (perception) 和 語 音 的 發 聲 ( 說 出)(production)及語音符號的認念、書寫三個方面。注音符號雖是臺灣兒童學習漢 語時所使用的標音工具,然而在兒童接觸注音符號之前,已經有相當長的一段時 間,學會使用漢語來表達自己的意志及生活需求。也就是說,在學習注音符號之 前,以漢語為母語的正常兒童已具備有漢語語音聽辦及發聲能力。隨著年齡漸 長,幼童會進入幼稚園學習,而臺灣大部分的兒童也就在幼稚園的階段或國小一 年級正式接觸(或學習)37 個標音符號的個別發音及書寫,也因此產生了語音 與標音符號相互對應連結及書寫標音符號的學習問題。(例:看到ㄓ,要能唸出這 個符號所代表的語音;還要能聽到ㄓ這個音,就能寫出ㄓ這個符號。)

兒童語音習得研究的重要任務在解釋兒童習得音位的順序和習得過程中出 現的各種語音偏誤現象。國外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多的成果,提出了各種語音

習得的理論,例如:發音學習理論、普遍性理論、成熟理論等等(遲立忠,1997)。 而臺灣和大陸地區對於兒童語言的研究起步較晚,但仍陸續有些研究發現。兒童 的語言發展具有一定的順序性,不僅是指發展階段有順序性,具體語言現象的出 現也是有順序性的。作為語言習得的一部份,兒童的語音習得也是有序可循的。

漢語是單音節結構的孤立語,傳統漢語語音學將漢語音節化分成五個部分,分別 是聲調、聲母、介音、主要元音、韻尾五個部分,這些成分無論那個部分發生改 變,字音也會跟著改變;而從西方語音學學理觀點來分析漢語音節,則將漢語音 節化分成四個成分:聲調、音節首輔音(聲母)、元音(介音、主要元音)、和音 節尾輔音(韻尾)5。語言學家觀察到兒童對於這四個部分的習得是有先後順序 的。以下分聲調習得及音位習得兩部分來分析、歸納說漢語兒童語音習得的相關 研究。

壹、聲調習得

漢語是聲調語言(Tone Language),意指靠聲調來辨義的語言。聲調是由音 高組成,人類可以發出各式各樣的音高,如:尖銳的嬰兒哭喊聲,但只有能起構 詞、辨義作用的音高才能構成聲調,如:ㄇㄚ(媽)、ㄇㄚˊ(麻)ㄇㄚˇ(馬)

ㄇㄚˋ(罵)。因此聲調是能夠起構詞作用或辨義作用的音高(或音長),它是附 著在一個個音節上面的。漢語的任何一個音節都有固定的音高,音高不同,詞義 各異6(程祥徽、田小琳,1992;林燾、王理嘉,1995)。

5 在語音學中,將一般人說話的語音分為兩大類,一是「輔音」(consonant),一是「元音」

(vowel)。輔音是氣流從肺部裡出來,經過聲門,在發音器官的某兩部分受到阻礙,甚至完全關 閉,所造成的不帶音的噪音。元音是由聲帶顫動發出的聲音,引起口腔的共鳴,而又不受其他發 音器官的任何阻塞,能獨立發音。但在分析漢語以及跟漢語系同性質語言(漢藏語系)的語音時,

就習慣用「聲母」(initial)和「韻母」(final),這是現代注音符號產生後所習用的術語。事 實上,聲母和韻母也就是根據輔音和元音在語言單位中所出現的地置來區別的。聲母是指漢語音 節前頭有辨義作用的輔音;韻母是指和漢語語音後部的元音及其後所附的輔音。用來紀錄聲母字 音的符號稱為聲符;用來紀錄韻母字音的符號稱為韻符。(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國音教材編輯委員 會編纂,民 2002)

6 音節的實際高低長短稱為調值,通常以「五度標記法」來描寫,如:第一聲調值(55);調值 可以分類,凡調值相同的音節歸為一類叫做調類,漢語中有四個調類。而用以稱呼不同調類的名 稱叫調名,漢語中四個調類的調名分別是第一聲(陰平)、第二聲(陽平)、第三聲(上聲)、第

蘇安德(Su,A.)(1985)以一個十七月大的男孩和一個十四個月的女孩為樣 本,進行國語聲調的研究,持續九個月的觀察期,每兩週做一次說話紀錄,結果 顯示國語聲調出現的先後順序是一、四聲先於二聲,二聲又先於三聲出現。若強 調正確性,則二聲比三聲落後,二聲出現較早但發展較慢,似乎與一般的期待相 反。張欣戊(1992)認為二聲的正確性反而降低的緣故,可能是三聲的結尾部分 和二聲相近,以致兩者之間彼此替代,二聲的正確率也就自然降低了。

李嵬、祝華和 Barbara Dodd 等人(2000:170-6)採用群體分階段調查的方法,

以說普通話的 129 名一歲半至四歲半兒童的口語資料為基礎進行語音習得的研 究,首次確定了正常發展的普通話兒童語音習得的先後順序,依序是聲調的習得

>音節尾輔音>元音>音節首輔音(>表示早於)。也就是說普通話兒童的聲調 習得最早完成,一般在一歲半以前就已大致完成。

司玉英(2006)在《普通話語音習得的個案研究》中,同樣認為聲調的學習 最早,但習得時間略晚,約在 2 歲,這可能是由於説普通話兒童語音發展的個別 差異。她還指出,變調在被試者 5 歲前也已經完成。此外普通話四聲的習得也是 不平衡的,第二聲的習得要晚於第一聲和第四聲。Li and Thompson(1977)對台灣 說國語兒童的橫向調查也證實這一點;Clumeck(1980)在研究一個 1 歲 10 個月到 3 歲 5 個月兒童的發音時有同樣的發現,他認為普通話的第三聲變調規則,可能是 導致第二聲的習得晚於第一聲和第四聲這一現象的原因。Jeng(1985)對 1 歲 8 個 月到 2 歲 6 個月兒童的調查發現:與完全屬於語音規則的第三聲變調相比,兒童 對普通話中受語法制約的變調規則掌握的較慢。(引自 劉春燕,2007)

由以上研究發現說漢語兒童聲調的習得最早完成,四個聲調的習得順序是先 一、四聲後二、三聲,其中二聲的正確習得會略晚於三聲,另外對受語法制約的 變調規則的掌握則最慢習得。常雅珍(民 87)在注音符號精緻教學法所規劃的 聲調的教學順序先一、四聲,而後二、三聲,最後才是輕聲的學習順序與此研究

第一聲不標調號,第二聲的調號是(ˊ)、第三聲標(ˇ)、第四聲標(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國音教材編輯委員會編纂,民 2002)

結果是相符的。

貳、音位習得

漢語的音位可以分為元音音位及輔音音位。一般來說元音音位的習得略早於 輔音音位。

一、元音音位習得 ʅ

漢語元音有三類:舌面元音、捲舌音和舌尖元音。七個單元音音位是,/i/

[ㄧ]、/u/[ㄨ]、/y/[ㄩ]、/a/[ㄚ]、/o/[ㄛ]、/ɤ/[ㄜ]、/ɚ/[ㄦ],其中/ɚ/

[ㄦ]是捲舌音,其餘都是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即舌尖前元音/ ɿ /、和舌尖後 元音/ ʅ /7是/i/音位的變體。這兩個元音的習得跟舌面元音不同,需分別看待。而 這些單元音音位又組成 13 個複元音(由兩個以上元音組成),它們是 ai[ㄞ]、ei

[ㄟ]、au[ㄠ]、ou[ㄡ]、ia[ㄧㄚ]、ie[ㄧㄝ]、ua[ㄨㄚ]、uo[ㄨㄛ]、ye

[ㄩㄝ]、iau[ㄧㄠ]、iou[ㄧㄡ]、uai[ㄧㄞ]、uei[ㄨㄟ]。

個別對台灣說國語的兒童元音習得順序進行考察的有 Jeng, Heng-hsiung (1979) 和 Shiu, Huei-shiou (1990)的研究。shiu(1990)對兩個分別為 1 到 2 歲和七 個月到 2 歲四個月的說漢語兒童的語音追蹤調查,觀察到 y[ㄩ]相對於 i[ㄧ]

和 u[ㄨ]出現得晚些。與 Jeng(1979)的研究發現相同。

司玉英(2006)在其個案研究中指出舌面元音和捲舌音的習得順序是:舌面 元音(包括複元音)先於捲舌元音。舌面元音中,單元音早又於複元音;單元音在 兩歲時已經習得;複元音在三歲時習得。捲舌元音在三歲半時習得。

溫寶瑩(2008)研究發現,說普通話兒童漢語一級元音習得順序是/a/>/i/>

/ə />/u/>/ ʅ />/ ɿ />/y/ (>表示早於),這與 Jakobson 提出的「非逆向一致性」8

7 / ɿ /舌尖前元音,只出現在「ㄗ、ㄘ、ㄙ」後面,當我們以聲符名稱讀注音符號「ㄗ、ㄘ、ㄙ」

時,就是拼上一個 / /;只要發「資、疵、私」把尾音拉長就可以聽出這個音。

/ ʅ /舌尖後元音,只出現在「ㄓ、ㄔ、ㄕ、ㄖ」後面,當我們以聲符名稱讀注音符號「「ㄓ、ㄔ、

ㄕ、ㄖ」時,就是拼上一個 / /;只要發「知、吃、師、日」把尾音拉長就可以聽出這個音。

8

法則所推測的兒童語音習得的順序是一致的。兒童習得元音 /a/、/i/、/u/ 的時間 較早,因這三個元音是在世界各國語言中都存在的;/ ʅ /、/ ɿ /、/y/習得的時間較

法則所推測的兒童語音習得的順序是一致的。兒童習得元音 /a/、/i/、/u/ 的時間 較早,因這三個元音是在世界各國語言中都存在的;/ ʅ /、/ ɿ /、/y/習得的時間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