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二節 研究工具

內容分析法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分析類目的建立和分析單位的決定。所謂「類 目」是內容分析歸類、編碼依據;分析單位則是內容量化時所依循的標準。王石 番(1996)認為建構類目時有幾項原則:符合研究目的、反應研究問題、互斥、獨 立、單一分類原則、功能性、可操縱性、合乎信、效度。而類目的訂定通常有兩 種形式,一是依據理論基礎或過去成果發展而成,二為研究者自行發展而成(楊 孝濚,1989)。歐用生 (1992)認為內容分析的單位有很多種,最常使用的分析單 位有:字詞(words)、主題(themes)、人物(characters)、項目(items)、時間及空間單 位(space and time units)、章、課、頁、段、句、詞等,各種分析單位均應配合研 究目的而設立。

本研究是以「注音符號學習項目類目表」分析各版本國語首冊教科書及習作 中注音符號學習項目。另外,也將以第二章文獻探討中第二節兒童語音習得研究 的發現為參照,分析各版本注音符號學習順序的安排是否符合學理依據。以下將 說明本研究「注音符號學習項目類目表」發展依據及其詳細類目。

壹、分析類目的訂定 一、主類目發展

本研究為分析、比較國語教科書首冊中注音符號學習項目,研究者根據第二 章文獻探討,六十四年版《國民小學國語課程標準》中教材綱要所指出國語首冊 注音符號教材所應包含的項目及語文專家學者的研究,歸納提出「注音符號學習 項目類目表」,包括注音符號認念(聲符、韻符、結合韻符及調號)、符號書寫、

拼讀(含四聲變化)、發音方法、聽寫、辨音練習、正音練習、注音語句的閱讀 等項,加上《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強調注音符號的運用能力,研究者認為注音 符號學習也應包含學習「現行注音符號順序」,以為日後自行使用各式工具書音

序檢索的基本能力。因此,本研究的主類目共計 10 項,分別是 A.1 聲符。A.2 韻 符。A.3 結合韻。A.4 調號。A.5 聽寫。A.6 辨音練習。A.7 正音練習。A.8 語調變 化。A.9 注音符號語句的閱讀。A.10 注音符號順序的學習。

二、次類目發展

「次類目」是主要學習項目下所包含的細項。研究者在此參考了教育部編印

《注音符號教學手冊》(民 80)中「國語首冊注音符號教學研析」一文(胡建雄 著),內容提到「聲韻分析法」,做為本類目表中「A.6 辨音練習」、「A.7 正音練 習」的次類目,以較細緻的項目檢核教科書中學習項目,以求客觀呈現各版本教 科書中學習項目的安排情形。

三、注音符號學習項目類目表及其項目說明

研究者初步完成主類目及次類目的建構後,多次與指導教授討論類目表的類 目項及類目說明中的操作定義,最後敦請二位指導教授及資深語文教師審查以做 為專家效度,經調整、修改不適當之處,而成本研究「注音符號學習項目類目表」, 希望盡其所能達到系統、窮盡、排他及信度高的類目原則。

表 3-2 注音符號學習項目類目表

A.3.1 聽辨 內容提供該課所要學習韻結合符的聽辨。

A.5.1

A.8.3 輕聲 供學生學習的內容出現輕聲。

於所邀請的評分都是在教學現場從事第一線教學工作的資深教師,故以立意抽 樣的方式,抽取該校所使用的首冊教科書進行信度考驗。

(二)評分員

本研究的評分員共有三位,一位是畢業於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 所,有 17 年教學經驗的低年級老師;一位是畢業於花蓮師範學院與教系,

有 11 年教學經驗的資深小學教師;另一位則是畢業於台東師院師資班,目 前在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班進修的低年級教師。

(三)解說

研究者將類目表(見 3-2)分發給評分員閱讀,並說明歸類原則、分析 操作方式,在互相溝通釐清有疑問的地方,三位評分員即各自針對所抽取的 樣本進行其學習項目的歸類。

(四)計算結果

依照歸類結果,利用公式進行信度計算。

1. 檢定公式如下(黃光雄、簡茂發,1996)

(1) 相互同意值 P

P=

2 1

2

N N

M

+

M:兩人同意的項目

N1 及 N2:每人應有的同意數

(2) 求平均相互同意值 P 平均相互同意度

N

相互同意度總和

N:相互比較的次數

3) 信度=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