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三節 分析操作方式

壹、各版本物理組構介紹

國編版國語教科書首冊分四個單元,每單元有 3 課,共 12 課。課本學習教 材呈現的方式依序是單元(課文)情境圖、課文及插圖、課後練習活動(只有拼 音表及學過符號呈現欄),以此方式循環編排,至每單元結束後又編有複習教材,

以習過(課文中)詞語、語句、短文為閱讀教材。12 課之後,另編有四個總複 習,總複習教材除了短文閱讀教材之外,安排了介音比對練習、正音練習、連讀 變調及ㄦ化韻的練習材料,共計有八個複習教材。最後還編有附錄—拼音表,呈 現各課教學符號及拼音練習。

實驗本國語教科書首冊的物理組構和國編版很相像,但實驗本分三個單元,

每單元有 4 課,一共 12 課。課本學習教材呈現的方式依序是單元(課文)情境 圖、課文及插圖(說話教材插圖)、課後練習活動(以動態圖示呈現拼音過程及 學過符號呈現欄),以此方式循環編排,至每單元結束後才編有複習教材。最後 還編有總複習一、二、三,以動態活動的方式協助學童複習注音符號,

康軒版國語教科書首冊分三個單元,每單元 3-4 課,共 10 課。課本學習教 材呈現的方式依序是單元情境圖、課文及插圖、課後練習活動,以此方式循環編 排,至每單元結束後又編有統整活動,安排之前各課所學習符號形體及符號發音 及聲調的比對練習,也安排含有該單元學習符號的語句或兒歌的作為閱讀材料。

最後則呈現注音符號表,供學童學習現行注音符號順序。

翰林版國語教科書首冊也分三個單元,每單元 3-4 課,共 10 課。課本學習 教材呈現的方式依序是單元情境圖、課文及插圖(包含學習要點提醒欄)、課後 練習活動(練習一),以此方式循環編排,至每單元結束後又編有統整活動,安 排之前各課所學習符號形體及符號發音及聲調的比對練習,也安排含有該單元學 習符號的語句或兒歌的作為閱讀材料。最後則另安排四各活動單元個,分別是「統

整拼音」,透過比對練習,讓學童正確讀出各音節;「我會聽也會唸」,認識輕聲 及連讀變調及ㄦ化韻的念法;「親子閱讀」,以國字及注音呈現兒歌,培養閱讀能 力;「認一認」,是以注音符號銜接國字學習,並藉由圖像認識部首。

南一版國語教科書首冊也分三個單元,每單元 3-4 課,共 10 課。課本學習 教材呈現的方式依序是看圖說話、課文及插圖、課後練習活動,以此方式循環編 排,至每單元結束後又編有複習,安排之前各課所學習符號形體、符號發音及聲 調的比對練習,也安排含有該單元學習符號的語句或兒歌的作為閱讀材料。最後 則另安排總複習,安排兩個學習注音符號順序的活動,分別是「讀讀看」及「念 一念」。

由以上五個版本國語首冊物理組構的介紹,研究者發現基本上有相同的組構 成分,只是所給定的名目不同而已。依其物理組構,大致可區分為四個部分,分 別是①課文情境圖暨小插圖、②課文、③各課練習活動、④單元統整活動。這四 個部分是否都列入分析,列入分析的要分析什麼?以及如何分析?分別說明如 下:

貳、學習項目之分析

一、課本的分析、記次和記錄方式

(一)課文情境圖及其他小插圖部分

課文情境圖主要是提供教師進行與該單元或該課題材相關的說話教 學,有些版本更是提供完整跨頁的情境圖,豐富學童學習情境,另外課 文中也會有一些小插圖來吸引學童的注意力。學童依據教師的提問在情 境圖中尋找線索而回答問題,或者自行觀察情境圖所呈現的事物或事 件,以完整的語句述說和同學分享。然而情境圖或其他小插圖並不是以 注音符號表徵,因此關於情境圖的圖像及其呈現的內容,本研究不納入 分析。

各版本國語首冊在每課標題之後,都緊接著編輯一段以注音符號寫成 的短文,在教學上習慣稱之為課文。編輯者將本課主要學習的重點都安排 在課文的語句中,教師可以透過「教學指引」(或稱教師手冊、備課用書), 清楚該課的教學重點,而學生則必須經由教師引導才能知道該課所要學習 的內容,對於注音符號的學習更是如此,該課所要學習的符號及主要學習 的項目都已安排在課文的語句中。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利用課文語句、詞 彙進行說話教學外,也讓學童從注音符號書寫的語句中,發現國語個別字 音的語音成分,學童跟著老師逐字逐句念讀的過程中,會發現「看ㄎㄢ ˋ」,是由ㄎ、 ㄢ 和ˋ組成的,也可能會發現「ㄢ ˋ」 是另一個獨立 的字音,「ㄢ 」也可以自己存在,因此課文中寓含各種學習項目。但是,

純粹以注音符號表徵而成的課文,若語句中無特別顏色或符號的標記或者 說明,學習者實在不知道在這一課文中,應該學習什麼?在首冊課文的第 一、二課,該課所有出現的符號或許可能就是要學習的所有符號,但往後 的其他課別就不可能是這樣的情況,除非課文語句非常簡短。而課文的語 句及詞彙應是這一課所要學習符號的主要語料,提供學習者一個學習語文 的真實情境(字詞要能相互串接成語句,才能顯示完整的意義。),但這 一課主要學習的項目卻是要從課文後面所安排的練習活動,才能一窺詳 情。

如何判別該課主要學習哪些注音符號呢?有三個判別標準—(1)在 各版本的教學指引中通常會明確指出,該課主要學習的符號有哪些?(2)

九年一貫國語首冊,都在課文的下方或左頁明確標出該課所要學習的符 號。(3)在各課課文編排後會緊接著拼音練習,拼音練習即以本課主要學 習的符號進行抽換聲符、或抽換韻符的拼讀練習。研究者就是將這三部分 加以比對,確定各版本各課所要學習的注音符號。

九年一貫國語首冊,都在課文的下方或左頁明確標出該課所要學習 的符號,研究者將此稱為「該課所要學習符號提示欄」,多家出版社在安

排這一部份時都沒有注明教學活動名稱,因此這部分只能說是課文學習 項目的輔助提醒,本身不是一個教學活動,當然就不是一個學習項目。

所以這部分將同課文分析一併處理。

因此,依據課文頁下方(或左方)的「該課所要學習符號提示欄」的 標示,可從課文中析理出該課所要學習的聲符、韻符、結合韻符和聲調,

而由這些所要學習的聲符、韻符、結合韻符和聲調及其他符號組成的語詞 和語句,則是在課文後面的練習活動提供各種練習機會。換句話說,本研 究對課文只進行「注音符號學習項目類目表」的主類目分析;而學習細項

(次類目)則是從課文後面的練習活動和習作中去析理。

如何進行各版本課文分析呢?依據表 3-3 的主類目項目(亦即注音符 號學習項目類目表的 A.1、A.2、A.3、A.4 項),利用表 3-4 分別紀錄各版 本各課所要學習的聲符、韻符、結合韻符及其聲調的安排情形。匯總了各 版本各課所要學習的聲符、韻符和結合韻符後,將成為本研究的第二部 份—注音符號學習順序討論、說明的依據。

表 3-3 各版本課文主類目表

主類目 課文分析記次方式說明

A.1 聲符 紀錄該課所要學習的聲符。

A.2 韻符 紀錄該課所要學習的韻符。

A.3 結合韻符 紀錄該課所要學習的結合韻符。

A.4 調號 紀錄該課所要學習的聲調。

表 3-4(版本別)版注音符號學習項目主類目匯總表

聲調教學 課別 聲符 韻符 結合韻符

一 二 三 四 1 ㄧ。ㄨ。ㄚ ㄧㄚ。ㄨㄚ。 ˇ ˇ

2 3 ……

(三)各課練習活動部分

在情境圖及課文之後,各版本教科書接著安排了與學習本課所要認 識的符號相關的學習內容,大致有符號認念、拼音練習、比對練習、相 關詞彙補充及注音語句閱讀等教學活動項目,這一部份研究者稱之為「各 課練習活動」。以翰林版國語首冊第一課為例,在課文頁下方標明該課所 要學習的符號,翻頁後有練習一,安排了「我會認符號」、「我會的注音 符號」、「我會拼音」、「念一念」等相關學習活動,此練習一即是研究者 所說「翰林版第一課練習活動」。

如何進行各版本「各課練習活動」部分的分析呢?各課的練習活動 是針對這一課要學習的符號(聲符、韻符、結合韻和聲調)所安排的學 習活動。所以分析時應留意每個學習活動的內容是屬於聲符、韻符、結 合韻或聲調的何種學習項目。在看完課本一課後,將該課所安排的學習 活動(例如:我會拼音、念一念)的內容,依據「注音符號學習項目類 目表」各次類目的定義及其隸屬於那個符號的學習項目進行歸類,並以

「正」字畫記在次類目項和該符號欄相交的空格,例如:翰林版,第一 課中規劃了「我會拼音」這個學習活動,其內容是以第一課所要學習的 聲符(ㄉ、ㄆ、ㄏ)、韻符(ㄚ、ㄠ)及聲調(ˋ、ˇ)進行直接拼讀(正 拼)的練習,因此將此項目分別歸類在「A.1.7.1 聲符正拼」與聲符ㄉ、

ㄆ、ㄏ,將分別在「A.1.7.1 聲符正拼」與聲符ㄉ相交的註記欄位、「A.1.7.1 聲符正拼」與聲符ㄆ相交的註記欄位及「A.1.7.1 聲符正拼」與聲符ㄏ相 交的註記欄位中畫上一橫,表示本課出現 1 次聲符ㄉ的拼讀、1 次聲符ㄆ 的拼讀及 1 次聲符ㄏ的拼讀。韻符及聲調學習項目的分析方法也是相同,

將利用「表 3-5 各版本各課練習活動、統整活動及習作(符號)學習項目 分析註記表12」(參見下表 3-5)進行分析。

此處所見表 3-5,為完整表格的一部份,左方類目欄將隨著所要註記 符號的不同而有所更動,註記聲符時,則搭配 A.1 聲符主類目及其次類

此處所見表 3-5,為完整表格的一部份,左方類目欄將隨著所要註記 符號的不同而有所更動,註記聲符時,則搭配 A.1 聲符主類目及其次類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