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將台灣內部環境歸類為主要影響目前台灣人力資源之兩大因素,分 別為「產業依賴出口,易受國際環境影響」與「高等教育人數大幅擴增,競爭力 大不如前」。以下將針對兩大因素詳加說明與探討:

一、 產業依賴出口,易受國際環境影響

台灣屬於海島型國家,資源有限且地狹人稠,總人口數約兩千三百萬人。但 台灣每年生產出一千八百餘萬台筆記型電腦、八千六百五十餘萬片主機板、七千 九百萬餘台光碟機、封裝九十億餘顆IC 晶片、生產十二萬三千餘公噸石斑魚,

以台灣內部的需求來看,明顯無法消耗如此大量的生產力,故台灣是世界上主要 仰賴出口貿易國之一。經濟部技術處 ITIS 計畫統計顯示,去年我國共有晶圓代 工等 18 項產品,排名世界第一,新進榜產品集中在半導體、光電和通訊領域,

凸顯我國位於全球資訊業零組件的重要地位。

台灣進出口貿易自日據時代起均為出超,為台灣賺取了大量外匯,然而也 因為極度仰賴出口,造成台灣產業亦受國際景氣的瞬息萬變而影響。2008 年金 融海嘯危機,台灣受到大量衝擊,大量工廠訂單量減少又沒有內需的支持,使台 灣許多工廠停工、裁員,不只影響到台灣經濟,也造成失業率上升更進一步造成 社會問題。因此針對這台灣內部環境因素的影響,本研究將提出問題探討與解 決。

圖 2-1 台灣對外出入超-進出口差額情形 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2009) 單位:億美元

二、 高等教育人數大幅擴增,競爭力卻大不如前

據教育部統計資料,台灣大專院校校數自民國75 年 101 所到民國 98 年上 升至164 所,大專院校錄取學生數大於實際報考學生數,使有些學校系所開始面 臨招收不到學生的窘境。

目前台灣的高等教育制度是朝向普遍化發展,而非過去的菁英化教學,在

50.0 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93年 94年 95年 96年 97年 98年

造就大量大學生之下,並沒有注重於素質、能力的培養,使得台灣人力素質下降。

台灣大學生學歷不在是工作的保證,目前台灣大學以上學歷失業率已超過高中、

專科失業率。更進一步,由薪資所的可以明顯看出自89 年起大學以上學歷薪資 所得明顯下滑,企業雇主不願意以過去大專生薪水來聘僱現今大學畢業生,使目 前大學生起薪不斷下滑,甚至低於二十年前大學畢業生起薪,這是台灣必須注意 的問題,物價房價一直上漲,但最基本的薪資卻以多年沒有調動,雖然台灣經濟 持續看好,但人民生活環境卻有所欠缺。

大學教育普遍化使得台灣人人都是大學生,也造成台灣新一代勞動人力不 願意去擔任基層作業員或是技術人員,但台灣經濟不斷發展,企業、工廠不斷擴 大,對基層作業員需求越來越大,故必須對外引進外籍勞工來因應生產線之需求,

但也受限於台灣法規上對外勞引進之限制,對企業想要快速發展不利,造成一個 非良性的循環。更進一步,台灣高等教育普及化也造成教育資源的分散,不比之 前菁英化教育所培育出的人才,使台灣人才陷入目前一種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

萬寶華人力銀行在2008 年以來台外籍人士職位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對外引進的 外籍人士的勞動人力結構明顯的頭(高階主管)尾(技術人員)缺乏,台灣企業 若需擴大發展則必須向外國尋求人才(力)資源的補給。相比中國大陸,大量向外 國引進高級管理人才或技術人才,使中國能快速補齊所缺乏的知識、技術,得以 快速發展,擠身為世界經濟強國。

圖 2-2 受雇就業者平均每月主要工作收入-按教育程度分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人力運用調查報告

圖 2-3 各國外籍人士前十大職位 資料來源:萬寶華人力銀行(200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