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公共圖書館作為第三場域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FLA)與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發表的公共圖 書館宣言指出(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1994):公共圖書 館是由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或其他社區機構所建立、支持及資助的一個單位,是地方的教育跟 資訊中心,具有各種知識以及資訊供讀者取用,所服務的對象不受種族、國籍、年齡、性別、

宗教信仰、語言、身心障礙、經濟及就業狀況與教育程度的限制。公共圖書館提供個人及社區 居民一個終生學習及文化發展的環境,大眾及社區成員均享有平等的資源及服務。

公共圖書館的基本宗旨,是提供各種形式的資源與服務來滿足個人和群體在教育、資訊的 需求,像是滿足個人及群體的娛樂和休閒等方面的需求。公共圖書館作為一個向個人提供獲取 廣泛多樣的知識、思想的角色,為民主社會的發展和維持,具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因此,公共圖書館作為地方的重要公共場所,必須先瞭解公共圖書館內部發展之第三場域 的概念,了解近年來公共圖書館發展趨勢與面臨的困難,期望更了解公共圖書館,是如何發揮 其在社區和大眾心中的影響力,重拾社區居民及大眾對於公共圖書館的信賴,願意主動前往使 用圖書館所提供的資源和辦理的各項服務。

一、 第三場域之定義、特徵及作用

美 國 社 會 學 家 Oldenburg ( 1989 ) 在 其 著 作 The great good place: Café, coffee shops, community centers, beauty parlors, general stores, bars, hangouts, and other hangouts at the heart of a

place: Journeys to Los Angeles and Other Real and Imagined Place,提出三種空間的認知理論。以下 介紹第三場域的定義、特徵與功能。

(一)第三場域之定義

根據Oldenburg(1989)在其著作The great good place: Café, coffee shops, community centers, beauty parlors, general stores, bars, hangouts, and other hangouts at the heart of a community 中所說:

咖啡廳和髮廊也能當作我們「第三場域」的公共場所。換句話說,當人們不在家或不在工作的 時候,可以在那裡找到他們自己或熟識的人。第三場域可以定義為人們的世代、文化和種族背 景可以互相交錯的地方。

相對於第一場所(滿足生活起居的住家)和第二場所(有關利益或生產的工作場所),

Oldenburg(1989)已經創造第三場域的概念。第三場域是第一場所和第二場所以外的一個非正 式公共生活空間,是一個不受任何利益關係制約的非正式公眾聚集場所,一個有著低門檻和經 常有常客光顧的公共(地方性的)活動場所,那裡的主要活動是對話,身處在其中可以買東西 坐下來喝,並且做自己想做的事。

Oldenburg(1989)認為第三場域是構成美好日常生活的重要元素之一,但在當時英文的用 語中,並未有詞彙能夠表示非正式公眾聚會場所的名詞,因此,他提出以「第三場域」一詞涵 括「非正式公眾生活的核心內涵」,並定義為:「各種提供人們在居家空間和工作場所之外的 地方,舉辦經常性、自願性、非正式聚會之公共場所的通稱」。第三場域也被認為在共同的社 會機構和社會資本方面是很重要的。

Soja(1998)第三場域理論,第一空間是指實際佔有空間的物體,是一個感知與物質並存的 空間,第二空間是構想空間,而第三場域則是結合第一空間及第二空間,實際物體與構想一起 並存,互相交互影響,又可以超越第一空間與第二空間,第三場域是一個保持開放性的空間。

(二)第三場域之特徵

Oldenburg(1989)敘述第三場域必須具有以下八大特徵來吸引人們:

1. 發生在中性的場所(on Neutral Ground)

第三場域是一個中性、提供人們聚集交流的場所,在這個場域內,沒有人有義務擔任主人 的角色。因此,「如果他們願意,人們可以來來去去,沒有人被要求要盡地主之誼的本分,全 部都感覺像在家裡一樣的輕鬆自在」。

2. 要有平等主義(the Third Place as a Leveler)

第三場域是一個具有包容性的場所,人人都是平等的,是個「未嚴格設定規範且容易被公 眾使用,不設置階級制度也不排斥任何背景跟社會地位的形式」,第三場域並不以特定目的或 主題聚集他們自己最親近的人,每個人都有其獨特性,從而促進人與人之間互動的擴展。

3. 對話為主要活動(Conversation is the Main Activity)

如同上述第三場域的兩個基本特徵以外,Oldenburg 認為「沒有什麼能更清楚指出在第三場 域中能有比談話交流來得更好;它給人的感覺是愉快、奪人眼目、豐富多彩和吸引人的」。在 這個場域中,每個人都是平等和不受拘束的,可以隨心所欲開始對話交流,也都遵循著基本禮 儀規範,這些規範都符合民主的精神。此外,在參與這個過程的人,一方面培養民主的素養,

另一方面也覺得「它比其他地方更活潑、較少有羞怯的感覺,並且會想要更熱切去追求」。

4. 可以方便可及的(Accessibility and Accommodation)

最好的第三場域是一個可以讓人隨時隨地獨自前往,且地點是座落於自己生活周遭的地 方,並且會期望碰見自己熟悉的人,像是朋友或鄰居。在此場域也可以紓解在日常生活感受到 的壓力,不用覺得進入前需要有任何形式的門檻,是個方便可及和來去自如的地方。

5. 「常客」或「像夥伴的客人」(the Regulars)

第三場域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主要是把任何經常來訪的人當作是常客或「像夥伴的客

功能」而來。是吸引人們並讓他們感覺「像在家裡的一個地方,並隨時處於歡樂、自在的氣 氛」,同時也培養跟新來的人之間的交流和信任。因此,接納新來的人對於第三場域來說也很 重要,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常客,融入場域之中。

6. 保持樸實的(a Low Profile)

第三場域的內部空間及外觀建築,通常是低調樸實的。這意味著一種「樸實無華」的象 徵,給人一種印象不深也不華麗的感覺,鼓勵進入這個場域的每個人,不需要有著任何社會地 位的差異,也無須刻意盛裝打扮,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並且穿著日常生活的便服,其中也是為 了防止「虛榮在會面交流之中出現」,並融合到每個來訪者的日常生活中。

7. 瀰漫著愉快的氣氛(the Mood is Playful)

如同 Oldenburg 所述:「那些會將嚴肅談話持續不止一分鐘的,幾乎肯定注定要失敗。每一 個話題和說話者都是在練習自身的潛力,表現出自己該具有的智慧」。在第三場域裡面總是瀰 漫著愉快的氣氛,這個場域裡人們所談論的話題總是充滿了機智。每個進入第三場域的人可以 很容易感受到愉悅的氣氛,而身處第三場域之中的人們,也不會有拘束、不自在的感覺,正是 因為有著這樣良好的氛圍,吸引著人們不斷來訪第三場域。

8. 是一處離開家以外的另一個家(a Home away from Home)

第三場域給予身處其中的人們,就像在家一樣舒適自在的環境和氣氛,雖然嚴格來說不能 算真正的家,但卻有身處在家中一樣的感受,讓人有一種依賴和休憩的感覺。處於第三場域的 人們都是平等的,每個人並未擁有此空間的所有權,但他們還是會表現得他們是這裡的主人 翁,像在住家一樣輕鬆自在。每個歸屬於第三場域的人,當人們不在住家或不在工作的時候,

很可能會在這裡遇到他們或熟人的地方,「雖然是完全不同性質的住家背景,它給予在第三場 域精神的舒適和贊同,和一個良好的家的感覺是非常相似的」。

(三)第三場域之作用

Fisher et al.(2007)以西雅圖公共圖書館為個案,採用 Oldenburg(1989)的「第三場域」

概念和 Cresswell(2004)關於地方的五個方面,來探討社會中認識圖書館的作用,用來理解圖

書館是一個地方,以及根據圖書館作為一個實體、社會和資訊的場所來討論,雖然這兩個架構 有助於解釋圖書館如何當作「地方」,來提供社會和經濟上的優勢,並在社區內促進社會資本 的成長,因為它象徵一個主要地方的想法,但是兩個架構都不能充分去滿足資訊這個概念,從 當前研究的結果當作假設,用於確定公共圖書館分館是否表現出更多第三空間的特性,此研究 認為西雅圖公共圖書館具備著「發生在中性的場所」、「要有平等主義」、「是一處離開家以 外的另一個家」等第三場域的特徵。公共圖書館在公共場所及大眾聚會的層面,扮演著非常重 要的角色,對於缺少大眾聚會場所的社區來說,此作用特別重要。

二、 公共圖書館作為場所

公共場所是一個提供多數人共同使用、聚集的場所,像是公園、道路等,其它如餐廳、飯 店、百貨公司等,是指沒特別規定哪一類型的人,都可以隨時出入的場所(蘇銘翔,2016)。

Oldenburg(1989)第三場域的重點在於提醒人們,為了滿足其他細微差別的需求,公共場 所或社會地方的重要 性。在這方面 ,英國 威爾斯大學社會和文 化地理學的教 授 Cresswell

(2004),他發表了《Place: A Short Introduction》。他聲稱地方可以用五個方面來下定義,其 中前三個他從政治地理學家John Agnew(Agnew, 1987)那借用:

1. 位置–固定的目標地點或座標。

2. 場所–對社會關係的背景題材,在實際的地方情況中,人們就像獨立個體一樣,在這個範 圍內管理他們的生活。

3. 地方意識–個人以及情感相連接的人,必須把他們自己放置在這裡。

4. 空間–一個比地方更抽象的概念,空間跟地方作區分,是一種沒有意義的範圍。

5. 景色–有形的地形,無論是自然或人為的;人們只看風景,但他們沒有居住在裡面。

在圖書館方面來說,無論是 Oldenburg 和 Cresswell 的架構,都是為了在社會中認識圖書館 的作用,而提供深刻見解的方向。而 Cresswell(2004)提供五個關於地方不同的方面,是為了

在圖書館方面來說,無論是 Oldenburg 和 Cresswell 的架構,都是為了在社會中認識圖書館 的作用,而提供深刻見解的方向。而 Cresswell(2004)提供五個關於地方不同的方面,是為了

相關文件